——明朝学者崔铣《六然训》
自处超然
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庄子·天地》(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惧,多财物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些困辱。)
自处就是自己对待自己,自己怎么样来看待自己呢?要超然。态度要超然,也就是说,要达观、豁达。
一人独处,要有“宁静致远”的境地,扫事境之尘氛,忘心境之芥蒂,在昼闲人寂时,听鸟语悠扬,不觉耳根清净,于夜静天高日,看一片云光舒卷,顿另眼界俱空。
安心享受生活,人生所谓的幸福只是一种心灵的满足感,是不好高骛远、不强求任何事。
面对着桌案上要批阅的文书,国王皱着眉头,感叹说:“要是能像神仙一样四处云游,逍遥自在就好了!”于是,他来到御花园里散心。可是,本来应该欣欣向荣的花园里竟然一派萧条,花和树都枯萎了。
“昨天你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枯萎了!”国王对橡树说。
“我没有松树高,,于是我不停地往上拔自己,结果我的根脱离了土壤……”橡树有气无力地说。
“可是,松树,你比别人高,你为什么也枯萎了呢?”国王问松树。
“我不能和葡萄一样结果子,很难过,吃不下东西,就成这个样子了!”
国王更加诧异地问葡萄:“连松树都羡慕你,你怎么也气息奄奄了呢?”
“我多么想开出绚丽的花啊,像郁金香那样……我心里真是不平衡。”
询问了一大圈,最后国王欣慰地发现,在他的脚边还有一棵茂盛的小草,差点就被他踩在了脚底下。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安心草。”小草摇头晃脑地回答。
“别的植物都枯萎了,只有你还在茁壮地生长,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只安心地做——棵安心草啊!”
橡树没有松树高,松树不能像葡萄一样结果,葡萄没有郁金香的芬芳,国王觉得没有神仙逍遥,而只有安心草不和别人比,安安心心地享受自己的生活,快快乐乐地成长。可见,只有安心于做真正的自己,才能让生命鲜活灵动。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交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
“不好,许多草籽都被吹走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许多麻雀飞来,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的说:“不好,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草籽多,小鸟是吃不玩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会有小草的!”
夜里下起了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心里暗暗担心草籽被冲走。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晚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冲走了,怎么办呀?”
师父不慌不忙的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不久,许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的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这位师父是位懂得人生乐趣之人。凡是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反倒能有一番收获。
为求一份尽善尽美,人们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而每遇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更是为之寝食难安。其实,就如我们遇上难越的坎儿,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处人蔼然
详交者不失人,泛交者多后悔。——葛洪《抱朴子·交际》(知交的人不会失掉人心,没有神教的人必定会后悔。)
处人是对待别人,就是说对人要非常的和气,与人为善。与人相处,平易近之,诚恳谦和,使人有亲近之感。既听正言,亦那逆语;有圣贤者之宏量,无庸民懦夫之狭胸。
人与人之间不好相处,但是现实的生活中还是好人多。世界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到处充满敌意,绝大多数人,他们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将心比心,以平常心对待敌意是扭转你与对方关系的关键。
如果对方是你的朋友,或者处在共同的利益之下,你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只是暂时的,对方对你的敌意或许只是嫉妒或某些方面的不满,这时候不要加剧这种嫉妒或不满,使他向真正的敌方转变,而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化解你们之间的矛盾。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比较强大,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入侵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蔺相如随同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赴会,在宴会上据理力争,怒斥秦王,不但保证了赵王的安全,平安返回赵国,并且使赵国不受屈辱,立下了大功。赵惠文王因此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曾经出生入死,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为国杀敌。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凭着口舌之利反而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真是冤家路窄,很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吩咐车夫把马车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手下的门客都愤愤不平,都认为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个势力大呢?”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这就对了,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反倒怕了呢。因为我知道,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忍让点儿。”门客们都非常钦佩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卓识远见。
不多久这件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觉得蔺相如为国为民,胸怀如此广阔,而自己却为了一己之私,跟他作对,心里非常羞愧,于是廉颇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坦诚地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从此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直留传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平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平和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理智处事,身放闲处,心在静中。表面平凡,实则内聚,心中有坚石般的意志,胸中有经世济邦之策。其心,天心,天青白日,其才,玉韫珠藏。居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须怀廊庙之经纶。平和的人,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内不见已,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
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平和的人,从不被忙碌所萦绕,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待人不严,教人勿高。宽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能享受生活之乐趣。平和的人生,是和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
有事斩然
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鲜。——《淮南子·主术训》。(为人做事要谨慎,但志向要远大;智谋要圆通灵活,举止要正直不阿;才能多,能力强但不张扬,不显露。)
有事斩然就是处事要决断,不能优柔寡断、犹犹豫豫。遇有事务,既深思熟虑,又须斩钉截铁,明白果断。
史泰龙是我们所熟悉的演员,他演过无数的电影,现在是好莱坞里面片酬非常丰厚的演员,他在《第一滴血》《洛基的故事》中所饰演的硬汉形象一直深深的植根于我们心底,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然而,你是否知道史泰龙的成功之路?
史泰龙童年的生活是很悲惨的,他的爸爸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每当父亲输了钱的时候,就会毒打他的母亲和他。她的母亲觉得生活很痛苦,于是就天天喝酒,都不管他。他高中毕业就流落街头,成为了一个小混混。
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忽然就醒悟了,觉得他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在浪费人生,他不能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了,于是他只身来到了城里闯荡。
后来,他喜欢上了表演,想成为一个电影演员,于是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去好莱坞的车票。但是生活并没有特别眷顾他,由于他的外形并不是当时电影公司喜欢的那种“奶油小生”的形象,所以他去应聘了很多次演员都没有成功。
但是这些挫折和失败并没有使他丧失信心,他在电影公司里面成为了一个清洁工,白天辛苦的工作,晚上努力的写剧本。
他历尽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剧本,他对这个剧本很满意,拿给朋友们看的时候朋友们也很喜欢,纷纷的夸奖他,于是,他把这个剧本投到了他所在的电影公司里面。
公司的高层见到了这个剧本以后也十分欣赏,就提出和他买断这个剧本。但是这个要求被他拒绝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要用他的剧本,就必须用他做男主角。
公司的高层很犹豫,毕竟史泰龙是一个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人,这样直接启用他做主角会不会太儿戏了?于是高层们考虑了很久,也尝试着和史泰龙谈判,但是史泰龙的态度很坚决:不让我做主演的话一切就免谈!
最后,由于这个剧本实在是太好了,所以公司的高层不得不答应了他的要求,史泰龙也凭借这个电影一炮而红,奠定了他好莱坞一线男星的地位。
表演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男男女女期待着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演员,期待着自己可以一夜成名。
然而,真正能够成功的人又有几个?
史泰龙是一个坚定的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积极的去追寻、去奋斗,就算只能先当一个清洁工,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努力的写剧本,并且积极的和公司的高层争取自己做主演的机会。
如果,史泰龙不够积极,在上述任何一个环节中消极退缩了,我们今天就不会知道他了,他可能一辈子只能是个清洁工,或者像他的爸爸妈妈一样成为社会的垃圾。
人生当中,是需要一些勇气,一些冲劲和一些积极态度的,否则,我们永远只能站在成功的大门外欣赏别人的成功!
只有积极主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无事澄然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道德经》(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没有事情的时候要“澄然”,“澄”是非常清澈、非常宁静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事的时候要非常宁静。如果说自处超然有点淡泊的意思,无事澄然就是宁静,宁静就可以致远。
无事可干时,可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雅心情,无尘世纷杂之忧挂牵念。如此神情自旷,意念常进入豁人性灵之妙境,可谓有贤达的胸襟。
无事澄然可以说是要有宁静的心。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相对于浮躁,在充斥着红尘喧嚣和纷扰繁复的社会中人会产生了失败、挫折和烦恼,在不知不觉间便萌生出了浮躁。浮躁,冲击着人们欲求宁静的心境,侵蚀着人们精心追求平和、安宁的心灵。没有清静安宁的心境,不能达到远大志向的目标;浮躁的心境必将与你追求的目的地背道而驰。
宁静致远出自诸葛孔明《诫子书》,诸葛先生,以此警告和劝诫年幼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大凡有道德修养的成大器的人,必定是以宁静修养身心,以勤俭操守德行。若不恬淡寡欲就不能使自己志向明确显著,若不平和安静就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既定的远大目的,若不求学习就不能让自己的才干得以扩充,若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学问。骄傲懈怠就不能勉励自己精益求精,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自己的高尚品行。岁月流逝,意愿随斯虚度,终究会像凋落枯叶般衰老,不能济世苍生,只能悲守在穷破的家舍,到那时,便追悔莫及了。
姜尚姜太公直钩无饵垂钓在渭水边,静待的不是小鱼小虾,而是等待时机和文贤王的现世,才有后来的摘星楼纣王自焚。诸葛孔明,“躬身于南阳,苟全生命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宁静极致,‘三顾茅庐’后出山,雄才大略的刘备感慨‘犹鱼之有水’。亮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般对‘致远’的执着,成就了联孙抗曹和刘氏蜀中帝业的代颂佳传。索额图政权大揽,只是浮躁于一时的审时度势,以至于终老狱中,并招致太子二度被废黜,消逝在康熙盛世。
宁静是提炼于磨难中的精神;是恬静于孤独中的成熟;是高雅于压抑中的气质。莫慧兰为奥运奔忙,张海迪答英语爱好者问,巴西木审稿‘作家’文,皆属于把生命中宁静的点点火化促成燎原之势,宁静而致远!
宁静能将自己的疾苦和失落淡化,并升华至自然中淡泊的情结;能将自己的精神比喻成雪梅或蜡烛,体现人性中坚贞、善良的天性;能将自己的包容和仁慈情怀,豁达于往溯的伤痕和泪痕之上,让平凡、平和、平衡和平静心态登达化境、炉火纯青。
宁静存在于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子守好寒窗期待来日以报效师恩、父恩和国恩,其‘守’即为‘静’,‘报’则为‘远’;文人重铸文字期待留取华章在人间,其‘铸’即为‘静’,‘留’则为‘远’。百姓视宠辱而不惊、军人复瞄准而无数、清官面高官厚禄而泰然、朋友奉真诚慷慨而情愿,等等,皆出于‘不因小善而不为之’或出于责职而守之,都诠释宁静致远的明镜境界。
如果你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的清新,缠绵‘风来水动近荷香’的情怀,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懂得‘险躁不能治性’的道理。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宁静致远的人。
得意淡然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庄子》(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
得意淡然就是说得意的时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老子曰:“淡兮其若海”。志得意满应淡如海,骄傲侮慢尤不可,仍须心谦身平,不狂妄,不像“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而要心体莹然,不失人生之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李世民在公元637年颁布唐律唐令,执法严明,对官员的过失斥责的也很严厉。开国功臣尉迟敬德,居功自傲,在出席宫庭宴会时,如果有的人座次在他之前,他就当众质问人家有什么功劳,“敢居我之上”。有一次任城王李道宗劝他不要吵架,他竟然勃然大怒,险些打瞎人家的眼睛。对此,李世民甚为不满,席后,太宗提醒他,想一想韩信、鼓越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会被汉高祖杀掉,并警告说:“国家纲纪,离不开赏罚,不能居功自傲,否则,将后悔莫及。”这一警告果然有效,尉迟敬德吓得呆在家里,再三要求辞职,表示再也不寻衅闹事了。
古往今来,由于居功自傲、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的将领有很多,他们并未战死在拼杀的疆场,而是断魂于自己人的刀下,不得不让人深思。
邓艾以奇兵灭西蜀后,不觉有些自大起来,司马昭对他本来就有防范之心,现在看他逐渐目空一切,怕久而久之事有所变,于是发诏书调他回京当太尉,明升暗降,削夺了他的兵权。邓艾有杀伐征战的谋略,但他因居功自傲,使他命不久矣。他上书司马昭,权衡利弊,欲亲自剿灭东吴。然司马昭心存疑虑,再加上邓艾一意孤行,以大功臣自居,与司马昭强行争辩欲出兵伐吴。使得嫉妒邓艾之功的人纷纷上书诬蔑邓艾心存叛逆之意,司马昭最后将邓艾杀死。
一世聪明的邓艾由于一时虑事不周,招人疑惧而遭杀身之祸,就是由于其居功自傲的性情。
自傲确实对自己无益,除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外,还会使自己丧失许多理性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凡是“居功自傲”的人,一般都难以吸取失败的教训,总是看到成功的经验和荣耀,对他人意见或建议易持抵触态度,很难像过去一样,站在相应对等的位置上进行资讯交流与沟通,从而导致上下关系紧张。
正确对待已经取得的“功”,不骄不躁,得意淡然,谦虚谨慎,不要让路边的一座小山峰,阻挡了自己前行的道路。
关羽的特点是“矜于士而体恤卒”(见《三国志·蜀书》),在同僚面前傲气十足,目中无人,是关羽的弱点。他自恃武艺高强,对谁也不服。关羽驻守荆州时,听说刘备在汉中招降了武艺过人的马超,他竟让关平带信给刘备,要与马超比试高低,孔明写信回答他:“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第六十五回)关羽看信后自绰其髯大笑,说道:“孔明知我心也。”并将书信在客人中传阅。看来,关羽的用心也并不是一定要入川比试,他只是要人们相信他的武艺在马超之上。
关羽恃才傲物,说话不讲情面,使他与好多人的关系出现不和。刘备当了汉中王后,准备立嗣,派人赴荆州征求关羽的意见,关羽认为刘封非亲子,不能选立,并建议刘备派刘封驻守地处边远的上庸山城,将其调离成都,以绝后患。为此,刘封对他很不满,在他败走麦城时,刘封在上庸拒绝对他增援。关羽这种傲慢态度也表现在对友国人事的态度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做官,受孙权之托去成都索要荆州,刘备为了应付,即写下让关羽交割地盘的信,诸葛瑾持信到了荆州,关羽只是不认,且很不客气,弄得诸葛瑾满面羞惭而去。孙权为了抗击曹操,一度主动地与关羽拉关系,曾托媒人去荆州,求关羽将其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儿子,结姻亲关系。关羽一听勃然大怒说:“吾虎女安能嫁犬子乎!”(第七十三回)几乎要将媒人斩首。关羽的态度激怒了孙权,使孙权下定了联合曹兵袭取荆州的决心。
关羽傲气十足是因为自己的勇武,但不可否认勇力不是最主要的。人生得意须淡然,否则失败会接踵而至。切记,富贵不骄,功成身退。
失意泰然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庄子·秋水》(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到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这就是圣人的勇敢。)
失意的时候要泰然处之,别把它看那么重。人生一世,往往失多得少。失意逆事之时,切忌自暴自弃,自我作践,自我绝望,而要自若泰然。常思不如我之人,则怨尤自消。心境通明,坦坦荡荡,无得失之烦心,有自乐之恬愉,何其泰然也。
人生需要的不是抱怨、自怜,而是抱有积极心态,扎扎实实、艰苦地奋斗汤姆·邓普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来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军团行军川公里,汤姆也同样走完10公里,后来他要踢橄榄球,他发现,他能把球踢得比任何在,——起玩的男孩子远,他要人为他专门设计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他,说他“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促请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的好感更深,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55码远的得分,这种情形使他获得了专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巾为他的一队踢得了99分。然后到了最伟大的时刻,球场卜坐满了66000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但是几乎没有时间了。“邓普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诌汤姆进场的时候,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球由巴第摩尔雄马队毕特·瑞奇踢出,球传接得很好,邓普一脚全力踢在球上,球笔直地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66000名球迷屏住气观看,接着终端得分线卜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根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汤姆一队以19:17获胜,球迷高声喝彩,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这是只有半只脚和——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面对逆境,如果你对自己很有把握,充满自信,就会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任何事情。事实证明,也正是那些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人生绝不可能辉煌;没有愿望,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如同没有阳光。
罗伯特,梅里尔在布鲁克林长大,那时他胆小,而且说起话来口吃得厉害。所以最怕被老师叫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话。有时,当罗伯特知道上课时老师会向他提问,他就逃学,每逢躲不开的时候,他就背对着全班站着朗读,同学们常常取笑他。
而罗伯特真正得到解脱是在lS岁的时候。那时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他不得不辍学,在曼哈顿地区帮父亲和叔叔把服装和鞋送到顾客家里去。他们付不起工钱,但是干那种鲍腿的差事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
起初罗伯特对歌剧情有独钟——这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她是一个业余歌手,嗓音优美。当她听到罗伯特在家里唱歌,就带罗伯特去拜见一位声乐老师,这位声乐老师的L作室就在大都会歌剧院里,罗伯特心里充满了对他的敬畏,罗伯特交不起学费,但是这位老师同意他靠奖学金学习唱歌。
罗伯特利用午餐的时间,手里抱着——大堆鞋盒和衣物去上课,或是上完了活去上课,那时已经累得精疲力竭,罗伯特和妈妈都没有把上课的事告诉父亲,因为他们知道他是不会理解的, 一天上完课后他问家晚了,父亲坚持要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他只好把上声乐课的事告诉了父亲。虽然父亲不知道什么是声乐课,但没有阻止他。
这以后不久的一天,罗伯特去第五十七街送货的时候,看见在斯坦韦大厅前围着一群人,原来是旅游胜地艾迪罗恩迪山的斯卡鲁恩庄园要招收一名暑假帮工,这里正在进行面试。
罗伯特唱了一首歌压倒了40多名对手,得到了这份工作。那时候他18岁,因为缺乏实际经验,他感到非常紧张,但是在工作中他什么活都得干,这种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女声合唱队唱歌的时候,他给她们伴唱,同时还为一个名,叫雷德·斯克尔顿的青年喜剧演员当助手:第一次听到观众的掌声时,他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罗伯特后来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有九位美国总统曾慕名前往听他演唱。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己的梦想,非常渴望实现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梦想慢慢被淡忘。大凡淡忘或不得不暂时放弃是因为感觉实现太难了,或认为自己资源不够,前期付出太多得到太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周围有一股力量时时准备把你从梦想中拉出来,不断地打击你,摧毁你的意志。
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轻易地放弃梦想,记住社会的平衡法则,交换原则。付出多了必然会转化为成果,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失意时不要自暴自弃,泰然处之,将失意转化成前进的加油站,随时准备向前方进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