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执行毁于懒,赶走惰性不拖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迟迟不行动,往往是贪图一时的安逸,所以很多时候,拖延是因为懒惰,懒惰更是执行的大敌。懒惰会抹杀人们生活的积极性和勤奋度,人们由于懒惰而放慢了做某件事的速度,而放慢速度就会造成拖延。所以,要想做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就应该克服懒惰。

    懒惰是催生拖延的罪魁祸首

    心理学家哈里森曾经提出一个理论:有这么一种精神状态,它不按照自己原本的意愿来行事,无论干什么都缺乏意志力,这就是拖延。看起来意志力和拖延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事实上,由于自己的意志力薄弱产生了懒惰,由于懒惰产生了拖延,这是一种惰性的积压,慢慢地做任何事情首先会想到拖延,无限制地拖延下去。所以,一个人的惰性是产生拖延的根源之一。

    王维星的妈妈死的早,他由爸爸一手带大。王维星在别的方面都还好,就是有点懒,否则做事也不会给上司“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的坏印象。一个“懒”字真的就概括了他人生的一大特点。平时他不喜欢收拾自己的房间,每次上班的时候都是慌里慌张的,为什么?不想起床,总是坚持到最后一秒钟才开始“迅速变身”,收拾好自己就赶紧上班去了,根本没有时间来整理房间。等到下班回家之后,往床上一趟,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收拾房间?等着吧,明天再说,今天懒得动。

    门口的鞋子堆在一起看上去乱糟糟的,鞋架上放着公文包,床上的被子堆做一团,枕头上的枕巾在被子里面塞着,晚上喝啤酒剩下的啤酒罐和吃的瓜子皮还在桌子上堆积着,房间里一片狼藉!

    这天,王维星的姑妈来看他。结果一进门,转了一圈愣是没有找到坐的地方。王维星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赶紧从床上扯下床单,把所有的东西包在了一起,这才有了坐的地方。姑妈看到了这一系列的动作,有感而发,她说:“我决定了,以后给你表妹找对象一定先要问问这个人是不是很懒,爱不爱做家务,如果你表妹以后的对象和你一样屋子里面乱糟糟的,你妹到时候结婚了,还不得累死啊!”王维星很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姑妈,我这两天有点忙,原来打算是明天再收拾房间的,谁知道您今天来了?”姑妈说:“你忙啊?你哪一天不忙?从我第一次来看你的时候,你这屋子里面就是这么乱,懒就是懒,还找理由?”这时候的王维星还真是无地自容,谁让姑妈说的都是实话呢?

    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王维星真的是打算明天再收拾的,但是等到了第二天因为自己比较懒,就想着再往后拖一天,逐渐懒惰就变成了拖延。他有可能在朋友或者亲戚走了之后,就决定痛改前非,一定要改掉自己懒惰的毛病。但也就是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会想着收拾自己的房间,一段时间之后屋子里又恢复了原来的惨状。

    也许某种心理因素也会使一个男人变得懒惰,因为有些人感觉男人的房间没有必要那么整洁,因为没事的时候叠叠被子、擦擦桌子、洗洗衣服这些都是女人做的事,自己不需要做这些破事。可是这个时候的他们似乎忘了,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住在这里的人是他们自己,不是别人,受益或者受损的最后也都是他们自己。

    懒惰可能并不是导致做事拖延的唯一因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不同的原因都会导致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维持现状是一种懒得改变的表现,但同时也是做事拖延的象征。

    有的时候,拖延表现为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有的时候则表现为极端的懒散状态,甚至是很轻微的犹豫不决。情绪的表现有很多种,可能是生气、嫉妒和厌恶,这些情绪会让人们在内心的感情上产生一种懒惰的欲望。当这种想法产生之后,人们就没有办法按照自己原来的意愿去做好某件事情,只会按照这种心理暗示继续懒惰下去。

    这里说的懒惰有这样的一系列表现:由于自己懒惰的缘故,使得自己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心情总是处在焦虑的边界;不喜欢从事体育活动,一个字还是因为“懒”,对于自己周围发生的事不是很关注,甚至是漠不关心;不喜欢讲卫生,生活起居没有秩序可言,对自己的要求是“现在挺好的”,不想要去改变,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如果你对上述的症状有一些吻合的话,那么你已经步入了懒惰的大军,是一个有拖延坏习惯的人了。

    一个永远勤奋而且乐观主动的人,会得到更多的赞许和认同,甚至是器重;如果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是消极的、懒惰的、向后无限拖延的,那么得到的就只能是外界给予的差评。懒惰和拖延两者狼狈为奸,因为懒惰而产生的种种消极的情绪,是导致做事拖延的一个原因。

    懒惰者是职场最不受欢迎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懒惰的人随处都可以看到。虽然每个人都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懒,但是或许在不经意间自己就成为懒惰者行列中的一分子。

    比如,当你早晨起床后不叠被子,心里想着,“晚上还要睡觉,叠它干吗”?房间里的衣服扔的到处都是,地上到处都是垃圾,简直惨不忍睹。面对这一切你或许可以视而不见,但是等到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客人说想要参观一下你的房间,你就会觉得尴尬,红着脸不知所措地胡乱收拾一下,腾出地方让人休息一下,这使你在客人的面前丢尽了颜面。

    面对这种尴尬的境地,你发誓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或许这样的状态会保持几天,但是时间一长你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由于你的懒惰,你永远只能生活在乱糟糟的环境之中。

    假如你克服了惰性,那么你的人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克服了惰性,整个人变得勤快起来,勤劳本身就是成功的基础,一个勤劳的人成功的可能性肯定比一个懒惰的人要大得多。

    惰性是人的一种天性,但是懒惰只不过是你脑海中一个小小的念头,只要你能够将这个念头克服,那么懒惰自然就会被你从身上驱逐,这时你的行动、实践都将会因为你的勤劳而获得回报。一旦你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就可以利用这项技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而这一提高,就让你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人生。既然你已播下良种,又赶走了惰性,那么你就没有理由不会获得你应有的回报,因为你种下了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大学毕业的艾达在一家公司做打字员,琐碎、枯燥的工作内容使她消磨殆尽了刚进公司时的勤快、认真。

    现在,没有文件要打的时候,她就上网聊天、看新闻,同事一拿来文件让她打,她就极不情愿地接过来,还一直发牢骚:“哎呀,就这么点东西,自己打不就行了吗,非要拿过来!我干这工作容易吗?你们都指使我,谁愿意干这伺候人的工作呀!”

    有时候,她在网上聊得开心,干脆对同事拿来的文件置之不理,好几次都影响到了公司的正常运作,拖延了工作进度。

    后来,在公司的例会上,领导介绍了几个新招的职员,其中有一个就是打字员。

    艾达在下面高兴地说:“终于有人分担我的工作了!”

    例会结束后,主任带着新招的打字员来找艾达,让艾达和他交接一下工作。

    主任的理由很简单:“很多同事反映说你不太愿意干这个伺候人的工作,那你就另谋高就吧。”

    艾达当时就傻眼了。

    莎士比亚说:“我们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也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没有哪个上司、老板能容忍懒惰的员工,愿意在公司里养一个闲人。

    你要永远记住:多干一点活,你的能力就多增一分,你在老板心中的影响力就会多增一分。

    老板可能没看到你长期废寝忘食忙碌工作的身影,但不会对你的进步视而不见。如果公司的事情能推就推、能挡就挡,总以“现在没有时间”“这事我做不了”“这不是我们部门的事”“下次再说吧”来应付推托、得过且过,这样会伤害你的上司,而受伤害最深的其实是你自己。等到领导对你忍无可忍,等到你被炒了鱿鱼,你还能享受少干工作所带来的轻松快乐吗?

    一家公司的老板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讲。而陪同他的几名要员忙得晕头转向,需要将各种演讲的材料都准备得非常妥当。

    老板出国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机。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对方睁着惺松睡眼道:“昨晚实在太累了,我熬不住睡去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又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先读一遍。等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过去就可以了。”

    这时老板来到身前,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文件和数据准备好了没有?”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听到后,脸色立即就变了:“怎么还没有准备?我还准备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人讨论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知道因为你的疏忽将浪费多少宝贵的时间吗?”这位主管脸色一片惨白。

    老板永远都不能容忍懒惰、拖沓的员工,请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自作聪明地设计老板的计划,期望自己工作的完成期限可以按照你的计划而后延。

    有些人会谨记勤奋的重要性,他们明白,一分钟的懒惰可能会葬送掉一年的勤奋。是勤奋还是拖延,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精神控制力的强弱。如果你屈从于拖延的坏习惯,那你就被打败了。因为拖延懈怠、贪图安逸会使人堕落,会阻碍你事业的前进。而只有以勤奋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充满热情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行动起来,与拖延斗争,与勤奋为伴,生命才能积极向上,事业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绚丽。

    克服了懒惰,战胜拖延就成功了一半

    懒惰和拖延常常是狼狈为奸的,两者经常会把你的生活搞成一团乱麻,毫无头绪。战胜拖延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要去战胜久经岁月而沉淀下来的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所以,在战胜拖延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能因为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放弃。

    有一只青蛙,它住在路边。有一天,它又开始了每一天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在大路上晒太阳。突然,它听到有同伴在叫它:“嘿,老兄,老兄,你听到我的话了吗?”

    它懒洋洋地睁开自己的眼睛,才发现喊它的是住在田地里的青蛙,它正在手舞足蹈地和自己打招呼,嘴里说着:“你在那里睡觉实在是太危险了,搬过来和我一起住吧!这里不仅凉快,每一天都有虫子吃,不用担心温饱问题,而且这里特别的安全。”住在田里的青蛙非常热情地邀请路边的青蛙。

    可是,住在路边的青蛙却表现出一副很不耐烦的态度,它非常讨厌别人对它的生活指指点点,尽管它知道别人是为它着想,可是内心里还是不喜欢。它就和对方说:“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懒得搬过来搬过去,太麻烦了,这里也很安全,而且也有虫子吃,没有必要非搬到田里去。”

    住在田里的青蛙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走了。几天之后,住在田里的青蛙放心不下住在路边的青蛙,决定到路上去看看它,不幸的是,它发现住在路边的青蛙已经被车轧死了。

    很多人在看到这个寓言故事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如果自己再这样懒惰下去,是不是也会和住在路边的青蛙一样难逃厄运呢?大多数人都感觉自己已经懒惰习惯了,突然间改变自己会很难适应,而且在短期内就得到成效也是很不现实的。但是一想到自己因为懒惰而引起的种种麻烦和后果,就感觉十分苦恼,于是就想下定决心去改掉懒惰的毛病。

    拖延看起来和懒惰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拖延的产生和懒惰是有一定关系的。戒掉了懒惰,拖延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拖延和懒惰互为帮凶,成为了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两大杀手。懒惰的人其实心里形成了一种惯性,他们喜欢做事情“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对于自己的工作不会有“今天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突破”这种要求,这是一种典型的“混一天是一天”的心态,过着比较散漫的日子。

    相关人员对意大利居民的懒惰情况做了调查。调查显示:在意大利国民当中大概有一半的人属于懒虫,这些人平时不参加任何锻炼,不参与劳动,所以身体健康指数比较低。“在这些人中,大概有35%的男性和45%的女性属于久坐不动型的。”同意大利的懒虫比例相比,英国人的懒惰情况更胜一筹。英国最大的健康慈善团体纳菲尔德健康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有15%的英国人宁肯忍受着电视里演着比较无趣的电视节目,也不愿意拿起手中的遥控器去换个频道;超过一半的英国人表示,他们下班后懒得出门散步,更别说是带着心爱的宠物逛街了;还有36%的人宁愿眼睁睁地看着公交车开走,也懒得去追;59%的人表示自己懒得走楼梯,尽管自己的办公室就在二层;64%的父母表示,自己的工作太忙,懒得抽出时间陪孩子们玩,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在学龄前因为缺乏锻炼和运动,逐渐都成了“小胖子”。而英国人逐渐变懒的原因除了因为自己的工作比较忙碌之外,更多的是过分依赖于便捷的设施设备、网络购物,经常性地使用遥控装置,不去亲身经历,这些都是导致英国人越来越懒的原因。

    澳大利亚的健康保险公司也对懒惰导致的身体疾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报告指出,澳大利亚人77%的上班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办公椅上度过的,另外23%的时间只不过是进行了一些比较低强度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起不到作用,这些运动类似于起身复印文件、查资料或者是到餐厅吃饭。

    由此可见,懒惰就像是一场风暴,是我们常说的隐形瘟疫,其后果很严重。我们可以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在偷懒,享受着偷懒之后的愉悦心情,但是事实上我们受到的伤害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懒惰人往往人际关系并不如表面上那么好,这就像是明明自己犯的错误,却要别人替你承担错误一样。办公室里经常进行轮流值日,到了该自己值日的时候,却因为懒惰的缘故不去做,最终同事看不下去了,帮你做了这件事。你事后装作恍然大悟终于记起了这件事,然后就向别人表示“真是太感谢了,下次该你值日的时候我做就行了”,但是事实上等到了第二次的时候你会继续装聋作哑,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愿意帮你做这件事了。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比较讲究效率,每个人都在努力前行,而你的懒惰只会拖延你成功的脚步,长久下去,愿意和你同行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少。

    摒弃“维持现状”的懒人思想

    人都是有惰性的,你也许会想:做完这件事,还有另外一件事,所有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是没完没了的,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很可能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很安逸、很舒适,这样的环境让你产生懒惰的想法也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你们需要做的却是摆脱这种安逸的环境,摒弃眼前的这种现状。

    苏珊一直都被亲友同事称为“拖拉大神”,因为她做事实在太能拖了。周三,苏珊原本和妈妈说好了回家吃饭,结果却赖在办公室上网到晚上7点多,直到最后实在不想动了,就放了妈妈的“鸽子”。

    周日晚上,苏珊发现本该在周五写的计划却还没有写,而这个计划下周一上班时必须要交。她纠结了半天,终于坐到了电脑前,可一打开电脑她就忍不住上网,一会刷微博,一会儿聊QQ,结果不知不觉一下到了零点,最后不得不打着哈欠熬夜到凌晨3点才弄完。

    苏珊爱漂亮,希望自己能有好身材,也知道运动减肥对自己有好处。然而,她的拖延症总是让她很难自觉地去做运动。于是,她找了一位闺蜜来督促自己,不过闺蜜的监督对她的拖延起不了一点作用。

    为什么拖延症患者不会主动去做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呢?因为每个人都愿意处在一个安逸的状态里,不愿意去改变,即使自己知道现在的选择不是最好的。

    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并不难去验证。回忆一下,当你意识到该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有了拖延的想法,然后你就开始拖延。而当你拖延时,你一般都在做什么呢?答案是,你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久坐不动的坏处,我们应该都有所了解。多年前,欧洲的医学专家就发现,人类的慢性疾病与久坐不动有关,而9%的慢性疾病与吸烟有关,也就是说“沙发猛于烟”。

    为什么你迟迟不能踏出第一步?这是你强烈地维持现状的心理在作怪。你不想从现在惬意的状态里走出来。举个经常发生在拖延症患者身上的例子。你现在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但你有一项明天必须要交的策划文案,需要你到办公桌前开始工作,可你就是不想起身。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你完全沉浸在安逸的“惬意”中了。现在这么舒服,为什么要去做那些痛苦的事情呢?你的潜意识里越是这么想,你越是懒得动。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你直接从电视机前站起来去工作,你肯定不愿意,甚至会有逆反心理。如果是这样,你应该试着“扔掉舒适度”。

    我们知道,做到从“关掉电视”,到“开始投入工作”这两个动作,需要很大的心理跨度,对拖延症患者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这时应该先关掉电视,不要去想你接下来做什么,脑海中也别有“要工作了,关掉电视吧”这样的想法,更不要有马上要做痛苦的事情这种念头。如果被这种消极思维占据,你就怎么也不想动了。现在,要把你的思维都集中在“关掉电视”这个动作上。其他的想法都抛掉。关掉电视,从舒适、快乐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离开椅子,把自己置于一个中立的位置,你才能做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接下来绝对不应该是“打开电视”。

    大多数人是总沉溺于“现状”,逃避“现状之外”的事情,因而不可能去改变,所以在维持现状的状态下去循序渐进地改变。这是因为不少人做一件事都是凭着冲动,希望一鼓作气完成它。但是,这在现实生活中并无效果,尤其是对一些需要日积月累的事情。一些人失败之后,反而会更加依赖现状,就好比减肥失败后大吃特吃一样。

    想要做出一些改变是可以的,但要讲方法。你讨厌出外跑步,可以先尝试离开椅子,去外面走走。当去外面走走成为习惯,慢慢接受跑步这个观念,就能一点点改变现在的生活或工作方式。

    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自己没有办法改掉这种习惯是正常的。但是,我们都忽略了拖延和懒惰并不是先天的。这就像是自己收藏的古董在市场上终于有了一个买主,对方每次来买的时候你都不想卖,总想着这东西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值钱,而且买主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加价。可等到突然有一天市场上这样的古董价格下跌了,你就会后悔自己当初如果早就把这古董卖了,现在也就不会这么亏了。

    人人都有贪图安逸的思想,这也是拖延的根源之一,要想提高执行力,就要学会从安逸的现状中解脱出来,进入“勤于执行”的工作模式,这样,你就能摆脱拖延症。

    远离身边那些懒散的人

    想要战胜拖延,克服懒惰,并不只是用口头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意愿,而是需要落实到真正的实践活动中,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解决一个问题,归根到底要先找到产生它的根源。有人说:“懒惰是传染病,只要你的身边有一个懒人,很快就会出现第二个,逐渐增加,慢慢变多。”这句话说的比较有道理,因为懒惰和瘟疫、病毒是一个性质的,它会从这个人的身上蔓延到一群人的身上。

    罗宾斯曾说:“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关注那些偷懒的同事,而不去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的确,身边有了懒人的话,我们会浪费很多的时何在他们的身上,去模仿去学习,这样自己就会感觉内心瞬间平衡了很多。否则的话,内心就会有一种不平衡:凭什么我要做这么多的事,而别人只要做一点事,我也要学会偷懒。

    很多人会说,自己以前没有这么懒,都是上大学后被宿舍的舍友给带坏了。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宿舍一般是6个人,因为从“军事化”般的高中解脱出来了,大家就感觉自己又重新活了一把,一定要去享受这美好的人生。

    本来杨于强是个生活很有规律的人,每天早上6∶30准时起床,但上大学后,每天早上其他的人都睡得和死猪一样,楼道里很清静,于是他也学会了赖在床上,玩会儿手机、听听歌,反正就是不起床。就这样,一直拖到了7∶30他才慌里慌张地起床洗漱,等到了教室之后,他发现还有很多人没到,然后他就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其实7∶30起床还是早的,应该在7∶40再起床的,这个时候到教室刚好赶着点儿,既不会迟到又可以再多睡一会儿。嗯,以后就定在7∶40起床。

    以前杨于强很喜欢收拾房间,因为以前在家里就他自己住一个房间,收拾起来也感觉很快,而且自己制造的垃圾也不多,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收拾的,最多也就是洗洗衣服扫扫地,其他的就没有了。可等到他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里住了几个“纯爷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男子汉气概,慢慢地就学会换下来的衣服不立刻去洗,反而把所有要洗的衣服攒到一起,等攒够自动洗衣机洗上一桶的时候再去用洗衣机洗,还美其名曰省钱又省力!

    等到上班之后,杨于强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比较勤快的,老板说让他做点什么事,他跑得那叫一个快,工作的时候态度也是特别的严谨,不看网页,不挂QQ,不聊天,不上淘宝。可是后来杨于强发现,自己真的是愚钝了。有一次给同事递文件,一不留意,他发现同事的电脑桌面上还停留在聊天的界面,人家聊天那叫一个不亦乐乎,随后他也学会了:你聊天我也聊天。

    之后杨于强又发现,负责跑业务的同事大多会利用外出的时间喝个咖啡,打个电话。慢慢地,杨于强也学会了在工作中偷懒,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养成了自己懒惰和拖延的“好习惯”。每次想起来的时候,他总会感叹,当初如果没有学别人,自己现在肯定还是一个良好青年。

    为什么身边的这些懒人会对自己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原因正是我们喜欢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身上,根本没有在自己的工作上下工夫。只看到别人在工作的时候处于一种没事的状态,刷刷微博,聊聊天。可是有没有想过,他们有可能是已经做完了自己的工作,才去做这些消遣活动的。如果这个时候你去学他们,自己的工作不做了,开始了纯娱乐性质的消遣,那么等待你的可能就是“安排的工作没有做完,就准备晚上加班吧”。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人的身上,这样会让你在工作的时候变得更加浮躁。你也许会想“凭什么别人可以聊天,自己却要工作”,这样在自己的内心里就会有一种想要去模仿的冲动。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他们的身上转移出去的话,这个时候就会感觉每当自己完成一项任务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在你完成任务的时候,可能别人就在加班。

    当然,我们不应该和那些“懒人”去计较一些事情,这样会打击我们做事的积极性。拿家里最常见的事情来说,加班晚回家的妻子在刚进家门的时候,就看到丈夫在沙发上跷着二郎腿看电视,桌子上扔着水果皮和坚果壳,这个时候妻子就会觉得内心极度的不平衡,凭什么自己加班回家之后还要打扫卫生,还要做饭,丈夫就不能收拾吗?这样一想的话,夫妻之间很容易就开战了。这时很容易产生一种“你不做,我也不做,你懒,我更懒”的心理。

    我们不要轻易就被懒人的言语和行为给“诱惑”了,事情拖到了最后总是需要解决的,如果被这样的人诱惑了,那么到了最后一刻你一定会明白所有事情积攒到一起的紧张感。更不能让这些懒人挡住了自己成功的道路,有很多的懒人都有这种心态,当自己做不完工作的时候就会向别人请求帮助,希望有人能够替自己完成。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这就需要团队进行明确分工,每个人负责一个环节,这样他就很难把自己的工作交给别人来帮忙做了。我们要牢记“近墨者黑”,远离这些懒散的小伙伴,防止自己被传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