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公路沿线人类文明遗迹-从夏迪亚尔到托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过了夏迪亚尔,我们越过了在喀喇昆仑公路以南形成哈尔班(Harban)河谷的哈尔班河。哈尔班河谷有肥沃的耕地和水丰草肥的牧场。再往前,喀喇昆仑公路两旁散落着一些圆石,其中一些刻着后婆罗谜文的铭文,罗列了佛教僧侣、婆罗门和其他宗教的传教士的名字,偶尔也有窣堵波和佛寺的岩画。在公路和印度河之间,可以看到河边松散的岩层。在这一岩石上面有一些人工挖掘的洞窟。其中一个洞窟的前面散布着一些破碎的有雕刻的岩石。看来佛教徒曾使用过这些洞窟。现在,天气恶劣的时候,牧人们也把牲口赶进洞里躲避。由此往前,公路左边是一片小岩层(距离吉拉斯30公里),其西面有一垂直而平坦的岩壁,上面刻有三只动物,其中两只是当地的北山羊,第三只显示出西徐亚奔马的特征,但头上有角,表明其本意是刻画一只北山羊,但被雕刻成一匹西徐亚马。附近一块小圆石平放在地上,上面刻有公元前1世纪的佉卢文铭文:Magulaputrasa,意为“Magulaputra的”(玛古拉布陀罗的)。再往前是米纳尔加赫(Minargah)遗址,有一些铭文和动物岩刻。

    随后,喀喇昆仑公路穿过了小山间的一块平地,印度河已经转到了我们的左边。然后,我们到达了印度河与小河交汇处的托尔(Thor)大遗址,现今是索尼瓦尔人(Soniwal)的村庄。托尔河谷在我们的右边延伸。大遗址其实有两个,一个在印度河的右岸,另一个在印度河左岸横跨托尔河的大桥下面。左岸遗址的中间是低矮的岩层,上有一些后婆罗谜文铭文,另一些圆石散布在村庄旁边,上面有窣堵波雕刻、早期佉卢文和婆罗谜文的铭文。从这里过印度河需要从村里租用木筏。在印度河高高的台地岸上,有一片沙质平地,这片高高的台地是晚些时候被占领的,因为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后婆罗谜文铭文和与婆罗门教有关的庙宇岩刻。在一个地方,我们看到了刻画精美的孔雀及刻在其上面的毗湿奴犀那(Vishnu Sena)的名字。在另一个地方,可以看到刻画粗糙的庙宇和Svastika符号[1],一头早期捻角山羊,以及上面的三叉戟形象和铭文Om Devadharmoyam Nandiyasya,铭文意为“这是南迪亚的宗教礼物”。第三幅是窣堵波形式的美丽庙宇,有一个举起双手的人的粗略画像,还有后婆罗谜文的名字斯利·婆苏提婆(Sri Vasudeva)。第四幅是皇家铭文Simhadeva Javati,意为“僧诃提婆(Simhadeva)获胜”,下面是佛教僧侣的名字帕里亚密多罗比丘(Priyamitra[2]bhikshu)。另一个地方的岩刻是一只孔雀嘴里叼着一条蛇,边上是公元5世纪的婆罗谜文铭文。还有一个孤零零的三叉戟,上面镌刻着捐献者的名字斯利提婆乔塔(Sri Deva chota)。再往前,一个人站在一只捻角山羊边上,上面是婆罗谜文铭文Khande para-Surama(汗代帕拉苏拉玛)。另外一块圆石显示早期的几只北山羊和两行后来的佛教铭文。这表明托尔是古代的一个重要中心,从很早的时期起,直至公元11世纪,不断吸引着过往的人们。在这里,人们可以研究史前岩刻、动物岩画、佛教人物、印度教庙宇,找到国王、传教士和个人的铭文。

    [1]意为“超日”。——译者

    [2]意为“巴托拉王、王中之王”。——译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