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光看久-再上红军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拜望了发模老师后,刘华问西篱和我,是不是去红军山#一看。我的头很痛,也许是咋晚受凉了,现在颇感吃力。红军山我85年来遵义时就上去过,但是想到西篱同志还没有太-过,咬咬牙吧。问刘华近处是否有风油锖卖,回答令人失望。“上吧,有何惧哉”!我调侃地显示出我的刚强。

    走到入口处,西篱说那石梯很冷峻,想照一张;象,并强调背景特重要。她说特重要时,那神色有点象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女编辑戈玲。当时我大脑里镜头似的闪现出李东宝和余德利,遗憾的是我并不具备那种多采的幽默,我老老实实地给西篱照好了像,镜头是从下往上打,照片洗出来西篱一定很高大,再配上当时那沖神态,她看了一定持舒服,我呢?为了照好这张像,身体几乎贴在地面上,那吃力的洋子让她很开心。她说校友难得遇见要我别苦着脸。

    石梯的确很陡,得让她吃一点苦头,于是我神似痛苦,步履艰难,口中轻念“红军不怕远征难”,其实头也不是痛得要命,只不过觉得不舒服罢了,她呆然提意看谁先爬上石梯顶。结果是西篱气喘不停汗流满面,刘华也是上气不接下气?我呢?气不喘,汗未涌,总算报仇雪恨了,她哪知道我曾连续搞了5年野外地质找矿,多少崇山峻岭都爬过,虽然两年未爬山了,但可谓雄风犹存呵,上了石梯顶就只剩下我还能幽默了,于是我那样特好,这样特好说开去,心也持舒服。休息了一会儿,就认认真真地看红军塑像,谁也幽默不起来了,这地方就让人感觉很凝重,一种浩然之气在心中升起,那高大的纪念碑由四个红军巨大的石头像围在中间,八角帽下,红军脸部表情,堂堂正正、给人一种坚韧、伟岸……总之世界上最好的赞美词也不为过。红军巨大的脸上有一些液体流过的痕迹,一个小姑娘天真地对妈妈说:“红军叔叔哭了”。“不,那不是泪,是血液!”我立刻纠正,因为我们谁也不能接受那是泪,那些痕迹决不是泪的流过,或许也不是血液的流过,有可能是春夏的暴雨冲刷过的痕迹,但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证实,可是我一直认为那一定是血液。

    照像。我爬上纪念碑后面的几级石梯,给站在红军石头像下的西篱照了一张,这一次洗出来西篱在照片上一定很小,而红军头像显得很大,因为是从上往下照。西篱说把杆持好,深受感动,她这句戈玲式的口头禅,不再有戈玲那种幽默效果了,特好这个词在此时显得特亲切、特中肯。西篱感动了,我与刘华也感动了。

    走到烈士墓群,首先肴到的是一位年青的女红军塑像,她怀里抱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孩,她身边放着一个旧碗,一个军用水壶,她用一支小勺,神色慈祥的一口口喂那小男孩,据介绍这一位红军女卫生员牺牲时才19岁,静静的我们都站在那儿,眼睛潮润了,刘华沉重地说:“可惜不知她的名字。”“母亲!”我与西篱几乎同时说出。她的名字就叫母亲。

    她的身后,是很多的红军墓,墓前插有很多燃过的香和烧过的钱纸,问后方知原来是本地或外来的游人们敬献的。我们也想为烈士们敬献,打听后没有这些香和纸钱出售,人们是从山下各处带来的。这情景真令人感动,多好的遵义人民,虽然他们有一些是用迷信的方式来悼念英烈们,但是他们崇尚英雄,表达了他们纯朴的真挚感情,而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在墓前低头静默了几分钟,向我们崇敬的英雄们致礼。当我们回身俯瞰这座英雄的历史名城,真想高呼一声:遵义万岁!遵义人民万岁!!

    下山后,西篱说她今天持别激动,想写诗纪念,我想这位女诗人回去后定能写出好的作品,刘华与我拭目以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