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决策原理
一、决策的含义
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甚至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所谓决策,指的是按组织目标的要求,在组织内外部条件的约束下,对多个可行的行动方案进行选择并执行选择结果的管理活动。
二、决策的类型
决策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这里仅介绍几种主要的类型。
(一)按决策的性质,可将决策划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二)按决策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以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三)按决策的环境约束条件,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四)按决策准备的充分程度,可分为准备决策和临时决策。
(五)按照参与决策的管理者及其合作关系,可以将决策分为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表51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特点比较。
三、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决策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
(二)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三)决策能力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四、决策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经济性原则
(三)谁决策谁负责
(四)时效原则
(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原则
第二节 决策的程序
决策一般要经过以下几道程序:
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决策层次。
二、明确目标。
三、制定备选方案。
四、筛选方案。
五、实施决策方案。
六、检查评估效果。
第三节 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决策是为组织的运行服务的,而组织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运行的,所以,决策首先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
作为组织的决策,都会受到组织自身的影响和制约。因为任何决策都是对过去在某种程度上的否定,任何决策的实施都会给组织带来某种程度的变化。组织成员对这种可能产生的变化怀有抵御或欢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组织的决策。
三、决策问题的性质
(一)决策问题的紧迫性
(二)决策问题的重要性
四、决策主体的因素
(一)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组织内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决策的风险随时存在。在正常情况下,风险和收益存在正相关关系。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会影响行动方案的选择。
(二)个人能力
决策者个人能力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决策者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越强,越有可能提出切中要害的决策;
(2)决策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越强,越有可能加快决策的速度并提高决策的质量;
(3)决策者的沟通能力越强,他提出的方案越容易获得通过;
(4)决策者的组织能力越强,方案越容易实施,越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个人价值观
事实成分是决策的起点,能不能做出正确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实成分的准确性。对所描述的事物所作的价值判断属于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显然,这种判断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决策者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什么样的判断。
(四)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如果决策是由群体作出的,那么群体的特征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我们此处仅考察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对决策的影响:
(1)影响较好行动方案被通过的可能性。
(2)影响决策的成本。
第四节 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又称为软方法,是一种直接利用决策者本人或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智慧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一)非确定型决策的数学方法
非确定性决策指决策者知道哪些情况可能发生,但不知道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这种决策是比较困难的,决策的关键主要是决策者对决策标准的掌握。
(二)风险型决策
1.期望利润标准法
期望利润标准法是指决策者以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为标准进行决策的方法,其中的期望利润是指某种方案在各种条件下利润的加权平均和。
2.期望损失最小化法
期望损失最小化法正好与期望利润最大化法相反。它以最低损失作为方案选择的标准,损失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实际损失;其二是机会损失。期望损失最小化法决策程序及原则同期望利润最大化法一样。
3.边际利润法
边际利润法指在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量或销售量时,比较可能得到的边际利润和边际亏损。按边际利润大于或等于边际亏损为标准选择方案。
4.决策树法
决策树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是利用一种形如树枝的图形,帮助决策者决策的一种方法。决策树法也是一种风险型决策方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