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毛泽东-共事教育 情谊甚笃——与新民会员周世钊的纯挚友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易老天难老”,时光易逝诗难逝。毛泽东和他的同窗好友周世钊1976年相继离开了人间。然而他们之间63年的深厚友情,酬唱奉和却永远流传后世,光照人间。

    1961年,毛泽东为了抒发对湖南故乡和友人的怀念与祝愿,写了一首《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友人就是当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同学、新民学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第一师范校长、省教育厅副厅长;1958年7月,任全国人大常委、湖南省副省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湖南省主任委员的周世钊。1961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信中引用了“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两联以后写道:“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从青少年的同窗好友,到伟大领袖与一介儒生之间,友谊长存,始终不渝,可谓知心,知音,源远流长。

    1913年,毛泽东与周世钊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同班学习。次年,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他俩仍在同班学习,而且情谊甚笃。一直到1918年毕业,长达5年半。

    毛泽东与周世钊在第一师范期间,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激烈斗争的现实,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师民主教育的实行,进步师长徐特立、杨昌济等的教诲,深刻地影响着这一对友人。从小立志救国救民的毛泽东,充分利用一师的良好环境,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顽强地锻炼,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并热心社会活动,在课余和假期从事学友会工作,兴办工人夜校,进行农村调查,组织新民学会,努力寻求革命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品学兼优的周世钊,酷爱文学,热心从事社会活动,他既是工人夜校的管理员,又积极参加新民学会的各项活动。

    1917年,湖南第一师范学生会改选,毛泽东被选为学生会总务(主席)兼教育研究部部长,周世钊被选为文学部部长。他们一直并肩战斗,亲密合作。

    由于毛泽东好学不倦,善于钻研,他克己宽人,治学严谨,言行一致,作风谦逊和有伟大抱负;同时他富有反抗封建专制的精神和非凡的胆识与机智,有一种特殊的领导和创造才能,具备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吸引力量,先生们以为他是“异才”,是“伟器”;同学们认为他是“智囊”,是“怪杰”。周世钊炽烈而顽强的好学精神,以及他为人温和敦厚,待人赤诚的品德,尤其是在文学、诗词的造诣方面,一直为师友同学所称颂。

    1917年7月,全校组织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12个班的学生共575人参加。选举结果,全校有34人当选。第1名是毛泽东,获49票;第2名是周世钊,获47票。超过40票的就只有毛、周两同学。

    共事教育 亲密无间

    周世钊在第一师范毕业后,蒙王季范的介绍到长沙修业小学教国文。毛泽东则到北京、上海筹办赴法勤工俭学事宜。1919年4月,毛泽东突然到修业小学找周世钊。周问毛住于何处?毛说未定,周便邀请毛到修业小学居住,并告之该校高小部正缺历史教师,每周只有6节课,只要毛愿意教这几节课,对于工作并无妨碍。于是,毛泽东住入修业小学并教历史课。

    在修业小学,毛泽东和周世钊住的房子只隔一层木壁。周世钊半夜醒来时,还从壁缝中见到毛泽东房里的灯光,原来毛泽东还在为《湘江评论》写稿呢。毛泽东教的历史课,每每结合当前的现实斗争,启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很受同学欢迎。

    在修业小学,毛泽东创办了《湘江评论》,积极领导了长沙的“五·四运动”。周世钊参加了这些活动。40年后的1959年,周世钊重游“五·四”旧地,感怀喜赋《浪淘沙·访修业学校》:“夏雨喜重游,重上东楼。四十年前事到心头。五四风云筹策地,胜迹长留。破碎叹金瓯,烟瘴谁收?独将大论正沉浮。要挽湘江千丈水,荡涤神州。”

    1919年春天,周世钊帮助高小二年级的学生成立图书馆,指导他们购买了一些白话书刊。以后,由于毛泽东、周世钊等教师的鼓励,全班学生讨论决议,每周出一张壁报。不久,又受到北京的《每周评论》、上海的《星期评论》、长沙的《湘江评论》等的鼓舞,班上的学生觉得小学生也有话要说,经过几次商议,决定出刊一种叫作《小学生》的半月刊,内容有小言论、小批评、小文艺和重要新闻等。学生们居然也谈起天下国家大事来了。反对日本,抵制外货,抨击军阀统治,申讨卖国奸贼,以及反对旧教育,提倡新道德的文章经常刊出。11月中旬的长沙《大公报》把《小学生》向社会作了介绍说:“全国的人都有说话的机会,都有说话的能力,那社会就有点生机了。现在全国的大学生、中学生都学得说话,只有小学生还没有。昨天我看见一张修业小学出刊的《小学生》报,小学生也说起话来了,难怪他们的先生大加奖励。我希望他们声大而远传。”

    蔡元培曾在周南女校讲述的一篇题为“美术的价值”。湖南省教育会《名人讲演集》中未记载此篇,但却被毛泽东记录下来,篇首有毛泽东写的“记者按”:“蔡先生的话,有好些听不清楚。此篇所记,只其大略。开首两段,是周世钊先生记出交我的。”

    在修业小学,毛泽东、周世钊的生活特别清苦,而他们的友谊更加纯挚笃诚了。寒冬季节,毛泽东的被子单薄,有时感到寒冷难受时,就卷着自己的被子到周世钊床上共睡。他们同床共睡,在第一师范时期已经有过,但远没有这时亲密。他们在做完全相同的梦,要改造中国与世界,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救中国。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新民学会会友间通信较多,毛泽东搜集了会友间相互往还的书信,编为《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其中有一封毛泽东致周世钊的信,长达两千余字。信于1920年3月14日由北京寄往长沙。信中写道:

    接张君文亮的信,惊悉兄的父亲病故,这是人生一个痛苦之关。像吾等长日在外未能略尽奉养之力的人,尤其发生“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这一点我和你的境遇,算是一个样的!

    “我想你现时在家,必正绸缪将来进行的计划,我很希望我的计划和你的计划能够完全一致,因此你我的行动也能够一致。我现在觉得你是一个真能爱我,又真能于我有益的人,倘然你我的计划和行动能够一致,那便是很好的了。

    我们是脱不了社会的生活的,都是预备将来要稍微有所作为的。那么,我们现在便应该和志同的人合力来做一点准备工夫。我看这一层好些人不大注意,我则以为很是一个问题,不但是随便无意的放任的去准备,实在要有意的有组织地去准备;必如此才算经济,才能于较短的时间(人生百年)发生较大的效果。

    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个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之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

    所得收入,完全公共,多得的人补助少得的人,以够消费为止。我想我们两人如果决行,何叔衡和邹泮清或者也会加入。这种组织,也可以叫做“工读互助团”……

    1920年6月28日,周世钊曾给毛泽东一信,劝其返湘。信中说:“吾兄平时,素抱宏愿,此时有了机会,何不竭其口舌笔墨之劳,以求实现素志之十一?相知诸人,多盼兄回湘有所建树,弟也主张兄回省,其理由如下:……”

    这两位青年的友谊,体现了我国古书《易·乾卦》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精神。

    骏骨未凋 尚有生气

    由于参加革命斗争,毛泽东于1927年上了井冈山,周世钊则从事教书的职业。两人一别就是23年。周世钊常常挂念自己的友人,并赋有一诗,其中有一句为“九州明月系离肠”。当毛泽东在延安、重庆时,周世钊都冒着风险致函问候。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后,一些老新民学会会员和教师,联名向毛泽东致贺电贺信,由周世钊领衔。以后,毛泽东与周世钊先有电报来往,再有信件联系。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致函周世钊,信中说道:

    迭接电示,又得九月二十八日长书,勤勤恳恳,如见故人。延安曾接大示,寄重庆的信则未收到。兄过去虽未参加革命斗争,教书就是有益于人民的。城南学社诸友来电亦已收到,请兄转告他们,感谢他们的好意。兄为一师校长,深庆得人,可见骏骨未凋,尚有生气。倘有可能,尊著旧诗尚祈抄寄若干,多多益善。

    周世钊当时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对故友称他“骏骨未凋”,感到无比鼓舞,总是乐呵呵地对人说:“毛润之称我‘骏骨未凋,尚有生气’。”以后两人的友谊又有了新的发展。

    《过许昌》《水调歌头》

    1950年9月下旬,毛泽东的一位亲戚由京回湘省亲。毛泽东嘱她便道邀周世钊偕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50年9月28日恰是中秋佳节,周世钊和毛的亲戚在长沙登车。中秋之夜,月光如水,桂蕊飘香;周世钊对景感怀,口吟《七律·中秋北上》一首:“露重香浓桂正花,中秋奉命发长沙。歌盈江市人难静,梦醒湖乡月欲斜,三十年前亲矩范,数千里外向京华。鲰生垂老逢嘉庆,喜见车书共一家。”

    29日清晨,车到许昌。毛的亲戚和周世钊下车,因为毛的亲戚要在许昌看爱人。周世钊到许昌市区闲逛了几个钟头,想寻曹操在许昌的遗迹,渺无可得。当时正是烟厂收购烟叶时,肩挑车送,络绎不绝,而郊区则遍地豆苗,已届黄落。周世钊口吟《五律·过许昌》一首:“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斜阳。满市烟香溢,连畦豆叶长。人民新世纪,谁识邺中王!”不久,周赠此诗给毛。

    6年以后的1956年12月5日,毛泽东致函周世钊。全信如下:

    惇元兄:

    两次惠书均已收到。

    情意拳拳,极为高兴。告知我省察情形,尤为有益。校牌仍未写,因提不起这个心情,但却时常在念,总有一天要交账的。时常记得秋风过许昌之句,无以为答。今年游长江,填了一首水调歌头,录陈审正。

    水调歌头·长江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暂时不会出国,你们的意见是正确的。

    问好!

    毛泽东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五日

    周世钊赠诗毛泽东《五律·过许昌》,毛泽东则时常记得秋风过许昌之句至少达6年之久,最后,答词《水调歌头·长江》。正式发表时将词题《长江》改为《游泳》,而手稿仍为12月5日写的。

    酬唱奉和 永远难忘

    湖南省自古称为清浥之地,芙蓉之国,峰秀雁回之境,水碧沙明之乡,人才辈出,佳话频传。

    1983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诞生9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与周世钊故乡的报纸——《湖南日报》,几乎用整整一个版面的篇幅,刊载了他们间的一段交往及诗词的酬唱奉和。版面上有毛泽东于1955年10月4日致周世钊的信,并有手稿及注释。信中有《七律·和周世钊同志》的诗。全文如下。

    惇元兄:

    惠书早已收读,迟复为歉。承录示程颂万遗作,甚感,并请向曹子谷先生致意。校额诸件待暇当为一书,近日尚未能从事于此。读大作各首甚有兴趣,奉和一律,尚祈指正。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顺问

    近佳!

    毛泽东

    一九五五年十月四日

    同时发表的还有周世钊写的《难忘的一天》。并附录了周陪同毛主席登岳麓山到云麓宫即兴赋诗:

    滚滚江声走白沙,

    飘飘旗影卷红霞。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故国几年空兕虎,

    东风遍地绿桑麻。

    南巡喜见升平乐,

    何用书生颂物华。

    贤者在位 能者在职

    1958年7月,周世钊当选为湖南省副省长。受任新职,思绪万千,于10月17日致函毛泽东,陈述心理,谁料只隔一周,毛泽东于25日就复函周世钊。信的第一段为:

    赐书收到。十月十七日的,读了高兴。受任新职,不要拈轻怕重,而要拈重鄙轻。古人有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二者不可得而兼。我看你这个人是可以兼的,年年月月日日时时感觉自己能力不行,实则是因为一不甚认识自己;二不甚理解客观事物——那些留学生们,大教授们,人事纠纷,复杂心理,看不起你,口中不说,目笑存之,如此等类。这些社会常态,几乎人人要经历的。此外,自己缺乏从政经验,临事而惧,陈力而后就列,这是好的。这些都是实事,可以理解的。我认为聪明、老实二义,足以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这点似乎同你谈过。聪谓多问多思;实谓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行之有素,总是比较能够做好事情的。你的勇气,看来比过去大有增加。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了。我又讲了这一大篇,无非加一点油,添一点醋而已。

    这封信给周世钊以极大的鼓舞,使他在工作上得到帮益。

    肝胆相照 情意拳拳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两位友人的友谊经受着新的考验。是袖手旁观?还是火上加油?抑或直言谏劝?

    1966年,周世钊看到运动的兴起,甚不理解。向毛泽东陈书,要求面见。毛泽东答复函称:“不必来京,事情可以合理解决。”

    1967年,红卫兵“照顾”了周世钊的家。周去北京面见了毛泽东。1985年12月26日的《湖南日报》发表了李津身的《毛主席与周世钊同志一席谈》的文章,对他们的一席谈作了追忆。李文摘录如下。周说:“我刚从北京回来,见到毛主席,他老曾询及此事,我回答主席说:一身之外无长物,抄家者一无所获,不过搞乱了我好些旧书,弄得残缺不全,可惜,可惜!痛心!痛心!”言下仍有痛惜之感。接着又告诉我主席对他说:“……这对你不起,由我负责赔偿,你那些旧书,我这里都应该有,任你挑选拿去作赔,只不得抄我的家……”周老告诉我,主席还对他说:“……你不要心存芥蒂,湖南的事,你还是要管的,当说的说,可管则管,至少是教育方面的事,你要管,不必负气……”周老当时回答说:“我连个党员都不是,怎能管事,怎么管事?”主席说:“你愿入党我可作介绍,你是副省长嘛!即使造反,你也应管,再说你又是湖南民盟的负责人,……怎能袖手旁观……”周老答道:“今天这个局面,民主党派还能起什么作用……连个庙都没有了……”主席说:“庙可以重修嘛!修庙是积福的事,我出点香火钱。”我听周老绘声绘色地介绍情况后,感觉这一席谈话,不仅诚挚隽永,而且含义深远。事虽已隔多年,原话我难全记准确,可自信大意不差。记之可见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爱护关切之深,和“长期共存”之至意,充分体现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精神。

    (周彦瑜 吴美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