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安静的静,动感的静——在静心中,结束我们的瑜伽之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希望这本“静心瑜伽”可以帮助读者祛除内心的疾苦,让身心随着彻悟的境界而愈发健康起来。一卷静心书,一支舒缓的曲子,一个轻柔的动作……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余,要学会善待自己,关爱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舒心。

    1.在内心里种植一株向日葵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理由,只活在自己的幻想里,既看不到,也感觉不到身边的人和事。比方说:走在路上,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回到家里以后,家人问起:“你有没有看到路边的野菊花?”或者:“你有没有注意到,隔壁邻居家养的狗病恹恹的?”这才回过神:“有吗?我没有注意到啊!”一般人几乎留意不到身边的人心情是否不好,或者根本不予理会,甚至听不懂别人话语中的意思。

    当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光是对身边的人与事物没有感觉,甚至连对自己的身体和感受,也失去了敏锐度。身体累了,浑然不知,只是一味地拼命工作。我们的心不敞开,那么对一切都会逐渐地失去感知,于是,就像是在自己的四周围筑起了厚厚的墙壁,阻绝了生命中每一个片刻的相遇与连接,而只是活在自己的执著、幻想和控制中。生命中许许多多的喜悦、惊奇和美丽,就这样错身而过了,丧失了与生俱来的童真和稚情。

    为了唤醒对生命的觉知,培养对人的敏锐度,特别推荐下面这个静心法,这将使人拥有清醒的头脑,孕育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可以在散步的时候做,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用10分钟:

    (1)第一阶段:找一棵吸引你的植物,花草树木都行。然后看着它,想象自己跟着它一起呼吸,也就是想象把它融入自己的呼吸里,成为呼吸的一部分。

    (2)第二阶段:第一阶段里是你看着它,第二阶段则是想象“它看着你”。当自己注视它的时候,能量的流向是从你流向它;当它看着你的时候,能量则是由它流向你。细细地感觉这个流向的不同,仿佛它是在呵护、滋润着你。这是一项很美妙的相互回馈,能量因此而得以交流。

    (3)第三阶段:这个阶段里,感觉自己和植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循环:我看着它,它也看着我;我的能量流到它的身上,它的能量也流到我的身上,彼此仿佛是一体的,存有着一种亲密的关联、一份融合,它不是单独的,我也不是单独的,仿佛相互之间似乎默默地交流着美好的情谊。这让人感觉心灵之眼突然间醒了,睁开了,再度清楚地观照自己内在的美好与温柔,这就圆满了静心的目的。

    找一棵植物,树、花或草都可以。然后看着它,想象自己跟着它一同呼吸,能量的流向是从我流向它。想象它看着我,能量是从它流向我。感觉它是在滋润呵护着我。感觉到我和植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循环。互我相互凝视,我的能量流到植物的身上,它的能量也流到我的身上,仿佛是一体。

    2.像落叶般翩翩起舞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非常微妙的能量,这是我们在日常活动里,为很多事情奔波忙碌时,所不能感觉到的。这种精微的能量,只有在安静的时刻才能被感觉到。手是人体最为灵活的器官,也是可以画出最优美弧线的肢体,用手跳舞就是感觉这种能量的一种技巧。

    找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舒服地坐着,如若喜欢则可以放一点轻柔的音乐。接着感觉你的手,看看它想怎么动。然后让手臂、手掌和手指舞动起来,让它们想怎么动就怎么动,随它们恣意舞动。

    人们会在惊讶中发现,原来手是有感觉的;一旦身心静下来,自己就能感觉到它们想怎么动。而且手就位于心的旁边,如果说手就是心的表达,这一点也不为过。当人们讲话时,尤其是在心情愉悦、激情四溢或情绪愤慨的时候,常常感到光靠语言是不够的,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运用不同的手部动作来协助表达。如果手被捆绑起来,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手总是在第一时间里就能表达出主人的情绪,不管主人有没有意识到。譬如紧张或愤怒时,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握拳;若人心理上有所防御时,就会双手抱胸;害怕时,人会捂住胸口或双眼;爱上了一个人,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接触她、抚摸她的手,传达出想要亲密的渴望。

    因此,我们说手是心的表达,人的心意、情感,都可以随着手的舞动而变成一首流动的歌、一首优雅的诗。当人真心恣情地享受这双手、随它尽情地表达时,人就能得到极致的宁静。因为,再也没有什么比和自己的内在紧紧地连接,进而展现于外,更能够让人感到满足的了。这是多少艺术家所向往,所追求的至极之美。

    准备一些旋律轻柔而优美的音乐,尽量地不要选择缠绵悱恻的情歌,或是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因为那样的音乐,会把这个静心带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和气氛。像掺杂了华尔兹味道的海洋音乐就很适合,或者是任何触动心灵的柔性音乐都可以。

    采取站姿,先做几个深呼吸,感觉自己现在正站着。一切准备妥当,就开始播放音乐。人是一个“被动”的存在体,就让音乐带着人起舞,让音符带着人的手、脚、身体摆动。也就是说,不是刻意地、主动地“决定”要摆成什么样的姿态;完全让自己不预设立场,纯然以身体感觉到音乐的波动。让音乐带着手、脚、身体自然舞动。或表达愜意,或表达愤怒,或表达慵懒……总之,顺着身体,随着音乐,让身体爱怎么动就怎么动。

    约30分钟后,把音乐关掉,静静地坐着或者躺着,什么都不要做,感觉自己让自己的身体决定爱怎么动就怎么动。

    也许,今天身体只想要小幅度地轻轻晃动;也许,今天它想要尽情地伸展一番;也许,今天身体想要如磐石般的稳定;也许,今天身体如蝴蝶般的轻盈灵动。这些都很好。总之,当音乐声响起,不要事先“决定”要跳成什么样子,就怀着一颗敞开的心,好好地享受此时此刻身体所跳出的美丽舞蹈吧!

    有时候,本来觉得自己很沉重、很疲倦,但音乐声响起时,身体却想要如潮水般溶化在肢体的舞动中,沉重感霎时消失得无踪无影,这是跳舞静心常有的情况。顺着身体走吧!而不要顺着想法走!当下的自然驱力,将使人获得最大的满足。如果人老是被自己的脑袋拉着走,让头脑来指挥身体的舞动,那么这还是一种紧张和控制,人将无法尽情地享受和欢笑。

    另外,如果今天存有一种特别的情绪(比方说:特别地伤心、烦躁、生气……),当音乐声响起了,人却还浸润在这种情绪中,那么就把情绪转移到音乐中去,用自己的肢体表达出来。完全地允许自己,用肢体在音乐中表达出自我的情感;允许情绪有出口,就表示不和它对抗,自然就能放松。伤心时,就顺着身体,舞出眼泪,流出痛的泪水;生气时,就顺着身体,狂烈地舞动,暴烈之气也将随之展现而至,进而消融……

    这个静心的重点:在于感受自己肢体的自然,且允许它自发性地表达和发生。但有许多人以为自己是在发功,其实,不要过度地神化自己,实际上,只是我们的肢体有自己的语言而已。

    30分钟过去之后,把音乐关掉,静静地坐着或者躺着,什么都不要做,感觉自己,感觉身体,大约5到10分钟。这段安静的时间,是为了将清新的生命力回流到自己的身上。

    方法:(1)找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舒服地坐着,如若喜欢则可放点轻柔的音乐。(2)接着感觉自己的手,看看它想怎么动。(3)然后让手臂、手掌和手指舞动起来,想怎么动,就随它们恣情地舞动。这个静心是动态的,适合于很喜欢自己的身体、很希望和自己的身体有更多互动的人群。

    3.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聆听的静心是带着灵魂来倾听的艺术。如果你能够学习到正确地聆听,你就掌握了静心最深层的奥妙。

    聆听,就只是聆听,和你所聆听的声音合而为一。

    这是一个简单的静心,你可以在家里安静地聆听,或者上下班等车、坐车时,甚至在公园里漫步时都可以。再也没有比这更简单容易的静心了,适用于任何人、任何地点。有空时不妨为自己找个舒服、放松的方式聆听,眼睛最好是闭起来。

    在家里时,听到雨声,你就忘我地聆听那个淅淅沥沥或倾盆灌注的声音,仿佛自己就是它,那么你和它已经是一体了;在公园里,听到小鸟啾啾唧唧的鸣叫,仿佛自己就是那个鸟鸣声,然后消散在空气中;在火车上,听到轰隆轰隆的车声,试着全然地聆听那个声音,仿佛就是自己,和它合为一体了。

    静心倾听,让心情放松,让心知足、快乐、宁静,感受着那不被惊扰的喜悦和幸福,思绪如露珠在花瓣上拂动,和所聆听的声音合而为一,仿佛你是中空的。这个静心可以做半个钟头,声音是什么并不重要,可以是悦耳的钢琴声,也可以只是人声、车声、风声。

    重点在于:那份倾听的包容,所散发出来的美感。

    我所说的“聆听”,是用耳朵来倾听。我们的惯性是用“头脑”来倾听,这样头脑的意识流又会开始运作,告诉自己所听到的是什么样的声音、对各种声音的评判、结论等。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不要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这里,而继续把注意力拉回到周遭的声音里去。

    这个静心是很美妙的,当你真的中空了,和所倾听的声音合而为一了,“人”仿佛不再存在,彼此的界线消融了,不再是分离的个体。这就是你的自我不存在的时候,你进入了神性,宁静、浩瀚、辽阔。

    下述的是一个既好玩、健康,又有静心良效的团体静心技巧。与一群好友相约,来到充满大自然清新气息的户外。观照自然界中的植物:天空、河流、土石、小昆虫……如同遇见一位久违的挚友,给予它爱的关注和交流。动作和移动尽量轻轻地放慢。

    接着与所有同行的好友,背靠背地围成圆圈坐下,心手相牵,闭上眼睛。然后开始舞动,聆听内在的乐声,跟着心乐的节奏,享受身体的律动和每一个念头的起伏;与自然中的任何个体对舞,感受花草、天地、山河的细微脉动,让“我”进入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棵树、一片天,与整个自然同呼吸;化为那朵花、那片叶子、那棵树、那片天空;与整个自然共舞,跟着大地的韵律,风声、水声、虫鸣、鸟唱,起舞,成为天地之舞;光之舞,风之舞,灵动之舞。在舞动的过程中可以哭,也可以笑,但不要执著,只是在那种情绪之中体验、舞动。

    然后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交托给自然,感觉自己此刻需要什么能量的补充,从自然当中寻找相应的能量吸纳,并将感谢回馈给源头;凭直觉逐一地聆听左右同伴的心声,再把它交托给自然,感受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能量支持,从自然当中寻找相应的能量给予他们,同时将感谢一一回馈给源头;感受团体能量的变化,将所有美好的祝福送到团体的每一个能量个体心中。接着,让巨大的金色能量光体从天而降,充满团体的每一个人,同时满溢出去,流向身边的小草、大地、树干、河流,最终回流天空,在天地间形成金色的光轮,源源涌动,生生不息,照耀全地。

    若是一个人,也同样做以上的动作,感应内在所需要的能量,从自然中寻找相应的源头补充进来,同样将金色能量光体放在心轮的地方,让它充满、盈溢、回流,让那金色的光轮点燃自己,直到自己成为它。

    当这一切发生后,自己已被打开内在那扇美妙的接受之门,赢回了爱与祝福的力量;虽然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还没有记起内在静心,但只要随时地在心中送出祝福、爱与光,给予同事、家人、朋友、伴侣,给予任何的用具和空间,任何我们能看到和想到的,这个世界便时刻被深深地祝福着、爱着,而这一切,都将在能量的回传中,返回自己的身上或团体。

    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从自然中寻找并吸纳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并将感谢回馈给源头;聆听左右同伴的心声,从自然当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能量,同时感谢源头;感受团体能量的变化,将所有美好的祝福送到团体能量中心。

    4.在银杏树下感受生命之静

    这个静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抱着树木,找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抱着,爱抱多久、就抱多久。

    如果曾经试过用心去感受,或者好好地看过一棵树的话,就会感受到一种极致的美。树的美,在于它的优雅,不论身边的情势如何,总是傲然挺立,随着微风的吹拂优雅起舞;树的美,在于它的稳重,即使刮风下雨,仍然牢牢地顶天立地;树的美,在于它的无私和分享,从不吝惜与他人分享它的厚重、它的浓荫、安稳;树的美,在于它的宁静,悠悠的世代过去了,树就只是静静地,享受天地间的自然;树的美,在于一种安全感,使人信任、使人安心,感到发自于心底深处的满足。

    想要去抱一棵树的时候,就是分享它的生命、它的存在,因此敬意是需要的:从内心里跟它打个招呼,告诉它,想要跟它分享,绝不会伤害它,自己只是想跟它做个朋友。植物也是有灵性的,根据有关科学报道,当人给植物浇水的时候把它当做朋友,和它聊天,细胞就会呈现兴奋的状态,它会长得很美;如果浇水的时候总是对它恶言相向,它就死得比较快,花也开得失色。因此,这一份敬意和友谊是很重要的。

    然后,尝试去抱这棵树,最好是身体的正面贴着树干,脸庞也贴着树干,这样可以帮助人敞开心怀,处于低防御性的态势中,人和树之间的对话就可以更加融洽。如果细细地感受,似乎能感觉到它的生命的汁液在流动,在跟人交流,它就像母亲一般地在安抚人、拥抱人。而人们犹如一个柔嫩的婴儿,在母亲既强壮又温暖的臂膀里寻求安慰。

    这个技巧尤其推荐给感情特别脆弱、容易哀伤、经常感到无助的人,大树稳定而又富有支持性的力量会给人温暖而美好的抚慰,使人迅速得到力量,重新站起来,看清自己的方向。

    当你感觉情感上脆弱、哀伤或有强烈无助感时,你可以试着去观察和感受树的极致之美。带着敬意,抱着一棵树,身体的正面贴着树干,脸庞也贴着树干,完全敞开你的心怀,感觉你和树之间的交融。

    5.时常漫步,也会静心

    这个静心的方法很平常,我们每天都要走路,要做的只是把更多的觉知带进走路的过程里。可以找一个绿意盎然的公园,或者在自家的房间里都可以,大约走20分钟,然后安静地或坐或站一会儿,享受这个静心技巧带给人的宁静。

    走路时,动作放慢,将脚掌完全踩在地上,再慢慢地将脚抬起来,去体验两脚之间转换重量的感觉;如果走得很快,就没有办法细细地感觉了,如果只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走,不在乎走的过程,这种走法是没有觉知的、没有情感的“赶路”,就不是我们静心的目的。所以动作放慢一点,感觉自己是怎么走路的:身体会怎么向前、肌肉如何被牵动、重心如何转移。

    为了辅助走路的觉知和放松,我们要加上一个东西:“广角视线。”把两根食指放在眼前外侧边,然后将两根食指同时各往左右边拉开,并且继续把两根食指保持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但是头和眼睛都要保持水平,既不要往下看也不要往上抬,视线要放得宽广、没有焦点,然后会发现即使两根食指成了180°的直线,双眼仍然可以把它们带入视线之内,并且双眼可以感受到最放松的状况,而涵盖的视线范围也最广阔,这就是广角视线:视线中没有焦点,一切都涵盖在人的视线之内。这种广角视线的功用在于:使人的脑部放松下来,而情绪往下沉淀后,便能感知到自己的全身。一般当我们的眼睛有焦点的时候,眼睛会处于紧张的状态,相对地,头脑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而广角视线完全没有焦点,所以眼睛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相对地,头脑也就能处于一种很安静的状态。可以先用食指拉出广角视线,让两颗眼球维持广角视线,将会发现自己的觉知会立刻下降,可以立刻感觉到心和全身,但是头脑却显得很安静、很放松,不再那么嘈杂不休。有时候思绪又回来了,头脑又开始想事情,便可发现眼睛立刻又出现了焦点,并集中精力看着某一个地方;当这两种感觉一经对比,就会意识到广角视线可以为自己带来极度的放松感。

    做散步静心的时候,先从广角视线做起,等到进入了广角视线的空间,再开始慢慢地迈开步伐,细细地感觉。于是会发现,在广角视线中,觉知弥漫到了全身,虽然头和眼球都是水平的,却仿佛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双脚的动作,这种看具有一种宁静的质量,不是用眼睛在看,是用意识在观照:静静地看着,不受扰动,仿佛全世界都安然下来了,我们会感觉到外在世界的喧嚣变得遥远,且不再打扰我们这颗乱七八糟的脑袋了。

    准备广角视线,进入广角视线的空间。随后慢慢地迈开步伐,细细地感觉。走路时,感受脚掌踩在地上的感觉、脚抬起来的感觉、两脚之间转换重量的感觉;感觉身体的动态、肌肉被牵动、重心的转移……

    6.在跑步中静心

    正如你不曾想过跑步也是一种静心,但是那些跑步者有时曾感觉到非常奇妙的静心经验。他们很惊讶,因为他们并不是在寻找静心,只不过是在坚持一种生活习惯罢了,但静心的奇迹就这么在跑步者身上发生了,现在,跑步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静心方式。

    静心,可以发生在跑步中。如果你曾经是个跑步者,如果你曾经在清晨享受着跑步,空气是如此的新鲜,大地正在从睡梦中苏醒,而你正在跑步,你身体的动作是这么的优美,新鲜的空气,从黑暗的夜晚重生的新世界,每一件周围的事都像是在唱歌,你感觉多么的鲜活……有那么一个片刻──跑步者似乎消失了;像是身体、头脑和灵魂开始一起运转;突然间,一个内在的高潮显现了。

    有时候,跑步者会意外地成为静心的拥有者,尽管他们并未刻意地追求什么,或者说他们对静心只是一种茫然,甚至我们只是认为,他们只是在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初升的朝阳、欢快的小鸟以及空旷的蓝天、悠扬的白云等那些美好的时光;而我自己的观察是:跑步者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容易接近静心。慢跑或游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必须被蜕变成为静心。慢跑、跳舞、游泳,任何事情都可以是静心。我对静心的定义是:任何时候,当身体心灵协调运作时,就是静心。如果你警觉到这个事实:把你正在做的事情当成是静心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么那将会是非常棒的。

    丢掉这个老旧的静心观念:静心只是静静地在树下坐得像瑜珈的姿势。那只是静心的方法之一,它或许适合某些人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对于小孩来说,那不是静心而是折磨。对于好动活泼的年轻人而言,那是压抑而不是静心。

    或许对于能量正在衰退的年迈的老人而言,那是静心。我们有不同类型的人,对能量较低的人,在树底下做瑜珈或许是最好的静心,因为做瑜珈消耗最少的能量。当脊椎是垂直的,与地球成90°直角,你的身体会消耗最少的能量。如果你试着往左倾或往前倾,那么身体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因为地心引力会把你往下拉,而你必须保持自己往上;你得支撑自己,让身体不要倒下来,这些都会消耗能量。所以,直立的脊椎所消耗的能量是最低的。

    然而,两手交迭一起放在两腿之间的静坐,也同样对能量较低的人非常有用,因为当两只手互相接触,身体能电开始以循环的方式移动,能量因此不会从身体流失。它变成一种内在的循环,能量会一直留在你的身上。

    你一定知道能量总是从手指释放,能量从来不会从圆形体流逝。例如,你的头不会释放能量,它会装能量。能量会从手指和脚趾释放。在某种瑜珈体位,双脚是迭在一起的,所以一只脚传能量给另一只脚;一只手传能量给另一只手。你持续获得自己的能量,成为一个内在的能量循环。那是非常悠闲的,非常放松的。

    瑜珈体位是最可能放松的姿势。它甚至比睡眠还要放松,因为在熟睡中,整个身体被地心引力拉着。当你的身体呈水平状态,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放松方式。它的放松是因为它把你带回远古的动物时代,水平式的。它的放松是因为它使你回归自然,帮助你再度回到动物状态。

    那就是为什么当你躺着的时候你无法清楚地去思考,那变得很难思考。试试看,你会容易做梦却很难思考;就思考而言你得坐着,你坐得越直,思考能力就越强。思考是较晚发展的;当人类开始可以垂直站立,思考才开始。早期当人类还是习惯于水平式的活动时,他们会做梦但没有思想。所以当你躺下来,你会开始做梦,而思考就消失了。那是放松的一种方式,因为思想停止了,你回归了自然。瑜珈体位对能量低的人,生病的人,以及老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静心。

    如果我们只给一个固定的静心模式,那只能是适合于少数人。那只能是一种僵化了的静心模式,没有弹性,因此只适合于某些既定形态的人。

    无论是谁想做静心,就应该被设计成适合于他的状态。如果他需要休息,休息就应该是他的静心。那么,“静静地坐着,什么事情都不做,当春天来时,草木就自己生长。就是他的静心。”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就应该有多少种的静心方法。

    静心模式是灵活有弹性的,而不是呆板、一成不变的。个人不需要符合模式,模式必须符合个人。当然基本原则是,无论任何静心都必须符合这个要求:身体、心念、意识,三体必须运作一致。

    7.静坐冥想,会给你更多启示

    当情绪出现时,我们该怎么办?比如说今天发生了一些事,静坐的时间到了,自己却无法好好地坐着,心中只有满满的愤怒,甚至气得都快哭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做那些我喜欢……’的静心、笑的静心之类的;或者觉得很沮丧、很悲伤,拉长了脸,以摔杯子碗盘来解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一定会出现情绪的,这并不会因为做了静心而有所不同,唯一的不同在于:人学会处身于情绪之外。譬如当各种负向思绪潮水般向自己袭来,会知道那只是脑海中的念头而已,所以它不再像以前一样牵动自己的神经,甚至逼上患忧郁症的死角;生气的时候,知道怒火攻心了,而它就只是出现了,自己和它之间有了一点距离,不会再去归因于都是某某人害的,非报复不可……或者完全被怒气所吞噬,做出失控的行径。

    静心会创造出这段距离,跳脱出头脑、情绪、行动之间互相影响的惯性和锁链。这就是我们练习静心的作用——使情绪回归于自心。我们都必须有耐心,因为即使已经开始做静心,心仍旧会遭受无数的思绪、情感的侵扰,静心并不是镇静剂,无法麻醉念头;静心只能让人在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仍旧保持某种程度的清醒。

    如果某一天自己的情绪特别的杂多而纷乱,那么就不要去做静坐、深呼吸、白色的光之类让人清醒的练习,因为愈是想要拒绝情绪,控制心烦意乱的状态,而借此重新找回清醒,反而愈是容易将种种静心变成压抑。任何形式的压抑,都会引发焦虑和不安,而且若是以逃避和控制为初始动机,恰恰与静心的觉知、放松相背离了。

    有时候,当自己走入了宁静,享受到宁静的些许喜悦之后,却突然感受到阵阵暴怒、孤寂、伤心、沮丧等失落难耐的心情,别担心,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情绪的曲线有高必有低,无法永远都维持在高峰。如果执著于高峰,拒绝和对抗不想面对的谷底,就会带给自己更长时间的煎熬。其次,妥善地处理这类情绪,就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当我们愈深入自己的内在,就愈会遇到过往压抑的坑洞,这些压抑需要被释放出来,才能使心灵再一次地得到净化。所以,人必须要允许它。只有允许它,接纳它,就会再次进入静心,虽然一路走来跌宕起伏,但最终必能超越高峰和谷底的起伏。

    当情绪出现时,不妨找个方式发泄吧。哪怕是痛哭一场,都有助于情绪的净化。不过,要明白的是,这些并不能解决引发情绪的根源,只能帮助人释放掉头脑中纷乱如麻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在空间开阔如初。

    当情绪出现时,就寻思找个方式发泄。哪怕是痛哭一场,都有助于情绪的净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