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骄子-黄土铸精英刘雪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陕北榆林市定边县,是陕、甘、蒙、宁四省交界的地方。在这里打眼望去,无边无际的黄土地裸露着无情的荒凉,春沙、秋雨无常的气候统治着这块贫瘠的土地。定边的春天没有美丽的风景,肆虐的黄沙遮天盖地,生冷的春风刮得人几乎无法站立。定边人开始从地下开采生活的希冀,因为这荒芜的土地下却埋藏着得天独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我想,这大概就是造物主的公平。

    一

    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总经理张林森是土生土长的定边人。他常笑着给我说,他靠地吃饭。张林森今年54岁,是一个很务实和本色的企业家。他为人谦和,平时话不多,但句句实在,极显分量。出身农民的他,言谈举止总体现出很真朴的东西。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张林森特别注重学习,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经验丰富,不但在石油管理上很内行,在技术上也被石油专家们叹称“土专家”。张林森待人和善,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但听说他在公司管理上对上下员工既严格又严厉,威信很高。他除了工作和学习,无任何爱好,干工作就是他生活的主题。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从公司到采油区,到处都能看到张林森的身影。张林森有着朴素的思想和心灵,他从不理会空洞的道理和空泛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实实在在地埋头苦干就是真道理。有人说:张林森是在兢兢业业做事业。其实是在踏踏实实的做真真实实的自己,做人做事的一致性,在他身上吻合得没有丝毫缝隙。他从黄土地上走出来,又回到黄土地上打油井,面对这种宿命,张林森成功地实现了由一个农民成长为优秀企业家的转型。

    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成立后,曾面临着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更无经验的困境。对于这样的现状搞石油开发谈何容易?张林森清晰而又冷静地提出了“举债起步,旧井垫底,以油养油、滚动发展”的地方石油开发思路,构架出钻采公司的发展全局和前景。首先他虚心学习,多方求教,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地质资料,经过反复论证和专家考察,决定以长庆局“大会战”撤离后废置的9口边缘残次井起家。张林森西上兰州,东下河南,凭借他的诚信人格和执着争取的精神为公司赊回了用现金也难买到的数百万元油井设备。

    1993年,由他指挥安装的第一口油井终于冒出了黑乎乎的原油。虽然这口油井产量很小,但它是定边29万父老的希望,凝聚着张林森和全公司人员的全部心血和汗水。随后8口油井先后安装生产,当年采油2000多吨,上缴国家税利17万元。从而拉开了定边地方石油开发的序幕。

    二

    9口“揭盖井“的成功,并没有使张林森感到满足。通过认真分析陕北石油开发现状和未来,他以企业家的智慧和胆识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以油养油,滚动发展,走自钻自采的路子”的方针。他的想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优惠。面对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他以公司为己任,提出集资拆借和工程设备赊欠多条腿走路的办法,仅他个人向亲戚、朋友为公司拆借资金300多万元。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开始了他艰苦的二次创业。

    1996年,公司在定边韩渠打的4口油井全部出油,在庆祝定边解放60周年之际,他将这四口井定名为定庆1#、定庆2#、定庆3#、定庆4#。以张林森为核心的“定钻”人为定边县人民献上了一份节日的厚礼。当年,“定钻”公司生产原油4300吨,实现税利50万元,一跃成为全县缴税大户。

    张林森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含义,大发展困难小,小发展困难大,不发展最困难。他给公司提出了三年建成10万吨产能基地,利税费达到3000万元的奋斗目标。同时,要走出一条既不同于国家的大型油田,又不同于个体私营企业的地方石油开发新路子,这条路子就是:科学开发,稳步推进,长远规划,持续发展。

    2001年l0月份,“定钻”公司日产原油已突破300吨,全年实现税利费3683.7万元。这一目标的提前实现,耗费了他无数的心血,顶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思想压力。1999年前后,由于所打油井产量低,一个时期定边石油钻采公司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张林森熬过了“定钻”和他自己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执着、倔强的性格使他没有退缩,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调整开发思路:不跟在投资商身后转圈圈,独立开发石油区块!苦心人,天不负,张林森带领着“定钻”人一举开发出东仁沟这块资源储量良好的石油区块,三年三大步,使“定钻”迅猛发展。

    客观地讲,没有张林森就没有“定钻”的今天。

    三

    随着“定钻”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张林森确定了“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目标,抓管理固基础,促规模上台阶”的企业管理思路。公司全面推行目标和规范化管理。钻井工程方面,实行公开招标和责任风险承包的方法;生产方面,采油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

    在隐患最大的原油销售方面,严格按标准和程序办事,做到了层层有人管,环环有记录。公司自己组建车队运送原油,并在榆林炼油厂实行大罐交油,有效堵塞了运销环节的各种漏洞,使发油和销售差同比降低了4个百分点。

    2001年,定边石油钻采公司的企业管理被评为省级管理创新一等奖。

    张林森总经理为了提高石油开发的科技含量,加大了科技投入,从地质资料入手,寻找科学依据,降低钻探风险,加强科技队伍力量,走产、学、研联合的路子。长期聘请六位石油专家为公司做技术指导,与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学院等科研所挂钩,共同攻关,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地质开发方案,使钻采成功率达到95%以上。投资60万元对长庆委托开发的10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地质矿物化探,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地质资料,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可靠基础。

    为了保持石油开发的持续、稳定发展,张林森投资3000多万元,在油区实施了原油集输和注水工程,并利用油田伴生气为燃料对原油进行加温脱水,使“定钻”达到国家大型油田的管理水平。这一工程建成,大大提高了石油开发的科技含量,使该区域的采油时间从5年延长到15—20年,采收率由l0%左右提高到25%以上。

    前来“定钻”视察的省、市、县各级领导感慨地说:“定钻”了不起,这就是我们榆林地方石油钻采业发展的模式和榜样!

    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今天已发展为集勘探、钻采、运销于一体,拥有18亿资产,年原油产能50万吨,年产值7.5亿元,年可实现2.5亿元税利费的地方财政支柱企业。

    张林森如今又规划出更有前瞻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公司,逐步走资本运营的路子。到2010年,建成年产100万吨原油的产能基地。走多元化经营的路子,再开办两个技术装备先进,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公司,年实现税利突破十亿元大关,要把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建成集石油勘探、开采、运销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石油集团。

    他就是这样,骨子里的强硬和坚毅从不容自己有一点松懈,总是埋着头,默默地往前走着。

    四

    我曾多次赴陕北采访,风沙漫天的气候,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这里的人们生来就以勤劳、坚强、不屈的信念在和残酷的生存环境作斗争并生生不息。他们知道只有和天斗,才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展下去。这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性格造就了他们面对任何困境都显得举重若轻,从容坚定。是的,都敢和天斗,还怕世间磨难几许?

    张林森以陕北汉子承受苦难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片黄土地上用执着成就了自己。在他的人生坐标上,刻着他永往直前、奋斗不止的闪亮轨迹。

    我敬畏陕北那片厚重的黄土地,对于那里所有战胜命运的成功者和生存创造的奇迹都怀着深深的敬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