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毛泽东-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易礼容忆当年的“驱张”运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87年夏,我们访问了九十高龄的新民学会会员易礼容。

    在北京三里河南沙沟3号楼明亮的客厅里,易老高兴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向易老介绍了湖南的情况,并告诉他在1988年新民学会成立70周年时湖南要开纪念会。“开一个纪念会好。”易老抬头望了望墙上毛泽东手迹题诗《沁园春·长沙》,轻轻地念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感叹地说:“当年风华正茂的众多会友,现在只剩下白发苍苍的蔡畅、张国基、罗章龙、贺果和我了。还是言归正传,谈你们需要了解的问题吧!”易老话锋一转,爽快地说。

    我们送上一份文稿,请易老给我们讲讲“驱张”运动、文化书社和船山学社的有关问题。

    一提起“驱张”运动,易老满面红光,侃侃而谈,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过去。

    那年元月,大雪纷飞,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了银条。“驱张”请愿团冒着风雪拥进了中南海丰泽园怡年堂。那是北洋军阀总统徐世昌、总理靳云鹏办公的地方。毛泽东和我都参加了。那次我们抓到了张敬尧贩卖鸦片烟种子的罪证。张敬尧的部下张宗昌是常德镇守使,运了许多鸦片种子,路过武汉,被一个铁路职员刘天洋发现,告诉了我。我当时在武汉明德大学学习。我去拍了照,拿这个铁证到了北京。毛泽东好高兴啊!于是,赴京“驱张”代表团拿了这个罪证浩浩荡荡地奔向中南海。卫兵横枪堵住我们,毛泽东一边做卫兵的说服工作,一边指挥大家冲进去。靳云鹏被迫出来,接见我们。接见的地方是中南海丰泽园怡年堂的院落里。历史真是有趣,30年后,毛泽东却以主人的身份乔迁这里。《湘人力争矿产抵押呈总统府文》一定是毛泽东起草的。易老打开我们送给他的文件,边指点边说明。你们看,在这批联署的名字中,毛泽东是第一名。在当时群众运动中,谁发动谁起草谁署第一名。不像今天起草一个文件、讲话,都要秘书代笔。更重要的——他指着文献中人名旁的直线符号——那是胡适提倡白话文时发明的。毛泽东很赞成胡适的白话文,学了胡适的。你们翻一翻1919年底至1920年初的湖南《大公报》就没有这种符号。后来我们遍查同时期的《大公报》确无此种记号。

    谈到长沙文化书社,易老尤为兴奋。他是书社的经理,毛泽东是特别交涉员,他俩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历程中,有过难以忘怀的情谊。他愉快地回顾:“‘驱张’胜利后,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路过武汉,跑到明德大学对我说:‘润生,莫读书了,回去干我们的事业去。’要改造社会,先从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做起。我们回到长沙一个多月,就办起了文化书社。文化书社是在长沙潮宗街56号。那是一个米盐公馆的钱库。米盐公馆的经理是曹典球,曹是熊希龄的朋友。毛泽东通过各种曲折的关系,找到了这么一个地方,用米盐公馆的传达室办起了文化书社。创业难啊!那是一个很小很窄的房间,还要费那样大的周折。后来营业一天天发达,房子不适用,搬到了水风井。毛泽东是我们中的秀才,思想敏捷,笔锋犀利,观点鲜明,文字生动。《文化书社缘起》、《文化书社通告好学诸君》、《敬告买这本书的先生》、《读书会的商榷》、《文化书社第一次营业报告》、《文化书社社务报告》等,都是出自毛泽东的手笔。由我们提供材料,他起草,我看后,再修改,然后发表。他起草,不是说每一个字都是他写的。那时间,很民主,你说得对,改得对的,他都接受、吸收。这几个文件,内容都很实在。”

    讲到这里,易老告诫我们,对毛泽东早期著作集,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收集、整理。原来是怎样,就是怎样,不要变动。他指着《文化书社缘起》说,不要把落款“文化书社同人”几个字删掉,删掉了,不真实。他又指着《湘江评论启事》,“纯粹学理的研究”一语是对付当时的政治压力,不是《湘江评论》的真实宗旨,而《本报启事》才是真实的,虽然放在报纸的中缝,不大显眼,但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易礼容曾是湖南自修大学的事务主任,对毛泽东创办自修大学的过程,了如指掌。他说,贺民范是不应该遗忘的。我们进驻船山学社,办湖南自修大学,主要是取得贺民范的同意。他是船山学社的社长,船山学社有一栋很大的房子,省政府每月还拨给四百元光洋。没有贺民范的支持,我们莫想进船山学社。我们告诉他贺民范写有一篇文章,署名“湖南自修大学校长贺民范”。易老回答说:“要他挂一个名。”易老停顿了一下,庄重地说:“湖南自修大学是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都是他写的,是同时形成的。‘湖南自修大学’六个大字,是他用白报纸写的,我挂在大门口的。《组织大纲》发表了,《宣言》后来才发表。原因是,我们要打入社会,就得团结大多数,取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宣言》详细地论述了我们办学的宗旨,批评了书院和学校的弊病。当时考虑社会上多数人还不能接受这种批评,因而没有同时发表。办文化书社,办自修大学,我们把长沙县长姜济寰、长沙商会会长左益斋,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董事长仇鳌团结起来了,房子有了,钱也有了,而且有人帮我们说话了。毛泽东那时很注意团结大多数,讲究工作策略。”

    易老精神饱满,谈吐高雅,整整三个钟头,没有休息。告别时,易老双手合十,鞠躬送别。此情此景,令人难忘。

    (唐振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