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女职工疾病预防手册-如何预防外科疾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手癣及足癣的治疗方法

    手癣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严重者可波及手背;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严重者可延及足背及踝部。

    手癣及足癣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陈旧损害有鳞屑角化,可分为水疱型、浸渍擦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平时注意清洁卫生,及时治疗,以免传染他处。穿透气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爽。

    西医药治疗

    对于无合并症的手、足癣应分清类型,正确施治;对于继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有过敏者应先控制过敏反应,然后再对症治疗真菌感染。

    水疱型先用3%硼酸液或10%冰醋酸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钟。水疱干燥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

    浸渍糜烂型先用硼酸液湿敷收敛,然后外用足粉或咪康唑、联茉苄唑粉等,每日1~2次,干燥后再改用抗真菌霜剂。

    鳞屑角化型,以外用各种抗真菌霜剂及含角质剥脱剂的软膏为主。角化增厚伴皲裂明显者,可用30%~40%尿素加角质松解剂封包,待角化变薄后再使用咪唑类抗真菌霜。每日1~2次。

    合并细菌感染者,应内用抗生素,最常用先锋霉素V号每日6克静点,局部外用1∶2000黄连素液湿敷,或用中药马齿苋、生地榆、黄柏明矾煎水洗泡后,局部外用雷糊、氧化锌油加氯霉素、百多邦、诺氟沙星膏等抗生素制剂。待感染控制之后再用抗真菌制剂。

    有合并湿疹及过敏反应者,应先抗过敏治疗,再治疗原发真菌感染,最好内用抗过敏药同时也内用一些抗真菌制剂,如短期内应用伊曲康唑或酮康唑一周。

    中医药治疗

    矾倍醋浸液:白矾、五倍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克,大枫子、川椒、黄柏各25克。将上药研末,入食醋1000毫升中浸泡5天即成,用药液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藿黄浸剂:藿香30克,黄精、皂矾各12克。将上药研末,入食醋500毫升中浸泡,每日振荡数次,5~7天后滤去药渣,将药液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小时。

    2.冻疮的防治措施

    冻疮是由于寒冷侵袭引起的皮肤炎症损害。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气候转暖后可自愈,转年易复发。

    本病多发于手、足、耳端。初起皮肤苍白,旋即青红,肿胀痒痛。继则发生水疱,破溃糜烂,形成溃疡。甚至脓血淋漓,日久难以愈合,或四肢末端发生黑褐色干枯坏死。

    平日注意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全身及局部干燥保暖,手套、鞋袜不宜过紧;天气过于寒冷应外搽护油;积极治疗慢性贫血及消耗性疾病,是预防冻疮的基本方法。

    冻疮的治疗原则是消炎、消肿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皮损初起未破溃者,10%樟脑醑、10%樟脑软膏、冻疮膏或蜂蜜猪油软膏(含70%蜂蜜和30%猪油),选其中1~2种外用,每日2~3次。温热水浸泡局部后再搽,并反复揉擦患处,效果较佳。

    已破溃者,除上述药膏外,可加雷夫奴尔糊膏、1%红霉素软膏、05%新霉素软膏或10%鱼石脂软膏等,每日1次外用。

    血管扩张剂

    可口服烟酸、烟酸肌醇酯、硝苯吡啶、脑益嗪等。

    维生素E丸,01~02克,每日3次口服。

    中医验方

    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及验方桂枝红花汤加麻黄3~6克煎服。冻疮溃疡可用紫云膏(紫草30克、胡麻油100毫升、黄蜡150克)外敷。

    3.过敏性皮炎怎样治疗

    过敏性皮炎是由于不明原因引起全身泛发对称性、皮疹性的急性皮肤炎症反应。其病因可能与感染、食物或药物等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

    皮疹形态为红斑、斑丘疹、丘疹或丘疱疹、水疱等,疹形比较一致,有密集融合成片倾向。急性发病,头面、躯干及四肢均可发疹,但以屈侧面为主。患者有瘙痒剧烈、灼热及胀感等,少数患者可伴发热、畏寒、恶心、心悸等全身症状。

    局部治疗

    对无渗液者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有渗液者可用2%~4%硼酸液或生理盐水作冷湿敷,渗液减少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如01%去炎松霜等。

    全身治疗

    皮疹较轻者,予抗组织胺药及钙剂等,如扑尔敏、去氯羟嗪、安他乐、特非那丁、仙特敏口服,或10%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5%~10%葡萄糖加维生素C静脉滴注;皮疹泛发严重者,可同时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口服强的松或肌注地塞米松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

    4.牛皮癣的防治方法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精神创伤、外伤、手术、月经、妊娠和食物等可为诱发因素或使皮损加重。

    本病初发为针头至扁豆大的炎性扁平丘疹,逐渐增大为钱币或更大淡红色浸润斑,境界清楚,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则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

    本病的发展过程中,皮损形态可表现为多种形式。急性期皮损多呈点滴状,鲜红色,瘙痒较著。静止期皮损常为斑块状或地图状等。消退期皮损常呈环状、半环状。少数皮疹上的鳞屑较厚,有时堆积如壳蛎状。

    皮损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对称性发生。好发于肘、膝关节伸侧和头部。少数病人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

    本病的治疗以分期治疗为主。

    (1)急性期病人一般不宜饮酒及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物理性、化学性和药物的刺激,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要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清除感染性病灶;消除精神创伤,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应予有效抗生素治疗;有明显瘙痒者,可给予抗组织胺类药口服。

    (2)进行期银屑病的治疗:有扁桃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可选青霉素、牛西西或维生素B12肌肉注射。

    皮损可用复方煤焦油洗剂洗头、洗澡,每日1次,5%硼酸软膏或5%水杨酸软膏外用,每日1次。发生在面部或皮损局限性患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去炎松、地塞米松霜或软膏,每日1~2次。

    同时配合内服中药,如消银片,5~7片,每日3次口服,复方青黛丸,6克,每日2~3次口服。

    待基本控制新发皮疹后,可继续用复方煤焦油洗剂洗头、洗澡。外用药可改用5%水杨酸软膏、5%白降汞软膏等量混合外用,每日1次,煤醑每日1次外用。

    (3)静止、消退期银屑病治疗:以外用药治疗为主,可选用10%水杨酸软膏、5%~10%白降汞软膏(或二者等量混合)、10%煤焦油软膏、10%黑豆馏油软膏、10%鱼石脂软膏或01%~1%蒽林软膏。

    对头面部皮损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霜剂,每日1~2次。

    皮损数量较少,但肥厚且顽固者,可用5%5氟尿嘧啶软膏、01%维甲酸霜等外用或肤疾宁、皮炎灵等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硬膏外贴。

    继续配合用复方煤焦油洗剂洗头、洗澡。

    5.痤疮的治疗措施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多于女,经过缓慢,30岁以后可减轻或自愈。

    本病原因复杂,机理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皮脂和微生物有关。痤疮极为常见,表现为毛囊口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常见于面、前胸、后背等皮脂腺分布多的部位。

    西医药治疗

    维生素B2,每次口服5~10毫克,每日3次。

    维生素B6,每次口服10~20毫克,每日3次。

    中医药治疗

    (1)湿热型:皮损为黑色粉刺、丘疹、脓疱,并见皮肤油腻光亮,便干溲赤,舌红苔腻,脉象濡滑数。治宜疏风祛湿清热。

    (2)瘀血型:皮损多为黄豆至蚕豆大的丘疹、脓疱、结节,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女子可见月经不调,男子面色晦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化瘀。

    6.怎样防治脚气

    脚气又称汗疱状白癣,是白癣菌侵入角层较厚的部位,如脚掌和手掌所引起的病症。只侵害手掌的情况少见,一般是脚掌首先发病。白癣菌的发育同霉菌一样,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冬季看上去好像已经痊愈,但白癣菌仍然存在。到了夏季,又再度发育而引起脚气。脚气不易痊愈,是由于白癣菌寄生在药物难以浸透的角质层中,而且在白癣菌中,大都是抗药性强的石膏样毛癣菌。

    此病只要证明有白癣菌,就可以确诊。与该病相似的疾病有汗疱,汗疱是汗孔的疾病,不会有白癣菌存在。此外,该病与念珠菌感染极其相似,要注意区别。

    脚气开始时,脚掌心上长出数个小水疱。小水疱逐渐增加,可变成脓疱,周围发红,破裂后形成糜烂面,或者形成鳞屑。不久就向周围扩散而波及整个脚掌,将此称为小水疱鳞屑型。另外,还有趾间白癣和趾甲白癣。脚气虽为慢性经过,但在反复发生的过程中皮肤变硬,将此称为肥厚型。一般有强烈瘙痒,在抓挠时可继发感染,发生溃烂或分泌脓液,也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经专科医生确诊后,可内服灰黄霉素,但必须长期服用方可见效,也可用足光散泡洗。由于患者的袜子和浴巾等都是感染媒介,所以应经常煮沸消毒。另外,要注意保持手脚清洁和指(趾)间部干燥。

    7.湿疹的防治方法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任何性别、年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发于四肢者,常对称发作,主要表现为患部剧烈瘙痒、红斑、丘疹、水泡、糜烂、结痂、脱屑、苔癣样改变等皮肤损害,常反复发作,但皮疹消退后,不留永久性痕迹。中医认为是风湿热侵入肌肤而成。急性、亚急性以湿热为主,慢性的乃久病耗血所致。

    湿疹常易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相混淆,未确诊时勿用药。皮疹发作前,如有服药史,而过去又从未发过,可能是药物过敏。忌用手抓剥患处,否则会使其扩散,严重者可引起感染。忌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软膏(肤轻松、地塞米松等软膏),避免引发不良反应。避免用热水洗烫及过多使用肥皂、清洁剂。避免使用化妆品和油脂。不宜穿毛及化纤等制品,衣被勿过暖。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淋浴不宜过勤,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忌海鱼、辣椒、毛笋、虾、蟹等物,少吃荤菜。一些人对花粉、羊毛、羽毛、寄生虫、奶糖等过敏,故要细心寻找过敏物品,尽量避免接触。

    西医药治疗

    扑尔敏片,每次1~2片,每日3次;或息斯敏片,每次10毫克,每日1次。

    中医药治疗

    中成药为龙胆泻肝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防风通圣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除湿丸,每次6~8丸,每日2次。

    徐长卿洗剂配方:徐长卿31克,加水熟煮,去渣。外洗患部。治疗急性湿疹。

    复方四皮洗液配方:桃树嫩皮、花椒树皮各100克,苦楝树皮90克,白藓皮、苦参、葛根各60克。上药加开水2000毫升,水煎30分钟,待温度降至30℃时加入硫磺3克、明矾30克。每次用前加热水30℃。外洗患处,每日1次,5日1剂,10日为1疗程。

    止痒祛湿洗剂配方:防风12克,地肤子、白藓皮、蒲公英各9克,金银花15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上药加水煎煮,去渣。乘热浸泡或涂擦患处,以能忍受为度。每日1剂,每剂可用2~3次,连洗3~5日。止痒消肿,消炎镇痛,治疗湿疹,脚气,脓疱疹等。

    饮食疗法

    绿豆、粟米各30克,水煎加红糖温服。用于慢性湿疹。

    蕹菜30克,玉米须15克,荸荠10只,煎汤服。

    米仁、荸荠各10克,加适量白糖煮汤服。

    红枣10只,白扁豆30克,加适量红糖煮汤服。用于慢性湿疹。

    8.皮肤瘙痒的有效疗法

    严格来说皮肤瘙痒并不算是一种病,仅仅是一种症状而已。皮肤存在痒感,甚或奇痒难忍,但无原发皮损病变,长期的握抓可以在皮肤上见到一些搔痕,重者可并发毛囊炎、疮、脓疱病等。

    皮肤瘙痒的治疗可难可易,如果能发现瘙痒的原因,积极予以治疗或去除病因,皮肤瘙痒即可治愈。但皮肤瘙痒病因也较复杂,如患有肝胆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病、白血病、低蛋白血症、痛风、肠寄生虫病、神经衰弱甚或恶性肿瘤,都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或进食某些食物,服用某种药物,接触一些肥皂、染料、丝棉织品、羽毛等物质,或为蚊虫蚤虱的叮咬,或为干燥气候环境所影响,皆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患有皮肤瘙痒症的病人,如果能找出病因,即为最有效的治疗。一般的治疗要选用一些药物减轻症状,消除痛苦,如应用止痒乙醇(酒精)、炉甘石洗剂、1%~2%薄荷脑软膏、肤轻松软膏等,都有一定的止痒效果。皮肤干燥明显者,应该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或应用些护肤的油性软膏,也有较好的疗效。条件许可时,可以应用矿泉水做水疗,如瘙痒部位较为局限,用025%~05%普鲁卡因1~2毫升,维生素B1100毫克,作邻近瘙痒部位的穴位注射;剧烈而又顽固的瘙痒症,可以口服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剂,或静脉注射溴化钠或葡萄糖酸钙,也有口服烟酸取得显效者;有人试用中草药治疗,如用苍耳子根、叶,切碎煎浓汤,熏洗患处;苦参、川楝子、甘草各100克,煎汤洗患处,这些方法简单,可供试用。

    9.创伤的防治措施

    创伤可分为闭合性创伤和开放性创伤两类,前者受伤部位皮肤与粘膜完整,没有开放伤

    口或外出血,包括挫伤、扎伤等;后者受伤部位的皮肤粘膜破裂而有开放伤口及外出血,并

    伴有深部组织损伤,包括割伤、刺伤、裂伤等。

    对创伤处理的原则是: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

    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彻底清洁

    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割伤

    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与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

    喷雾剂喷于伤口,然后包扎,一般多能较好痊愈。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对较深

    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宜速到医院进行清创术,视伤情而缝合修补。刀伤伤口不可涂抹

    软膏之类的药物,以利伤口愈合。

    刺伤

    宜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仔细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消毒后包扎伤口,因异物

    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比较好。指甲的刺伤

    不易处理,可先将近指甲剪成V字型口,将刺拔出,或到医院处理。若被针、金属片等刺伤

    而留于体内,应到医院在X光下取出。深的伤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组织损伤,常并发感染,可

    予抗炎药物治疗。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宜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挫伤

    钝器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瘀血、肿胀、压

    痛。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受伤区。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

    脏损伤出血,宜到医院观察诊断。

    扭伤

    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扭伤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者安定情绪,

    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

    可移动患部。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宜到医院诊疗。另外,扭伤后无论轻重,不可即

    刻洗澡、按摩,须观察1周后视情况而定。扭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025%~05

    %普鲁卡因)、药物外敷内服、理疗等。

    10.骨折的治疗措施

    骨折,是外伤及暴力造成的骨骼断裂。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局部有疼痛、压痛和肿胀;

    受伤部位有外形改变,如短缩、弯曲或形成不正常的角度(即变形);

    不是关节的部位,表现异常活动和骨摩擦的声音;

    多发性骨折或特殊部位的骨折,可造成大出血、休克,并危及生命。骨断端可损伤而残废。

    外伤以及暴力击打骨骼;从高处跌落或重物挤压身体;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骨头不结实,用

    力过猛,或下楼提物,或跌倒,均可造成骨折。

    发生骨折后,应立即进行家庭急救,然后送往医院。家庭急救方法有以下几种:

    (1)止血和包扎伤口,注意骨折伤口,无论大小都不宜使用外用药物(如止血粉等药)和未

    经消毒的水冲洗。妥当的处理是把伤口周围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加压包扎止血。没有

    大血管损伤时,不要使用止血带止血。

    (2)任何骨折都要给予临时性固定,其目的是不让骨折部位活动,以免加重损伤。

    骨折固定要点是:固定范围一定要超过受伤部位上、下的关节;固定时要添加坚硬不易

    弯曲的支撑物才有效,比如木棍、木板、树枝、雨伞等物。

    (3)骨折端如有畸形、弯曲等情况而皮肤又无伤口时,应使用手法牵引(一般是向两侧牵拉

    )后,进行骨折复位,再用夹板固定;如骨折断端已穿破皮肤,应只行包扎而不要复位,以

    免将污物带入伤口深处,导致感染。

    (4)骨折病人必须固定后才能够搬动和运送,尤其是脊柱骨折时更应注意,防止不正确的

    运送方法而加重损伤。

    骨折固定如没有现成的夹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棒、竹板、手杖、伞以及树枝等。常见中老

    年骨折固定方法如下:

    ①大腿骨折:将伤腿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

    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②小腿骨折:将伤肢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膝关节、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小腿内、外侧

    ,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③前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状,夹板长度上至肘关节,下过手心。两块夹板放于前臂内、外

    侧,用绷带缠绕固定,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④上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状,夹板长度上稍高于肩,下过肘关节。如有两块夹板,则一块

    夹板放在臂内侧,另一块放在臂外侧;如一块夹板固定,则夹板放在臂外侧,用绷带来回缠

    绕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⑤脊柱骨折:严禁乱加搬动,应在保持脊柱安定的状况下,轻巧平稳地移至硬板担架上,

    用三角巾固定,转至医院。如扶持伤员走动,或躺在软担架上,脊柱骨折会加重并引起神经

    损伤,发生截瘫。

    11.冻结性冻伤的防治措施

    冻伤是低温引起的人体损伤,可分为两类:由10℃以下、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

    成的称为非冻

    结性冻伤,如:冻疮、战壕足、浸渍足等。另一类称冻结性冻伤,由冰点以下的低温所造成

    ,又分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

    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冻僵)大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或战时,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例如在

    野外遇到暴风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时不慎受致冷剂(液氮、固体二氧化碳等)损伤。局部冻

    伤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的局部表现与烧伤相似,一般分为四度。

    (1)一度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有发热、痒、刺痛的感觉,数日后表皮干燥脱落而愈,不留瘢痕。

    (2)二度冻伤:损伤达真皮层。局部红肿较明显,有水泡形成,水泡内为血清状液或稍带血性,痛觉迟钝。经2~3周脱痂愈合,部分留有瘢痕。

    (3)三度冻伤:损伤皮肤全层或深达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痛觉消失,需植皮手术,愈合甚慢,留有瘢痕。

    (4)四度冻伤:损伤深达肌肉、骨等组织。治愈后多留有功能障碍或致残。

    全身冻伤开始时有寒战、苍白、发绀、疲乏、无力、打呵欠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僵硬

    、幻觉或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终于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如能得到

    抢救,其心跳呼吸虽可恢复,但常有心室纤颤、低血压、休克等;也可能发生肺水肿、急性

    肾功能衰竭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

    发生冻伤时,应迅速使病人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立即施行快速复温,用38℃~42℃温

    水浸泡伤肢或浸泡全身,水量要足够,水温要比较稳定,浸泡20分钟左右。注意

    冻伤后勿用冰雪涂擦伤处,勿用火炉烘烤。复温后,一度冻伤创面保持清洁干燥,数日后可

    治愈。二度冻伤经过消毒后,创面干燥者可加软干纱布包扎;有较大水泡者,可将泡内液体

    吸出后,用软干纱布包扎,或涂冻伤膏后暴露。三度、四度冻伤多用暴露疗法,保持创面清

    洁干燥,待坏死组织边界清楚时予以切除。若出现感染,则应充分引流;对并发湿性坏疽者

    常需截肢。小面积一二度冻伤,可在家中治疗,而面积较大的二度冻伤和三、四度冻伤,病

    情重,并发症多,常需进行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所以,以住院治疗为宜。

    预防冻伤应做到以下几点:

    在寒冷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和部队,均需用相应的防寒装备;个人需做到防寒、防湿、防静

    “3防”。防寒,即衣着松软厚而不透风,尽可能减少暴露在低温的体表面积(用手套、口罩

    或头罩等),外露的体表上适当涂抹油脂等;防湿,即保持衣着、鞋袜等干燥,沾湿者应及

    时更换。治疗汗脚(如用5%甲醛液、5%硼酸粉、15%桔矾粉等);防静,即在严寒环境中要

    适

    当活动,避免久站或蹲地不动。进入低温环境工作以前,可进适量高热量饮食。但不宜饮酒

    ,因为饮酒后常不注意防寒,而且可能增加散热。预计可能遭遇酷寒(如进入高海拔或高纬

    度地区)的人员,应事先锻炼身体耐寒能力,如行冷水浴、冰上运动等。

    预防冻伤事故的措施,还涉及野外工作、执勤中的通讯设置、基地的交通运输工具(如直升

    飞机)等。总之,有了充分的防冻准备,虽进入高寒地区和环境,仍能预防冻伤发生。

    12.酸碱入眼的处理方法

    酸碱一旦进入眼睛,其腐蚀作用极快,尤其是氨水、生石灰,几分钟可引起严重后果。必

    须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内洗掉,不能等待上医院、坐失自救机会。

    自救的方法是就近取水,充分冲洗伤眼,最好用水盆冲洗,将脸浸入水中,用手将上下

    眼皮扒开,同时用力睁大眼睛,头在水中左右晃动,使进入眼睛里的酸或碱迅速被水冲掉,

    冲洗要彻底。一般至少要冲洗10分钟左右,然后到医院进一步处理。

    13.石灰入眼的处理方式

    如果石灰进入眼睛,应该十分迅速地进行急救,否则后果严重。因为石灰的腐蚀作用非常快

    ,入眼后几分钟内即能渗入到眼球深部,轻者使视力受到严重损害,重者会导致失明。

    急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用自来水或清洁的河水、井水彻底清洗眼睛。有自来

    水的地方,最好在自来水龙头下睁开眼睛,反复冲洗;在没有自来水的地方,可用水壶盛水

    ,不断冲洗患眼,或者把面部浸入在盛满清水的面盆里不断睁眼闭眼。这样可将石灰(也适

    用于氨水等毒物)冲击或稀释,减少对眼睛的损害。然后,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14.眼外伤的处理方法

    眼睑外伤

    仅仅是眼皮受伤,可按一般皮肤外伤处理,清洗伤口,涂红药水,不要沾水

    ;眼受打击,眼皮出现外伤只是表面现象,要看眼框有无骨折,眼球有无损伤,孩子有无

    头晕、呕吐、昏迷等。

    角膜损伤

    黑眼球外层是角膜,角膜受伤,会出现剧痛、怕光、流泪等。角膜受伤,可影响视力,

    因此家长一定不可大意。孩子受伤后,不要用手去碰,如有新鲜眼药水可先点眼,然后用干

    净纱布盖住,送医院处理。

    眼球撞击

    眼球受撞击后可发生挫伤或振荡伤。眼内出血,可引起视物模糊、疼痛,导

    致失明。发生眼球撞击,要让孩子躺下,不要再摇动,可叫救护车急送医院。

    锐器伤

    锐器刺入眼内,扎破眼球。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送医院。对伤口不能冲洗,对扎在

    眼内的异物不要拔出,也不要把脱出的组织推回眼内。将伤眼压住,不要压迫眼球。病人应

    仰卧,运送时注意平稳。

    15.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

    脑外伤的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但死亡率和残废率却更高。脑外伤主要包括:头皮损

    伤、颅骨骨折,这些外伤都可导致硬脑膜血肿以及直接的脑组织损伤。

    直接暴力又称为加速伤,如拳击、棒击、飞起的石块等,常引起硬脑膜外血肿。

    坠落,从车上摔下时头部着地,又称为减速伤,常引起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脑外伤患者常有头痛、呕吐、头晕和恶心等症状,尤其头痛越来越重,呕吐次数越来越多;

    颅脑外伤病人,如果人事不省的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以后一直很清醒,这多半是脑震荡

    ,属于轻度脑挫伤。伤后一直昏迷,或者伤后昏迷,不久醒来,后又陷入昏迷状态,这极可

    能是有硬膜外血肿和严重的脑挫伤;如果伤者两眼瞳孔逐渐散大,或者一大一小,昏迷加深

    ,还有偏瘫,这是最危险的症状,常常预示着脑疝即将发生,若不立即就医抢救可能会很快

    死亡;如果病人的脉搏越来越缓慢有力,血压上升,同时呼吸慢而深沉,这是颅内出血或脑

    水肿的表现。

    颅脑外伤的家庭急救法有以下几种:

    (1)昏迷病人,必须保持气道通畅。舌根下坠、呕吐物是堵塞的主要原因。

    (2)开放的颅骨骨折或脑已外露,可以将伤口周围5厘米范围内的头发剪去。轻轻地覆盖无

    菌纱布,轻轻地包扎。

    (3)颅底骨折,耳或鼻内流出脑脊液时,处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用棉花堵塞鼻、耳等处的外漏脑脊液,它具有减低颅内压,防止鼻、耳等处病菌从伤口

    逆行进入颅内的作用;

    见到耳、鼻流出脑脊液时,严禁用水冲洗,可用灭菌棉棍蘸取酒精(70%),对外耳进行消毒

    ;

    用高枕,使头处于高位;

    立即送往医院,运送时注意,必须用木板或担架抬送,不能用背负,运送时要尽量减少震动

    ,清醒的病人,适当用高枕,昏迷病人,务必防止气道不畅及呕吐物误吸入肺;

    遇有昏迷或清醒后再昏迷的患者,要迅速送往医院,明确有无颅内血肿,争取手术时间。

    16.胸外伤的防治办法

    胸外伤最常见的是开放性气胸和多发性肋骨骨折,这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肋骨骨折

    主要由直接暴力打击和间接暴力挤压所致。开放性气胸主要是枪伤,爆炸伤形成胸腔穿通伤

    所致。

    肋骨骨折有胸痛,呼吸困难,随呼吸运动可听到骨擦音。

    开放性气胸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缺氧,心脏移位,血压下降等。

    肋骨骨折,发现病人有浮动胸(随着呼吸运动,肋骨像波浪一样游动),出现反常呼吸,立刻

    用手掌将受伤的部位轻轻按住,逐渐用力,不使伤处的胸壁出现反常活动。然后找来沙袋(

    轻重要刚好能稳住伤处肋骨,不出现浮动),或在伤处放多层棉垫,加压包扎,使浮动肋骨

    稳定。

    如果肋骨骨折发生在胸旁(即胁部),可以让病人侧卧,伤侧在下,这样就可稳定伤

    处。或用宽的胶布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二个肋间。

    重症浮动胸(八根以上的肋骨骨折,或老年病人,已出现休克,或曾有肺部病变,伴

    有头伤等其他外伤的),单用加压稳定,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应该立即求医紧急处理。

    开放性气胸,

    必须迅速填堵胸壁的破口,改开放为闭合,就能减轻对心肺的影响。

    填堵破口的方法:找灭菌凡士林纱布一大块和若干块灭菌纱布、棉垫(比伤口周边大

    出2~3寸)。让病人用力吸气,趁伤肺扩大之际,迅速在伤口上方覆盖凡士林纱布,再覆

    盖纱布及棉垫,紧紧用绷带或长布条包扎,不致漏气。没有灭菌纱布,紧急时,可用干净布

    块(不能太小,以免掉入伤口),将破口堵塞,也能起效,然后立即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17.腹外伤的急救措施

    腹部外伤病情复杂,常为多个脏器损伤,容易导致休克、大出血及腹腔内感染。

    引起腹部外伤的几种主要原因有:锐器,刀、斧、剪刺伤;暴力损伤,重物压挤,剧

    烈撞击,使肝、脾、胃、肠破裂。

    腹部外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压痛、腹肌紧张;伤口部位持续不断地流血;可能

    有腹内脏器脱出;时间超过6小时可能会并发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症状。

    腹外伤,单纯的腹壁有破口,没有内脏膨出,只须用灭菌钳止血。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后,将

    伤口内表浅的脏东西取出,并止血,覆盖敷料,包扎。伤情较重,应速送医院。

    如有内脏膨出,不要还纳入腹,以免扩散污染。最好将蘸有灭菌生理盐水纱布拧干后

    ,覆盖在内脏表面,上覆灭菌碗或盆,加敷料松松包扎固定,然后立即送医院处理救治。运

    送途中,应将病人仰卧,两腿膝下垫枕头,使双膝微屈,腹肌就可松驰。

    腹部闭合伤,出现腹痛加剧、范围扩大,反跳痛和腹肌发硬明显,血压下降,脉快,并出

    现休克和发烧等症状的,必须立刻手术。

    18.断肢、断指的急救措施

    (1)如果伤肢卷入机器,不应将残肢生拉硬拉硬扯,必须积极设法将残肢尽可能完整地取出

    。

    (2)对断离的残肢,立即装入干净、未用过的塑料袋,将袋口扎紧(如能先用干净布块包

    裹后装入则更好)。如果是热天,还应放在冰块盒中,低温保存,但塑料袋不能漏水,以免

    污染残肢。切忌将残肢放在水内或消毒药内浸泡,更不宜用热水袋保温。

    (3)如果伤肢没有完全断开,只要有皮肉相连,就不能弄断它。尽可能用干净布(有灭菌大

    纱布块最好)包裹好,并用夹板把伤肢尽量固定,以免加重损伤。

    (4)为了保全血管,以便和断肢对接,尽量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将血止住。不用或少用

    止血带。

    (5)从肢体断裂到开始对接手术,中间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使断肢的细胞死亡,即

    使接上,也难成活。因此要求快速运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最好在伤后6~12小时内,可延缓

    至15小时左右,甚至24小时以内,耽误过久,就无法再接。

    19.痔疮的防治方法

    痔疮是直肠下端黏膜下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

    直肠肛管位于人体下部,长期的立坐使下部静脉回流困难;直肠静脉无静脉瓣以及直肠上、下静脉丛壁薄位浅都是痔形成的基础。任何增高腹内压力的因素,如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肝硬化腹水、盆腔肿瘤、妊娠等,都能使静脉回流受到影响,以致直肠静脉丛充血而扩张。直肠下端和肛管的慢性炎症,使静脉壁纤维化,失去弹性,也是痔发生的因素。

    痔是一种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人。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3种。内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外痔位于齿线以下,由直肠下静脉丛扩张,迂曲所致;因直肠上、下静脉丛彼此吻合相通,齿状线上、下的静脉丛均扩大、曲张、称为混合痔。

    临床表现

    (1)便时出血:特点是无痛,血色鲜红,便时出现。出血量一般不大,但有时出血量也可较大,然后出血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是出血的诱因。

    (2)痔块脱出:痔发展到一定程度即能脱出**外,痔块由小变大,由可以自行回复变为须用物推回**内。

    (3)疼痛:**沉重、疼痛,常与排便不尽感觉同时存在。痔块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时,局部疼痛剧烈。

    (4)瘙痒:**周围瘙痒,甚至皮肤湿疹,常使病人极为难受。

    常见体征

    血栓性外痔可见**周围为一突出的暗紫色长圆形肿块,表面皮肤水肿,质硬,压之很痛,不能活动。内痔或混合痔除非脱出,一般不能见之于外。

    患痔疮最怕大便干燥,为防止干燥,每餐饭前,饭后吃1只梨子或2只香蕉,可以软化大便,增强肠道蠕动,顺利排便,以达到减轻创痛的作用,或用中医验方,即将蝎子、僵蚕各6克,焙黄、研末,分别装入15个破孔的鸡蛋中,搅匀后封好、蒸熟,每日临睡前空腹吃一个,连用15个为1个疗程。

    患有严重痔核症又不适于手术治疗的病人,不妨试用不花钱、有良效又方便的提肛疗法:即每天早上起床前,每次大便后和晚上临睡前,用力收缩**及腹肌(俗称提肛)20~30下,通过这一紧一弛,一提一放,能使血管收缩和扩张,促进静脉血管回流,而达到破瘀、去肿、消除痔核的目的。当然,此法并非几天就能见效的,而要持之以恒,一月、二月、甚至半年才能收到非药物可比的奇效。

    20.急性阑尾炎的防治方法

    急性阑尾炎为常见腹外科急症,多发生于青壮年。阑尾腔梗阻和细菌的感染为本病的两个主要发病因素。按其病程发展的不同病理变化,可表现为3种临床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围疼痛,接着出现短暂的恶心和呕吐。几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右下腹可有压痛和反跳痛,咳嗽时有局限性疼痛,低热。

    临床典型特征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胃肠道症状、麦氏征阳性,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肌试验阳性,直肠指诊右前上方有触痛,结肠充气试验阳性。如已形成炎性包块、脓肿时,则可触及有压痛的包块。

    患病初期应卧床休息,化脓期绝对半卧位,避免饮食不节。病情严重宜禁食,并密切观察。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以早期手术为原则,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如不太典型者,可先服用一些药物作保守治疗。预防急性阑尾炎饭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贪凉过度,尤其不宜过饮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饮。平时饮食注意不要过于肥腻,避免过食刺激性食物。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如果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更应注意避免复发,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