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愧为丹青高手,用她那纤巧的双手,把春剪为三章,让人分段阅读,于是便有了早春的宁静,仲春的芬芳,暮春的凄美,使多少人为之讴歌、赞叹,又使多少人陶醉和流连。
早春,静悄悄的……
早春,静悄悄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然而,已没有了冬日的寒风刺骨。空气中已透出了和暖的气息,人们的心里已充满了某种隐隐的希冀和温馨。尽管花园里的月季和花草还依然是枯枝老叶,路边的鹿角、蟹爪耸立,柳丝依然低垂。然而,和煦的春风已经开始轻轻地吹来,如同一双温柔的小手在挥毫作画。她的第一批作品便是最早知春的杏花、迎春花、玉兰花。此时,这些花已经次第绽放。冰屑般温柔雅洁的杏花,夺目鲜亮的迎春,洁白如鸽的玉兰,一束束、一丛丛、一簇簇把早春点缀得生机勃勃。旷野里,喜鹊在忙着飞来飞去衔枝筑巢,叽叽喳喳地呼唤着同伴。淡淡的嫩黄柳柔媚多姿,随风摇曳,万物在渐渐地变换着颜色。春在悄悄地到来。
此时,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滋润着干燥了一个冬天的万物和大地,让人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春雨贵如油,什么是天街小雨润如酥。难怪诗人杜甫曾在诗中赞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确,早春那“绿杨烟处晓寒轻”的意境是美不胜收的。
在春雨的滋润下,这静悄悄的地下,已经在孕育着无限的春韵,涌动着滚滚的春潮,迸发着勃勃的生机。景色入目,我分明听见了那隆隆的和谐的春之声。
仲春,纷芳芳的……
仲春,纷芳芳的,姹紫嫣红,芳香怡人。那争奇斗艳的杏花、桃花、梨花,嗡嗡的蜜蜂,翻飞的蝴蝶,呈现出“红杏枝头春意闹”、“呢喃燕子梁间语”、“燕子低回,绿水人家绕”的景色。
我仿佛看到了殷实富足的农家小院。那竹篱、菜畦、挂着的红辣椒,悠闲的昂首挺胸的白鹅,觅虫的鸡,捉鱼的鸭。一个个小院里或是一棵桃树,或是一棵石榴,芳香阵阵,树下一个个姑娘、媳妇描龙绣凤的巧手上下翻飞,笑声、打趣声、蜜蜂的嗡嗡声,奏成了仲春天然的乐章。
仲春,花团锦簇,嫩叶藏莺,竹帘隔燕,那绿油油的麦田里,翻飞着衔泥筑巢的燕子、翩翩的彩蝶。田野里摇曳着黄的、红的、紫的小花。金黄色的菜花,泥土、麦田、野花混合成的暖香丝丝缕缕。
潺潺流动的小河里,清香醉人的嫩苇,让人想起飘着香味的粽子。我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古镇上那灰色的砖瓦小楼下,穿着绳子沿街叫卖的小贩。满街的小吃,热气腾腾的,甜的、咸的、香的、荤的、素的。老远就能闻见粽子的清香。
想象中,仲春是一座粉香玉翠的仙园。里面住着辛勤耕作的农夫,头戴柳丝跳跃在村头溪边荠菜花间的少年。翠冈黄犊,陌上柔桑,桃李芬芳,一个清新、朴实的村姑,正站在树下思念着她的心上人,痴痴的,呆呆的。“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也许是树上喜鹊的叫声打断了她的思念。她无奈、她哀怨。她怨这恼人而又醉人的春色,怨恨这渐深、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春愁。仲春啊,多么像一幅泼墨的江南春色图,浓郁、纷芳、热烈、奔放……
暮春,凄惨惨的……
暮春,有些像秋天。像柳永的词句,凄婉、美丽。暮春,落红遍地,小径红稀,芳郊绿遍。最容易使人想起伤春伤感的故事,想起荷锄葬花的黛玉。她那“侬今葬花人笑痴,它年葬侬知是谁”的哀叹恰如她的性格一样,多愁善感。这和薛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自幼失去母爱,在孤独寂寞中养成了多愁善感、尖酸刻薄的性格;一个出身侯门,备受呵护,雍容富贵,仪态万方,善解人意,充满了野心。这种哀叹和野心是绝不相同的。这暮春恰如黛玉日薄西山的命运。
再如亡国之君李煜的那首著名的《帘外雨潺潺》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词句,更是包含了他多少的无奈和感慨。落花、春去更是勾起了他亡国之君的彻骨之痛。那寂寞、梧桐、深院的凄凉,更让他想起了他那曾经拥有的“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做烟萝”的帝王生活。
暮春在自然界的三春里被涂上了浓重的一笔。这一笔伤感、凄婉、美丽。它既是一个个凄婉故事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个美丽故事的开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三春不正是一幅幅风格迥异的水墨画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