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对方的脾气秉性
与人交往,不仅要了解对手的所思所想、禀性、好恶,还要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及人事关系,这样,才能做到先行一步,棋高一着。
胡雪岩做生意的本事一半在于他嘴上的功夫。别人办不成的事他能办成,因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他说的话总会让你受用,让你不能不同意他的意见。胡雪岩的诀窍就是摸清对方脾气秉性,以得体的话语或圆融的方法让人舒服。
商量筹借洋款时,胡雪岩给急于借款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带来了泰来洋行和汇丰洋行的代表。款子是代理泰来的,但是还需要汇丰出面。左宗棠不解,就问这里边有什么讲究。胡雪岩很会说话:“汇丰是洋商的领袖,要它出款子地位更高才容易。这好有一比,好比刘钦差、杨制台筹饷筹不动,只要大人登高一呼,马上万山响应,是一样的道理。”
话经胡雪岩这么一说,左宗棠感到很是受用,往下谈到借款的数目和利息来,就爽快起来。胡雪岩深明左宗棠的脾性,所以左宗棠问到“要不要海关出票”时,胡雪岩响亮地回答:“不要!”
原来,洋人借款,为了商业利益,总是要想办法降低风险,避免出现拖欠还款的现象。由于当时中国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所以一般借款,总要中国方面出具海关税票,保证借款能如期归还。这回因为是和“胡财神”打交道,信誉好了,自然不必担心出现问题,所以在海关是否出票一节上,也就没有勉强。
虽然是看在“胡财神”的面子上,胡雪岩却不这么讲。左宗棠问是否只要陕甘出票就可以了,胡雪岩回答:“是,只凭‘陕甘总督部堂’的关防就足够了。”
这一回答使左宗棠连连点头,表示满意,不免感慨道:“唉!陕甘总督的关防,总算也值钱了!”
“事在人为,”胡雪岩接过他的话头说,“陕西甘肃是最穷最苦最偏僻的省份。除了俄国以外,哪怕是久住中国的外国人,也不晓得陕甘在哪里。如今不同了,都晓得陕甘有位左爵爷,洋人敬重大人的威名,连带陕甘总督的关防,比直隶两江还管用。”
这样讲还不过瘾,又要古应春问洋人,如果李鸿章要借洋款,他们要不要直隶总督衙门的印票,回答是:“都说还要关票。”
听得这一句,左宗棠笑逐颜开,他一直自以为勋业过于李鸿章,如今则连办洋务都凌驾其上了。这份得意,自是非同小可。
胡雪岩这么一捧,左宗棠直觉得自己犹若丈八金刚,奇伟无比,对于捧人的胡雪岩,自然也生出极大的好感,对胡的其他活动,也就欣然支持了。胡氏结交左宗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当然,不仅是口头上恭维,胡雪岩还非常注意给左宗棠捧场面。
左宗棠外放两江总督,中途要在上海停留。胡雪岩提前安排古应春回去活动,联络洋人,在左宗棠抵达上海时,上海英、法两租界的工部局,以及各国驻沪海军,都以很隆重的礼节致敬。经过租界时,租界派出巡捕站岗,列队前导,尤其是出吴淞口阅兵时,黄浦江中的各国兵舰,都升起大清朝的黄龙旗,鸣放二百响礼炮,声彻云霄,震动了整个上海,都知道左宗棠到上海来了。这样一来,左宗棠自然喜不自禁,暗中更加欣赏胡雪岩了。
求人办事首先要学会察言观色。别人不高兴的时候,你去求人办事,那肯定没什么戏,说不定还把自己搞得下不来台;当人高兴的时候,你再去求人,说不定难办的事也能办成。察言观色不但要知其表面,还要揣摩其内心的真实意图,这是察言观色的最高境界。
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曾经使用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去判断、洞察他人的性情和能力。他们会对他人在一定环境之下的行为进行细心地观察。这种对细微之处的特别留神,用心之苦,用力之勤,是一般人难以做到或者不愿意去做的。这也是他们比常人容易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办事,是能力的较量,更是经验和心理素质的较量。有经验和心理素质好的人,在办事的时候,绝对不会贸然出击,一定会认真观察、具体分析,彻底了解对方,做到心中有数。
藏起锋芒不招人妒
做生意要善于藏住念头,等待时机,然后再适时出手。胡雪岩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做事要不落痕迹,不自招妒忌。
商场上确实应该注意尽量不要招嫉。被人嫉妒,会在自己与同行之间造成一种无形的隔阂,生意上携手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特别是自我招摇,自招妒忌,还容易使自己在同行同业中处于孤立地位,甚至还有可能使同行联起手来与你作对。这样,你也就会感到处处掣肘,要想获成功,也就难上加难了。
自古以来“同行相妒”,而妒嫉的力量是很可怕的,人行走商场,最怕非议,最怕树敌,因此还是谨小慎微比较可靠。胡雪岩对这一点深有感触,无论在他的兴盛期还是末路时期,他都非常注意自身的举动,避免锋芒太露,因别人的嫉妒而受敌。
胡雪岩要筹办自己的钱庄,实际上他还身无分文。不过他已经筹划好了资金的来源,即以王有龄为官场靠山,凭他们的交情承办代理打点道库、县库的过往银两。代理道库、县库,可以用公库的银子来做钱庄的流动资本,而且公家银子不需付利息,这等于是白借本钱。
当然,这样做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王有龄必须得一个署理州、县的实缺。当时王有龄刚刚仕途起步,还只是浙江海运局“坐办”,一来他还不具备真正给胡雪岩提供代理公款的条件,二来他自己也确实需要胡雪岩的全力相助,因此,他不同意胡雪岩立即着手开办钱庄。依王有龄的想法,等他真正在官场立足之后再着手胡雪岩的钱庄也不迟,反正他们的交情本来就不必瞒人,由当时官场通例,他把官库银子给胡雪岩钱庄“代理”,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不怕别人说什么。
不过,胡雪岩不这样看。胡雪岩认为正因为已经有了代理道库、县库的筹划,所以更应该先立起一个门户来。王有龄此时初露头角,外面还不大有人知道,因而也正是一个机会。倘若一定等到王有龄放了州县得了实缺再来搭架子,那时浙江官、商两界都知道有个王有龄,也都知道王、胡之间的交情,必然容易招人妒嫉。如果有人故意做文章,告上一状,那也就太被动了。
应该知道,由自招妒嫉而树敌,这“敌”比通常意义上的“敌”还可怕,因为他常常隐在暗处,难以对付,表面上和你一团和气,暗地里却就是因为嫉妒你而给你下“绊子”,让你知道有对手却不知道对手在哪里,等你找到对手之后,也许你精心筹划开创的事业已经付之东流了。
所以,胡雪岩对于藏起锋芒不招人妒的想法是:第一,不要在同行中锋芒太露;第二,不能总想着自己好事占全;第三,时刻注意得饶人时且饶人,以化解可能产生的敌意。总之一句话,做事要尽量不落痕迹。
清朝末叶,西化运动逐渐生根,朝廷特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处理涉外事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等于是现在的外交部。不过,总理衙门不管拿主意,算是第二线事务机构,真正与外国官商打交道的第一线衙门有两个,一个是设于天津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另一个则是设于南京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朝廷派左宗棠到南京,当起南洋大臣。左宗棠目空一切,到南京后就和李鸿章干上了,极力铲除李鸿章在江南地区的势力。李鸿章也不好惹,当然也出计谋倒打左宗棠。两雄相争,先斩对方羽翼。毫无疑问,胡雪岩是左宗棠最大的羽翼,也成了整个北洋系最显著的靶子。各种麻烦不打一处来,胡雪岩十分机警,见招拆招,一一应付。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胡家正赶上办喜事,他家三小姐要出嫁了。
胡雪岩派他亲信姨太太,带着大笔现银赶到上海,采购钻石珠宝,作为女儿嫁妆。这姨太太很能干,在租界里的一家德国洋行,买到了极为珍贵的一批钻石首饰。
这德国洋行的经理久仰胡雪岩“财神”之名,成交之后,提出不情之请,希望姨太太能同意,把这批钻石首饰在店里陈列一个星期,让店里大做广告,说是本店做成财神胡雪岩女儿出阁嫁妆的生意,以收广告之效。
德国经理这份请求,却让胡雪岩的姨太太颇伤脑筋,她和胡雪岩在上海的死党兄弟古应春商量此事。一方面,现在外面整个北洋系人马都在等机会找胡雪岩麻烦,胡雪岩好歹是朝廷红顶子官,在上海滩这样招摇,很容易落人话柄,说胡雪岩铺张招摇,有碍官箴。所以公开展览首饰并不妥当。可是,要是拒绝对方要求,自然有话传出去,说是胡雪岩现在不比从前了,财力大为缩水了,连嫁女儿都拿不出像样的首饰,否则为什么不敢拿出来展示?要是真有这种传言,对胡雪岩的信用是一大打击,以后做起生意来,场面就要大打折扣。
经过几方面思考,最后姨太太与古应春决定,展览还得展览,不过,既是在德国洋行里,那么,首饰旁的说明,就以英文、德文表示,不准写中文。这种做法,也不失为折中之道。
胡雪岩虽然是富敌王室的东南巨富,有财神之誉,但是,毕竟还是知道忧谗畏讥,尽管有部分实力,还是知道收敛。所以,作为一个商人,一定要懂得不自招妒嫉的道理,像胡雪岩一样,反躬自省,收敛锋芒。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藏起锋芒不招人妒,也就是说人不要逞强、逞能。人应该量力而行,谨慎行事,给自己留有余地,这样才能进退有序。一个人恃勇行事,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这样做势必给自己带来被动。
脑子活络生意就会活
胡雪岩有一句名言:“天变了,人应变。”“天”即指时势时局之意。
“天变了,人应变”,其意是指时势时局变化了,人也应该做出与之相应的改变与调整以顺应时势与时局。
为自己开拓财源,要有精明的生意人的眼光,要能看得准,看得远,同时还要眼界开阔,头脑灵活。所谓眼界开阔,头脑灵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死守住一个自己熟悉的行当,而要善于在其他行当中发现自己可以开发的财源,说到底,也就是要时刻想着去不断地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投资经营范围。一个生意人如果只能看到自己正在经营的熟悉的行当,最终只会是抱残守缺,连正在经营的行当都不一定经营得好,更不用说为自己广开财源了。
俗话说,深钻细研生意隆,货物畅销利自来。因此,做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络。做生意要活络,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死守一方天地,要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反应,二是反应要迅速,想到了就立即着手去做,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胡雪岩的生意就做得活络,在他驰骋商场一步步走向鼎盛的过程中,他灵活机动,四下出击,真可谓是一步一个点子,一路一趟拳脚,一动一套招式,而招招式式都能为自己点化出一条财路。
胡雪岩为自己的蚕丝生意和帮办王有龄湖州官府的公事,几下湖州,结识了湖州颇有势力的民间把头,现正做着湖州“户房”书办的郁四。胡雪岩凭着他的仗义和识见,也因为他帮助郁四妥善处理了家事,深得郁四敬服,为了报答胡雪岩,郁四做主,为胡雪岩娶了寡居的芙蓉姑娘做“外室”。
芙蓉姑娘的娘家本来也是生意人,祖上开了一家很大的药店,店号“刘敬德堂”。“刘敬德堂”传至芙蓉姑娘父亲一辈时也还有些规模,不曾想她父亲十年前到四川采办药材,舟下三峡时,在新滩遇险船毁人亡。她的叔叔外号“刘不才”,本来就是一介纨绔,极尽挥霍还特别好赌,接下家业不到一年就无法维持,药店连房子带存货都典给了别人,自己落得以告贷为生。不过这刘不才也有一项特别,就是俗话说的“瘦驴不倒架”,还有那么一点顾及脸面的硬气。比如自己潦倒到了极点,却还死活不同意侄女芙蓉给人做“偏房”,芙蓉再嫁,他死活都不想认胡家这门亲戚。再比如潦倒归潦倒,但即使到了告贷无门的地步,他都不肯押出自己手上的几张祖传的秘方,以为只要秘方还在,“家底”就还在,心里还想着有一天再重振家业。
胡雪岩娶了芙蓉姑娘,这位不想认他这门亲戚的刘不才自然也是一个麻烦。不能不管,在一般人看来又确实是没法管。这时胡雪岩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按郁四的想法,送刘不才一笔银子打发了,不再与他发生任何关系,一是按芙蓉的想法,由芙蓉劝说刘不才拿出那几张祖传秘方,胡雪岩帮忙卖它万把银子,让他自己去过活。
胡雪岩却不这样想。他一定要认了这门亲,他要借刘不才开一家自己的药店。这乱世当口,他凭着自己的眼光,一下子就看出药材生意在此时将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财源。其一,军队行军打仗,转战奔波,一定需要防疫药;其二,大兵过后定有大疫,逃难的人生病之后需要救命药。因此只要货真价实,创下牌子,药店生意就不会有错。而且,开药店还有活人济世行善积德的好名声,容易得到官府的支持,在为自己赚钱的同时,还能为自己挣得好名声,何乐不为?自己不懂这行生意不要紧,刘不才懂,只要能够将他收服,迫使他改掉身上的毛病,就可以当起大用,而且他手上的那几张祖传秘方也正好可以派上用场。这些想妥之后,胡雪岩请郁四帮忙,摆了一桌“认亲”宴,就在这认亲宴上便谈妥了药店开办的地点、规模、资金等事项。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也就这样立了起来。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胡庆余堂”成为名闻天下的老字号药店,不仅成为胡雪岩的一个稳定财源,也为他挣来了“胡大善人”的好名声,对他的其他生意也带来了极好的影响。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生意人不要死守住一个自己熟悉的行当,而要善于在其他行当中发现自己可以开发的财源,说到底,也就是要时刻想着去不断地寻找新的生意,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投资经营范围。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在生活中,有些人很会说话,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说话。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即使是同一需要,同一动机,在不同的人那里,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胡雪岩就是这样的人,他能在不同人的面前说不同的话,把话说到顾客的心坎上。
为了做大宗粮食买卖。他和王有龄找到了松江漕帮的首领尤老五。
胡雪岩侃侃而谈:“尤舵主,在下胡雪岩,原在杭州钱庄当过跑街,跑的就是各家商号,如何流通、如何交换、如何把生意做活,让死钱变出更多的活钱。依我之见,你们松江把这么多漕粮积压在仓禀腐烂、发臭……能不能采取变通办法,把这些囤积的漕粮,变成哗哗银子……”
话语一出,一下子就说在了尤五的心坎上。要知道,这时松江漕帮,在几个月来,太平军卡住南京、镇江,运河漕运中断。松江的漕粮无法转运出去,大量囤积此地,造成大批漕工停业。再加上工头从中克扣工饷,打骂漕工,从而激起漕工义愤,风潮不断。尤五已几次受到松江知府衙门的申饬了。
所以,尤五深受困扰,急忙问道:“怎么一个变通法,胡相公能否明说?”
胡雪岩故意放缓语气:“这次,王大人率我们去上海,就是要购买10万斤粮食,火速完成朝廷下达的浙江漕粮的海运任务。很巧,路过松江,看见你们这儿漕粮积压如山。王大人有心想在松江就地采购。既可即从上海港运走,又可解决你们漕帮一时的困难,岂不两全其美?如果有困难,你不要太勉强!”
看看,本来是为了自己赚钱,倒成了帮人家的忙了——就是胡雪岩的聪明之处。因为他知道,这时候的尤老五最需要的是把粮食运出去。就这样,买漕粮的事就这样谈妥了。
胡雪岩的成功,很多地方都得益于他的灵活应变。
所以说,在生意场上,看对象说话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顺顺利利地把事情办好。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是说,说话时要看对方的身份地位说话,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地位来选择说话方式;求人办事时,除了要考虑对方的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对于不同性格的对象,说话时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另外,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
再好的话题,若不符合对方的需要,也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出彼此共同关心的话题来,聊得投机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导进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这样说话才最有效果。
正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要看读者群,说话更要看听众,为了顺利达到说话的目的和效果,说话时就要有所变通,因人而异了。我们在生意场上会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对不同类型的人说不同的话,才能达到最好的办事儿效果,正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人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生意场上,不能用统一的通用的标准语来交流,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够打动人。
得理也饶人
大多数人不懂得适可而止,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大多数人所做的大多都是些小事,要做到适可而止收发自如的心境,必须得在日常的这些小事中修炼自己,要把小事做得有理有节有据。面对胜利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在顺风中只知一味扬帆的人,待到风向一转,他就会被摔出很远,跌得很惨。明慎的人常常注意在小事中炼就自己敏感的触角,他会在变天之前停下来,决不贪图多走一步。
王有龄曾经遇到一件麻烦事,他去拜见巡抚大人,巡抚大人却说有要事在身,不予接见。王有龄自从当上湖州知府以来,与上面的关系可谓做得相当活络,逢年过节,上至巡抚,下至巡抚院守门的,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竭尽巴结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今日竟把他拒之门外,是何道理?真是咄咄怪事!
王有龄沮丧万分地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共同探讨原因。胡雪岩道:
“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抚院打听。”于是起身到巡抚院,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老相识,无话不谈。
原来,巡抚黄大人听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所治湖州府今年大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巡抚听了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给王有龄一些颜色看。这周道台是什么人?他为何要令王有龄为难呢?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候补道台。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生事,念及亲情,留在巡抚衙门中做些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走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巡抚最终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了王有龄,因此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缘由后,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见其好,也不见其坏,所以给巡抚黄大人的礼仪,还是按以前的惯例,哪知会有这种事,竟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
对此,胡雪岩却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只空折子,填上两万两银子的数目,派人送给巡抚黄大人,说是王大人早已替他把银子存入了钱庄,只是没有来得及告诉大人。黄巡抚收到折子后,立刻笑逐颜开,当即派差役请王有龄到巡抚院小饮。此事过后,胡雪岩却闷闷不乐,他担心有周道台这个灾星在黄大人身边,早晚会出事。王有龄何尝不知,只是周道台乃黄大人表亲,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真要动他,恐怕还真不容易。胡雪岩想来想去,连夜写了一封信,附上千两银票,派人送给何师爷,何师爷半夜跑过来,在密室内同胡雪岩谈了一阵,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早,胡雪岩便去找王有龄,告诉他周道台近日正与洋人做生意,这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军火生意,做这种生意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周道台犯了大忌。
原来,太平天国兴起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船,按道理讲,浙江地方购船,本应通知巡抚大人知晓,但浙江藩司与巡抚黄大人有隙,平素貌和神离,各不相让,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军机大臣文煜是他的老师,因此,巡抚黄大人对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过问,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这次却事关重大,购买炮舰,花费不下数十万两,从中回扣不下十万两,居然不汇报巡抚,所以藩司也觉心虚,虽然朝中有靠山,但这毕竟是巡抚的治下,于是浙江藩司决定拉拢周道台。一则周道台能言善辩,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则他是黄巡抚的表亲,万一事发,不怕巡抚大人翻脸。
周道台居然也就瞒着巡抚大人答应帮藩司同洋人洽谈,这事本来做得机密,不巧却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事关重大,也不敢声张,今日见胡雪岩问及,加之他平素对周道台十分看不惯,也就全盘托出了。
王有龄听后大喜,主张原原本本地把此事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
胡雪岩道,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强要断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个人。况且传出去,人家也当我们是告密小人。
两人又商议半晌,最后决定如此如此。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梦,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他这几日为跑炮船之事累得要死,半夜被吵,心中很是气愤,打开门一看,依稀却是抚院的何师爷。
何师爷见到周道台,也不说话,从怀里摸出两封信递给他。周道台打开信一看,顿时脸色发白,原来这竟然是两封告他的,信中历数他的恶迹,又特别提到他同洋人购船一事。何师爷告诉他,今天下午,有人从巡抚院外扔进两封信,叫士兵拾到,正好何师爷路过拆开信一看,觉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之情,才来通知他的。周道台一听顿时魂飞魄散,连对何师爷感激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暗思自己在抚院结怨甚深,一定是什么人听到买船的风声,想趁机报复,如今该怎么办呢?那写信之人必定还会再来报复。心急之下,拉着何师爷的衣袖求他出谋划策给指条明路。
何师爷故作沉吟片刻,这才对他说,巡抚大人所恨者,乃藩司,所以他并不反对买船。如今同洋人已谈好,不买也是不行,如果真要买,这笔银子抚院府中肯定是一时难以凑齐,要解决此事,必要一巨富相资助,日后黄大人问起,且隐瞒同藩司的勾当,就说是他周道台与巨富商议完备,如今呈请巡抚大人过目。
周道台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在浙江一带,素无朋友,也不认识什么巨富,此事难办!
何师爷借机又点化他说,惟湖州王有龄能干,又受黄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江浙大贾,仗义疏财,可以向他求救。一提王有龄,周道台顿时变了脸色,不发一言。
何师爷知道周道台此时的心思,于是又对他陈述其中的利害,听得周道台又惊又怕,想想确实无路可走,于是次日凌晨便来到王有龄府上。王有龄虚席以待,听罢周道台的来意,王有龄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兄弟我原不该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愿协助,只是所获好处,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应,兄弟立即着手去办。”周道台一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声明自己是一片真心。两人推辞半天,周道台无奈只得应允了。
于是王有龄到巡抚衙门,对黄巡抚说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借资给浙江购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办。巡抚一听又有油水可捞,当即应允。周道台见王有龄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觉形秽。办完购船事宜后,亲自到王府负荆请罪,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胡雪岩并没有把事做绝,他明白,真要把周道台搞倒了,也就把巡抚黄宗汉得罪了。因而,明智的人都信奉这样一句话:在事物抛弃你之前先抛弃它们,不要等到局面不可收的时候,才会想到停止。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损人一千自损八百”,这是中国人常说的话,也直接道出了“硬碰硬”的恶果。所以,中国人提倡得理也要饶人,以退求进。
尽量不做得罪人的事
社会是由不同类型的人共同组成的,不同类型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
如果你得罪了一个君子,结果无非是一拍两散,各走各的路;如果你得罪了一个小人,则无疑是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为小人的脸上是无字的,小人的面目也是难辨的,在一定情况下,小人会不顾一切地在明和暗之间攻击你;如果得罪了同行,那么就意味着为自己堵住了一条去路。所以,就人脉而言,得罪人的事还是少做的好。胡雪岩非常清楚这一点。
当年,蒋益澧率兵将太平军赶出了杭州后,但是,由于缺乏纪律约束,官兵干起了放枪放货、奸淫掳掠的勾当。
胡雪岩看见这样的混乱局面,便决定给蒋益澧10万两银子作为交换条件,让他约束自己的部队不要扰民。
同蒋见面后,胡雪岩问道:“将军的粮台在何处?”
蒋道:“余杭就是浙江的总粮台所在,由左大人掌管;在瓶窑我也有一个小粮台。”
“那么,你的藩库又在哪里呢?”胡雪岩又问。
蒋回答说:“现在连藩司衙门都还不知道在不在,又何谈藩库呢?”
胡雪岩说:“一省的收支由藩库掌管着,你作为首领,要让它得尽快恢复才是。待藩库的牌子往外一挂,自然会有解款的人来找,不然岂不耽误了库收?”
当时,蒋益澧虽然不知道会有什么人来解款,但觉得胡雪岩的忠告不无道理。蒋是一个武官,打仗在行,理政就不行了。对于如何快速恢复藩库,应该派谁来办理此事,他却感到一片茫然。
于是,胡雪岩帮他将由自己的钱庄来代理公库的好处一一列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听得蒋益澧赞不绝口,随即让胡雪岩由他来办理恢复藩库的事。
谈到最后,胡雪岩偷偷问道:“让我们钱庄来代理公库,什么款该付,什么款不该付,还请您给个暗示,以便遵循。”
对于胡雪岩的这句话蒋益澧有些听不懂。他的一名手下赶忙上前解释道:“做头领要应付好手下,得用一点策略。手下有时候要粮与饷,心里头明明知道不能给,但又不便直接拒绝,只好批示照发,粮台上也只好照办。结果往往弄得该给的没给,不该给的倒被领了去,粮台上也不好办。胡先生的意思是怕大人为难,先约定个暗号,知道了大人的意思就能想办法去敷衍了。”
蒋益澧这才明白过来。想想自己可不是这样嘛!他自己为这事也没少大伤脑筋,却总是无可奈何,如今好了,“好人”自己做,“坏人”由别人来当,这个方法真是太好了!于是在胡雪岩的建议下,二人约定好了“兑付”的暗号。
通过这件事,让蒋益澧和胡雪岩由冤家成为了朋友,蒋对胡更是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胡雪岩虽然商人出身、读书不多,但却深谙为官之道。当官难免会得罪人,但狡猾的上司却会把某些得罪人的事交给下属去做。胡雪岩点拨了蒋益澧。
很多时候,与人交往凡事应注重“和”字,尽量避免冲突或矛盾。倘若不小心得罪了人往往容易遭人记恨,一旦有了机会,别人就可能伺机报复。因此,聪明人是从来不去直接得罪人的。
身处当下的社会之中,虽然免不了要与他人产生矛盾和竞争,但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它的前因后果的,处理不当,一旦在人们心里撤下了仇恨的种子,必然会在不知不觉中给你造成很多困难,阻碍你的事业向前发展。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作为开始创业的人,想要站得久站得稳,就一定要有容人之心,更要学会把对手变成朋友,不要轻易得罪任何一个人,这样,自己的前进道路上就会少很多障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