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懂行业知识,是创业的基础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江湖上开始涌现出这样一群后起之秀:论持续力,他们并没有漫长的创业史,他们企业的文化沉淀也尚算不上厚重,然而,这丝毫不妨碍他们的名字与众多前辈们相提并论。他们或沉稳内敛,或锋芒毕露,能一飞冲天成为科技新贵,自然有其根由。迈普集团总裁花欣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下他的创新人生。
花欣曾得过成都市科技杰出贡献奖,奖金为40万元,这个数目已经不低。但花欣得的奖太多了,以至于对得奖没有太多的感觉。很多时候都是别人告诉他:“你又得奖了。”花欣先后获得过中尉爱迪生杯金奖,中国第2届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届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各种各样的奖励或殊荣。
花欣1956年11月出生,毕业于宜宾八中。198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船舶系,1989年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获计算机通信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花欣从电子科技大学下海后,以5000元起家,开始在车棚里研制他的第一台多路调制解调器。他在10年内孕育出数据通信设备巨头迈普,如今的迈普已成长为一家专业从事数据通信、网络、信息安全设备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级重点高新企业,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总资产7亿元。10年来,迈普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占企业总效益的100%。迈普有雄心做中国最大的中低端路由器供应商,做中国主流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产品供应商,做世界一流的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花欣看来,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地立足于经济社会,必然要有技术上的革新,营运或商业模式的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花欣董事长倡导在整个企业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变革的文化氛围,号召员工时刻树立创新观念、培育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创新实践,鼓励员工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要求对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创新,最终形成全员创新、全过程创新以及全方位创新的局面。
在他的领导下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创造数据通信新世界为己任,锐意创新,近十年来,花欣一直担任着迈普公司所有项目的总设计师和负责人。在过去几年中,花欣带领迈普优秀的研发人员成功地研制了P8100系列多路复用器、MP128基带调制解调器、MP56/336频带调制解调器、MP9400DDN网节点机、MP2600企业级路由器、安全路由器、防火墙、VPN安全网关、MP5000/MP5100/MP31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MP410O系列路由交换机、IP语音网关等多种走在技术发展潮流尖端的产品,主要产品的鉴定结论均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部分产品为国内首创。同时,产品在向市场推广的过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仅以研制的MP2600企业级路由器为例,推出仅仅一年,就实现了国内中低端路由器市场123的市场份额,实现销售收入1个多亿,并出口东南亚。目前公司主导产品中有9项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励,7项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9项入选国家火炬计划,l项列入国家863计划,多项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重点科技项目等专项基金无偿资助,在全国同行业中,迈普公司主要产品的主导技术近几年来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花欣将迈普第一核心竞争力归纳为“技术”,而技术的背后是人。
花欣重才,近千人的迈普,就有300多人属于研发团队,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了80%,“我们的团队在西南IT界是最强的。虽然我不好说公司里有多少个百万富翁,但是我们员工的收入水平比起沿海也不逊色。”
海外征战还得靠人。花欣清楚,只有拥有了能爆发“核能”的人才队伍,建立起人才资本转变的市场机制,迈普的海外征战之途才会取得最终成功。
迈普现在的目标是“做中国的英特尔”,而在自行车棚中起家的花欣,当初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发明的东西能够被全国各地使用。在通信后台设备领域,花欣叫板的既有“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这样的国内强者,更有思科、3COM这样的国际列强,因为他主做路由器——一个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产品,但花欣却把它卖到了东南亚、东欧和南美。
一个从自行车棚里走出的现代数据通信企业,能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是核心技术资本制胜的奇迹,更是人才战略制胜的奇迹,迈普的成功证明:做好人的文章是企业最大的课题。正是通过对人才宝库的挖掘,通过对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成功转变,迈普才最终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他坦言,自己在技术上虽然已经业内领先,但在管理方式、方法上与西方上百年的经验相比还是很欠缺的。因此对融资结果,花欣表示满意:“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得到很多无形的回报,从品牌提升到对国际化战略的支撑,甚至对整个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市场都有很大的助力,尤其是对于我们国际化战略实施上的帮助,更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
从一个教书匠到亿万富翁,从5000元创业到7亿财富,花欣和他的迈普通信只用了短短12年的时间,这真是一个奇迹,但花欣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奇迹”。花欣告诉他们,贫穷并不可怕,知识真的会改变命运。
花欣懂得知识的力量,人才的力量。迈普员工不到4000人,研发团队就有300多人。迈普吸引人才一是薪酬,人的能力越强贡献越大,他所要求的回报就越高;二是机制,搭建“没有天花板的舞台”,让人才无拘无束地施展才华、张扬个性。在花欣看来结果永远属于昨天,而过程永远属于明天。
想在本行业里创业就要有过硬的行业知识。
2.想创业一定要学习创业
如果你学历不高又没有创业的经验,也没有很多的资金供你买经验,面对各种高收入的诱惑性行业时,切忌过急,盲目投资。首先从学徒做起,学习各种经营之道,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一旦时机成熟,做大做强就不再是梦想了。
俗话说:“先当学徒,后当老板。”其实,小学徒也是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下面这位年轻人就是一个例证。
小勇初中毕业后便离开父母来到南方打工。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选择进入一家鞋厂学做鞋。天资聪颖的小勇很快就掌握了鞋的设计、制样、缝纫等全套技术,受到老板器重。从学徒到技工、从管理到营销、从市场策划到市场开发,他干过各种各样的活。小勇努力看,他期望有一天自己创业,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三年以后,有了丰富经验的小勇回到家乡筹办制鞋厂,带着样品来北京寻找产品销路。一连跑了三天,没有结果。第四天,小勇遇到了一位长期在北京做生意的温州客商,他告诉小勇,有家外贸市场专门向国外批发服装、鞋帽、生活用品。小勇喜出望外,找到了这个外贸市场,很快便达成了销售协议。
听说家乡有人办了制鞋厂,许多在外打工的熟练缝纫工也慕名进厂。开始生产的第一年,全厂共做了1万多双鞋,并全部销往北京。如今,小勇的鞋厂已达到了30多人,年产保暖鞋7万多双,产值50多万元。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和大厂竞争只能靠质量取胜。他要求工人不求快只求好,宁可少挣钱也要保证质量。几年来全厂没有一双鞋因质量问题被退回。北京的代理商不仅愿意和他做生意,还把外国商人介绍给他认识。一天,一位俄罗斯商人专程来他的鞋厂考察,并当场订货2万多双,回到北京后又发来传真追加订数。
随着订单增加,小勇越来越感到工厂规模太小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恰在此时,该镇有不少人前来取经表达投资意愿。小勇和他们结为合作伙伴,鼓励他们投资,并主动派厂里的技术骨干为他们培训工人,由他包销产品。在小勇的帮助下,该镇一下新增制鞋厂5家,工人发展到200多人,年产量达50多万双,产值400多万元。
以前的学徒工,如今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也赢得了尊敬。如今他创办的鞋厂生产的仿十二生肖室内保暖鞋五颜六色,造型美观,鞋面上的动物惟妙惟肖。
你学过创业赚钱吗?绝大多数人没有,所以绝大多数人还不会赚钱。我们在小学没学过创业赚钱,在中学没学过创业赚钱,在大学还是没学过创业赚钱,就连金融、财经类的大学也学不到真正赚钱的知识。
聪明的大学生,可以说你们的智商很高,但你们的财商不一定高!不过高尔基说过:“自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你们可以自学赚钱知识。
人非生而知之,谁天生就会赚钱?财商和智商不同,智商有天生的成分,而财商100%需要后天学习提高。孙正义、李嘉诚、史玉柱等所有大富翁,都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创业赚钱,但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有强烈的赚钱企图心,二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正是由于他们善于学习赚钱,所以他们超越常人,登上了财富巅峰。
聪明不等于智慧,聪明赚不到钱,智慧能赚大钱。真正白手起家的富豪,学历不一定高,但一定很有智慧,他们是最善于学习创业赚钱的一族,他们都有学习赚钱的不凡历程,他们通过学习摸到了创业赚钱的规律,掌握了创业赚钱的门道,执掌了赚钱的牛耳,成为财富英雄!
你想跨入财富英雄行列吗?那就赶快学习赚钱:读赚钱书报、听赚钱讲座、向财富精英学习、向身边高人请教,等等。比如,炒股你要学习沃伦·巴菲特,尤其学他简单的投资理念。创业你要学习孙正义,他在两年之内读了4000本书。还有李嘉诚,他为了创业专门到别的公司打工偷艺。向成功者学,像成功者那样干,增长你的智慧,提高你的财商,总结赚钱的秘籍,很快你就会致富。
3.创业需要学习经营
做老板需要的是经营才能,打工需要的是管理才能,而学校里教的都是管理,所以说穿了,学校的本质就是为了培养打工人才。
什么是经营才能呢?暂且听听这样的一个故事是怎么说的:
在乡下老家,门前有一条河,每一年端午节人们都要赛龙舟。端午节那天早上,我们家隔壁的婶子早早起床,到河里提了两桶水放在家里。
等到赛龙舟的时候,远远望去,河岸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相当热闹。可是,接近中午时,太阳晒得人一个个汗流满面,又热又渴。附近没有商店,乡下人平常喝的就是河里的水,可惜现在划龙舟弄得浑浊不堪,不能喝了。
这时,隔壁的那位大婶便抱了个土茶壶出来卖水啦!就那两桶河水,就卖了几十块钱。
这就是经营才能。这是一种商业思维的能力,是一种发现机会的眼光。再说白一点,经营才能就是知道做什么能赚钱并真的赚到钱。我们平常讲这个人“很会做生意”,指的就是经营才能。
而管理,就是使一份事业持续下去。所以,经营是创业,管理是守业;经营是对外,管理是对内;先有经营,后有管理。很多的民营企业,管理一团糟却照样赚钱,就是因为老板懂得经营。
对于我们每个人,要明白我们浑身上下最大的核心动力其实就是大脑,创业不是靠脖子以下的部分,而是靠脖子以上的部分,要用脑子去思考创业的方向、创什么样的业、如何去创等诸如此类问题。无论是创什么业,你第一步去做的,就是经营你自己。
有一个刚从职高烹饪学校毕业的学生,他知道厨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他跑了很多单位也没找到工作,于是他想了一个绝招,他来到一家名气很大的酒店,要了很多菜,结账时500多元钱,但是他没钱结账,他拿出毕业证和经理说:要钱没有,要么我给你打工还钱吧。经理一听,于是要小伙子用两个月的工作代价偿还餐费,就这样这个小伙子开始上班了。
他肯干,脏活、累活抢着干,很快大厨喜欢上了他,收他为助手。如果你想在某一行业学习,那么就学习这个小伙子,想办法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工作学习,而且一定要想办法做到!
当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想要创业而自身条件却一无所有。这样的状况看起来的确是很难受的,现在的你就是一张白纸,怎样去经营一个空白的你呢?你的优势就是要比那些已经在纸上画了一些东西的人更能画出一幅好画来。你要画虎,那你就立刻去接近画虎的人;你想画竹子,那你就立刻去接近画竹子的人,不管偷学还是明着学,只要不犯法,能学到就可以了。你只要开始学了,时间就会帮助你,你将来自己画,你还要准备笔墨纸砚,这就如同创业一样,创业前一定要准备创业条件,什么也没有,你能画出一幅好画么?
要知道,即使你没有什么资金,你还有你自己和时间,这是我们任何人都平等拥有的,在一定时间内创造或抓住创业机会,最重要的是你要把握住这些机会并付出行动,通过这些机会来取得创业成功。
由此可见,经营能力不能说与受教育程度毫无关系,至少关系不大。所以想做老板,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做老板的本事,而不是有没有学历。
4.实用技术胜于一张文凭
打工与创业的区别只有一个:给别人干和给自己干。对于打工人来说,要“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外,学会一门实用技术是很必要的。
30岁出头的胡女士是乡里一个普通的外出打工妹,短短半年时间摇身成了养殖黄粉虫的致富能手。
胡女士原本是在深圳从事打工的,但打工的道路仍是改变不了她贫穷的境地,她总想找一个能让自己富的更快的门路。于是,她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工作之余,她十分注意搜集创业信息,浏览报刊,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等。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养殖黄粉虫的信息。经多方咨询,得知此信息是从杂志转播的。而后通过杂志社,联系到专门从事黄粉虫研究的大学昆虫研究所所长刘教授,与刘教授进行了多次长谈,使她深深地认识到:黄粉虫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瓜果菜等有机废弃物,开辟新的蛋白质来源,虫粪既能喂猪养鸡还能作高效优质生物有机肥。同时,黄粉虫养殖技术成熟,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于是,她就毅然做出决定,辞掉深圳高薪工作,回家养殖黄粉虫。
胡女士回到家里与父母商量此事,但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父母极力反对,村民们也是“另眼”相看,认为她是个十足的“傻子”。但幸运的是,她的叔叔对她的想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相信胡女士对信息的决策和分析。于是,商量后,第二天就到刘教授那里又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并买回了种虫和饲料发酵剂。胡女士利用当地闲置的粮库作为养殖场房,制作了饲养盒和养殖架,购买了秸秆粉、玉米面、麸皮、豆粕等饲料,一个小型的黄粉虫养殖基地就此诞生了。她的创业之路也就随着这些黄粉虫的成长一天天做大起来。
也许正是黄粉虫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极大的发展潜力,第一批成虫就以较高的价格售出,赚了独立创业的第一笔钱。现已发展到养殖加工面积300平方米,拥有几千个养殖盒,每月可提供黄粉虫5000多千克,虫粪7~8吨,直接效益5万元以上。
初期创业的成功,坚定了她从事特种养殖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她准备以黄粉虫养殖为基础,以虫粪为饲料的猪、鸡养殖项目,开展以黄粉虫为饲料的蝎子、壁虎等特种养殖项目,追求循环经济利用的美好前景。
短短半年时间,胡女士从一个打工妹转变成民营企业的老板。
胡女士为打工仔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打工的同时谋划将来,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注意搜集创业信息,实现了成功的飞跃。
无独有偶,下面这位农村打工妹也是通过实用技术来创富的,不过她的技术是“偷学”的。
李小姐,一个具有初中文化的朴实山区农民。1990年,怀揣着山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致富的渴望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初到广东,她干过保姆.进过工厂。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只盼多挣点钱回家帮助改善一下家里贫困的生活。打工两年,由于不懂技术,文化又低,她不知干过多少最苦的活,辛勤的汗水还是未换来丰厚的回报。1992年,她带着深深的遗憾和一肚子的委屈回到了家乡。
经过反复思索,她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不解的决定——再次南下打工。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她多留了个心眼,挣钱多少没关系,关键是学技术。她打定了主意,主动找到当地的养殖大户,很快在养殖场里安顿了下来。养猪场的工作强度大,又脏又累,工资又低。在养殖场,她起得比别人都早,睡得比别人都晚,每天忙着投料、清扫猪场,生猪出栏时还帮着抓猪、称重,工作机械而枯燥,但她从没有动过“转行”的念头。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在这里,她知道了什么叫选种、育种,什么叫做科学饲养,什么叫做分段育肥,现代化的养殖方法真的让这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妹子开了眼界。她开始对养殖着了迷,工作之余她买来了科技书籍,硬是凭着仅有的初中文化自学了多种科普书籍,甚至还选学了养殖专业书籍。渐渐地她也成为了养殖场里的一位小专家。
2004年,她主动放弃了养殖场老板提供的优厚条件,回到了家乡。这一次她挣钱不多,但她心里很满足,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她终于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说干就干,回到家后她当即要在家乡办第一个综合养殖场。说要办综合养殖场,仅凭自己打工的1万元积蓄是远远不够的,缺乏资金怎么办?她一咬牙向镇信用社贷了2万元,又向朋友借了1万元,就凭着这4万元起了家。她把自己的场地定位小河边的一块2亩的责任田建起了猪舍,在乡亲们怀疑的目光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她从县城引来了良种3元杂交仔猪,而后连对面草坡也利用起来放养200只良种鸡。就这样,一个小型综合养殖场就在村落了户。养殖场建成后,她一门心思扑在了他的养殖场上。结合自己在外打工所学的知识,她充分认识到了科技饲养的重要性,为降低饲养成本,她买来了浓缩料,自己学习配料;还自学了生猪和家禽常见病的防治技术,自己开展起了养殖场的疫病防治。每逢养殖场内的母猪临产,她就吃、住在养殖场,为临产母猪接产。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她辛勤的汗水终于换回了丰厚的回报,他的养殖场仅一年就出栏生猪22头,出售仔猪20余头,出笼商品肉鸡50余只,直接经济收入达到了225万元。她也一举成名,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村科技致富能手。
可见,总是为别人打工是没有多大的出路的,要注意自身实用技术的提高,这才是创业的致富的资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