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男人看的羊皮卷-家庭理财,男人不能缺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俗话说,谁不理财,财就不理谁。一个擅长理财的男人,无疑是一个会运用金钱的人,也是一个能合理计划、使用资金的人,他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以往,人们都认为“管钱”是女人的事,但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男人也得学会理财。一个想要成功的男人,需要拥有理财的智慧,才能经营好自己的财富人生。

    1.要想财理你,必须会理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理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理财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如果男人能养成好的理财习惯将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理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成功的理财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无法培养良好的理财观,终将面临坐吃山空的生活境遇。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理财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理财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可是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呢?不妨参考以下几点:

    (1)不放纵自己消费。

    当看到心爱的古董时,许多人早已跃跃欲试,虽然价格不菲、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他们为购买寻找各种借口,如“赚钱就是为了花的,下次省点就行了”。但是当下次真正到来的时候,就会把以前的誓言都忘掉了。

    (2)不可经常透支。

    也许你认为透支一点没什么,当你算一笔账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经常透支一点,那么一年下来,加上被扣掉的利息,损失的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3)制定储蓄理财计划。

    每个月的月底,要清楚这个月支出和收入的数额,这些都要记账,能做到了然于心量入为出。当你发现账户上存款数额增长的时候,理财的劲头和信心也会一起增长。

    (4)记录财务情况。

    一个人如果没有持续的、有条理的、准确的记录,那么他的理财计划再完美,也不可能实现。

    (5)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经济目标。

    充分分析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再确立你所要达到的经济目标,力求做到清楚、明确、真实,并且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如果缺少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那么其他的后续工作也就无法实现了。

    (6)确定自己的净资产。

    只有清楚每年的净资产,你才会掌握自己又前进了多少,才能为下一步行动明确方向。

    (7)了解自己的收入及支出。

    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才能制定出详细的预算,并以此合理地安排钱财的使用,并且在支出上做出合理的改变。

    (8)制定预算。

    一个人的“财富”并不是指你挣了多少,而是指你囊中还有多少,通过预算你可以在日常花费中发现资金的去向。

    (9)削减开销。

    有些人想干点事业,但一直抱怨拿不出更多的钱去投资。事实上,实现目标并不是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完成的。只要你有决心削减自己的开支,即便是一块钱也要节省。

    (10)从小养成理财习惯。

    一般来说,父母如果善于理财,他们就会从小给孩子灌输理财的思想,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以此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方法其实很多。比如在平日里,父母带着孩子去市场买菜,去超市买日用品等都是非常好的机会。通过实践和平时的教育指导,孩子就会对钱的价值有比较具体的认识,逐渐明白了应该怎样花钱,怎样算账,在此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好的理财习惯可以使财富越聚越多,而不良的理财习惯能让辛苦积累的财富付之东流。所以,人们在培养理财习惯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中国有句俗话:“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一世穷。”不管是有钱的人还是没钱的人,人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都应该有一个个人的经济计划。人不像动物,只要吃饱了肚皮就什么都不管了,今天有食物今天就吃饱,明天没有食物了就饿着。“今天有酒今天醉,明天没酒喝凉水。”这是一种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的态度。

    财富是没有止境的,拥有多少也不够花。男人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就能从容地过平常人的生活,享受生活的快乐。

    2.新婚夫妇学理财,富足生活自然来

    夫妻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经济背景、消费习惯不同的影响,在消费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在组建了家庭以后,日常生活中就需要互相协调应该如何共同理财了。

    美国财政预算专家爱尔茜·史塔普里顿夫人说过:“多数人感到烦恼的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不管你有多少钱或者会不会理财,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最好都要掌握一些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

    (1)尊重对方消费方式。

    新婚夫妇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消费习惯,无论对方过于节俭还是无度消费,都不要有过激的反应,最好的办法是在今后的共同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说服。如果财务收支过大,就要双方共同商定,免得日后发生问题时影响夫妻间的和睦。

    (2)需要理智消费。

    一般情况下,新婚家庭的经济基础都不算太好,所以,夫妻双方不要超越家庭的经济能量,盲目地消费。日常购物要避免买一时还不需要的物品,更要抵抗住所有的诱惑,以免花些不必要的钱。

    (3)集中力量投资理财。

    夫妻双方的收支都要公开透明,除了日常的生活消费外,将余下的资金参加储蓄、购买债券、保险等安全投资,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投资证券基金或股票等,努力使家庭资金活起来,达到满意的收益。

    (4)提前作好家庭未来计划。

    对于年轻的夫妇来说,由于家庭刚刚建立,有许多任务需要去完成,如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购房、添置家用设备等。除此以外,还有可能突然出现意外的事情,也要花费钱财。所以,夫妻双方应该对未来进行周密的计划,制定出具体的理财安排,做到按计划消费。

    (5)建立家庭账本。

    家庭账本可以使夫妻双方掌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对家庭的经济收支做到心中有数,对钱财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另外,通过经济分析,还能提高自身的投资理财水平,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财习惯。

    (6)钱要花在刀刃上。

    如果你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很多开支是可以节省下来的。这些费用当时看起来虽然没多少,但长期积累下来,就是一大笔财富。例如,一些聪明的消费者在选购衣服的时候,宁可挑一件质地好、又不易过时的服装,也不无节制地选购仅在当下流行的服装,以免因过时而产生浪费。所以,只要在日常开销方面多思考,将有限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7)购买玩具有讲究。

    在每个家庭中,占有较大比例的一项开支就是给孩子买玩具,而怎样把花费降到最少,这里也是有学问的。一般来说,在为孩子购买玩具时应该注意:

    ①不重复。给孩子买玩具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某种事物,学习一些知识,如果已经买了一种了再去买同类型的,那么就是多此一举了,没有多大价值。

    ②对于同一种类型的玩具,有大有小,尽可能挑价格较便宜的,买小一点的,只要能让孩子在玩的时候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行了。这样既对孩子有启蒙作用,又节省了资金。

    ③如果亲朋好友家有闲置的玩具,可以与对方交换,这样就省了一部分钱。

    ④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的玩具,最好就不要买了。

    (8)不买闲置的东西

    购买家庭物品,应当以真正有用为标准,不要买一些暂时用不着的物品,因为商品买回家不经常用就是一种浪费。比如有些人喜欢赶时髦,一旦看到街上流行皮鞋,就买上一双,过几天,当看到流行的风衣也买,穿不了多长时间,再看到其他新的流行服装又买。这样一来,各种东西买了一大堆,结果都闲置在一边。所以,追赶消费潮流也应该以有用为标准,因为流行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总之,新婚夫妇在理财时要注重沟通,减少盲目冲动等心理,这不仅关系到家庭的生活,还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所以不可不慎。

    3.节流就是开源,省钱也是赚钱

    在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拥有正确的理财观。一般,愈是成功的人就愈重视理财。因为,他们懂得事业成功与理财之间的重要关系。一个想要成就自己财富人生的男人就更要懂得开源和节流的智慧了。

    “当用则用,当省则省。”这是犹太人的格言,也是勤俭节约的表现。花钱人人都会,但如何少花钱多办事,就成了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学会花钱并养成当用则用,当省则省的好习惯,积累财富、实现个人梦想就指日可待了。

    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已不把勤劳节俭当回事了。其实,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该花则花,该省则省的意识仍然不能忽视。

    不少超级华商富豪由贫到富,自始至终都十分节俭。譬如李嘉诚,他从来不讲究衣服和鞋子的品牌,一套西服穿十几年是平常事;10双皮鞋有5双是旧的,皮鞋坏了,补好了照样穿;那块永远快10分钟的手表是普普通通而且用了很多年的电子表;赶时间,几块钱一包的饼干也可以当美餐。李嘉诚从来不讲究什么排场,他总是把钱花在最该花的地方,而生活上的开销则本着该花则花,能省则省的原则。

    多数人都想致富,却不懂得理财,既无法克制花钱的欲望,也不肯花时间规划预算。所以一个男人养成良好理财习惯,才能逐步积累自己的财富。下面的几个问题是养成良好理财习惯的开始:

    (1)你是否每年编列预算。

    你每年的衣食住行支出是否都根据预算?根据我们对美国的富翁统计,百万富翁里编预算与不编预算的比例是120∶100。

    不编预算的人实质上是积财能力不佳的人,即使有百万富翁的称号也可能无法持久。报纸上常常看到一夜之间由家财万贯到一贫如洗的例子。

    (2)你知道你家每年的花费是多少吗?

    经过统计,几近2/3的百万富翁知道自己每年的花费,非百万富翁的高收入人群知道的则只有35%,其余的人对下列各项支出都是毫无头绪,比如在家吃的、出外吃的、饮料、礼物、家里每个人在服饰上的消费、保姆费、信用卡、财务顾问费、俱乐部会费、汽车相关费用、学费、假期旅游费用、水电费、保险等。

    (3)你是否做财务规划

    答案是与否的富翁比率为192∶100。同样的,答否的人不是高收入低财产的人就是继承型的。平均而言,百万富翁每个月花在投资规划的时间超过非富翁。

    许多富人不花很多时间做财务规划,效果似乎也比别人高明得多,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投资。这是很多百万富翁的共通点,精明地合并进行公私投资,这也是大多数富翁成功的原因。譬如专精商业不动产的拍卖当然最熟悉商业不动产市场,你自己就可以担任投资顾问。假设你是古董家具与机械拍卖商,你会选择投资高科技股票吗?大概不会,比较可能的是运用相关知识做同领域的投资。

    大多数人花在财务规划的时间还不及百万富翁。读者或许会说,富人投资经验本来就比较丰富,但他们的确比一般人花更多心力让理财的能力更精进,这也是富人能保有财富的主要原因。

    (4)理财要有足够的耐心。

    以近70亿美元的财富名列全球华人前十大富豪的李嘉诚,他传奇性的致富生涯,以及他在香港政商界所具有的影响力,使他博得另一美名——“李超人”。

    打拼了50多年,致富成功的李嘉诚对成功的看法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功百分之百是靠双手勤劳换来;21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奋得来;30岁之后,机会的比率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理财致富也是如此,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的,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年时赚的钱已经不重要,这时候反而是如何管钱比较重要。成就财富人生是一辈子的事,想要成为有钱人,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前瞻未来,社会、政治、经济、金融等各层面的变化将会加速,可以预见的财富重分配亦必然加速进行。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也为了国家,理财已是人人都应具备的本领和素质。

    未来的财富水准全系于今日,不要让多余的犹豫,在你的心中投下阴影,只要懂得投资理财,你也将成为未来的富有的人。每个人拥有致富的条件,即少量的资金及上帝所赋予的资源——时间,只要你愿意学习理财,都有成为富翁的资格。

    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成由勤俭败由奢”就是对节俭最好的诠释,男人应把它当作座右铭,时刻谨记节俭的重要作用,养成该花则花,该省则省的好习惯。

    4.现代人理财应该具备的新思维

    一个人的思维往往决定了他的行动,在理财方面也是如此。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男人,理财方面的观念也要及时改变,尽量摈弃过去的一些旧观念,尝试接受科学的理财观念。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不但需要财富,更需要积累财富的能力。

    (1)把钱装进脑袋。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虽然都是高薪,却由于理财不当,花钱如流水,而后依然清贫如洗,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由此可见,只把钱装到口袋里,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这可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而把赚钱的能力放到脑袋里,才能真正让钱扎根、发芽,甚至成为常青树。

    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男士,把工作的薪水全花在买书和参加各种培训上。后来他顺利通过了MBA考试。不久,一家外企邀请他去担任高级经理,薪水比原来高出数倍。看来,知识就是财富,年轻时把钱花在名牌上,不如装进脑袋里。

    (2)开源节流。

    在大商贾中,许多人的经营原则就是精打细算,他们不允许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

    (3)给子女攒钱不如把钱花在及早教育子女上。

    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把钱用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给他们攒钱更好,因为孩子自身能力才是他们未来的最大保障。如果子女现在的学习成绩一般,又想上好一点的中学,那只有通过缴纳高昂的择校费。因此,许多家长从中悟出了窍门,子女的成绩好了,不但可以节省择校开支,也有利于子女将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即使父母为子女攒下“金山银山”,但是如果孩子的素质和能力较差,迟早也会坐吃山空,因此,每天拼命为子女存钱不如及早教育孩子。

    (4)身体健康,就是省钱。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健康方面加大了投资,包括外出休闲旅游、合理饮食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理财方式。近些年来,虽然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但是看病住院的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有道是健康是福,只要身体健康,自然就能省下一大笔钱。如果不懂得爱惜身体而节省,什么都不舍得花,无疑步入一种贪小失大的误区。一旦生病,花钱是免不了的,特别是大病,恐怕挣再多的钱都要搭进去了。

    因此,身体健康,就保证了拥有足够的精力去挣钱,也避免了由于生病而花大量的“冤枉”钱。人们的健康观念需要逐步转变,加大对健康的重视,减少生病住院的几率。因为唯有健康才是最大的节约。

    (5)不贪财就会不破财。

    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人人应该懂得的常识。现在社会上骗子很多,骗术更是五花八门。许多人之所以上当受骗,无非都是源于一种贪小便宜的心理。生活中,时常就会有骗子找上门来,然而骗子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无非都是打着各种诱人的幌子。只要不怀有贪便宜的心理,对外界的诱惑随时保持警惕,自然就不会上当受骗。不破财也就是另一种意义上成功的理财。

    (6)平安就等于赚钱。

    人生在世,平安为本。平安不仅是一种福气,同时也等于赚钱。在家庭理财的过程中,应该把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从用电到用煤气,从居家到出门远行,从大人到孩子……都应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电热水器、高压锅、电线等,如果发现破损、超期,就应该及时更换,不能为了省钱而不顾安全。等到灾难发生的时候,损失的不仅是金钱,也有可能是人身安全。

    (7)“先栽树后乘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财之前需要先有财,进而才能理。因此,首先要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等到有了原始积累之后,才可以通过投资去获得稳定的现金收益。资本积累的过程就像是栽树。最普通的资本积累方式有工作积蓄、投资等。在投资的时候,切记要以稳定的现金流为目的进行投资,这样才能在投资领域拥有持续的赚钱能力,才能规避投机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才能让人安心“乘凉”。

    5.家庭消费常见的误区和陷阱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家庭消费就像一个无底洞。不难发现有的家庭虽然收入不高,但生活却过得比较宽余,而有的家庭收入颇丰,可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原因何在呢?不妨从家庭消费方面找原因,因为一些消费的误区足以使自己陷入经济拮据的状况。

    一个家庭的消费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下这些是常见的消费误区,读者可以自我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样的误区。

    (1)攀比消费。

    一些男人为了追求超前消费,“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的家庭自己最清楚,每时每刻都要牢记量入为出。如房屋装修,人家花10万甚至更多,装饰得比较豪华。而作为工薪家庭,则不能盲目攀比,家庭装饰应该以整洁明亮、经济实惠为原则,花钱不多,不用借款欠债,轻松自在。

    习惯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反复重复某种行为。如果此行为是良性的,那么这个习惯将成为一个好习惯,反之将成为一种恶习。许多善于挥霍的人,往往不是真正需要某件物品而非买不可,实际上是想体会一掷千金的快感,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这种行为便是恶习操纵下的结果,这种人觉得没钱就代表丢脸,所以硬要“打肿脸充胖子”摆一下富豪的大气,往往为的就是逞一时之快,却没想到当习惯变成瘾,而瘾又戒不掉的时候,自己将会为此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

    (2)盲目从众购物,时髦消费。

    有些人为了一味赶新潮,撑面子,也不管有用没用,一律往家里买,结果造成经济拮据,还占据了有限的空间。对于每个男人来说,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用或必用的地方,对于那些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就干脆不买。

    (3)疯狂购买廉价的处理商品。

    每当碰到商家廉价处理的商品,很多人都开始蠢蠢欲动。购买处理商品,表面上省钱,其实是蚀了本。处理品多为过时货、积压品,与其花几十元买双处理鞋穿半年,还不如买双质量好的穿几年。

    (4)做表面聪明实际愚蠢的事。

    有些人喜欢“精打细算”,想方设法让自己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为了省下一点价差,购物愿意买批发,而批发消费往往一买就是一大堆。比如水果零售2元钱一斤,买5斤要10元钱,批发1元钱一斤,一箱30斤,要30元钱。水果买多了吃不完就会变质,没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5)穿着打扮过分讲究。

    现代很多家庭,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一起赶时髦,昨日文化衫,今日外语衣,明天广告裤。毛料西装几百元一套,隔年又换新潮的,名牌皮鞋人人有份,孩子半年一长衣衫三月一换。有些新潮衣服买回来只穿一两次便放在箱底,不时还得大包小包将那些“过时了”的衣服、鞋帽做人情送给乡下亲朋好友。这笔账要细算,也得吓你一跳。

    如果能走出这些消费的误区,虽然不能成为暴发户,但也可以将不该花的钱攒下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陷入误区的家庭消费,必然会导致种种家庭和社会问题,极易造成家庭财政入不敷出,进而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同时给家庭成员造成精神压力,进而导致家庭关系不睦。所以,倡导和实行科学合理消费,也是男人们应该重视的一件大事。

    6.知足常乐,消除攀比心理

    现代社会,攀比之风害人不浅。许多人都有攀比之心,这并不是人们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它是万恶之源。男人一旦染上了攀比的坏习惯,再多的财富也将挥霍一空,生活将逐渐与节俭脱轨,幸福生活也将随之而去。

    前几年,报纸上登了一篇报道:几个有钱人在一起比富。一个南方的大款定了3万元一席的饭菜招待朋友,以此显示他的财富;一位北方的大款不服气,一下拿出30万元,对饭店的人说:“就照这个数我回敬一桌。”这件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使人想起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石崇斗富的故事。

    有钱人互相攀比,争的是个面子,比来比去,比得满肚子气。金钱不但没有给生活带来快乐,反而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

    有些人家结婚办喜事,也要跟人攀比,比排场,比风光,比派头,你家摆了50桌!我就要凑够100席;你家来了10辆车,我就要来20辆。比的结果是劳民伤财,彼此结怨,这也违背了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那么怎样消除与人攀比的坏习惯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不羡慕别人的荣华富贵。

    (2)在创造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3)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财富。

    (4)保持一颗平常心态,过自己的日子。

    (5)不管结果好坏,收获大小,享受劳动过程的快乐。

    (6)知足常乐是消除攀比恶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时,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个乡下的小孩,大家都叫他傻子,因为他永远选择五毛,而不选一元。有一个外地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一元,一个五毛,分别放在两只手里,叫那小孩任选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地挑了五毛的硬币。围观的人看得哈哈大笑,非常开心。那个外地人觉得非常奇怪,便问那孩子:

    “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价值吗?”

    “不是的!”孩子小声地说:“我只需要五毛钱就足够了,它足可以让我买到我想要的东西了。”

    这个“傻子”其实才是最聪明的人。如果他贪得无厌,选择了一块钱,这件事就变得“不好玩”,也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而他得到的,也只有一块钱。但他因满足当前状况只拿自己需要的五毛钱,其他人才把他当成“傻子”看待,久而久之,他得到的就不只是五毛钱了。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它说明一个问题,知足常乐可以使人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一说法的确精辟入微。金钱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好了能丰富人生、创造更多的财富、帮助更多的人。但如果利用不好,就可能成为金钱的奴隶,失去生命本有的快乐和幸福。

    所以,我们在正确认识金钱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要本着节俭的原则去使用金钱,不要让攀比的坏习惯毁掉你一手打下的江山。

    有了钱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随意乱花,并不是让人们去做吝啬的人,而是希望人们把钱花在刀刃上,不做金钱的奴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攀比与节俭是一对矛盾体,有攀比恶习的人将失去生活中的美好和从容,而有节俭习惯的人将获得更多的幸福与快乐。人人都向往幸福美好的人生,而屏除攀比恶习,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是通向幸福生活的途径。喜欢攀比的男人,应冷静权衡得失利弊,克制这一坏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消除攀比的坏习惯,才能享受到生活的馈赠,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男人,要培养自己知足常乐的心态,要知道攀比是大恶,必须远离。作为男子汉,不能让虚荣心把自己打垮,唯有如此才能接近生命的本真。

    7.有计划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养成储蓄的好习惯,能使男人们在物质的诱惑下克制自己,避免落入攀比、浪费的旋涡,还可以备不时之需。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机会存在于各处,但它只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养成储蓄习惯,而且懂得运用金钱的人。因为他们在养成储蓄习惯的同时,还培养出了其他一些良好的品德。”

    拿破仑·希尔说:“如果你没有钱,而且也尚未养成储蓄的习惯,那么,你永远无法使自己获得任何赚钱的机会。”这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事实。

    人们常常把节俭和吝啬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有两个小孩子问父亲:“什么是节俭?什么是吝啬?”父亲回答:“比方说,我给自己买了一双便宜的鞋,这是节俭。我给你妈妈买了一双便宜的鞋,这就是吝啬。”这是一个小幽默,讲得却有几分道理。

    节俭不反对正当的消费,它反对的是浪费。节俭的人并不自私,他在帮助别人时是慷慨大方的。而吝啬则是将人的正当消费也视作“奢侈”,将人的消费压到了不近情理的苛刻地步。吝啬人的骨子里是自私,如果要他们拔一毛,他们也会痛苦不堪的。生活中有人常把节俭的人嘲讽为吝啬鬼,这是人们缺乏正确的认识。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为孩子买一个储蓄罐,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孩子乱花钱,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孩子养成善于储蓄的好习惯。

    储蓄是致富的妙方之一,是事业成功的法宝之一。如果养成了善于储蓄的好习惯,获得财富、取得成功将不是一个梦。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6岁开始闯荡商界,最先在一家商行当簿记员。虽然收入不多,月薪只有40元,他仍然把大部分钱积蓄起来,为日后的投资做准备。两年后,他开始做生意,成为一个小有资本的商人。这时他仍然保持着储蓄的习惯,他要为今后的大投资做准备。

    机会来了,在1859年石油业掀起热潮时,他凭长期积蓄的财力,不惜重金获得了一家炼油厂的产权,这就是他赖以起家、登上石油大王宝座的“标准”新炼油厂。经过20年的经营,洛克菲勒控制了美国90%的炼油业,成为亿万富翁。他成功的基础,就是他16岁时开始养成的存钱习惯。

    无独有偶,新加坡报王李成枫也是靠节俭与储蓄成长起来的。1909年李成枫在福建南安出生了,祖父是一名清朝末年的武举人。他从小就被父母送给膝下无儿的舅舅当养子,没有受过系统化的正规教育,只是在乡村的私塾中念过几年书。

    1927年,为了寻找更适合谋生创业的地方,他孤身一人下南洋,冒险来到新加坡闯世界。面对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年仅18岁的李成枫并未因举目无亲而打退堂鼓,反而凭借一身好力气,不辞劳苦地开始了自己那“挣钱糊口—攒钱创业—捞钱耀祖”的辛苦拼搏。

    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鞋厂里充当卫生巡察员,每月虽只挣十几元省吃俭用后还能攒下8元钱,他把自己的一切开销降低到极限,把剩下的钱全部储蓄起来。后来,他又在民信汇兑银行找到一份月薪20元的活计,工作之余他还想方设法寻找第二职业,他凭着拉电线的手艺每月有150元钱的额外收入,因此他曾无比自豪地说:“当时一名银行经理的月薪,只不过50来块钱,而我的份内和额外收入加起来,比银行经理月薪的3倍还多。”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奋斗和拼搏,李成枫以“多挣少花勤储蓄,细水长流终有钱”的聚钱绝招,从牙缝中一点一点抠出令人羡慕不已的钱财;以“半杯咖啡兑水喝,既能享受又节省”的省钱绝招,从嗜好中一粒一粒剔出了令“打工仔”自叹不如的财富。他摇身一变成了不似老板、胜似老板的“打工皇帝”。

    后来李成枫把所有的积蓄全部用来开拓他的事业,最终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说:“如果获得10块钱的利润,我只用5角,其它9元5角都用来再投资扩大生产。不然的话,把这些钱用光或吃光,我们的企业何时才能发展壮大呢?”

    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只要男人们能把节俭当成一种美德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实现培养储蓄好习惯的愿望。

    8.分清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要判断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长远的眼光。眼光长远就可以少做高风险的交易,使不确定性降到最低。在现实生活中,男人想要让自己的理财之路更加顺利,那就要远离投机,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银行家凯索尔曾经这样说过:“当我年轻的时候,别人叫我赌徒;等我活动范围扩大以后,别人叫我投机客;现在,大家称我是银行家。其实我始终如一,做同样的事。”

    对于那些初入股市的人来说,总有两个词时常在耳边回响,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投机。有很多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要投资,不要投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投资的首要目标是保存资本,并使得资本增值;而投机者一心想着增加财富。正由于这种不同,前者常常会将眼光放远,宁愿放弃一些风险较高(可能收益也高)的行为,只要保证每年都赚那么一点。

    为了更好地区分投资与投机,不妨从“股神”巴菲特这里寻找答案。

    巴菲特对于股票的投资有着他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所谓投资必须要同时具备三点,才能算作是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最终才有可能真正获利。

    (1)在决定是否投资之前,一定要对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全面而彻底的理性分析;

    (2)所要进行的投资一定要充分确保本金的安全;

    (3)投资行为要保证能够有充分的回报。

    几十年的投资经历,让巴菲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让他对证券市场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难以捉摸,利益的诱惑让所有渴望财富的人们身陷其中,泛滥的消息,漫天飞舞的流言,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无法分辨真伪,在它的掌控之下,人们就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为股价上涨而疯狂,为股价暴跌而沮丧。当人们被它玩弄的失去理智的时候,索性就进行赌博式的投机,一旦陷入这样的循环,血本无归实属必然。

    所以巴菲特要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价值投资,他总是试图全面而透彻的研究投资目标,对它各个层面的信息都了如指掌。他经常把购买股票形象地比喻成谈生意,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所有情况,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有的放矢。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曾说过:“没有做过充分认真的分析研究便匆忙地去购买股票,就相当于一个对于游泳一无所知的人跳进水里,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出这样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巴菲特始终认为仅仅凭借那些妖言惑众的消息去想象或臆断而进行的投资都是不理智的,投资者随时都会为他的不理智承担可怕的后果。他劝诫所有的投资者:投资不是简单的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而投机就像是投资者在走钢丝,虽然有成功的可能,但危险时刻都在。

    巴菲特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在股票市场上挑选出在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存在差异的公司股票,因为这样的股票能够确保其投资安全。他十分清楚证券市场上的游戏规则,不管出现何种失误,其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损失本金,血本无归。而投资者之所以会出现投机心理,原因在于他们对获利的期望值远远超过了其现实可能性,从而导致判断失误,损失惨重。所以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在投资过程中要努力寻找一个“安全边际”,以此来确保自己的投资安全。

    巴菲特认为,投资最终能否获利,关键在于投资者对“确定性”的把握。追求利润是所有投资者的最终目的,但正是由于人人都渴望投资获利,所以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种“确定性”的出现。利润的诱惑让他们蠢蠢欲动,于是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在还没有充分了解所要投资的企业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进行投资,他们信心十足地确定利润即将出现在眼前,但十之八九他们等来的都是让他们灰心失望的消息。

    但这时的巴菲特却在静静地等待着“确定性”的到来,他要求投资对象不仅能保证资本金的安全,而且还要能给他带来充分的回报。因为他相信,投资成功绝非易事,利润不会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他拒绝投机,除非他已经对投资目标一清二楚,否则他绝不会轻易做出投资的决定。

    9.积累财富从挣小钱开始

    从挣小钱开始,可以培养一个男人的自信。小钱容易挣到,这样会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发财不求暴富,要实实在在从小钱挣起,一点一点积累,在挣钱的过程中体验奋斗的滋味,这样才有创造的快乐。

    很多人一开始就摆出一副要赚大钱的架势,小钱看不上,结果常常什么也没赚到。赚大钱要有大资本大后台大才智,还要有大机运,而我们一般人是没有这些条件的。

    其实,很多大企业家大富翁,都是从小职员做起,从挣小钱起家的。

    从挣小钱开始,可以培养你的自信。小钱容易挣到,你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你就会相信自己能挣到钱。

    挣小钱不需要太大的本钱,不需承受太大的风险;挣小钱可以为挣大钱积累经验;挣小钱还可以培养自己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和习惯。

    有时候小钱也是不好挣的,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代价。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想闯一闯,都想发财。对一般人来说,没有大笔的资金就难以创业,没有大的背景也就难以成事。很多人扼腕空叹,不知所为。但最终事业成功的人却不是这样的。

    陈中华是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为了创业,辞去了铁饭碗,没有资金,他与妻子一起去收破烂,捡破烂,一点一点积累资金,后来又干起了回收旧电脑的生意,越干越好,现在他在中关村发展起他的业务,成功地实现了创业的第一步。

    他说:“捡破烂,收破烂,可以说是起点低到了极限。这让我心里有了承受力,假如我现在生意做砸了,我也不怕,我有个底线,大不了再去捡破烂,收破烂呗,照样能活。从另一个角度讲,我是从最低点起步的,每走一步,都是上升,都有成功的喜悦,假如将来做大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走得稳当,走得踏实。其实,人起点低不怕,只要能不断地向上。什么都不做或不能做,那才可怕呢!”

    陈中华的旧电脑生意越做越大,他租住的那间房,屋顶很高,像个大仓库,靠墙码着新进的100台旧显示器,箱子快摞到屋顶,房内空间狭窄,坐在里头显得人小。

    “现在每天时间不够用,晚上从不在12点前睡觉。如果我在原单位呆着,苦恼的事还依然苦恼。可现在,我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做每件想做的事,行动快,效率高。虽说起步低,但天天都有发展。虽说苦点累点,但快乐,充实,有希望:这种感觉非常好。”

    陈中华是靠自己从无到有创业的,他的成功告诉人们:

    (1)不要幻想从天上掉下来一笔钱,自己去挣才是真本领。

    (2)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物,干不了下等活。

    (3)脚踏实地从一分钱挣起,积少才能成多。

    (4)根据自己的实际,设定创业的最低起点,一步一步往上干。

    生活从脚下开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能开多大的花就开多大的花,能挣多少钱就挣多少钱,靠自己去创业,光明磊落,才是现代真正的英雄。

    10.让钱像雪球越滚越大

    一位成功的商人曾对资金做过生动的比喻:“资金对于商人如同血液与人体,血液循环欠佳导致人体机理失调,资金运用不灵造成商场失败。如何保持充分的资金并灵活运用,是每个商人不能不注意的事。”这话既显示出这位商人的高财商,又说明了资金运动加速创富的深刻道理。

    一个雪球,放在雪地上不动,只能是越来越小;相反,如果把它滚起来,就会越来越大。钱财亦是如此,只有流通起来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正所谓“钱财滚进门”。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爱钱的人,他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变卖以后,换成一大块金子,埋在墙根下。每天晚上,他都要把金子挖出来,好好看一看。后来有个邻居发现了他的秘密,偷偷地把金子挖走了。当那人晚上再掘开地皮的时候,金子已经不见了,他伤心地哭了起来。有人见他如此悲伤,问清原因以后劝道:“你有什么可伤心的呢?把金子埋起来,它也就成了无用的废物,你找一块石头放在那里,就把它当成金块,不也是一样吗?”

    现在,大家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人所劝说的话,是颇有一番道理的。那个藏金块的人是一个爱钱的人,他把金块当做富有的标志,忘记了作为“钱”的黄金只有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才产生价值,只有在周转中才产生价值。失去了周转,不仅不可能增值,而且还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么和埋藏一块石头,确实没有什么区别。如果那个人能够把黄金作为资本,合理加以利用,一定会赚取更多的钱。

    资金只有在不断反复运动中才能发挥其增值的作用。商人把钱拿到手中,完全可以把钱用以办工厂、开商店、买债券等等,把“死钱”变成“活钱”,让它在流通中为他增利。

    其实,学过一点《资本论》的人都知道,流通增利的奥妙在于钱财能够创造剩余价值。一个简单的道理,用货币去购买商品,然后再把商品销售出去,这时所得到的货币已经含有了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原来的货币已经增值了。

    假若经营者能够出色地管理自己的工厂,办好自己的公司,让它健康地运作,时间越长久,钱财的雪球便越来越大,经营者手中的钱财也会变做一棵摇钱树。

    商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储蓄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不是商人储蓄的钱重要,而是那份决心,自制才重要。

    有些商人在投资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分不清稳定性与安全性。稳定性是在未来一定的年限中,投资报酬率保持一定的数字。而安全性,是使你的购买力保持着相同的程度,你可以保持稳定的投资,但不见得安全。就像你每年很稳定获得6%的报酬率。在同时,通货膨胀也很稳定地降低了你的购买力,稳定但不安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