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上帝-苦难是一所学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失败”是大自然的计划,它用这些“失败”来考验人类,洗去人类心灵上的残渣,使人类内心更加坚强,使人类能够获得充分的人生准备,所以才有“失败是成功之母”之说。但你要知道,“失败”这个“母亲”并不必然会生下“成功”这个儿子,因为太多人的失败,就是失败,只有极少数人在失败之后,通过努力,才获得了更大成功。

    失败是一笔财富

    明朝嘉靖年间,湖北出了一个神童,他5岁入学,10岁通六经,12岁中秀才,13岁参加乡试。凭借其才华,他中举绝对没有问题。所以,发榜之前,湖北各界都在等待着一位13岁举人的诞生。

    实际上,神童的考卷确实打动了考官,但最后神童却落榜了。原来,时任湖北巡抚的顾璘,早在考试前就打了招呼,无论神童考试结果如何,都不能录用他。

    难道顾璘和神童有仇吗?非也。

    早在考试前,两人就相识,顾璘对神童的才华极为赏识,但顾璘认为,神童天赋极高,一生太顺,13岁就中举难免会自满。所以,他主张给神童一点挫折,使他把心稳下来,将来才堪此大任。

    顾璘的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受此落榜打击后,神童更加发奋读书,三年之后终于中举,以后平步青云,终于成为了明朝第一重臣,那个神童就是张居正。

    对于年轻人,尤其是那些一生太顺利的年轻人来说,失败是一笔财富,它能够赋予失败者很多。所以,尼采说:

    你只要活在世上,就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障碍。有的人可能会被这些障碍击败,也有的人把这些障碍当作成长的肥料。

    后者遇到这些障碍也好,不顺利也罢,哪怕是不公正的待遇,都不会伤害到他们自身,对他们来说,这些障碍正是将他们历练成卓越人物的催化剂。

    尼采的这段话,在神童张居正身上已经得到了应验。张居正因为顾璘一手制造的挫折,并能够正确对待,最终获得了成功。

    而那些在年轻时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后来大部分都很落魄。比如和张居正并列为明代“三大神童”的唐伯虎、徐文长,这两人年轻时一路都很顺利,中年以后遇到挫折,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晚年都很落魄。

    正因此,终其一生,张居正对顾璘都心怀感激,他晚年提到此事时曾经说:“心感公之知,恩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像张居正这样天赋极高的“神童”,都需要接受挫折的磨砺,像你我这样资质平庸的普通人,就更应该正视挫折的价值。

    当你遇到挫折时,请你记住,命运之轮在不断转动,如果现在它带给你的是悲哀的失败,也许不久之后它就会给你带来充满喜悦的成功。

    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一笔财富”“失败是成功之母”,看惯了类似这样的话,你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失败一定能够带来成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因为“失败”虽然是成功的“母亲”,但这个“母亲”要想诞生下“成功”这个儿子,是有条件的。

    在现实社会中,你会发现只有极少数人在失败之后,又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更多的人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为何会有这种差别呢?尼采说:

    只要你搞清了“为什么”,问题就简单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便会摆在你的眼前,没必要模仿他人浪费时间。你已经清楚地看见了自己前行的道路,只要迈开步子往前走便是。

    尼采这段话的意思是,失败之后,你要先找到问题之所在,只有找到了问题在哪里,你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我们来看看现实中的人在遭遇失败之后,会有哪几种反应:

    第一种,遭遇打击之后,从此一蹶不振。你不要以为这种懦弱的人很少,实际上这种人很多,即便是那些看似非常强大的人,都会出现这种问题。

    例如,某乒乓球明星实力很强,在一次非常重要的比赛中,他败给了一个和他水平差不多的选手,以后只要见到这个选手,他就会心里犯怵,然后再次失败。受此打击之后,本来还没有到退役年龄的他,突然宣布退役了。

    第二种,遭遇挫折之后,屹立不倒,继续奋勇直前。但关键是,他并不能反省自己,不能找出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更不能总结出有益的经验。

    例如崇祯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勤奋上进的皇帝,他从他的木匠哥哥手里接过的大明江山,已经是内外交困,风雨飘摇。

    崇祯希望重振大明雄风,却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吃了败仗,常常把问题归结于某个大臣身上。在位17年,更换了50多个宰相,杀了袁崇焕等一大批能臣干将,最后终于葬送了大明江山。

    第三种人,遭遇失败之后,能够审时度势,找到问题之所在,及时进行调整,最后赢得成功。

    例如刘备(指《三国演义》中刘备),他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十多年时间毫无所成。经水镜先生提醒,他发现自己手下缺少谋臣,于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

    通过三种人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遇到挫折后,先要有勇气,不被挫折击倒;然后像尼采说的,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才有可能成功。

    第一种人智勇皆无,第二种人有勇无智,只有第三种人智勇双全,才能最后取得成功。所以,如果你是前两种人,那么“失败”就成不了“成功之母”。

    优秀者未必能成功

    从我们记事起,我们身边总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人:

    小时候在家里,老爸老妈经常会说,你看隔壁的小谁,是如何听话懂事;

    在学校里,老师经常会说,你看那小谁学习多么用功;

    毕业之后,朋友在一起也经常说,你看那个小谁,去了外企啊,收入高又有前途。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总是生活在“小谁”们的阴影下,他们总被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拿过来作为论证我们不够优秀的证明。

    然而,若干年后,想当初我们也确实曾羡慕过,嫉妒过,甚至仇恨过的“小谁”们,到了今天,大都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成功,有相当一些甚至连我们这些“坏孩子”都不如。

    为何会这样?尼采说:

    一些人很早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人追捧,会让他们变得傲慢,失去正常的价值观,忘却了对年长者及脚踏实地努力之人的敬畏。

    此外,这些人还会迷失成熟的意义,自然而然剥离出由成熟所维持的文化环境。当其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成熟,工作的内涵也越来越深时,那些曾经的优秀者们却难以成长,他们依然如此幼稚,依然喜欢炫耀过去的成绩与辉煌。

    现在你应该明白,如果你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小谁”,那你要小心,不要让尼采所说的这种情况在你的身上得到应验。

    如果已经应验了,那么你就要赶紧反思:曾经优秀的你,傲慢,孤芳自赏,不能与合作者处理好关系。在学校里,只要你优秀,你尽可以傲慢,甚至傲慢还会增加你的魅力。

    但是在社会上打拼,那些比你先一步成功的前辈们,绝不会喜欢一个高傲的年轻人。当然,你也可以说,你也不喜欢这些老家伙。但问题的关键是,正是这些前辈掌握着你能否成功的按钮。

    此外,不仅老前辈,就是那些和你平行的,那些比你低一些却又能影响你成功的人,也不会喜欢一个高傲的人。

    所以,一个高傲的人,必将会被身边人孤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而,高傲的优秀者不会成功也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尼采还有一个意思,即优秀者容易故步自封,当其他人正在逐渐进步的时候,你却还沉醉于昔日的美好回忆当中。

    当曾经不如你的人将你超过,将你击败时,你不去反思问题出在哪里,而只是一味地埋怨社会,埋怨机遇,感叹怀才不遇。

    曾经的优秀者,还喜欢回忆和评说自己过去的辉煌,你却不知道,你这样做实际上是在逃避,你想用昔日的辉煌,来支撑你今天破碎的自尊。

    但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它是不可能支撑你今天的自尊的,反而只能令人嘲笑你。你要明白,你的尊严,你的面子,只能靠今天的成绩撑起。

    当然,有的优秀者至今没有成功,可能是因为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还能有所期待。

    但是你真的能够十分确定你就是这样的优秀者吗?

    给失败换一种说法

    失败是个好东西,尼采甚至把失败比喻为人生的“馈赠”,因为它能够促进你奋进,能够督促你走向成熟,帮助你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个道理无数成功人士都曾论述过,他们也确实是这个道理的验证者。

    但问题是,当失败真的降临到你头上时,你绝不会感谢这个“馈赠”的降临,你只会痛恨它,因为它确实把你害得很惨:本来优越的生活没有了,本来温柔美丽的妻子离你而去,本来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没有了……

    失败是让你从满怀希望变为充满绝望,从天堂跌入地狱。那么,遭遇失败的打击之后,你该怎么办?尼采说:

    如果你一味地回避本应经历的这些痛苦也好、磨难也罢,或是将这些苦难置之不理,那么,其结果只有一个:削弱你原本的生命的能力。

    所以遭遇失败时,你绝不应该回避,因为它会“削弱你原本的生命的能力”。

    那该怎么办呢?你可以给失败换一种说法,叫“暂时性挫折”。

    为何要这样换?因为失败是消极的,而“暂时性挫折”是中性的,或者还带有一定的积极色彩。既然挫折是暂时的,它只是你漫长生命中的一页,早晚都会翻过去,你又为何要为这短暂的挫折而萎靡不振呢?

    爱迪生就曾经用换一种说法来看待失败。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共做了14000多次试验,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一次,一个年轻记者问他:“你目前的发明曾经失败过一万多次,对此你有何感想?”

    爱迪生回答:“年轻人,因为你的人生旅途刚刚起步,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的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其实,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也许把失败称为是“暂时性的挫折”,称作是“行不通的方法”,这种换一种说法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

    实际上,换一种说法的真实目的,是让你换一种心态,由消极变得积极起来。

    在挫折面前,积极的心态,虽然不一定能帮助你走向成功,但它确实是帮助你走向成功的开始。

    先让情绪稳定下来

    挫折种类很多,且有大有小,有些挫折的到来有排山倒海之势,例如生意的破产,被至爱抛弃,锒铛入狱,等等。

    当这类挫折向你袭来时,你犹如波涛汹涌中的一叶扁舟,瞬间就会被波涛席卷吞没。与此同时,伤心、绝望、失落、自暴自弃也随之而来,你的情绪瞬间跌进了黑暗不见底的深渊。

    这种时候,情绪主宰了你的灵魂,理性被逼退到阴暗的角落,一切“重新振作”“东山再起”的念头,都不可能抬头。

    当务之急,你要做的是把负面情绪的洪水从心头驱逐出去。

    那么该如何驱逐情绪的洪水呢?尼采说:

    世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时间能够令人淡忘伤痛。但事实是,时间不会为人做任何事。

    那么,是什么让你忘却伤痛呢?是生活中的那些无数的小喜悦与满足感。当它们积累到了很多的时候,你的伤痛就会被冲淡、被带走。

    尼采这段话告诉我们,平复伤痛情绪的并非是时间,而是埋藏在时间长河中的一些喜悦感、满足感。

    所以,你现在要稳定情绪,可以不用等待漫长的时间来治疗,而是要驱逐心中的负面情绪,自己给自己的生活制造一些喜悦感、满足感。

    例如,当被至爱抛弃时,你可以尽情大哭一场,让眼泪带走你的痛苦和遗憾。哭过之后,大睡一觉,明天太阳照常会升起。

    例如,找个知心人聊聊天,向他吐槽一下;或者拿出纸笔,把心中的忧郁、痛苦全部写出来。这个方法已经被无数人证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例如,让自己忙碌起来,人在忙碌中,情绪就开始从你的大脑中退场了,它们被逼退到了暂时让你感觉不到的地方。你一直忙下去,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当初猖狂蛮横的情绪,现在变得温顺多了。正如尼采所说,在你忙碌的过程中,你的劳动创造了小喜悦和满足感,它们中和了你的负面情绪。

    不要在心里制造失败

    有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和他的叔叔一起做生意,因为年轻人的一个错误行为,致使两个人的生意遭遇了惨败。

    本来已经颇有家产的叔叔,现在也因为生意的失败而变得不名一文了,年轻人心里充满惭愧和自责。

    因为感觉无颜面对叔叔一家人,年轻人选择了逃避,甚至离家出走。叔叔找到年轻人,对他说:“失去了一大笔钱,固然令我痛惜,但真正令我担心的是,让失败在我们心里种下种子,让以后的我们变得胆小而谨慎。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那样我们的损失就更大了。”

    叔叔的话点醒了年轻人,决不可在心里种下失败的种子,他重新振作起来。几年之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年轻人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开明的叔叔,如果他的叔叔一见面就指责他,埋怨他,甚至要求他承担责任,年轻人也许就真的难以走出失败的阴影了。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要明白,即使遇到那些不开明的叔叔,你也不要长久地自责下去,不可在心里种下失败的种子。

    尼采说:

    为小的苦恼而烦闷,是因为你太渺小。

    其实,这个年轻人生意失败,亏损了25万元。

    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这也许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对于年轻人后来上亿的身价来说,这点钱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但在刚刚遭遇挫折的那个时刻,25万就像一座大山,它是那么沉重,足以压垮很多人。如果你被压垮了,如果你在心里种下了失败的种子,这25万就会成为你一生的痛,成为你一生都迈不过去的坎。

    反之,这25万也许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过度勤奋会导致失败

    军是一家图书公司的老板,他平时非常勤奋,从上午9点,到晚上10点,除了吃饭、午睡,他几乎一直在工作。

    他几乎从不休息,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你都可以看到他的QQ一直在亮着。

    我有时向他提议:“何必如此辛苦呢?你应该适当休息一下。”

    他感叹说:“我何尝不想休息呢?只要是公司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我不问,就要出纰漏。我实在是走不开啊!”

    军如此辛苦,成效如何呢?

    那些早年和军一起开图书公司的,甚至曾经在军手下干过后来又自己开图书公司的,现在事业规模都已经很大了,而军的公司依然只有十多个人,而且效益不太好,基本上是半死不活地硬撑着。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像老黄牛一样勤奋的军,终于累倒了。医生叮嘱他,不可再过于辛劳,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无奈之下,军被迫放下手头的工作,出去玩了几天。

    回来之后,他欣喜地发现,没有了自己的事必躬亲,公司并没有垮掉,而是该怎么运行还是怎么运行。

    于是,他开始对之前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他开始学会放权,公司的行政、人事等乱七八糟的事,都交给了多年跟随自己的老胡;排版、设计的事情,全都交给了年轻的小王;他只负责和出版社合作和策划选题。

    大胆放权之后,军休息的时间多了,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来策划更多更好的选题,公司的业务多了起来,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大。

    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你进退维谷时,你可以停下来,换一换心情。

    尼采说:

    如果说存在一个痛苦与快乐能够交织与共的地方,这恐怕就是人世间了。

    人世间如果只有痛苦,那么你就会失去生存的勇气;倘若只有快乐,你又体会不出何为快乐。

    人生不能只有快乐,也不能只有痛苦。

    像军之前那样无疑是痛苦的,这样一直痛苦下去,如果有效率,还值得安慰,但累得吐血,却没有成效,就不能不反思了。

    如果你现在的处境和军类似,那你可以停下来,放松一下,换个心情,考虑一下你的工作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

    当然,决定停下来是需要勇气的,这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嗨!老兄,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不要以为离开了你,地球就不转了。

    你要知道,过度的勤奋,也会成为事业失败的根源。

    敢于突破旧思想

    很多年以前,我的邻居在镇上开了一家百货商店。有一年中秋前夕,供货商同意以较低的价格批发给邻居一批月饼,但条件是,量大,且不允许退货。

    不知道为何,那一批月饼特别难卖。邻居清楚地知道,一旦过了十五,月饼基本上就积压在手里了。

    为了减少积压,邻居开始降价销售,甚至赔钱甩卖,但情况一直没有改观。

    一天,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人告诉邻居:“买月饼的人大都不是自己吃,而是送给亲人。现在大家都富裕起来了,你的月饼这么便宜,作为礼品,别人会感到拿不出手啊!”

    受到这段话的启发,邻居立即采购了一批包装盒,连夜把月饼包装了起来。第二天,他把价格由1.9元一块,调至3.8元一块,月饼很快销售一空。

    由赔钱甩卖,却卖不出去,到高价出售,却销售一空。这是一种营销策略的成功,更是一种思想转变的成功。

    如果遭遇了失败,你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反思一下,是不是你的观念出了问题。

    尼采说:

    不蜕皮的蛇,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人类也不例外,你若是一直抓着旧思想的皮不放,便会从内部开始腐败,不仅无法成长,还会迎来死亡。

    所以,要脱胎换骨,你就必须让思维也进行新陈代谢。

    在人生道路上,那些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因为他们确实很勇敢,很坚强。

    但是,如果这个人每次失败都是基于相同或者类似的原因,那么我们对这种人的敬仰就会大打折扣。

    因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因为同一个原因而失败,那么与其说你勇敢,不如说你鲁莽。如果你一直这样“勇敢”下去,那就可能永远不会成功。

    而且,你的这种“勇敢”实际上也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在“夸父逐日”这个故事中,那个能够一口气喝干黄河、渭水的夸父,最后还是没有追到太阳,而且渴死了。

    所以,当你遭遇挫折,并决定重新振作起来时,一定要好好反思,甚至要请教别人,确定你的观念、思路是不是正确的。

    如果是正确的,你可以咬牙坚持;反之,你就要突破旧思想。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免屡战屡败的命运。

    决不可不等待下去

    在挫折面前,等待下去绝对不是一种美德。但似乎遭遇挫折的人,都特别钟爱这种“美德”,有的人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出门;有的人借酒消愁;有的人虽然走出家门,却无所事事,犹如孤魂野鬼一般游荡。

    你在等待什么呢?在等待“贵人”的出现吗?在等待上帝出手帮助你吗?

    尼采说:

    请不要双手合十,一副恳求的表情。

    请不要想这原本是自己的,所以即使什么都不做,你也能够得到或是应该得到的。

    你自己什么都不做,就能从他人那里索取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你得到的东西,也不完全属于你自己。

    所以,与其这样,不如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如果你失业了,你不能坐在家里,静候佳音,否则你可能会一直失业下去。

    当然,也许有一些人,失业之后会有就业机会主动找到他。但是这种人要么是有一个厉害的爹妈,要么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失业根本不算是挫折。

    而对于屌丝你来说,如果你不去找工作,你就没有工作可做。

    你不要抱怨社会不公,社会有很多规则,遇到挫折,“立即行动起来”就是屌丝的第一规则。

    你可以尝试违背这个规则,但规则是强大的,冷酷的,它会无声无息地教训你。它会嘲笑你:你不是要挑战我吗?那我就会让你永远没有工作,让你交不起下个月房租,吃不上饭。

    如果你再等待下去,屌丝的规则可能就不太适合你了。这并不是因为你赢得了胜利,而是你已经进入乞讨者和流浪汉的行列,将适用乞讨者和流浪者的规则了。

    违反规则的人,必将遭到惩罚,甚至降到下一个等级的规则里面去。反之,你遵守规则,就不会遭遇惩罚,就会生活得美好,而且如果你足够努力,变成了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你就可能不再适用屌丝规则。到了那个时候,你失业了,即使在家等着,也会有工作机会主动降临到你的头上。

    当然,遭遇挫折之后,不要等待下去,立即行动起来,这个规则不仅适用于失业,还适用于生意破产、失恋等挫折。

    所以遭遇挫折的人们,要清楚应对挫折的第一规则,那就是立即行动。

    方法就在你的脚下

    遭遇了挫折之后,立即行动起来,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即便是被挫折彻底击垮的人,在他内心深处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那么他为何不立即行动起来呢?这既是因为他的意志已被击垮了,更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行动,也就是说他找不到改变处境的方法。

    针对这个问题,尼采说:

    其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就埋藏在你从未注意过的脚下。

    你所求索的东西,上天赐予你的无数宝藏,就沉睡在你的脚下。

    既然机会就藏在你脚下,为何你看不到呢?这主要是因为你被挫折击垮了,你把困难想象得太大,失去了解决困难的勇气。

    例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建砖窑厂请了一个不懂技术的技术员,致使窑厂倒塌,瞬间事业失败,还欠了一屁股债。

    孙少安从此消沉下去,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朋友答应借给他一笔钱。于是,孙少安再次振作了起来,开始四处筹资建砖窑。

    可是,建到一半,突然有一天,那个朋友说不借钱给他了。

    窑厂已经建到一半,这个朋友不借,孙少安只好到其他地方借,最后终于把砖窑建了起来,事业再一次取得成功。

    在这整件事中,那个朋友一分钱都没有借,只是给了孙少安一个空口承诺,而孙少安硬是靠四处借钱,最终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事后,他可以责怪这个朋友不讲信用,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个不讲信用朋友的一句大话,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所以,当你遭遇了挫折的时候,不要让挫折把你吓倒,你要相信,重新站起来的机会,就在你的脚下。

    当然,尼采的这句“方法就在你脚下”,不能做片面的理解。这句话侧重的是给你以积极的心态。当你遭遇挫折,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你可以相信这句话,心态上积极起来,认真从身边,从对过去的反思,从对当前局势的把握中,寻找属于你的机会。

    例如,你可以采用“匡救一篑”的办法,即在以前失败的事业上,重新进行挖掘。例如你去找油井,之前没有勘探出石油来。如果经过科学论证,这里确实应该有石油,那么你在原来钻井深度的基础上,再钻100公尺,可能就会找到石油。

    例如,你也可以选择“见缝插针”的方法,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例如哈默得知新总统将要废除禁酒令之后,他知道产酒的高潮即将到来,酒桶将会畅销。于是,他订购了大批木板,生产酒桶,果然大赚了一笔。

    和心中的自己竞争

    在我还上大学的那个年代,火车上的乘务员一般都比较蛮横。有一次我坐火车回家,我的座位是两人坐,恰好和我坐在一起的那个人提前下车了,恰好旁边三人座下了两个人,恰好乘务员有两个朋友在下一站要上车。

    于是,乘务员蛮横地像是下命令似的对我说:“你去坐到旁边三人座的那个空位上去。”显然,乘务员想把我的那个双人座位让给他的朋友。我知道他的这个要求非常不合理,我完全没有必要换座位,我决定不去理睬他的要求。

    然而,乘务员走后,一想起乘务员的那一脸蛮横,我又有些心虚。这时,连对面坐着的那个老人,也劝我主动换位以免“惹麻烦”。最后,我还是胆怯了,主动坐到了旁边的三人座上。

    多年之后,想到这事我依然惭愧。由两人座换到三人座,如果是基于做好事的原因而主动为之,这本来也不算什么;

    如果真是乘务员拿着刀逼我换位,我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没什么,谁还能没有一个委曲求全的时候呢?

    关键是,我还没有进行任何反抗,就主动懦弱地举手投降了,我是败给我自己的。而且即使到今天,我依然坚信,如果当时我就是不同意换位,那个蛮横的乘务员也是毫无办法的。

    我想,今天在看我这本书的读者们,断不会像当时的我那样懦弱。但是你真敢说,自己是无比强大的吗?

    我想,没有多少读者,有这样的底气。

    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也许在某个时刻,某些领域,你能够战胜别人,但你能一直战胜你自己吗,战胜你心中的那个敌人吗?

    例如,夜已经深了,你还有许多作业没有做完,你能够战胜自己把它做完吗?周末大家都出去玩了,你能战胜自己在寝室写作业吗?面对金钱、美女的诱惑,你能抵制得住吗?……

    关于和自己内心的斗争,尼采说:

    在自己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个对手。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竞争者,你才会涌现出战斗力,才会时刻保持警惕,才会持续锻炼自己,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

    所以,有一个秘密的对手,难道不是一件奢侈的事吗?

    因此,如果之前你的失败是由于不能战胜自己造成的,那么从现在起,你就要把自己当作对手,和自己竞争。每天,每周,你都要给自己订出工作、生活计划,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它。

    你每完成一个计划,实际上就是战胜自己一次,长久下去,你就可以战胜你内心深处的那个对手,成为真正的强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