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修辞-男孩还是女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据说,克罗特地区有一个奇怪的风俗:男人和男孩都说真话;而女人和女孩从不连续地说真话或假话,即:如果前句是真话,那么她下句便要说假话;反之亦然。

    有一天,旅行者遇到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妇。旅行者问那个孩子:“你是男孩吗?”孩子用克罗特语回答,可旅行者听不懂孩子的话。好在孩子的父母都会说旅行者的语言。

    “孩子说‘我是男孩’。”他们当中的一个说道。

    “孩子是女孩,孩子说谎了。”另一个说道。

    读者能不能根据孩子父母的话,判断出这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是父亲先说话还是母亲先说话?

    纵使没有学过逻辑的读者,要解答本题,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却不是每人都做得到的。

    由于谜底是唯一的,我们要揭出谜底可以从假设开始。作出假设后,进行推导,如果导出了矛盾,则这假设是错的,利用反证法,即得正确谜底;如果未导出矛盾,则这假设是正确的。

    可以先从假设孩子是男或是女做起,也可以从先假设父母亲哪一个先说做起。

    让我们先从假设孩子是男的来开始。

    在这个前提之下,第一个说话的要么是父亲,要么是母亲。

    如果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矛盾,那就要推翻前提,即孩子不是男的。

    我们接着来假设第一个说话的是母亲,那么母亲说的“孩子说‘我是男孩’”这句话是真的。

    而第二个说话的是父亲,共有两句话,“孩子是女孩,孩子说谎了”这两句都是假的,而题意告诉我们,男人是不说假话的,所以与题意矛盾。因此,在假设孩子是男孩这个前提下,第一个说话的是母亲,第二个说话的是父亲不成立。

    再来看第一个说话的是父亲而第二个说话的是母亲行不行?

    第一个说话的是父亲,他无疑说了真话。第二个说话的是母亲,她的第一句话显然是假的,而她第二句话“孩子说谎了”,根据女人不连续说假话的题意应为真话,但是根据题意,男孩又是不说谎的,因此,又导致了矛盾。

    在假定孩子是男孩的前提下,无论第一个说话的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会导致矛盾,因此由之出发的假定前提是假的,即反证了孩子是女孩。

    以上推理的逻辑依据在哪里呢?

    对于任何演绎推理(其中包括三段论)来说,如果推理形式正确而前提假,结论却不必然是假的。

    但是,如果推理形式正确而结论假,那么,前提之中一定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这个假前提是不是我们最初的假定“孩子是男的”呢?倘若这个假定是真的,那么一定会有一种情况(要么父亲第一个说话,要么母亲第一个说话)不产生矛盾,但是,现在两种情况都产生了矛盾,因此,最初的假定“孩子是男的”不成立。这里运用了假言易位推理,有具体的推理如下:

    如果孩子是男的,那么有一种情况不会导致矛盾,

    所以,如果没有一种情况不会导致矛盾,那么孩子不是男的。

    这样,我们得到谜底之一:孩子是女的。

    从这个真的前提出发,如果第一个说话的是父亲,则第二个说话的是母亲。她的第一句话“孩子是女孩”显然为真,而她的第二句话据题意应为假话,“孩子说谎了”为假,即意味着孩子说了真话。孩子说真话,应为“我是女孩”。但是这句话又与第一个说话的父亲所说“孩子说‘我是男孩”’相矛盾,据题意,父亲是不会说谎的。因此,第一个说话的不是父亲,而是母亲。至此,解答完毕。

    结论是:孩子是女的,第一个说话的是母亲,第二个说话的是父亲。

    有人觉得,以上的推导过程,步骤太多了,本题有捷径可走。持这种看法的人,提出了一种方案,即找所谓特征语句。他们找到了本题的特征语句:“孩子是女孩,孩子说谎了”,认为只要找到了这种特征语句,推理步骤就可以大大简化。

    这种想法,主观愿望是好的。诚然,对于一个证明来说,这可以说是逻辑的一个“美学原则”。只有简短的证明在数学家看来才是美的,漂亮的。

    但是,要知道,大凡智力测验题,题意上的每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解题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要说有什么特征语句的话,凡是反映这些已知条件的语句都是特征语句,想跳越一些必要的推理步骤,实际上是抛弃了某些已知条件。倘若这样做,真的能够得到必然的结论的话,那么智力测验题的题意本身就已经不符合“美学原则”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