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全力推行托拉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托拉斯理论

    成为油管大战中的大赢家后,洛克菲勒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也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还要继续为他的石油王国的建立发挥他的智慧。

    他的势力已经深入到全国,与此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随着石油帝国的急剧发展,因本身庞大而导致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怎样有效地控制这个庞大的石油王国呢?经过慎重的思考,他认为他需要精心创造一个特殊的结构,使得那些被吞并的公司都能合法地受制于标准石油公司。

    按照当时的法律,在某一个地方注册的股份公司,是不能在其他地方拥有子资产的。

    标准石油公司的注册地是在俄亥俄州,按照法律,它不能拥有任何州外的资产。所以洛克菲勒以前的兼并行为实际上都是违法的。为了掩盖事实,他总是要求对方一定要保守秘密,继续沿用原来的公司名称经营,不能将标准石油公司对他们的所有权泄露出去。为了保住这个秘密,他甚至批示这些公司继续使用印有原公司标志的信笺和信封,在书面材料上不能留下任何和标准石油公司有关的证据。而且,公司要有两个账本,在和标准石油公司联系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密码或者假名字。

    洛克菲勒在收购纽约的波士维公司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他将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分给波士维,而波士维的公司仍旧在他自己的名下,还是由自己负责。但在经营方针上,他要和标准石油公司保持一致,年终利润也要交给标准石油公司。这从表面上看,波士维公司在法律上仍旧是独立的。后来,当标准石油公司又收购一家公司时,他又将新公司的股票设在了弗拉格勒的名下。这样,政府不会查到什么问题。

    洛克菲勒这样做可能有些神经质,但是,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他不采用这些特别的手段来避免这些限制,那么他的企业帝国就不可能快速地建立起来。洛克菲勒自己也知道,这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

    为了使标准石油公司对外能够合法地占有各地的工厂,对内让这些工厂联合起来,洛克菲勒也决定钻法律和舆论的空子,实现他的目的。于是,他决定请律师来帮忙。

    1879年,他邀请了蓝尼律师来帮忙。蓝尼向洛克菲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公司成立一个三人委托小组,将公司30多位股东的产权以及公司各种股票还有附属公司的股票,全都委托在他们的名下。他们只是傀儡,没有实权。每年年终的时候,将所有的红利按照股份分配给股东就行了。

    但这个方法仍旧受到法庭的指责,为此,洛克菲勒还不得不亲自出庭作证,极力否认标准石油公司用各种手段合并任何工厂。这个办法行不通了,他还要继续寻找律师来替他想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

    不久,一位叫多德的律师闯入了他的视线。这位多德律师年轻有为,嗓音虽然因为生病而变弱,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成名,他在当时可以说是最有才干的律师了。

    年轻的律师多德曾经是个文学家,写过《油之大地》之类的抒情诗,思想保守而古板。和亚吉波多等很多人一样,他曾经也是洛克菲勒的劲敌。在1872年,南方开发公司事件中,他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制宪会议上直接指责洛克菲勒,说他就是一条“蟒蛇”。后来,他又代表产油区对标准石油公司进行诉讼。在法庭上,多德和洛克菲勒针锋相对,用宾夕法尼亚州法律中的条款狠狠地谴责了标准石油公司的非法行为,为他们制造了很多的麻烦。最后,标准石油公司还是打赢了这场官司,但同时,能言善辩的多德也给洛克菲勒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洛克菲勒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对多德怀恨在心。

    后来,多德在一家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小商家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这与洛克菲勒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于是,他以高达500美元的月薪,延聘多德为法律顾问。多德很快就答应了,为此还招致了很多人的非议,说他的行为是一种叛逆。多德对此却毫不在乎,他说:“这个嘛,就像牧师们被聘担任薪金更高的职务时所说的,看来是上帝的旨意。”

    多德出名后,研读各方面的法律,希望能找到法律上的空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在所读的《英国法》的信托制度中发现了问题,法律的漏洞就这样出现了,这个漏洞也就是所谓的“托拉斯”。

    “托拉斯”这个词,是英语中“trust”一词的音译,是“相信、信任”的意思。所谓的托拉斯,就是同行业的多家企业结合成一个综合性企业体的经营方式。

    多德对于自己所创造的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颇为得意和自信。这种垄断形式的确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它比卡特尔——各自独立的企业体为了掌握市场,而在生产及销售方面采取联合方式——更具有垄断性。卡特尔源自德国,托拉斯则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产物。洛克菲勒便是美国托拉斯的开山鼻祖。

    回顾美国的托拉斯史,早在1870年就已萌芽,那时,引发工业革命的铁路业,为了避免运费战争而尝试联合,这就是“托拉斯”的雏形。而在这一次尝试性的联合中,洛克菲勒扮演了主要角色。

    多德为洛克菲勒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将整个企业划分为总公司和附属公司,附属公司的所有股份和业务都由总公司负责。但因为当时的法律不允许这样做,所以这个办法是不可行的。

    第二,把公司合并来的股东当做公司的合伙人。这种办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法律和行政上会出现很多麻烦,一旦合伙人破产或者死亡,就会给公司带来很多不便。

    第三,成立“托管委员会”,企业结合体的各企业股东,将其所持的股份委托“托管委员会(理事会)”保管,并从委员会取得信托证书,拥有股份的“托管委员会”掌握企业的支配权,将信托利益分配给信托人——股东。这个建议经过大家的讨论、商议,觉得是可行的,也比较合理,最终被采纳了。

    多德自信地推荐他的理论说:“从此以后,企业可以突破个人能力的限制,排除无谓的竞争,维持完全的平衡,充分发挥垄断的全面效果。”接着他又说:“主旨上我们要合一,但又不能违反法律,所以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将各州的公司财务各自分开,各有各的账目、股票和董事,这样在法律上各个公司仍是独立的、分开的,不必重复交税。

    但我们可以命令各州的分公司都用相同的名字、相同的经营方式,并且由一个共同的执行委员会来指挥。然后,把整个企业的股票交给托管委员会经营。公司将以托管的名义发行证券,使各股东凭此券,每年分到应得的红利。如此一来,看似分散的各公司,实际上都控制在托管委员会手中。”

    标准石油托拉斯

    标准石油公司合并全美炼油企业形成托拉斯,是在1882年1月2日,也就是与泰特华德争斗最激烈的时候,利用折扣大联盟和强迫收买等方式,吸收了72家炼油企业股份的托管委员会共计九位成员,这九位成员分别是:约翰·D.洛克菲勒、弗拉格勒、威廉·洛克菲勒、奥立维·潘安、波士维、华顿、派特、亚吉波多、希鲁斯。九人托管委员会的总部设在纽约,负责所有公司在纽约及新泽西的业务。这一天标志着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的正式成立。

    托管委员会先对以自己方式经营的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代为保管其股份及投票权,并发给信托证书以资证明。控制委员会的洛克菲勒等一帮人,不仅成为企业结合体的拥有者,也由于代管股份,经营更是顺畅无碍。

    托管委员会成立后,马上发行了信托证书,总发行数为70万张,其中洛克菲勒、威廉、弗拉格勒以及亚吉波多四人共计46万多张,约占了2/3。每年股东进行分红时就凭借这些证券。接着又选出了“执行委员会”,委员仍是那九位有权有势的大股东。

    托拉斯的托管委员会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除了拥有股份的分配决定权及公司债券发行权之外,也可以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可说是一种彻底的中央集权制,它有权利增设炼油厂,也有权利予以废除。

    另外,它还有权雇用及指挥其下属。

    在标准石油公司网罗的40家石油公司中,有14家公司的股票所有权是直接属于它的,另26家公司的股票则有一部分是由它控制的。在民众的监督下,洛克菲勒继续带领着标准石油公司不断地进行扩张,但人们对此却毫无办法。就像一位政府的分析员所说的那样:“人们只能从结果中推断出洛克菲勒垄断组织的存在,却永远都无法证明这一点。”

    这种托拉斯垄断结合体,在实质上比已流产的南方开发公司式的企业统一联合体又进了一大步。它的体制复杂,而且交错着各种合法的组织结构,成了一座立体的迷宫,成功地防止了外界对它的揭露和调查。从其协定上来看,谁也弄不清楚它拥有的产业到底是什么,活动都由谁来负责。对于外界来说,它的确太神秘了。就像艾达·塔贝尔后来说的那样,“从它的财产来说,它是存在的,但又不能绝对保证它真的存在。”

    1880年,标准石油公司的总部从克利夫兰迁到了纽约百老汇的26号。

    拥有资本7000万美元的标准石油托拉斯,很快就在全国各地陆续创设了带有“标准”字样的子公司,纽约、新泽西、俄亥俄、宾夕法尼亚等州都有。各子公司的活动集中于所在州。

    标准石油托拉斯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托拉斯。它的出现,让这种企业联合形式不久便闻名于世了。而它的总部所在地——纽约百老汇大街26号办公室,也一样举世闻名。约翰·D.洛克菲勒成为名扬世界的“石油大王”。

    此后不久,多德的托拉斯理论就波及美国的南部,形成棉花托拉斯,中西部也出现了畜牧托拉斯和威士忌托拉斯,36家制矿公司也结合成托拉斯。各行业托拉斯占了全美国的90%,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垄断时代。它为企业合并、确立其垄断地位找到了一种合法的组织形式,它是资本积聚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对于托拉斯产生的巨大影响,当时的洛克菲勒并没有意识到,他只知道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老年的时候,他这样说:“当时我只觉得散乱的小厂商互相杀价式的竞争,是一种浪费,我现在才觉悟,知道我们是处于时代的转折点。个别竞争的做生意的方法已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应是联营制度。我们公司首当其冲地建立了托拉斯,实在是一种革命的举动,使世界从此改变管理及经营的方法,阻止了盲目的竞争,统一了混乱的市场。”

    然而,这种垄断形式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它一方面给像洛克菲勒这样的资本家带来了超额利润,另一方面破坏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导致中小企业、农场主和普通民众生活的恶化。

    世界工业史表明,标准石油公司是在全球范围内最早行使中央控制的为数极少的大企业之一,而托拉斯正是由它首创而来的。

    洛克菲勒一向能透过表象而看到事物的本质,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当他把两者结合起来时,就产生了让人生畏的计划。也许,洛克菲勒构建的垄断组织的本义,其实不是想毁掉其他的公司,而是要帮助这些公司发展壮大起来,虽然他的初衷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全国有80%的炼油工业被洛克菲勒的炼油厂所垄断,全国90%的有关生意由他的公司所操纵。可以说,他所创建的事业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是工业界革命的一个新纪元。1879年,当托拉斯的构想提出之时,约翰·D.洛克菲勒刚好40岁。九年前,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九年后,他又创建了标准石油托拉斯,登上了美国石油工业的最高峰。

    远见决定未来

    洛克菲勒当上标准石油托拉斯的大老板后,成为世界上的巨富之一。但他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在成功之后,他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他变得更谨慎,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他很少与外界交往,极少参与克利夫兰的社交界、社会或公民活动等。他也极少参与政治界的一些活动。对于文学艺术,他也不爱好。在克利夫兰,他们全家甚至从未去看过歌舞或戏剧表演。

    洛克菲勒信仰基督教,这一点可能是受他母亲的影响。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阅读他崇拜的《圣经》。教堂举行聚会,他一定参加,并且愿意出钱出力,为教会和贫穷的人办些实事。他的爱好和兴趣极少,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贡献给了他的事业、他的家族和教堂。

    骑马可能是洛克菲勒唯一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他唯一的运动。在疲倦的时候,他可能会去骑马。而且他的骑术还不错,有时在原野中飞驰,有时在森林中漫步,呼吸一下大自然清新的空气。但用不了多久,可能也就是一个小时,你又会在办公室中看到他,而此时他又是精神十足了。

    洛克菲勒沉默而苦干的个性使得他的生活也比较单调。和其他很多富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同,洛克菲勒忠于自己的家庭,忠于自己的妻子。几十年的生活过得都很平淡。在他的家里,布置也显得单调很多。这就是洛克菲勒,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富翁。

    成功之后,洛克菲勒更加日理万机,他也享受那种繁忙紧张的工作。在高达14层的标准石油公司总部,在繁杂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各个部门的办公室,洛克菲勒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让每一个员工都能认真地做自己的工作,而不三心二意。

    洛克菲勒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在工作上,是没有什么友情可讲的,如果有什么人想靠关系来谋求升职,那么这个人将永远也得不到升迁,甚至还会被炒鱿鱼。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清楚这一点,所以避免不必要的情感纠葛是标准石油公司最好的企业精神之一。

    虽然有繁多的工作需要处理,但洛克菲勒从来也不发怒或者激动,对待下属也非常友善。有时下属对他提出一些意见或者批评,他也能虚心接受。对于下属的身体健康,他也时刻关心。他曾在给卡麦登的信上这样写道:

    你想休息多久就离开多久吧,我们公司不停你的薪水,你放心地去休假吧。

    从开始创业那一刻开始,洛克菲勒就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标准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其秘诀就是一大批人集中到这里,从始至终全心全意地团结在一起,努力地工作。”标准石油公司确实是人才济济,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才和洛克菲勒一样,在社会上的名声很坏,甚至有人把这个公司称为魔鬼集团。但是,有一点我们却不能不承认,这些人都精明能干,智商超群,而且都是大富翁。1879年,在赫·布朗委员会调查铁路运价时,纽约中央铁路首脑人物威廉·范德比尔特对于标准石油公司的管理队伍的能力非常佩服,他曾这样说过:“这些人非常聪明,也非常能干,同时具有非凡的才能,像他们这样又精明又能干的企业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想要通过任何一个州或者所有州的立法规定,或者采用什么其他的手段,就将这些人压制下去,我想,这是根本办不到的,绝对办不到!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跑在你们的前面,你们可以拭目以待!”

    正因为公司有如此多的人才,公司才能充分利用机会,使他们开辟的各个地区和领域迅猛发展。洛克菲勒在回忆录中,向我们描绘了公司的领导者在一起合作的情景:

    想要说服一个倔强的人同意一件事可不是容易做到的。我们无论商量什么事情,总是要达成最后的一致,在行动之前,要耐心听取建议,积极讨论,直到最后的证据摆在桌面上。在那些年里,我们不断地建设和扩充,步子走得非常快。

    虽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勇敢之人。他们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企业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这样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们也会经常讨论。在解决一件事时,我们的步伐不是非常快,但也不是停滞不前,到最后,我们总是能做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决定。

    在洛克菲勒的心中,财富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标准石油公司的经营之中。无论世界形势怎么变化,他都没有放弃过他的生意。而且,他会根据时局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及时地抓住不可多得的机会,让标准石油公司趁机发展壮大。

    罗德·贝根说:“不是罗马人为世界铺路,而是世界替罗马人铺路。”

    同样的,“世界也在为石油铺路”。在刚刚开采石油的那些年里,人们只知道用这种东西来照明。但当第一架动力机器发明后,石油从不重要的位置一下子提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此带来的财富更是不可胜数。

    标准石油公司在进入石油业的前期,一直将业务放在炼油、运输以及销售方面,在石油生产方面几乎没有投入。因为大量的中小采油商云集在采油业中,相互竞争压价,洛克菲勒完全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随着标准石油公司出口业务的增多,对原油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地上升。而且,在当时,俄国的石油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实力几乎可以和标准石油公司相抗衡。俄国在里海建立了巴库油田,这让标准石油公司感到了很大的压力。1888年,俄国生产的煤油和原油成功地进入了美国市场。就在标准石油公司准备打入欧洲市场的时候,俄国已经垄断了30%的英国市场。因为担心俄国丰富的石油生产量最终会超过美国,洛克菲勒要求手下要建立超出他们日常需要的原油储备。他对下属说:“我们必须保证手头永远有大量的原油,即使储备有些过量,也比冒着风险,让俄国人把我们排挤出局要好。”

    1882年到1883年,托拉斯成立并渐渐走上轨道后,标准石油公司开始着手在油田上发展。因为在当时,东部的油田已逐渐走向衰微,宾夕法尼亚的油田也开始了大面积干涸。为了保证标准石油公司的原油有稳定的、足够的供应,洛克菲勒将目光投向了销售和钻探方面。

    他陆续买下了几个销售公司,想在油田上打开缺口。这时,俄亥俄州蕴藏丰富的利马油田正在开发之中,但没有多少人愿意到那里去碰碰运气。这是因为当时的利马油田位于荒凉偏僻的地方,而且这里的原油质地没有以前其他地方开采出来的原油好,这种原油,被称做“酸油”。它浓度高,含有沥青、硫磺和酸性物质,发出一种臭鸡蛋似的恶臭,因此才得名“酸油”。用提炼东部淡石油的方法来提炼这种石油是完全不适用的,所以当时它的售价很低,只卖到每桶0.15美元。

    很多石油开采商因为面临的种种困难而纷纷放弃了这片油田,可是洛克菲勒没有退缩,他从这里看到了商机,决定买下这个油田。后来,他这样对别人说:“出现这么好的产品,却弃之不用,让它白白浪费掉,这在我们看来是难以置信的。所以我们继续做实验,想尽一切办法来利用它。”当时几乎所有执行委员会的人员都极力反对他的这一决定,认为要想从利马油田中提炼出让人满意的原油是很困难的,亚吉波多甚至还说,如果能从那里提炼出质地良好的石油的话,他“保证把那儿生产的全部石油一股脑儿地喝下去”。他还把他的部分股票从1美元降到85美分出售。但是洛克菲勒没有放弃,决定大量开采,他认定的事就会去做,何况那是经过他慎重考察的,他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去做这件事。

    他清楚地知道,宾州油田区无法永久供油。利马油田不在黄金地带,出产的又是劣质的“酸油”,所以售价很低,如果能想办法改变其质地,将会降低很多成本费用。于是,他请专家研究改变“酸油”

    质地的方法,这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大挑战。

    这场有关利马油田的争论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后,洛克菲勒说:“很好,各位先生。我将冒险自己拿出钱去关心这一产品——如果必要,拿出200万、300万。并且愿意承担两年风险,如果两年后这次计划成功了,公司可以将钱还给我;如果失败了,由我个人来承担损失。”

    执行委员会最终放弃了反对立场,决定和洛克菲勒一起做。于是,标准公司首次以800万美元的最后开价买下了利马油田,并在那里建造了油罐车,铺设了输油管道。在没有发现改变质地的好办法之前,洛克菲勒命令将开采出来的“酸油”,成千上万桶地贮存起来。

    同时,他开始着手物色专家进行提炼。

    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洛克菲勒选中了一个名叫赫尔曼·弗拉施的人。弗拉施是一名德国移民,是当时公认的杰出的炼油化学家。洛克菲勒要求他去掉利马原油中的异味,把它变成上市可以销售的商品。为此,弗拉施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研究,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提炼的方法还是没有研究出来。这时,执行委员会中再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想要放弃这个工程。但是,洛克菲勒还是冒险地坚持了下来。

    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经控制了利马油田的大部分石油,到1888年,库存量已达到了4000万桶。面对这场一定要取胜的赌博,洛克菲勒显示出甘冒风险的一面,这和他一向行事谨慎的风格完全不同。他一面要求弗拉施继续研究,一面四处派人寻找这种石油的用途。因为难闻的气味,这种石油根本不可能用来照明,所以标准石油公司派出了大量的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希望铁路公司、旅馆、工厂以及仓库等用石油做燃料以代替煤炉。这一举动总算为利马石油找到了一点出路。

    1888年10月13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传来了:弗拉施试验成功了。他终于研制出一种新的消除硫磺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弗拉施脱硫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提炼出更高纯度的石油。这不仅维护了洛克菲勒不同寻常的预言家的美誉,而且成为巨大的科学试验成就。

    洛克菲勒欣喜万分,立即买下了弗拉施的专利,在波顿博士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大量提炼利马油田的原油,很快,利马油田的油价就由最初的每桶0.15美元一下子涨到每桶1美元。

    弗拉施所发明的方法是在提炼的过程中用氧化铜来沉淀硫磺,但标准石油公司买下了这个专利,享有70年的专利权,所以在这期间,其他公司只能利用价钱较贵的氧化铅来沉淀硫磺。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弗拉施的专利为洛克菲勒和标准石油公司带来了令人羡慕的巨额利润,被称为“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弗拉施的发明使洛克菲勒不再有任何顾虑,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利马石油生产当中。为了方便炼油,洛克菲勒在利马油田附近新建了一家炼油厂。地点就选在印第安纳州的怀庭。这家炼油厂在1890年正式成立,规模相当大,每天可生产2.4万桶精炼油,在当时世界产量中排在首位。标准石油公司的盈利一下子猛增到几亿元。当时,负责这家炼油厂的是波顿博士,后来他又发明了从石油中提炼出汽油的方法,从而使他成为印第安纳州的标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

    1891年,洛克菲勒控制了利马的大部分油田,以及全美四分之一的石油生产,迅速而彻底地确立了其在石油业中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执行委员会中一直反对进行这项工程的人员,此时不得不承认洛克菲勒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有远见的领导人。亚吉波多对此由衷地说:“是的,洛克菲勒能比我们任何人看得更远——而且还看到拐弯过去的地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