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毛泽东-相距万里 心息相通——与同班好友贺果的密切联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毛泽东与贺果,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同班好友。从那时起,他们之间的珍贵友谊,一直延续了50余年。

    贺果,号培真,湖南邵东县槎江乡马王塘人,生于1896年,曾任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1913年春,贺果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恰与毛泽东一起同在新生第一班,两人意气相投,一见倾心。第四师范学校是春季始业的,后来合并到秋季始业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两人恰好又一同被编入第八班,同窗共读,朝夕相处,长达五年半之久。

    运动场 健儿相勉

    毛泽东与贺果都爱好体育运动,是运动场上的一对健儿。毛泽东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支配下,对各项体育运动都有全面的爱好,冷水浴、日光浴、风浴、游泳、登山、体操等活动,样样皆能。贺果却只偏爱个别项目。毛泽东赞赏贺果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特长,时常邀他一起参加踏雪、游泳、泛舟,又对他只偏爱一两个项目,深感遗憾,并多次启发和规劝。他曾对贺果说:“你有锻炼的兴趣,这是可贵的,但不要只偏重一两项,搞畸形发展,还应该懂得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去搞好学习,担负起改造社会的大任。”

    三年级时,贺果的爱好转到了足球方面,由于他跑得快,动作灵敏,很快成为第一师范最出色的足球运动员。1916年前后,远东运动会全国预备会在上海举行。湖南选派7名代表参加,其中第一师范占了3名:贺果、陈绍休(赞周)、彭道良(则厚)。那天晚上10点钟,贺果等人在长沙大西门外码头搭乘轮船赴上海。起航前,毛泽东匆匆赶来,送来一部《红楼梦》,让他们在船上消磨时间。第一次长途旅行,大家没经验,未曾想到在旅途中会闲得发慌的,而毛泽东却体贴入微地替他们想到了。贺果接过《红楼梦》,心情非常激动。毛泽东就是这样赢得了众多同学的敬佩和信赖,与大家建立了纯真的友谊。

    中秋夜 湘江泛舟

    1917年中秋节晚上,毛泽东邀集了十多个同学去水陆洲泛舟。在铜元局附近雇了两只小船,绕过水陆洲,又从北头逆流而上。是夜凉如水,碧空如沐,皓月当空,清光万里,大家谈笑风生。船行不久,毛泽东提议背诵唐诗中的诗句,要求每句含一个“月”字,看谁背得多。贺果记起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中含有“月”字的诗句不少,便与张昆弟、罗学瓒等人竞相背诵起来:“海上明月共潮生”,“何处春江无明月”……琅琅诵读,阵阵笑语,与欸乃的桨声和谐地融会在一起。

    船到水陆洲南头,毛泽东和大家下船后就露宿在沙滩上。大地作床,青天作帐,卧听湘江波涛声,不知东方之既白。

    保定城 难中相劲

    1918年秋,贺果在第一师范毕业以后,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无法继续升学。这时毛泽东、蔡和森等正在发起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便把这事通知了他。贺果一听,正合心意,便向一个同乡借了60元钱作旅费,和李维汉等一起来到北京。毛泽东帮助贺果等人到保定育德中学赴法预备班学习。贺果在保定学习一年,每月三元钱的伙食费都是毛泽东、蔡和森到华法教育会要来的。保定冬天比湖南冷得多,滴水成冰。贺果缺衣少食,便和几个同学用棉被取暖。这期间,毛泽东与贺果不仅书信往来频繁,毛泽东还特地从北京来保定商量、处理赴法的具体事宜,看望同学、朋友,畅谈人生理想、革命道路,支持和鼓励他们战胜种种困难。

    距万里 心息相通

    1919年冬,贺果在毛泽东的帮助下,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以后,毛泽东利用报纸与身处异域他乡、远隔千山万水的贺果等人保持着密切联系。

    贺果在法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积极接受新事物,投身革命洪流。他与李维汉、李富春等人一起组织工学世界通讯社(前身叫工学励进会),他还是工学世界通讯社的成员。这时贺果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从工学主义思想出发积极参与了“改造中国者——回国后怎样做?”这种实际问题的讨论。当毛泽东知道工学世界社的情况后,曾高兴地说:“我们总要有主义的进行,在法同学组织的工学世界社——革命团体——那办法很好。”

    当时,毛泽东正在湖南开展革命运动,创办《湘江评论》,驱张反赵。毛泽东没有忘记告诉昔日的同窗好友,他应罗学瓒的要求,把刊登这些消息的湖南大公报等报刊寄给在法国的同学,使他们能经常了解家乡的革命形势。1921年1月13日贺果在日记中写道:“晚上看湖南寄来的大公报附张,专记此次杜威、罗素及蔡吴诸名人讲演。”17日又写道:“晚上看湖南通俗报,是去年十二月初十一月尾的,说谭延闿辞职,由省议会选林支宇为省长;又军政事宜由赵恒惕署理,称总司令。”

    毛泽东对留法同学思想极为关心。他利用《湘江评论》刊登赴法同学写的通讯稿件,《湘江评论》被迫停刊以后,又向湖南《大公报》等报刊推荐发表留法同学的文章。1920年10月29日,贺果在法国哈佛尔工厂写了一篇《我做工的感想》,经罗学瓒转寄给了当时在长沙文化书社的毛泽东,毛泽东收到后,热情地向湖南大公报推荐发表。毛泽东与贺果虽然相距万里之遥,他们的心却是息息相通的。

    鸿雁书 频传友情

    中国革命事业波澜起伏,毛泽东与贺果的联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时断时续。在中断联系的日子里,两人都未忘记往昔的友谊。

    弹指间几十年过去。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担负着党和国家重任,贺果亦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着。新中国成立初期,贺果出任贵阳市教育局长,与毛泽东恢复了交往。在北京开会时,毛泽东多次单独接见他,叙旧情,谈未来,同窗情谊依然如昔。第一次见到他时,毛泽东风趣地说:“你还在,我以为你向阎王报到去了!”贺果向他汇报了在革命征途中经受的挫折,诉说了在立三路线时期被开除了党籍的苦恼。毛泽东安慰他说:“开除了倒好,不然,你一定完了!”1953年,在组织的关怀下,这位1924年入党的老同志终于恢复了党籍,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

    毛泽东日理万机,仍然与这位老同学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毛泽东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贺果便如实地向他汇报了贵阳市中小学教育工作情况。1951年12月5日,毛泽东亲笔回信:“贺果兄:惠书敬悉,告我以中小学情形,极为有益。我暂时不会出国,请放心……”

    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还亲笔复信贺果:“给我的信收到了,感谢你的好意。我情况还好,盼你保养身体,便时望将你的情况告我为盼……”笃念旧交,情见乎辞。

    主正义 兄弟呈祥

    1973年1月,“四人帮”猖狂肆虐。贺果将自己的处境以及胞弟、音乐家贺绿汀身陷囹圄的情况一一告知了毛泽东。毛泽东对贺氏兄弟是十分了解的,他决定出面帮助二贺。有一次,毛泽东当面责问张春桥:“贺绿汀怎么样了?不要整了吧!”在周恩来的具体过问下,终将贺绿汀从上海“四人帮”的监狱里救了出来。年过古稀的贺果,也是在毛泽东的关怀下,一些不公正的对待才得以免除。当时贺果正在北京等候毛泽东的接见,他听说弟弟出狱了,顿时热泪纵横,无法自已。这时他非常想见到毛泽东,以表感激之情,也非常想见到在监狱里待了数年备受摧残的弟弟。他以为见毛泽东的机会还是有的,因而未等到毛泽东的接见就赴上海去了。谁知失去了这次见面机会。此后,这一对老同学竟再也没有聚会了。

    毛泽东逝世以后,贺果不顾耄耋之年,曾两次进京瞻仰毛泽东的遗容。一代伟人长眠了,留给老友以无限的仰慕与绵绵的思念。

    (姜道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