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进军钢铁领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拥有全美最大的铁矿

    美国的自然资源可以说是极其丰富的,在广袤的土地上,不仅储存着大量的煤和石油这两种重要的能源,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还有丰富的铁、铜、锌、镁、盐、石灰、硫磺等矿藏。而在这些矿藏中,最为重要的要属铁矿石了。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基础,钢铁工业又是整个现代工业的基础。

    美国铁矿石的储存量在世界上排在首位。美国最大的铁矿区位于明尼苏达州的梅萨比山脉,是最着名的富矿,美国大约有60%的铁矿砂都是由它提供的。而这座富饶的铁矿区就属于洛克菲勒。

    19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钢铁工业开始了新的旅程。洛克菲勒在垄断美国石油的同时,又将大量的利润投资在钢铁、煤炭、铁路等方面。最初,他只是买下了古巴及威斯康星、明尼苏达等州的几个石油矿场。到1893年,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梅里特兄弟,由此和钢铁业结下了一段缘。

    梅里特兄弟都是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一直以捕鱼和伐木为生,通过辛勤劳动积攒了一笔钱。因为经常在山中伐木,他们探测出了梅萨比山脉有铁矿脉。于是兄弟五人带了三个侄儿到那里开始共同创业,由于不懂得挖掘技术,他们常常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后来终于发现该地区的矿砂不是存在于明显的矿脉中,而是藏在一层松土之下。

    梅里特兄弟不动声色地用极其低廉的价格买下了大片梅萨比的土地使用权,成立了一个铁矿公司。之后又贷款修建了一条长达60英里的铁路,连接梅萨比和苏必略湖。然后他们又添置了很多设备,以至于负债累累。梅里特兄弟大规模投资的时候,市场已经很不景气了。

    更为不幸的是,1873年,美国又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市场的萧条给梅里特兄弟的冲击很大,他们的铁矿公司也陷入了窘境,濒于破产。

    就在梅里特兄弟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的一位热心的牧师告诉他们兄弟,说他有个非常有钱的朋友,愿意贷给他们42万美元。梅里特兄弟听后非常高兴,有了这笔贷款,他们的铁矿公司又可以继续开工了,而且可以将设备配齐。当然,对于贷款人是谁、可能产生的风险、贷款的性质等他们都没有进行考察。因为有了这笔巨额资金,在其他铁矿公司步履维艰的时候,梅里特兄弟的公司生意却格外的好,他们对牧师和那位不知名的朋友充满了感激之情。但是,仅仅不到半年,牧师便再次找到梅里特兄弟,说那位朋友要收回贷款。这时梅里特兄弟可真着急了,钱都投进去了,根本没有办法拿回来。而且当初的字据上并没有说明偿还的具体日期。不得已,他们只好请求法庭进行裁决,最后,法庭判处他们败诉。因为他们所签订的字据上写明借的贷款是“考尔贷款”。所谓“考尔贷款”就是一种贷款人随时都可以索回的贷款,利息比一般的贷款要低。根据当时美国的法律,借款人只能是立即还款,否则就是宣布破产。梅里特兄弟是德国人,对于其中的细节根本就不清楚,无奈之下,只好宣布破产,将铁矿公司以4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牧师的朋友。

    这位牧师的朋友到底是谁呢?就是洛克菲勒。而这位牧师就是洛克菲勒的得力助手弗雷德里克·T.盖茨。据说洛克菲勒当初买下梅萨比矿山的时候,并不清楚其潜在价值。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出资50万美元想买下这座矿山,但洛克菲勒要价500万。不久,洛克菲勒再次将盖茨派到了明尼苏达州。

    盖茨是一位拥有卓越商业才能的人物,他博学睿智,深谙商道,在洛克菲勒的这项新事业中,他始终是洛克菲勒的得力助手和策划者。另外,参与这项工作的还有洛克菲勒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

    盖茨到达明尼苏达州,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之后,他劝说洛克菲勒买下了梅里特兄弟所建的铁路。这项投资应该说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卡耐基和奥立维公司每年在这条铁路上要运送40万吨的矿砂。洛克菲勒的加入,让梅里特兄弟再次有了希望,他们还要对这个地区的铁矿进行开采。于是,他们请求和洛克菲勒进一步合作,终于,在新泽西州的法律条例之下,“苏必略湖联合铁矿公司”成立了。梅里特兄弟交出了梅萨比的其他几处铁矿公司、铁路以及矿藏,而洛克菲勒则把自己先前从梅里特兄弟手中购买的铁矿公司以及外地的铁矿都转到了这个公司的名下。除此之外,洛克菲勒还借给梅里特兄弟很多现金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新公司的大量股票都由梅里特兄弟所掌握着,而且他们还掌握着经营管理的实权。因为贪婪心的驱使,他们在公司成立没多久就发行了大量的虚股(即增股不增资)。就在他们自感得意的时候,1893年,美国再次陷入大萧条中,钢铁业再次受到严重影响,情况很不乐观。他们开采出来的铁矿石过于粉质,在熔炉中很难熔化成铁块,有时甚至会引发炉子爆炸,污染周围环境。这些情况又让梅里特兄弟陷入了困境。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再次向洛克菲勒求助,当时洛克菲勒的资金也周转不灵,一时无法帮助他们,但他还是派盖茨前去买下了公司的部分股份。没想到,梅里特兄弟贪得无厌,很快又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诉讼,捏造谣言说洛克菲勒名下的矿区是负债经营,等等。为了能在明尼苏达州继续做生意,不损害自己的名誉,洛克菲勒付出了52.5万美元和梅里特兄弟私下解决:他买下了梅里特兄弟的全部股份,独立拥有了“苏必略湖铁矿公司”和梅萨比这个全美最大的铁矿。

    洛克菲勒在经济危机时购买了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无意中踏进了钢铁行业。

    挑战摩根

    在拥有了运矿的铁路以及丰富的矿藏之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新的行业再次称霸,还是适时隐退安度晚年呢?面对这样两个选择,洛克菲勒的确不知该怎样做。后来,他倾向于隐退,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来购买股票,而且原来的股东又纷纷退出,将其所持有的股票卖给了洛克菲勒。无奈之下,经过仔细思考,在盖茨的帮助下,洛克菲勒进入钢铁界。

    当时在商界中,有两大巨子,一个是钢铁巨人卡耐基,还有一个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现在,洛克菲勒又开始插手钢铁业,人们纷纷猜测,这两大巨子之间一定会有一场激烈的较量。甚至有谣言说,洛克菲勒的手下正在大湖区准备设置炼钢厂。这下子。卡耐基的手下坐不住了,他们认为洛克菲勒运输系统和矿场都已经具备了,如果再设炼钢厂,那么他所生产出来的钢铁成本一定很低,这对他们不能不说是一种威胁。

    但实际情况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洛克菲勒曾私下仔细考虑过,虽然自己拥有称雄钢铁业的潜力,但那样一定会消耗掉自己所有的精力。另外,钢铁业的风险大,竞争也激烈,自己年事渐高,实在不愿意再像年轻时那样投身于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了。在这种情况下,洛克菲勒再次提出了联合方案。他向卡耐基建议,两人共同合作,各管一方,互不竞争。卡耐基只负责炼铁,而不管开采;他只负责开采矿藏及运输原料,而不管炼铁。

    1835年出生的卡耐基比洛克菲勒还要大4岁,此时也已步入老年了。虽然仍充满了斗志,但也不愿再新开战场,于是,他同意了洛克菲勒的建议。1896年,双方达成一项协议,即由卡耐基公司租赁他的一些矿产,每吨矿砂的租费是25美分;每年的开采数量不得少于60万吨。卡耐基公司从自己的矿井中开采出来的数量每年也有60万吨左右,这样每年的矿砂运输总量就可以达到120万吨。这就离不开洛克菲勒所拥有的铁路以及盖茨已在大湖区兴建的庞大的矿砂运输船队。

    这样,卡耐基公司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铁矿砂,而洛克菲勒也拥有固定的运输客户以及一笔有保证的运费收入。

    当时,美国的商界中还有一位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这就是华尔街的金融业霸主约翰·皮尔庞特·摩根,1837年出生的摩根被人们称为“华尔街主神”,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权力甚至超过了美国总统。

    摩根主观上想创造一个秩序井然的行业环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将行业巨头卡耐基的公司控制在自己的手下。于是,从1898年至1900年,J.P.摩根公司和其他银行家们组成了20多个钢铁公司,以培养对抗卡耐基公司的力量。而当时已经年迈的卡耐基已经萌生退意,想多抽出一些时间做些善事。于是,1901年1月,他将整个卡耐基企业卖给了摩根。

    这桩买卖的数字是惊人的,但其过程却极其简单。卡耐基要价是4.8亿美元,其中有2.25亿美元归自己所有,其余的则分给他的伙伴们。当卡耐基公司的查尔斯·施瓦布将卡耐基的要价给摩根时,他猜想摩根一定不会同意。但出乎他的意料,这位大银行家只是简略地看了一下,就平静地说:“我同意。”这笔买卖就这样做成了。两天后,他和卡耐基见面时说:“卡耐基先生,我祝贺您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一夜之间,摩根就成了钢铁业的巨子。高兴之余,他又想到了另一个人——洛克菲勒。在当时,洛克菲勒拥有丰富的铁矿、便捷的运输工具,而他在石油业上每年能够收入1000万-1500万美元,如果在靠近矿区的芝加哥附近开设炼钢厂,很快就能把摩根打败,成为钢铁业的霸主。如果他不这样做,把他拥有的资产卖给第三人,那么这第三人也会那样做来垄断行业。想到这些,摩根不禁有些担心,于是,他决定和洛克菲勒进行谈判,合并他的矿区和铁路。

    摩根是一个性格高傲的人,他喜欢高高在上,而不想有人超过自己。当他看到比自己小两岁的洛克菲勒的成就后,内心就充满了妒忌。而他奢侈的生活作风,洛克菲勒更是看不惯。正如历史学家阿伦·内文斯所说:

    本性上,他(摩根)傲慢专横,老急切于当支配人的角色,不愿意承认任何当代人物的平等地位。而洛克菲勒则为人稳重,有自制力,淡然地不愿引起众人的瞩目,他对摩根那种生活方式非常看不惯:豪华气派,将大笔的钱都花在游艇、艺术珍品和私人藏书上,兴趣太过广泛,过着那种贵族似的生活,太过奢侈,贪欲太多。他们的境况就仿佛是清教徒和美第奇王子相遇了,谁也不能理解谁。

    洛克菲勒曾在弟弟威廉家见到过摩根,对这位银行家摩根没有一点好感。他说:“我们见面当然先客套了一番。不过,我看到的摩根先生,嗯,很有摩根先生的样儿,那么骄傲,骄傲得好像谁也看不起似的。”可见,两个人的个性反差是多么大。

    但为了自己的事业前途,这一次,摩根也不得不放下高傲的架子,低声下气地去求见洛克菲勒。结果,他碰了一个软钉子。洛克菲勒为了杀杀摩根的锐气,推说自己已经退休,公司的事情一概不管,所以他不能在办公室会见客人,要到家中去面谈。无奈,摩根只好乖乖地紧跟在洛克菲勒的身后。

    商场上的人士对他们两个人的见面情形有种种生动的描述,但实际上,他们的这次见面是极其简短的,洛克菲勒只是告诉摩根这项投资是由自己的助手盖茨和儿子小约翰负责的,他需要和他们商量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得到这个回复后,摩根就回去等结果了,但是,洛克菲勒一直都没有给他结果。摩根非常着急,只好请了一个私交深厚的朋友罗吉斯去询问。罗吉斯找来了洛克菲勒的儿子小洛克菲勒一起到摩根的办公室,研究卖矿区的事宜。当时,摩根正在和助手研究文件,一脸紧张疲惫的样子。小洛克菲勒和罗吉斯进去的时候,摩根没有注意到他。

    罗吉斯将小洛克菲勒向摩根做了礼貌的介绍,摩根这才抬起头,冷漠地瞧了他一眼,盛气凌人地对小洛克菲勒说:“怎么样?你们出什么价钱?”很明显,他对洛克菲勒迟迟不提卖矿区的事情有些恼火。小洛克菲勒只好就这一问题向摩根进行了解释。

    在给父亲的信上,小洛克菲勒这样写道:

    摩根要我们自己估价,然后告诉他我们要怎么样交换股票。我告诉他,是他急着要与我们合作,而不是我们要求他;我还转告他,据我所知,您是不喜欢自己开价钱让他来杀价的,应该在他看过我们的矿区之后,提出价钱,再让您来决定。

    小洛克菲勒还向摩根提议,如果他真的有兴趣要买这些资产,应该找一个能为他出主意的中间人。

    最后,摩根找到了一个叫亨利·C.弗德列的人来当这次买卖的中间人,他是卡耐基以前一个亲密的同事。

    不久,摩根便请律师拟定了一个场外交易的价格,出价7500万美元。他的态度仍旧非常高傲,小洛克菲勒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形容道:

    看摩根的表情,就像扫房间时想要把地扫干净,扫来扫去仍有几粒面包屑,而我们就是那几粒扫不掉的屑粒,让他烦恼不安。

    小洛克菲勒将这次和摩根的会面情况写信向正在克利夫兰的父亲做了详细的叙述,对于儿子的表现,洛克菲勒相当满意。小洛克菲勒的母亲罗拉在写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

    父亲大声地读着你的来信,他高兴地大声说:“啊,约翰可真是一张王牌!”……作为父母,我们真有点为我们的儿子自豪!

    事后,弗德列曾去见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很严厉地对他说:

    “我并不急着卖掉我的产业,但我也不会挡你朋友的财路,不把这个利益给他。只是你们开的这个场外价太不合理,在我听来就好像是最后通牒似的,何况出价又偏低,我不愿意跟这种人做生意。”

    就这样,谈判陷入僵局。没办法,摩根只好再次找小洛克菲勒和盖茨商量。1901年3月,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梅萨比矿区资产的价格是8500万美元,其中一半付新公司的优先股票,一半付普通股票,另付现款8500万美元买下运输系统(运矿砂船队)。就这样,洛克菲勒家族一举成为这个全国最大的公司的重要股东,小洛克菲勒也成为该公司董事会的一员。

    与此同时,摩根还吸收其他钢铁公司进入,如一家规模仅次于卡耐基公司资产的联邦钢铁公司。最后,摩根财团以14亿美元的巨额债券换取了所有加入者的资产,造就出一个新的实体,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和历史上第一个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垄断企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