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公路沿线人类文明遗迹-霍都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从托尔开车前往霍都尔(Hodur,吉拉斯以西10英里)。在那里,可以通过印度河上的一座桥到达河的另一边。那里已经有考古发掘。如果天空晴朗,可以从印度河大桥上欣赏南迦帕尔巴特峰,亦即迪亚玛尔(Dyamar)[1]。当我们前往吉拉斯时,塔格(Thak)和布纳尔(Bonar)等低矮小山挡住了视线,但仍然可以看到雪峰,如果光线充足,在吉拉斯,从路上就可以观赏到壮观的全景。

    霍都尔的名字也许源自小河左岸小山上的一座同名的堡垒。在印度河的另一边,从喀喇昆仑公路一直延伸过来的村庄的绿地呈现出一派迷人的景色。堡垒脚下及向东延伸的小山上的岩石和圆石上有很多岩刻。堡垒占据了主山北面的一个山头,防御墙勾勒出山头的轮廓,道路来自河边。通往堡垒的旧台阶已经破损。最高处围着一圈有塔的堡垒,低处的斜坡上有一些住房,其中不少还保留着破旧的手推磨和碾槌,堡垒里散落着一些灰烬和木炭,表明那里曾发生过火灾。堡垒的坐向和类型,与西北边境省信仰印度教的沙希王朝诸王(Hindu Shahis)所建的城堡相似,属于同一时期,最晚建于公元10世纪。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堡垒里尚未发现铭文和岩画。

    周围低矮的小山上及面朝印度河的岩层上的岩画,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第一组刻在前面的岩层上,沿袭了史前风格,有狩猎北山羊和捻角山羊的场面,有单个的人,也有人群,他们或是在狩猎,或是在忙于别的工作。在这组岩画中,人物刻画粗糙,很难判断刻画的年代,但其中一些也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至二千年。

    第二组属于婆罗门教,刻画了几种源于窣堵波但又不同于窣堵波的庙宇,其顶部塔尖上有一个三叉戟。其中很多带有公元8世纪后婆罗谜文的铭文,讲述一个传播婆罗门教的家庭。他们带着骑士和太阳符号。在一些地方以伊朗萨珊画法刻画着一只举起前爪的老虎。有一处用虚线画了一棵圣树,几个骑马者非常虔诚地向其走去。另一些地方,岩画显示人们正在向窣堵波顶礼膜拜。次要的庙宇也模仿窣堵波。这些庙宇还被模仿到成千的粗糙的岩画中,表明许多人的皈依。一幅值得注意的画面是就一个湿婆派神祇所做的拙劣模仿,其手指用三叉戟来代表。骑士们配备着石弓和扇形斧,表现出对太阳符号的极大崇敬。这些都显示神、太阳和湿婆是人们膜拜的对象。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神秘姿势的假面人。另一方面,这里几乎没有任何与佛教有关的岩画。这说明霍都尔是婆罗门教徒的大本营,而且很多当地人在皈依的同时带来当地的风俗习惯。霍都尔的岩画数量大,分布区域广。要对所有的岩画进行研究,必须长期在那里蹲点。

    [1]意为“强有力的人主”或“大君”。——译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