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日所言的:“某某人他认识”。其实这种认识,大多停留在“知人知面”的表面层次上,并未到达“知心”的理性认识阶段。犹如拿到一本书,只看到了皮、只看到了题,并非读过了。只有反复读过全文几遍,掌握了该书的精髓和要领,并能举一反三,才算读过了、读懂了、读通了。我对全国劳模张林森同志的了解熟悉,便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熟知过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来定边县工作前,与张林森同志素昧平生,虽未晤过面,但已知他的大名。他那时是年青小伙一个,血气方刚,还不是今天的张总。那时他担任贺圈公社土桥子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在火红的年代火热的生活中经受锻炼,锤炼得有胆有识敢作敢为,一身虎劲。斗争实践检验,他是一块好料,证明他是茁壮生长在白于山麓的一株新秀。工作不爱四平八稳,干啥都爱雷厉风行,有声有色,是当时定边农村中百里挑一的优秀干部。其工作业绩传扬城乡,我也有所耳闻。
以后他因工作出类拔萃而“农转非”,以后又由青年积极分子的身份转为国家干部,我们同住在一个县城。但因未直接相处,更谈不到深交,所以只是认识而已。
我知道他担任石油公司副总经理,干一处胜一处,拿得起放得下,从不叫苦说累,不把困难放在心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这位从山区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很快便熟悉了所从事的商业、工业业务,成了佼佼者,成了“行家里手”。主动请缨担任县钻采公司“一把手”之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他的指挥下,石油钻采很快见效。1996年,定庆1#、2#、3#、4#冒出了原油,当年生产原油12000吨,实现税利303万元,为定边解放60周年献上了厚礼。从此定边人民有了自钻的油井,开始扭转干部发不下工资的局面。干部精神面貌为之一振,我为张总这位虎将翘起大拇指。从此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他在我心目中是个能人。那时我虽然对他印象很好,但对他的认识仍然处于“似曾相识”的表象阶段。
要说我对张总的认识,始于定边县老科协成立之际。是老科协这个平台,为我真正了解、熟悉他提供了机遇。从此我便有时间和空间接触他,饶有兴致地一页一页认真翻阅这位劳动模范多彩的前半生,从这本“厚书”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充实自己,提升做人的品味。
定边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于2004年11月2日,是个社团组织。
县委提名,会员大会选举我为会长。我深知,市场经济大潮中,老科协无钱无权,工作难免要困难重重,必然会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冷言冷语从四面袭来,所以刚开始我工作的底气很不足。是张总对老科协热情支持的态度,使我工作有了信心和激情。省人大代表、钻采公司总经理张林森,用热情洋溢的笑脸,高高将他的双手举起,迎接这个老字号新生事物的诞生,说明这个社团组织不仅有存在的价值,而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暗下决心,只要张总支持,有钻采做后盾,没有跨不过去的“火焰山”,我要把会长当好。
老科协成立大会召开时,张总原来准备亲自参加,并讲话,但不凑巧,西安有重要会议,非得他亲自参加不可。他打电话向老科协请假,表示歉意,为会议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老科协特别聘请他和治沙英雄石光银为特邀顾问,原来怕他不乐意参与,他不但欣然同意担任顾问,而且全身心投入。
“顾上问,顾不上也抽出时间问”。不分份内份外,尽职尽责。他对老科协“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他的关爱下,老科协夯实了基础,所以一成立便有实力攀登高峰,向辉煌进军。特别是服务“三农”成绩斐然,名列全省前茅,2005年8月全省老科协服务“三农”现场会在定边召开,张总、老科协会长都在大会上作了生动的经验介绍,博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从此定边县老科协跻身于全省老科协的先进行列。说实在的,这与张总前边的引领,后边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张总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是十分到位的。他为采油厂制定的“四高”工作方针的“高科技、大发展”一句,年年要花气力作大文章。他所以对科协工作如此竭尽全力予以支持,一方面表现了他对老干部一贯尊敬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原理的理解和重视。他认为科技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老科技人员是“宝中宝”,他将老科技人员当作“上宾”对待。他经常为老科协出点子、给面子,还叫采油厂与老科协工作结对子。只要工作需要,老科协要车给车,要人给人,要钱给钱,须知他资助老科协的经费是他从办公经费中挤出来的。
有一次老科协的同志要参观治沙英雄石光银治理的“狼窝沙”没有交通工具,张总主动解决交通工具。经过一天的参观,老同志们心灵震撼,在敬佩治沙英雄精神伟大的同时,也被全国劳模张林森对老同志的深情关爱所感动。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亲自给老科协会员作报告6次,举办座谈会8次,组织各种参观、视察10次,他对老科协工作的关心无微不至。
在他的亲自倡议下,老科协的“花甲”、“古稀”老人们都提笔作诗,写回忆录,把自己的宝贵经历和经验写成文章,留给后世启迪后人,用一年时间写成了《流金岁月》一书。老专家袁存智编纂了科普小册子《如何才能养好羊》,张林森同志出资将其出版,读者们视为珍宝,认真阅读。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现担任省老科协第一会长的张勃兴同志看到这两册书后,很高兴,赞扬张林森为老同志、为青少年干了一件好事。这两本书的问世,为定边石油工业反哺农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石油工业爱民、亲民树立了一块丰碑。
张林森同志有许多荣誉,闪耀着诱人的光环。他职务很多,就定边来说,是定边执经济建设牛耳的企业家,但他在科技人员面前不摆架子,虚怀若谷倾听各种意见,解答各种提问。宴会上他总是让年纪大的同志坐上席,一一给敬酒,并殷切期盼老同志个个健康长寿。他对老科协的支持毫无私心,出自一片真诚,赢得了老同志们对他的真诚喜欢。老同志们尊他、敬他,他与老科技人员血溶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张勃兴同志知道张林森真诚支持县老科协的动人事迹后感慨地说:“张林森同志不仅水平高,而且人品好”。2006年11月28日至30日省老科协在铜川市召开了陕西省企事业单位老科协建设经验交流会,特邀张林森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情帮助,真诚支持”的大会发言,博得与会人员的欢迎。会长李天文同志在总结大会上这样评价:“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把支持老科协工作作为应尽的义务。去年8月与定边县老科协一起成功地承办了省老科协在定边召开的服务‘三农’工作经验交流会。该县老科协成立以来,采油厂对老科协‘要人给人,要车给车,要钱给钱’。今年5月,资助老科协5万元,并派人到宁夏联系印刷,帮助老科协出版了汇编有18篇回忆录和360首诗的《流金岁月》一书和老专家袁存智编写的实用培训教材《如何才能养好羊》一书。还准备出资帮助老科协出版围绕‘三农’和新农村建设而编写的自然科学论文集。”会议号召全省企事业单位都要认真学习延长油田公司定边采油厂党委关心、重视、支持老科协的经验。我觉得这样评价张总所在的单位,真是难能可贵,又当之无愧,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我借老科协这个平台,用两年半的时间,阅读张总这本书。
正在入门,受益匪浅,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的教育。我还将继续阅读这本厚书。我认为这位全国劳模当得合格称职,当得精彩。他是一匹永不停蹄、驰骋万里的时代骏马;他是一头默默耕耘只知奉献无怨无悔的老黄牛;他是一只在蓝天翱翔,不怕雷鸣电闪的雄鹰;他是一株扎根黄土地,不断从土地上吸取养分,枝繁叶茂的大树。他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他是青年学习的榜样,他是不忘劳动光荣的全国劳模,他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定边这块沃土哺育成的一个人才,他是因家贫未上过大学但已登上大学讲坛的大学客座教授。
他是一个不知疲倦为何物的“机器人”,他是一块能把广大干部、职工紧密团结在身边的“磁铁”……他今天干着光荣的事业,明天将会更加辉煌。因为他有一颗年青的心。
以上就是我借县老科协这个平台,埋头阅读张总这本“厚书”后的读后感。愿与有识之士榷磋、共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