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涌莲初地
洗尽满身风尘,大家又精神抖擞起来,兴奋地踏进了祖国境内的第一站,高原上的瑰宝——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被誉为“世界屋脊明珠”,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它始建于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相传是他为迎接文成公主而建。17世纪由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20世纪30年代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完成全部重建和增扩工程。布达拉宫前后共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最终形成现在的由宫殿、佛堂和灵塔殿组成的三位一体多层建筑群。
曾瀞漪:很多人知道布达拉宫,却很少人了解她的神秘。举个例子来说,有人说这里的房间有1000间,但是布达拉官管理处告诉我们说,这里的房间可能有2700间,但是他们也说这可能不是最后的数字。布达拉宫是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我们的西藏行就从这里开始告诉您她的神秘。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观世音世袭殿,也是布达拉宫的第一个殿堂。
众人皆知,喇嘛教是藏传佛教,因此佛教中的菩萨理所当然的就是喇嘛教的菩萨。所不同的是,喇嘛教相信菩萨是会转世的。比如观世音菩萨就转世为达赖喇嘛。
布达拉宫管理员:这就是松赞干布,也是观世音的化身,是吐蕃的第33代赞布。观世音有很多化身,他后来是以宗敦巴的形式出现的,他是个居士。然后再过来就是一世达赖喇嘛,你看这个,这是一世达赖喇嘛,二世达赖喇嘛,三世达赖喇嘛,四世达赖喇嘛……
五世达赖喇嘛的佛像被单独供奉,因为他开创了西藏政教合一的体制。他首先在地方武装的支持下建立了政权,在顺治皇帝的恩准下,他作为西藏地方政权首领的地位获得了中央政府的正式承认。布达拉宫不叫寺而叫宫,是为了表示这是兼有宗教和政务活动功能的场所。
布达拉宫按外表的色彩分为白宫和红官,白宫原来共有999间房,后来遭雷击损毁,正是在五世达赖亲自主持下得以重新修建。而红宫则是在五世达赖圆寂8年之后由总理西藏事务的大管家主持,跟五世达赖的灵塔同时修建的。五世达赖的灵塔是布达拉宫最大的灵塔,耗费的黄金宝石也最多。如果把修建这座灵塔的银两折合成青稞,可以供1200万人吃上5年。
黄晓燕:那么看来要保存这些东西,包括管理,是不是很复杂?
布达拉宫管理处人员:对,很复杂的。比如说这个灵塔,布达拉宫有8座,为了保护这些灵塔,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一个是工作量大,一个就是很复杂,再一个就是,没有一定足够的经费是办不到的。像这么大的灵塔,比如现在我们全部最底层用玻璃罩上,一是直接保护这座灵塔,因为每一个殿堂老鼠特别多,不把这些玻璃罩上的话,老鼠多了以后……
黄晓燕:老鼠都会吃这些金子。
布达拉宫管理处人员:它吃是不会吃,但是会全部抠掉。抠掉以后不知道运到什么地方,那么这个缺漏是很大的。比如说五世达赖喇嘛灵塔这块金皮,今年上半年我们用了10多万块钱,这10多万块钱来自于人家朝奉、参观旅游捐赠的钱,把所有的钱集中了以后,就只补了一个这么大的金皮。保护这个灵塔,没有一定的资金是很难实现的,是这样的。
大家跟着布达拉宫的管理者进入了六世达赖喇嘛的寝宫,又叫做长寿殿。
曾瀞漪: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布达拉宫最大的一个殿堂,原本是六世达赖喇嘛讲经的地方。我们现在往前看一下,这就是达赖喇嘛的宝座。六世达赖喇嘛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不仅是宗教领袖,还是一个天才诗人。他所写的很多诗歌,到目前为止还流传在藏族的民间。
如果我们把对藏传佛教贡献最大的五世达赖看作是最杰出的达赖,那么他的继任人六世达赖可能是最奇异的达赖。在西藏历史上,六世达赖备受争议,他的寝宫殿内并没有保存他的塑像,关于他的下落有两种传说。一说他死在青海湖畔,一说他到五台山生活,直到圆寂。
长寿殿中央有个牌匾,是乾隆皇帝给布达拉宫的题词,“涌莲初地”,这个充满了禅意的题词其实跟六世达赖毫无关系,而六世达赖这位浪漫多情的天才诗人,一生写了大量情歌,像草原上的格桑花一样艳丽多彩,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塑像,永久伫立在了藏族人的心里。
响铜佛殿
“布达拉”实际上是“普陀罗”的藏语译音,意思是“佛教圣地”。
布达拉宫管理处人员:一共有2000多幅壁画。
曾瀞漪:是,经过西大殿之后,我们再上两层,就会到布达拉宫最珍贵的一个佛像保存的地方,叫响铜佛殿,这个地方保存的钥匙非常多,至少3个人才能够开启这个佛殿的大门。
响铜佛殿是圣地里的禁地,布达拉官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平时也不能够单独进入,门锁要3个人同时在场才能打开。这里面保存的佛像价值极高,来自于印度、尼泊尔,以及明代中国各处的佛教圣地,还有来自藏区本地的。
布达拉宫之所以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稀世珍宝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因素。
达瓦次仁(布达拉宫管理处教授):这里边供奉的有3000多尊用合金做的佛像、佛塔,这一部分历史很长。这些佛教佛塔,有的是世纪以前的,也就是2000多年以前的。合金佛是用珍贵的黄金、白金、赤金、白银还有黄铜冶炼以后做成的,这个工艺是个很独特的工艺,是古印度传过来的,到现在为止,这个工艺已经基本上失传了。
从1989年开始,中国政府投资5500万元,大举维修布达拉宫,历时5年。设计和施工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得到举世公认。但是布达拉宫的继续维护,特别是其中的文物保护,仍然是一个需要小心翼翼和投入大量资金的长期工作。在这一点上中华民族肩负重任,为了使它辉煌永存,中国人一直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从1989年开始,中国政府投资5500万元,大举维修布达拉宫,历时5年。设计和施工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得到举世公认。但是布达拉宫的继续维护,特别是其中的文物保护,仍然是一个需要小心翼翼和投入大量资金的长期工作。在这一点上中华民族肩负重任,为了使它辉煌永存,中国人一直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
本着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珍惜,这些工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修复佛像。他们工作的场所相当的阴冷潮湿。平时,除了我们见到的20多位工匠,闲杂人等概莫能入,因为这里满地都是稀世珍宝。
曾瀞漪:我手上的这尊就是响铜佛,它的价值非常高,比真正同样等重的金子价值更高。我目前在东大殿看到这些喇嘛们正在维修一些佛像。这一些佛像其实经历过很长一段颠沛流离的阶段,在几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中,它们流落在外,后来在3年多前,经过中央政府搜集之后再送回到布达拉宫来。布达拉宫管理处就正式对它们进行维护工作,首先经过清洗再描金,然后再经过登记造册,这里共有4688尊佛像,等这些佛像全部登记完毕之后,就会举行一个开光仪式,而这些曾经流落在外几十年的佛像们,就会获得一个安顿的地方了。
清朝同治皇帝赐给布达拉宫的匾额写着四个字“振锡绥疆”,意思是“振兴佛教,安定边疆”。已经没有当年乾隆爷题写“涌莲初地”的那份飘逸和安闲。其实,在同治王朝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想要“振锡绥疆”又谈何容易?这些失而复得的文物正在被精心修复,这似乎象征着西藏的命运跟整个大中华的命运休戚与共。
达瓦次仁:(佛像)头顶上要装这个,这个代表脑浆,这部分里边有一点佛的灵物、器物。
曾瀞漪:真的是活佛的头发?历代活佛的头发?
达瓦次仁:是的。还有一些是佛衣袈裟的一些碎片。
曾瀞漪:所以每一尊佛像都要放这一些东西进来。
达瓦次仁:空着不行,光放这个也不行,所有的几样东西都放进来佛才有灵气。
曾瀞漪:也就是说,他吸收过活佛的灵气。
达瓦次仁:对,对。
曾瀞漪:我觉得自己平常就比较诚心向佛,昨天来的时候觉得脑筋还没开通,今天算是从心到头都已经开了。
活佛是藏传佛教信徒们信仰的神,具有大智大慧。平时藏族同胞们很难见到活佛,而在重大的宗教节日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靠近活佛,哪怕仅仅抚摸到活佛的衣袖,也感到无上光荣和幸福。
而今天,布达拉宫的僧人竟把活佛的一缕头发赠送给我们,这应该算作一种难能可贵的缘分。
大昭寺
从响铜佛殿出来,我们正走进布达拉宫最古老的部分。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其间曾经屡遭毁损,屡次修复。而它1300多年的历史上幸存的两个房间之一,就是松赞干布跟文成公主住过的寝室。平时这里外人不能接近,就连工人在里面劳动也要锁着门。
曾瀞漪:现在出了这个响铜佛殿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正好有一群人,有男有女,他们正在这儿夯地,其实配着他们歌舞的节奏,可以感觉他们工作是非常轻松愉快的。
工人们夯地用的是阿嘎土,这是7世纪修建布达拉宫时所用的材料,据说比水泥还结实。每修整一平方米地,需要15个工人工作20多天。
曾瀞漪:这个动作叫夯地,这个地方是布达拉宫里面最古老的一个建筑,叫做法王洞。当时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住的一个地方。
在松赞干布寝室的门外,浮动着悠远的空气。
曾瀞漪:相信经过愉快的歌舞之后,这个地方地不仅非常地扎实,而且有愉快的心情在里面。
巍峨挺拔的布达拉宫建筑群由各类大小经堂、达赖喇嘛、灵塔殿、佛堂和僧舍等组成,层层叠叠,相当壮观。她和她所保存的文物是西藏历史文化发展的浓缩,以及中华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达瓦次仁:布达拉宫不是一个单学科的产物,是多学科造就了这么一个辉煌的建筑。
旺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布达拉宫既是藏民族文化的摇篮,又可以说她是藏民族的一个金库。
达瓦次仁:尤其是现在,我们也采取了新的科技的手段来保护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旺堆:藏族人把这个布达拉宫作为一个圣殿,这里面聚集着一种凝聚力,这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曾瀞漪:很多人说,没到过布达拉宫不算来过西藏。但是,没来过大昭寺这里,更不算来过拉萨。大昭寺建于公元7世纪,是第33代藏王,也就是最伟大的藏王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公主之后所建的。大昭寺是一个坐东朝西的建筑物,西方面向的就是尼泊尔。之后,他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又建立一个小昭寺,是一个坐西朝东的建筑物,东方就是面向唐朝。之后,整个拉萨的发展就是从大昭寺这里向外延伸出去的。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的红山上,而大昭寺则在大撒城里。松赞干布统一吐蕃之后,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建设自己的文化,决定引进佛教。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分别主持大昭寺和小昭寺的建设工程。
尼玛(大昭寺民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这个经幡上面是蓝天,中间那个是白云,还有一个红色的是火,绿的是水。最底下是黄色的,是大地。整个自然颜色。很多意义在里面。
曾瀞漪:是。多久更换一次这个经幡呢?
尼玛:每年过年的时候,就是藏历初三,所有的藏民房顶上的经幡都要换一次。但是,山顶上或者一些路口,一些其他地方,可以说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换,都是一种祝福。
大昭寺后来成为西藏佛教发展的基地,在松赞干布之后的1300多年里,大昭寺不断扩建,并且带动了周边民舍的建设发展,形成了如今的拉萨城。
文成公主是大小昭寺的风水顾问,她推算西藏地理,选址并设计,还提出制服附近巴地煞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了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像供奉在大昭寺里,这就体现了大昭寺在佛界的地位。
尼玛:藏文典故史书上记载,这尊佛像还没有到唐朝以前,在印度。为什么藏民这么崇拜呢?举个例子,虽然我们很多地区都有佛教徒,有寺院,有的供有佛,也是释迦牟尼,但是为什么藏民最崇拜这一尊呢?因为这一尊是释迦牟尼生前做的其中的一个12岁的等身像。就说这块佛像的开光,加持,是由他自己开光加持的。所以藏民心目中,这尊佛像跟2000年的佛祖是一样的灵气。我们没有幸运去见到真正的佛祖,因为他已经涅盘了嘛,但是这个等身像就等于是他。
释迦牟尼佛祖涅盘之后,由他自己开过光的这尊佛像被人从印度请到唐朝。
尼玛:从7世纪,文成公主再次从长安带到拉萨。就是这尊,刚才很多信徒都拜过的。从长安到拉萨,路上用了3年时间,进藏3年。所以我刚才讲的,他们藏民认为,如果你到了这个城市,没有进这个大昭寺的话,就等于没有到拉萨,如果进了大昭寺没有见到这尊佛像,就是等于没有进大昭寺,最终的目的就是它。
虔诚的藏族同胞常常会背来青稞酒和藏粑,供奉给藏王松赞干布。而更多的人会背着酥油来寺庙添油。酥油是中国古老的食用油和燃料油,用牛羊乳煎熬而成,在大唐时期曾经广泛使用,如今在西藏等地,还是人们基本的日常生活油料,也是藏族同胞奉献给寺庙的基本贡品。
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中相当重要的法器,转经筒的外表金碧辉煌,内部藏有无数经卷,藏胞们认为,转动转经筒的作用比念经的作用更大,所以一有时间,他们就到寺庙里去推一推转经筒。
曾瀞漪:来到大昭寺,还要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也就是说,平常信徒来到这里,除了膜拜、许愿和虔诚的祷告之外,信徒更可以将自己请来的佛像带到这个地方来,在这里的僧众们就会为他们装脏、描金和开光。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群僧众,用他们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帮他们的信徒装脏的过程。而这个装脏其实还有几道工序的。
尼玛:是这样,每一个佛像,比如举个例子来说,佛祖释迦牟尼有他自己的咒语,观世音菩萨,又有他另外的咒语。那些师傅将把纸上印的不同佛像的咒语卷在一起,弄成很小很小的,或者说容量大的话稍微大一点的卷,小的话就小卷,然后就开始装。
给佛像装脏,是藏传佛教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藏传佛教看来,佛像如果是空心的就不能算是圆满的佛。所以,他们要在佛像的头部、胸部、莲花宝座里分别充塞规定的经文咒语,各个部分的经文咒语都不能混淆。这份工作十分神圣,需要专业的喇嘛才能完成。除了装入经文和咒语,还要装入其他宝物。
尼玛:不仅仅要装这些经文和咒语,同时旁边还装很多的藏香,还有种子,五谷种子,青稞、米啊等。还有我们平时说有些佛教圣地包括印度,或者五台山啊,从那个地方可以捡来一些土啊,或者木头,把它作为一种圣地的礼物,装在这个佛像里面。
曾瀞漪:这位师傅,可不可以让我们看一下,拿过来让我们看一下好吗?谢谢。这里就是装了青稞。
尼玛:已经装完了嘛。这不是青稞,这是藏香,五谷种子在这儿。
曾瀞漪:这个还要待会儿再装进来吗?
尼玛:已经装好了。这个是把好多珊瑚、钻石、玛瑙粉碎,五宝粉,也可以装在里面,一点点,不是很多。
精心装脏之后,佛像还要经过描金、开光等一系列程序,才能成为圆满的佛像,再由信徒请回家供奉。佛像的制作精美考究,不但是宗教用器,而且是精致的工艺品。所以许多并不信佛的游客也会请回家作为纪念。
曾瀞漪:大昭寺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你们有什么新计划吗?
尼玛:我觉得这样的,一个是因为我们祖先好不容易给我们留下了这么辉煌的一个文化遗产,因为现在可以说,拉萨不仅是藏族、内地,整个世界都认为这是世界上精神旅程上的最后一个终点,也就是世界上唯一剩下的还没有被污染的净土。所以如果好好地保护的话,不用说对我们一个藏民族,对整个人类都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曾瀞漪:也就是说,你们希望在今后,至少能够为宗教净土留下更完美的地方。
尼玛:对。
大昭寺占地共25100平方米,建筑宏伟壮丽,在教派纷繁的藏传佛教里,它却始终是各教派共同崇奉的圣地。
拥抱神圣
人们习惯上把以拉萨为中心的西藏东南部称为前藏,把以日喀则为中心的西南部称为后藏。现在,队员们辞别前藏,往后藏进发了。
曾瀞漪:这个地方叫涅唐,我们看到后面这个佛像就叫涅唐佛像,这是我们从出拉萨之后,看到的第一座在山边的大佛,到达这个地方,大家都觉得很兴奋,我们同事说,前方其实还有更好的景色,所以我们现在稍待一会儿,更多更好的景色还在后面呢。
从拉萨到后藏的首府日喀则有一条柏油路,汽车行驶只需要4个小时,但我们却选择了崎岖的老路前往日喀则,为的是沿途拍摄圣湖和雪山。我们要拍摄的圣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叫羊卓雍湖,长数百公里,水面面积638平方公里,藏胞们说羊卓雍湖是天上的一位仙女下凡变成的。
曾瀞漪:西藏探险之行现在来到海拔4800米高的羊卓雍湖,这里是西藏第二大湖,也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这里景色非常地分明,距离这里有80公里远的雪山叫做念青唐古拉雪山。据说,去年日本的登山队伍曾经登过这座雪山。现在我感到非常地寒冷,而我的头也觉得非常地痛。我们从拉萨带来的这个温度计都已经失效了。待会儿,我们还会经过雪山的山脚,想必那时候更冷了。
站在冈布拉山顶上,只觉得空气稀薄,经过这里一定得戴手套,否则指头都会冻僵。远方有一个圆圆的建筑,是全中国海拔最高的一个雷达站,也就是冈布拉雷达站。所有到达西藏的飞机都得靠这个雷达站来导航。每个经过冈布拉山上的人,都会堆几个小石子,希望能保一路平安,因为这条路非常地惊险。
往石堆上垒石祈求平安,这个做法来自玛尼堆习俗。藏胞将一段经文或者是六字真言,又或者是佛像刻在石头上,放在路旁,日积月累就成为一堆堆不动的经文。后来人们经过玛尼堆,只要往上面垒石头就等于念了经文。按照当地的习俗,我们工作人员利用集体的劳动力,垒起来一个小石堆,希望这一次的西藏探险之行能够非常地平安。
曾瀞漪:现在终于到了羊卓雍湖的湖边了。非常好玩的是,我们现在碰到一群绵羊在那儿,它们可能在喝水,不过我们可以看到水边都已经有点结冰了。
藏胞对羊卓雍湖充满了感情,当地民歌唱到“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虔诚的信徒每年都耗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骑马绕湖一圈,这等于他们到拉萨朝圣一次。
在这样的季节里,没想到还能遇见可爱的羊群,还跟老羊倌合演了一出鸭子听雷的小戏。可惜,我们到这里的时候是一年里最寒冷的的季节,没有福气见到禽鸟戏水的美景。据说,羊卓雍湖还是野生禽鸟的乐园呢。
曾瀞漪:目前这里海拔已经有5000米了,这儿就是我们刚刚提过的念青唐古拉雪山的山脚下。
念青唐古拉雪山的海拔非常高,比我们刚刚到过的冈布拉山顶的4800米还要再高一些。山风凌冽呼啸而过,我们不由得气喘,不要说是我们这些第一次到这里来的人了,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呼吸都是非常辛苦的。这个地方是万年冰川,因为是冬季,所以视野所及只有我们的车队抵达在这儿。
导游告诉我们,平常在夏天的时候这里是旅游旺季,游牧民族还会带着他们的牦牛在附近供游客们拍照。而这万年冰川相当地难得,若仔细地看,还可以看到它的丝丝纹路,相当地精彩。站在山前甚至让人有了想拥它入怀的感觉,不过不知道拥抱它,到底是会跟它粘成一块,还是跟它融成一体。
虽然辛苦,但我们心头都有震撼,原来接近神圣的感觉居然是这么的美好。
扎什伦布寺
车辚辚,风萧萧,告别了雪山,我们向扎什伦布寺进发了。半路遇到一个居民区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当地很多居民因为好奇围了过来。
藏族同胞的服饰缤纷多样,地区之间有差异,牧民的跟农民的也不一样。我们的女主持人入乡随俗,穿上了后藏女性的典型盛装,但不是牧区女性的服饰,而是当地文工团的舞蹈服,所以它比普通后藏女性的服饰更多了一点华美和富丽,就连当地的女藏胞看看也觉得稀奇。
扎什伦布寺藏语的意思是“吉祥山寺”,位于日喀则近郊山路,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的第一大寺庙。也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
曾瀞漪: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殿,就是五世到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合葬的灵塔所安葬的一个大殿。另外在我的右手边,还会看到一个大殿,就是一世达赖喇嘛的一个殿堂。由于扎什伦布寺是由一世达赖喇嘛所兴建的,因此,在他圆寂之后,寺方就将他的头盖骨供奉在这个地方。
一世达赖喇嘛是扎什伦布寺的创始人,他活到85岁之后,在当年的藏历12月8日圆寂,现在每年的藏历12月8日,这里的喇嘛都会聚集在一起为他念经。同时在大殿里,也会摆满了千盏酥油灯。
达赖和班禅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大活佛。“达赖”的意思是“超凡入圣、学问渊博的大师”,1653年,经顺治皇帝正式册封之后确定下来。“班禅”的意思是“大智大慧的大学者”,1713年由康熙皇帝按达赖喇嘛历正式册封之后确定下来。
曾瀞漪:你们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
朝圣者:从青海过来的。
曾瀞漪:从青海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你们花了多少时间啊?
朝圣者:1个月。
曾瀞漪:你们是走路来的还是坐车来的?
朝圣者:坐汽车来的。
曾瀞漪:你们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而且好像你们老老少少一群人都过来了。为什么要大老远过来呢?
朝圣者:我们全心全意、真心真意为宗教来的。我已经48岁了,这是第一次,以前都没有来过。
曾瀞漪:所以您是48年来第一次来到这里。也就是一生当中,至少得完成这样的一次心愿是不是?
朝圣者:是。
像这位来自青海的藏胞48年来第一次来到日喀则朝圣,这种现象在西藏以外的藏胞中普遍存在。他们把平生的积蓄都攒着,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不远千里,一路磕头而来。
曾瀞漪:扎什伦布寺还有一个世界之最,位于寺的西侧,叫做强巴殿,或者叫做弥勒佛大殿,有世界上最大的镀金铜佛像。
弥勒佛在藏区又叫强巴佛,扎什伦布寺里的这一尊强巴佛像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弥勒佛室内铜像,身高22.4米。修建这尊铜像花费了6700两黄金,黄铜23万多斤,由110位工匠在4年内完成。
普次仁(日喀则地委宣传部长):袈裟花了3300多米缎子,世界上最长、最大的一件袈裟。
曾瀞漪:也就是说强巴佛是由九世班禅在1914年修筑完成的。
普次仁:对,大家看一看,这就是莲花宝座。
曾瀞漪:哦,也就是说强巴佛就是坐在像这样的莲花座上面。
普次仁:3.8米的莲花座。
曾瀞漪:身后好像刚好有一群信徒跟着过来。也就是说,信徒到扎什伦布寺来一定会到强巴殿来,来看一看。
普次仁:对。
曾瀞漪:先来看一下强巴佛的鼻孔,他的鼻孔的宽度,一个普通身材的成年人都可以爬进去。
西藏的文化从7世纪到今天,一直没有断层,各寺院里的财宝文物极少遗失,寺院的殿堂大都保留着几个世纪前的原貌,这是全体藏胞始终不渝的宗教信仰,呵护了西藏的文化。
曾瀞漪:这里是十世班禅的灵塔,也是扎什伦布寺最大的一个灵塔。扎什伦布寺十世班禅的灵塔一般都没有金子打造的,只有这个地方是唯一一处由金子打造的灵塔。
十世班禅的灵塔也是无价之宝。为了修建这座灵塔,仅是中央政府就拨款6000多万元,黄金600多公斤,白银275公斤,而西藏寺院里的灵塔和佛像也多用珍贵的玛瑙、钻石等镶嵌。其中,有许多是来自民间的供奉。
曾瀞漪:在十世班禅灵塔殿堂的周围,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的纪念品,举个例子来说,像这个呢,就是信徒们他们自己皮带上的银饰,除了这些纪念品之外,很特别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有很多支笔插在这个地方,据说那是很多小学生将平常自己用的笔特地带到这个地方来,插在这里,祈求班禅让他们的考试能够安然过关。
西藏的财富可以说都集中在各个寺院里,不仅包括了各类的文物财宝,还有年轻的劳动力。
曾瀞漪:搓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是由一世达赖喇嘛亲手创建的,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过第一任住持到第十五任住持,之后,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回到这个地方,主持政教工作,从此扎什伦布寺就变成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了。我们先看看他这儿的宝座就是历代班禅大师讲经弘法的地方。
普次仁:这座宝座平时是根本不打开的,昨天是藏历11月21日,是十世班禅圆寂11周年纪念日,是打开瞻仰班禅大师的遗容的,他们用宗教的形式来悼记,朝拜,供奉。
曾瀞漪:今天我们很难得可以看到这个宝座,上面显示的是扎什伦布寺要纪念十世班禅大师的圆寂日子。
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西藏的寺院蕴积着雪域佛教的内涵,凝聚了藏民族文明的精华。此次独特的西藏之行,让我们听到了这个古老民族深沉的历史回声。
一路向北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它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以及横断山脉环绕,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由3000到5000多米,是中国、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各大河流的发源地。顺青藏公路一路北行,唐古拉山就横在了车队眼前。
曾瀞漪:我们看到这个是唐古拉山口的标志,海拔有5231米。唐古拉山口这个路口是我们在经过西藏的旅程当中最大的一个关口,第一个,不仅它的海拔有5231米高,这里的温度目前在太阳底下也有零下25摄氏度。车队抵达之后,同事或多或少感到非常不舒服,有很多的高原反应,有人呕吐,有人是天天输液。而现在我们在穿越唐古拉山口之后,就即将进入青海,也可以说,西藏探险的平安之旅已将告一段落。
车队走过青藏公路,离开青海,接着要穿越祁连山脉前往甘肃。没想到在短短15分钟内两次遇险。第一次是一号车急转弯不成冲上了斜坡。第二次也是一路上的经典镜头之一,4号车不小心来了个冰上芭蕾,360度大回旋。
不过,最后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到达了目的地——甘肃西北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曾瀞漪:我们现在正式进入了阿克塞自治县的一个县城里面了,这个县城是在1994年才兴建的,目前在这整个县城的人数只有7000多人,而这整个县城看起来非常非常地漂亮,在我们沿路走过了青藏公路、青藏高原,还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之后,这个城市给我们的感觉是焕然一新,多彩多姿,有点像漫画上面的颜色,这里的民族服装也好,这里人们的笑容也好,都觉得让人非常地温暖。我们现在再继续往前看,是哈萨克族人目前正在跳欢迎舞,他们的舞姿非常有意思。
阿克塞与新疆交界,是甘肃省唯一的哈萨克族自治县,全县面积3400平方公里。居民们1996年起搬迁至此,迁居的居民100%住上了新楼房,并通上了天然气。阿克塞县共有人口约7800人,而这天出来欢迎我们的车队的民众就达到3000人,并以民族的最高礼节相待,相当好客盛情。
曾瀞漪:我们来到了阿克塞自治县的政府大楼前,穿着他们亲自做的手工艺的服装。我们充分感受到,这里是一个现代与传统非常融合而且交汇的地方。阿克塞自治县内的人口将近有7800人,而42%都是哈萨克民族。在98年的时候,他们搬迁到这个新县城,当我们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这里的人民很高兴地告诉我们说,他们现在过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使用天然气,而且这里的生活环境比以前他们在当金山上博罗转井镇的时候呢,情况要好很多了。
由阿克塞北上,我们的下一站是闻名遐迩的敦煌。
莫高窟
敦煌之所以迷人,令人向往,是因为在这寸草不生的祁连山下,在千里戈壁,浩海风沙之中,矗立着闻名于世的莫高窟。
曾瀞漪:我们现在进去的就是16跟17洞,这个地方就是打开莫高窟神秘面纱的一个起始点。
樊锦诗(中国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我们现在进来的这个洞是16洞,这16洞的旁边,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小门是藏经洞,这个地方的壁画画了很多菩萨。画的时候整个墙,都把它用土坯封住,用壁画给它画过来。所以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这么一个画,谁会说料到这里头就一定有什么洞呢?1900年,阳历的6月22号,阴历的5月26号,偶然的一个机会,当时这个地方的一个道士叫王元禄,他在清沙的过程中,偶然的把沙清掉,清掉以后就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缝,用点什么捅进去好像深不见底,敲一敲是空的,于是乎把这个壁画打开,打开以后见里头是一个门,再把门一打开,这里面是个洞,这个洞满满地……堆满了文献、艺术品和其他文物。
藏经洞里藏有公元4世纪到11世纪各个朝代的各种文书、文物近6万件。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的艺术瑰宝、历史档案得以重见天日,但也给它们造成了灭顶之灾。1900年,中国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重大事件,满清王朝的无能,造成五分之四的文物横遭掠夺,流失国外。
樊锦诗:由于藏经洞里头5世纪到11世纪这批资料的发现,都是第一手资料,所以在中国的历史、地理、思想、文化的各个学说里起了补充甚至是重写历史的某一个专史的重要作用。应该说敦煌学在20世纪的学术上取得的成就非常大。而且不仅是我们中国自己取得成就,国外也在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代文化艺术石窟,是古代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宫殿,也是举世闻名的人类文化遗产和佛教艺术中心。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已经开凿的洞窟有492个,展示了公元4世纪到11世纪千余年来中国的社会、历史图景。
曾瀞漪:敦煌最出名的古代艺术就是莫高窟,但是在21世纪的现在也将出现一个敦煌现代石窟工程,地点就在敦煌市的十几公里之外,和敦煌市以及莫高窟形成一个三角鼎足之势,我现在就在这个地方。这里就是党河,而在这个河床的沿岸连绵l公里的地方就会建立一个现代石窟工程。远方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卧佛山,可以说在地理位置上面跟佛有很大的缘分。
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工程,是由中国敦煌艺术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儿子常嘉煌所构思的。常嘉煌就出生在莫高窟,他子承父志,潜心于敦煌学,并且独具匠心地在莫高窟附近开发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工程,想创造现代人的艺术辉煌。
常嘉煌:在没有价值的地方创造价值,这是我的概念。所以我在敦煌,我对敦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感情,另外现在盖房用马赛克、用大理石等各种材料,但是我这些全部都用土质材料,用艺术家的作品来体现它的价值。所以比方说这个地方画一块画,我画一平方米,就抹一平方米的墙,只有留下一个作品。这个东西它没有办法实行商品价值,它不能移动,这是我的作用。但是我母亲的想法就是说复员201窟,完成他们一辈子的心愿。201窟搞了一辈子,也就是我父亲到法国,看到那批绢画之后。现在我接下来了,我就要把它做下去,所以在几十年一直这么做下去。
余秋雨:你母亲的行为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做了那么多年的守护神的工作、保护的工作以后,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一个新的地方发表,把它复原。而且好多游客也愿意来看一看。就是当年鲜活时期的唐窟是什么样子,大家来看看,这也很有意思。而且凿造的人也不是一般的画家,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敦煌紧紧连在一起的半个多世纪的这样的人物,那么大家本身是愿意来看的,这个是很明确的。但也有一个问题,你的现代艺术的操作工厂,这可能会受到一点点质疑。尽管在不毛之地做是可以的,问题就是,当年的敦煌它是和很多人的聚集连在一起,聚集需要有很多的理由,比如说自然环境是理由,丝绸之路的一个点是理由,西域的东大门是一个理由,还有非常重要的理由是,宗教热忱。就是世世代代的人都愿意在那儿开凿洞窟,在那儿表达自己的信仰,把自己的全部的精神寄托在这个洞窟里边,要有这个理由他们才锲而不舍,哪怕是一盏油灯,哪怕是再冷的天,他们也还是凿啊凿啊凿的。而现代的艺术馆有可能面临一个基本的精神理由失落了,所以我担忧,第一,人员的聚集程度;第二,聚集以后,他们投入的深度;第三,延续的长度,能够延续多久。这就是你会面对的一个考验。
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工程的基本宗旨是让天下优秀的画家在延绵一公里的石窟里留下自己的艺术精品,光耀千秋,这是常嘉煌的梦想,无论人们怎么样评说,他至今痴心不改,依然坚持着。
大漠丝路
车行大漠,风沙漫漫,我们正走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现在驱车前往的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嘉峪关,也就是说,我们正接近中华汉民族文明的象征。嘉峪关关城独立于大戈壁之上,墙垣挺立、楼阁高耸、飞檐凌空,雄视古代丝绸之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修造如此规模的建筑,艰难程度是当今的人们很难想像的。
曾瀞漪:我们的车队来到了嘉峪关的门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因为嘉峪关是长城西部的起点,而车队在走过了几万公里之后,真的可以说已经是从奥林匹克走到了万里长城。
在长城的关城中,嘉峪关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这座关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在明朝,它是重要的关防,到了清末变成关卡,而今天,它张开双臂,拥抱了远方的来客。
我们的祖先当年又为什么要在河西走廊的尽头,茫茫戈壁滩之中,丝绸古道之上,嘉峪山麓之下建关设卡呢?
余秋雨:这一圈走下来以后,就觉得中华文化过去我们身在其中,并没有感觉到它有多么了不起,我们看到它的毛病很多,这20年来我们老是在寻找它的毛病,批评它的缺点,期待有没有可能寻找出一种更好的道路。在这儿看了一下以后,觉得我们的祖先其实还是很不容易的,他们这个文化选择避免了很多很多愚蠢的选择,寻找到了现在我们走了6000年的这个选择,真是要有点感激了,感激我们的祖先,作为后代,不能那么轻狂地认为本来可以走另外一条道路,没那么简单,另外一条道路人家都走了,好像不如我们吧?这些都不如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和平,中华文明的有序,中国儒学的那种弹性结构。但是我必须要讲一句话,时间越长,包袱越重,所以中华文明也带来了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几千年的包袱压在我们身上,就有可能走得太累了。
曾瀞漪: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就是说,必须注意的是,历史不能割裂,但是也不能带着所有的包袱往前走。
余秋雨:对,一个远行者,哪怕包袱里边都是金银财宝,如果它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它已经成为一个非人性化的存在,我们还得清理它,不能因为它的珍贵就一直背在身上,没法走路,那怎么行呢?所以,我们还要以新的文明要求来面对21世纪。回想一下我们的路程,想到希腊是蓝色;后来我们进入埃及的时候是黄色;然后到了耶路撒冷到了以色列我们想到的是象牙色;在伊拉克我们想到的是灰色;伊朗大家都穿黑的,就想到了黑色;到了巴基斯坦那真叫作五花八门,什么颜色都有;印度呢,是油腻的棕黑色,而尼泊尔是绿色。我们看到绿色的时候,真是狂喜。
曾瀞漪:舒服极了。
余秋雨:舒服极了。我们其实没有看到任何文化的遗迹,我们就趴在车窗上看了几个小时,看什么,看绿色,看人们在绿色下那么平和地过日子,小孩背着书包去读书,老人衣履整齐地去扫街。这使我们很感动,因为他们回到了人类其实最简单、最平和的生活状态。这对文明的创造是一种警示,就是我们不要没完没了地创造我们自以为非常重要的东西,改变了文明的自然状态。所以我想,21世纪的文明,走下来有一个结论性的感觉,可能文明的内涵要改,不是摆脱自然,而是走向自然。
曾瀞漪:跟自然完全融合在一块儿。
余秋雨:完全融合在一起,对。这其实和中国先秦诸子的哲学有点靠近,像老庄哲学,文明和自然要我选择的话,我一定选自然。
在距离嘉峪关200公里的地方,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有一个中国航天科技中心,这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沙漠深处本来荒芜人烟,但是中国的航天人用了几代人的努力,在这里建立起沙漠里的绿洲。
曾瀞漪:我现在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2号发射场塔下,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史的一个起步,这么多年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下了赫赫的战功。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创下了8个第一,同时在这里已经将33颗卫星送上了太空,可以说成功的发射率是100%。而现在我所站的高度,离地面有37米。
在这里,视野非常地宽阔,可以看到附近的戈壁和沙漠的情况。而远方起伏的一片山峦是北山,也就是马鬃山。
曾瀞漪:当地的专家告诉我们说,这个新建发射塔必须建在风口上面,而今天来到这里天气非常地好。虽然站在37米的高度,我们在这里还没有感受到那一种朔风野大的情况,2号发射场塔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他们在当时相当苦的环境之下,设立了这样的一个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断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实验飞船神州号。就在这里,中国人用两弹一星确定了自己在国际上核武器和航天史上的地位。
曾瀞漪:这里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射场,俗称为90号发射场。这里就是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工程神州号实验飞船升上太空的地方。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飞天神话的国家,从嫦娥奔月一直到敦煌壁画,里面有很多飞天女神像的壁画,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飞天的幻想。而经过千百年之后,这种想法终于逐渐实现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