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公路沿线人类文明遗迹-夏迪亚尔和达丽罗河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再往前,印度河冲破多个大峡谷。崇山峻岭在前面阻挡。这些峡谷一直延伸到沙津(Sazin)。在那里的开阔地上,我们休息了片刻。走出大约2英里,到了夏迪亚尔(Shatial)第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地方。那里的印度河上,横跨着一座新桥。这座桥通往两个河谷——西边的丹吉尔(Tangir)和东边的达丽罗(Darel),两地都有丰富的考古资源。然而,就在离大桥不远处的喀喇昆仑公路边上,我们便见到了一系列岩刻。它们证明了过去这一地区的重要性。至少从公元1世纪第一条佉卢文铭文起,就不断有旅行者、传教士和商人到过这里。这里有数百条粟特文铭文,罗列了从撒马尔罕来的人名,其中有一些是去中国的。在一块独立的岩石上有非常粗糙的汉文铭文。婆罗谜文铭文始于公元5世纪。有一块岩石上提到了一些属于佉沙(Khasa)[1]部落的国王,这表明至少从公元5世纪起,佉沙人就生活在附近。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阿育王曾与佉沙人作战。在这一地区是否还有阿育王的其他活动,就不得而知了。中国的旅行者肯定经过这一地区,但他们的著作中没有关于这一地区的明确描述。岩画分布在几块石头上,除了一些骑士和狩猎的场面外,最重要的是刻在一块平坦大石头上的窣堵波群和其他人物形象。

    岩石中间刻的是一座中亚式的大窣堵波,右边是一座还愿窣堵波,左边刻有尸毗王本生故事,左下角有包含主窣堵波建造者名字的公元5世纪的佉卢文铭文:

    Dhamabai Jikhodarkha dhie ro thubu bato dhaditi铭文意为“Jikhodarkha的虔诚的女儿建造了这座窣堵波”。下面另一则佉卢文铭文说到“被Sasa宠爱的Chakshu的礼物”,这礼物也许是指还愿窣堵波或是本生故事的岩画。在窣堵波之间还有一些用婆罗谜文和粟特文镌刻的人名。

    主窣堵波位于中间,下有三级台阶,一边站立着一个身着中亚服装的信徒。台阶通到一个有四层图案的底座。从最下面的图案上立起两根柱子托住一根水平的横梁,横梁起到支撑中间的圆顶窣堵波和两边柱子的作用。圆顶内有一壁龛,铃铛从横梁上悬挂下来,在壁龛和圆顶里也有铃铛。在圆顶上面有一些伞,从最高处的伞上,一边悬挂下来一面弧形的旗帜。伞边和其他的点上也挂有小铃铛。整座窣堵波呈现出一种新变化。右边的窣堵波下面有四级台阶。台阶通到一高高的基座,上面雕凿出一个坚固的三角形建筑,顶上也有伞,每边也悬挂下来一面弧形的旗帜。在这里,三角形结构代替了圆顶,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窣堵波。左边的图案是一尊双肩发光的佛陀像,他盘坐在洞里,大腿上停着一只鸽子。下面是一个安在罐状物上的座位,左右两边都站着一位与在主窣堵波边上同样类型的信徒。再往右,一个人手拿一杆天平。这画面显然取自佛陀舍身救鸽之事,是对尸毗王本生故事的解释。下面的信徒是一对父女。右边一男子身着紧身服装,头戴帽子,双手行礼。左边的女儿穿着宽松的长袍,左手持花,右手持香炉,身子向前弯曲。从总体来看,该岩刻描述华丽,非同一般,其间镌刻的铭文表达了对窣堵波的无限崇敬。

    进入达丽罗河谷后,在格亚尔(Gayal)、普格奇(Phugach)、罗阇戈特(Rajakot)、希伏盖尔戈特(Sivoker kot)及通往玛尼基亚尔(Manikyal)的其他地方,都可见到古堡和堡垒的遗址。普格奇的纳瓦戈特(Navakot)是用粘土块建成的,属于更晚的年代。在玛尼基亚尔,当地村民从青铜器时代的墓地里挖掘出的旧陶器,同西北边境省的犍陀罗墓地出土的相似。那里还有穆斯林统治时期木结构的清真寺及拥有精美雕刻的棺材和木结构的古代坟墓。下玛尼基亚尔(Manikyal Payin)的清真寺保存完好,普格奇的清真寺已经过整修。那里有五位殉教者的坟墓,但不幸的是坟墓上面的古老建筑已经倾坍。河对岸的黄土露头,据说是五位殉教者遇难之处,从那里还发现了铁箭头。普格奇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古老村庄,在那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古老的房屋设计,还可以看到古老的村庄布局。这里的居住区与畜圈分开。上层的木屋供人居住,底层是储藏室。木柱子和门上都雕刻着复杂的几何图形和花卉图案。虽然这些房子是现在建造的,但它们沿袭了古老的风格。

    [1]指婆罗门教、印度教大神因陀罗。——译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