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用克敌致胜这个词,未免过了点,不过也是事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我从煤矿调到了文化局,一旦脱离了矿山,心里便有种飞扬的感觉。可是,没过几天,这种心情荡然无存。要知道,在文化比较落后的矿山,我够得上半个“文痞”。在那里,三千多号人中,就我一个舞文弄墨,国家煤炭部每年召开的笔会,通知来到矿里,没人跟我争,矿里给我假期,给我差旅费,让我公费旅游,东奔西跑,独往独来。可到了文化单位,那情景就不一样了,在我身旁,有一大堆的文人,跟他们站在一起,就觉得自己矮了半截。整个感觉是一粒小沙子投进了大沙堆里,一点也显露不出来。记得在一次地区创作会上,发言都是以作品论英雄,以名气打天下,轮到我时,已经敲响了吃饭的大钟。
冷静地坐下来一分析,确实也是这样。他们个个都握有柄宝剑:何科长是广西诗坛老将;老莫的中篇小说,在省内赫赫有名;徐主席是广西的短篇小说王;顾主编的散文在国内堪称一绝。有这几块大石压在头顶,几时能轮到我出声?
这时我就想,再跟着他们的后面,显然是没有出路的了。必须独辟蹊径,选择一样属于我自己的武器。就在这时,我读到了《关于申请一把提壶的报告》,读到了《客厅里的爆炸》,读到了《醉人的春夜》,读到了《那团云雾》,读到了《立正》,我的眼前一下子亮了起来一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小小说,就是小小说。这段时间,我读《百花园》,读《小小说选刊》,读《微型小说选刊》,读《三月》,读一切刊载有小小说的报刊,而且也写了,1987年底,我的《老实人的虚伪》出来了。1988年初,这篇小说被《小小说选刊》选载,随后,吉林的《精短小说报》用了整版篇幅进行评介,还选进了几个选本,我便像是看到了希望——走小小说这条道路不错。随后,借了小小说的光,好事连连:“三岔口系列”出来了,有幸出席了汤泉池笔会,第一本小小说集《蜜月第三天》出版了,广西省文联,广西作家协会联合召开了我的小小说研讨会,到国外出席国际研讨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获得广西最高文艺奖……,竞争是无情的,也是残酷的,而他们呢,有的还在原地踏步,有的被大浪淘沙淘出去了。
要说开头接触小小说带有功利目的,用它来帮助自己克敌致胜,而到了后来,小小说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哪一期没买到,就觉得像是缺少了什么,千方百计也要将它找到;哪一天不读上几篇,就睡不着觉。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觉得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是因了这个世上有了小小说,才觉得每天过得有意义,才觉得每天都是新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