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津的日子:访学见闻与研究感悟-八月 英伦团聚,喜不自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SSCI论文改了五遍

    上周,杂志社的编辑让我修改论文。我用一周的时间和导师讨论,讨论完后又不断修改,今天终于修改完了,就马上赶到社会科学图书馆用图书馆内的电脑发给编辑。我已经尽力了,结果只能听天由命。

    2015.8.1

    牛津

    2.导师安排郊游

    导师的信:

    Alas, I have no days free when your family is in Oxford to do the Dorset run. It would have to start at 6 am and end at midnight.

    If we do it at all it will have to be later on.

    But sometime on 12th August we could do a short walk in the countryside around Oxfordbefore 3,30-perhaps with a picnic lunch.Would you like that? Not more than 3 miles.

    So you will be away for my invitation for 8th August! Did you receive it?

    All the very best, Barbara.

    3.房东要“赶”我家人走

    房东Gary早上来我住所,说房子有7间房,只能住7个人,而且不许21岁以下的人住。他见我妻子和儿子住在我房间里,说要每人一晚加收5英镑。

    后来,我们三个人一起去海丁顿找旅馆,问了几家,都比较贵,其中一家旅馆的老板比较好,她给我们优惠了很多,说可以不吃早点,每天省10英镑,最后,一晚90英镑的房子终于找到了,我不再担心儿子和妻子的住处了,心里很高兴。不过,这个价格确实很贵,一间家庭旅馆而已,标志却是4星级宾馆,一晚要90英镑,也许因为现在正是牛津的旅游旺季吧。

    早上,看到Gary 只谈钱,不讲情面,我很生气,就跟他吵了两架,也不想在约翰巴肯路住了,于是晚上,我找了复旦大学的章老师以及长安大学的刘老师,让他们帮助给我提供房源信息。我这次真是见识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了。导师也对这样的房东感到无奈,她也很生气,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导师的信如下:

    Dear Dr Guo,

    I have just had a distressed call from your landlord. When I asked you earlier where your family was to stay, you explained it was in your room and I mistakenly assumed you had informed the landlord.

    That would be standard practice here in the UK which I was not to know isn't standard practice perhaps in China.

    The problem for the landlord is that his house is not licenced for more than7 lodgers.

    Nor for anyone under the age of 21.

    And he says that in the contract you signed it stipulates that it costs £ 5/night for any extra person (e.g.a briefly visiting friend).

    The landlord is also under the impression that your family has been here 2 weeks already whereas what I understand is that they arrived late on 29th.

    Do you remember you gave me an itinerary when I wanted to take you to visit the county of Dorset?

    It looked like this.

    1.August 4th-August 10th London and Cambridge

    2.August 13th-August 16th Scotland

    3.August 19th-August 26th Oxford

    (You explained you couldn.t come with your family to my party at lunchtime on 8thbecause you would be away.)

    But the landlord is saying you are not leaving for London-Cambridge till 11th. Strictly speaking this is none of my business.

    But of course I am extremely concerned you should enjoy your sabbatical in Oxford and the UK.

    I am unsure what to advise. The landlord is correct about the facts that a) he needed to be informed and (unknown to me); b) that if his house isn't licenced for children or for other people above 7(though the extra charge does indeed suggest that short visits above 7 are allowable; the ambiguity is with how long a 'short' visit is),

    then other accommodation needs to be sought.

    Please could you consider the earlier plan you made? And see whether your family could stay in the YHA (since you will be walking Oxford, London, Cambridge etc).

    I feel very embarassed about your hopes to bring your family to have a good experience of the UK. Tell me if I can help you.

    Yours with my best wishes,

    Barbara

    2015.8.4

    牛津

    4.邻居家小孩不接受我儿子的礼物

    在牛津的住所,邻居家有一个小女孩,名叫Matienia,9岁,上四年级。这几天,和我儿子玩传篮球游戏,两个人玩得挺开心,儿子的英语有点提高。在国内,儿子学过《牛津英语》,因此能用几个词语与她对话。当儿子把他从国内带的礼物送给她时,小女孩拒绝了。她对我们说,父母告诉她不能接受别人的礼物。我们都很吃惊。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体会到了英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当然,两个小孩玩得很高兴,语言的障碍似乎已经在游戏中冲淡了。

    2015.8.5

    牛津

    5.便宜宾馆必须提前预订

    这次来牛津,前6个月我每天忙忙碌碌做自己的事,住的地方又比较偏,附近也没有中国学者,因此没能提前了解有关房租等方面的信息。结果,妻儿来到牛津,房东却说房子不能让他们住,我才明白需要提前去订便宜宾馆,但是现在已经为时过晚。有一个中国学者说,他的家人7月来,他3月就开始预订便宜宾馆了,我根本没有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才导致房东只允许我们住10天,10天之后我们就必须搬到宾馆住。8月初,正是牛津的旅游高峰期,大量的中国游客每天穿梭在牛津的街道上,每个宾馆几乎都爆满。我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宾馆,100英镑一天,不吃早点可以省10英镑,没办法,只能住高价宾馆了。所以,之前自己居住在英国房东家里可以更好地体验异文化,但是,也有一些信息方面的损失。例如,便宜宾馆的预订等。

    2015.8.6

    牛津

    6.意外的惊喜

    原来预订的宾馆红姆尼(Red Mullions),每天90英镑,住20天,总共要花1800英镑,我爱人觉得无法接受。于是我在dailyinfo网站上找短租房,找到几家便宜的宾馆。其中,有一位宾馆老板是中国人,姓陈,她说宾馆比较贵,就帮我们找了一个私人房子住。于是,我们晚上坐2A车,去了肯灵顿榉木巷(Beech Cresent, Kidlington)。房东是广东人,很热情,我们最后敲定了每晚45英镑的住宿。不过,房子很小,只能打地铺凑合一下。

    2015.8.7

    牛津

    7.雨中与家人逛比斯特世界名牌村

    我们乘S5到达比斯特村(Bicester Village),这里主要卖女士包、腕表、男式西装、休闲装、浴袍等商品,有很多像Gucci一样的名牌店。街上人很多,大部分是中国人。尽管下着大雨,但是行人络绎不绝。有的学生模样的中国人也帮国内亲戚代买。如此偏僻的小村,却成为世界名牌村,而且卖的东西很便宜,并且只收10%左右的关税。因此,它吸引了很多人去那里购物。

    2015.8.8

    牛津

    8.野蛮的房东

    下午6:00,我回到原来的住处约翰巴肯路16号去见Gary,他把500英镑的押金扣除了20英镑,说合同里写的是“退房费用”。这个月我只住了7天,所以他不想给我退540英镑一个月房租。他说,我应该提前跟他说退租。但事实上,是他先给我通知,赶我走。结果我在几天之内就找了房子,他也无话可说。他不想给我退钱,同时也不想让其他人看见我和他在争执,于是他非常快地离开房子,开车跑了。我后来打电话给他,说我要写信给牛津市相关部门,并且要控告他如此粗鲁的行为。后来,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退我375英镑的房租。我真是有点受不了这个房东,只看钱,不讲人情。

    房东写来的信:

    Dr Guo,

    I do not want to take rent from you unnecessarily.

    Therefore, as gesture of goodwill, I will pay you back rent totalling£375.00 (three weeks rent) whether or not I rent the room out before the end of your one months. notice. Essentially this means you will have given me one week's notice.

    Please forward your bank details in order that I may pay this money into your account.

    Kind regards

    Gary Bassett

    2015.8.10

    牛津

    9.园艺专业人才在英国好就业

    在英国,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间,人们都喜欢在屋前院后种点花草,或者梅子树等。因此,专业的园艺人才有很多工作机会。今天早上,我在给妻儿做早点,一个英国小伙子敲门了,他说他看到我房东家院子里的树木和花草有点凌乱,希望他能把这个工作完成。我对他说,我可以转告房东。他给我一个小广告,上面写道:

    "All Types Landscaping Work Undertaken"

    "No one does it like us"

    Derivways-Patios

    Fencing-Turfing

    Dry stone walling

    Pressure washing

    Garden clearance

    Shed bases

    "No job too big or too small"

    "All domestic &commercial work undertaken"

    "If a neighbous tree is causing a problem we can help by trimming back to your boundry"

    专业园艺人才可以解决这种冲突,大家信任专家。

    我问这位小伙子是学什么专业的,他说是园艺,他觉得自己的职业很好,每天都有人给他打电话,工作很忙,挣的钱不少。

    他广告上说“工作无大小”,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很细心地为客户服务。这也许就是平常心。

    2015.8.11

    牛津

    10.丛林之旅

    上午10∶00,导师开车接我们去了维兹汉丛林(Wythham Woods)。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在丛林里走了一圈,她不断地给我们介绍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让我儿子体验了真实的丛林世界。中国的小孩对森林和动物都是通过卡通书、电视了解的,很少有真实的体验。导师介绍,这片丛林原来是私人的,后来捐献给了牛津大学。

    走出丛林,我们去了一个非常古老的村庄,在村庄里一个非常有名的Pub喝了传统的啤酒,稍作休息后,又回到导师家的后花园,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2015.8.12

    牛津

    11.享受牛津的宁静

    今天下午,我带妻儿去泰晤士河边看英国母亲河的宁静。儿子被河边的鸭子吸引着。我不断地给他们拍照,与家人重走泰晤士河边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今年我们一家三口在牛津度过了一个清凉的暑假。

    2015.8.13

    牛津

    12.去导师家借书

    今天下午,我与导师约好17点整去她家借有关农村发展的书和期刊,还有报告。导师在楼上书房改写学生的博士论文,她早已将相关资料准备好,并让我列了一个清单,交给她来保存。这些资料都非常珍贵,有的资料是1972年的。导师希望自己的学术思想能传到中国去,所以,她非常高兴地让我看她的研究。

    整理完资料及清单,在导师安静的后花园里喝了点茶,聊了一会,我背着沉甸甸的资料离开了导师的家。

    2015.8.14

    牛津

    13.带儿子参观沃尔森学院

    下午,儿子告诉我,想去我所在的学院看看。由于自己属于两个学院,一个是区域研究学院,一个是沃尔森学院,前者比较小,于是我决定带他去沃尔森学院看看。我们坐上2路公共汽车,在林顿路下车,很快来到了学院。假期,学院里人气不旺。但是有很多人在图书馆学习。牛津大学的学院,功能齐全,住宿、休闲娱乐、生活学习合为一体。很多学生住在里面,学院也有自己的餐厅、会议室、公共区域、篮球场、停车库、幼儿玩耍设施、花园和小湖,等等。学院还有小船出租,只要是学院的会员,就可以办一张划船卡,只需30英镑,可以使用一年。儿子在船上玩了很久,他非常喜欢这个特殊的学院,觉得这个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院很不一样。最后,我们去办公室喝了点水,稍作休息,就回市区了。儿子把他在学院里的观察写成一篇日记,题为《我去参观爸爸的学院》,从他的视角记录今天的游玩经历。

    2015.8.15

    牛津

    14.剑桥之行

    早上6点半起床,妻子做好早点,叫醒睡梦中的儿子,我们享用完早点之后,就去花园城市(Garden City)站坐上2C,去了牛津市中心,然后步行约20分钟,到了牛津火车站。英国的铁路系统和公交系统一样,单程和往返的标价差别有时不是很大,而且只要避开下班高峰时段,就便宜很多,而且车上人也不是很多。早上,我们坐上9:01开往伦敦的列车。在英国,火车只关注发车时间,没有车次号,而且车上没有固定的座位号,只有预订号,我们三个人都没有预订号,上车可以随便坐没有被预订的座位。10:15分,列车到达伦敦的帕丁顿(Paddington)火车站。我们先坐地铁环线到达国王十字火车站,再从这里乘车去剑桥。我们非常匆忙地赶上11:14分开往剑桥的火车。时间过得飞快,在与儿子聊天中,列车穿梭在广袤的田野间,铁轨两边时不时出现浓绿的树丛。50分钟左右后,列车到达剑桥的火车站。我们乘坐1路公交去市中心,恰遇市中心的集市(很像牛津的集市),儿子看见一家泰国的炒面,他说很像中国的炒面,于是我们要了两份炒面,一份炒米粉,似乎吃出了中国的味道。我们在市中心溜达了一会,发现剑桥的建筑风格和牛津的几乎是一样的,学院的名称有的几乎是相同的,比如皇后学院、沃尔森学院和三一学院(Queen's College、Wolfson College、Trinity College),等等。看来,“牛津是剑桥的母亲”是有道理的。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剑桥出名是因为诗人徐志摩,而非牛顿、达尔文、凯恩斯、罗素,等等。我来牛津7个月了,虽然常常翻阅徐志摩有关剑桥的诗文,但是一直未曾膜拜,原因是想等妻儿来英之后一起分享,今天终于与家人一起开启了剑桥之旅。下午,我们回到宾馆,休息片刻后,开始查找国王学院和康河的路线,明天我们早上就去参观剑桥大学的王牌建筑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以及美丽的康河(Cam River)。晚上,我们去了一家四川风味的中国餐馆,这家店开业时间不到3年,老板告诉我,这里主要是迎合中国人的口味,因此来这儿的中国人很多,老外并不多。餐馆的饭菜味道很好,我与妻儿一起吃中国餐,还特意点了一小瓶青岛啤酒(4英镑一瓶)。这顿晚餐让我们都有在中国的感觉。期待明天能有好天气,可以欣赏康河的美景。

    2015.8.17

    剑桥

    15.雨中游剑桥

    今天早上,我们在酒店享用全英式的早餐之后,就从特尼森路(Tenison Road)出发朝着市中心走去。尽管天下着雨,但我们一家三口仍然打着伞往前走。经过特尼森路,我们来到国王街,看见了雄伟壮观的国王学院。没有想到,牛津大学的一卡通竟然能派上用场,国王学院的成人票是8英镑一人,11岁以下的小孩不需要购票。看了我的牛津大学一卡通之后,售票人员竟然按照学生价格处理,给我优惠了2.5英镑。我们通过高大的门楼,迎面矗立的建筑便是吉布斯大楼(Gibb's Building)。在学院的右方,高达88米的教堂以王者的姿态俯瞰整个剑桥镇,教堂内的彩色玻璃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画,更引人注目的是出自建筑师约翰·瓦斯泰尔之手的世界上最大的扇形穹顶。在学院的左边,我们看到的是威尔肯建筑(Wilkins Building)和大餐厅(Dining Hall),继续向学院后边走,就会看见韦布庭(Webb's Court)和学院图书馆以及旧院长住宅(Old Provost's Lodge),再往后边走,一片偌大的草坪映入游客的眼帘,据说,这些草坪只允许院士级人士以及贵客在上面散步,其他人不允许踏入。在大草坪的尽头,就是著名的康河。一座古桥横贯河面,河水清澈见底,剑桥学子与游客在河的柔波里撑篙划舟,河的对岸有牛羊在田地里吃草,这与徐志摩当年所描述的剑桥田园风光相似。尽管历经80多年的风雨,如今的剑桥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模样,而在康桥的另一端,白色大理石上刻印着徐志摩的经典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它永远地留在美丽的剑河边,供后人瞻仰,虽然当年喜欢康桥的徐志摩早已离开了人间。在白色大理石的另一端,是学者园地(Scholar Piece),供学者散步、思考的地方,这里可谓曲径通幽。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学院的后门。外边是一条公路,车流穿梭,显得嘈杂,但是它在徐志摩所在的时代是十分安静的。在剑桥众多的学院中,国王学院之所以霸气十足、始终呈现王者之气的原因是1441年年轻的国王亨利六世为修建国王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规划,1471年他遇害后,在理查德三世和亨利八世的资助下,学院大教堂才得以完成。国王学院之所以占地众多,据说是出于国王的权威和重金的双重作用,在这些条件下,它的地盘才一步一步扩大,而周边的土地也是强制购买而来,以确保学院的发展。如今,国王学院作为剑桥的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剑桥原来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康河,被天才诗人徐志摩描绘得异常美丽,也成为剑桥的一张名片,吸引着许多中国游客来此瞻仰。因此说,游剑桥,只要参观国王学院、欣赏康桥美景亦足矣。当我们游玩了剑桥后,我凝望着剑桥的建筑群,心想:“这是在牛津,还是在剑桥呢?”

    2015.8.18

    剑桥

    16.带家人游伦敦

    8月19日,早上我们一家三口从剑桥出发,乘坐火车到达国王十字站,然后坐地铁北线在伦敦大桥这一站下车。我们首先参观了伦敦大桥,站在大桥上能清楚地看见不远处雄伟壮观的塔桥,西方尖顶式的塔与吊桥完美结合,将英国最典型的两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构成伦敦大都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桥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它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有利于伦敦整体的经济发展。如今的泰晤士河已经不再清澈,而是浑浊不堪,甚至有点像黄河的颜色,这可能与伦敦大都市的人口过多有关。虽然英国政府已经对伦敦污染采取过治理,但是仍然不能使泰晤士河水变得清澈,然而,在牛津等泰晤士河的上游地区,河水清莹,绿波荡漾。我们看完伦敦经典建筑塔桥之后,便乘坐地铁银禧线(Jubilee Line),在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大教堂这一站走出地铁口,儿子一眼就看到伦敦眼(The London Eye),即观景摩天轮,它是伦敦的十大旅游观光点之一。伦敦眼又称千禧之轮,于1999年年底开幕,总高度135米,共有32个乘坐舱,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转一圈需30分钟,乘客可以乘坐伦敦眼鸟瞰整个伦敦美景。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英国最大的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本是天主教本笃会的一座隐修院,它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教堂。之后,英国王室的加冕礼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甚至国王驾崩之后都长眠寺内,也可以说是帝王的陵墓。当然,除了国王之外,还有伟大的科学家以及著名作家被葬在这里,让人们世世代代记住他们的名字。如牛顿、达尔文、狄更斯、赫谢尔等,他们死后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一席之地,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威斯敏斯特教堂也是名人纪念碑。在维多利亚(Victoria)火车站附近,我们参观了著名的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该宫殿建于约1703年,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正式成为王宫和英国王室的府邸。至今,它仍然是女王召见首相、大臣,举行国家庆典和宴请外宾的重地。

    妻儿连续游玩几天,身体显然有些疲惫,所以我们就在维多利亚巴士站坐上X90返回牛津。儿子在车上对我说,这次剑桥、伦敦之行使他增长了很多见识,我很高兴听他对我讲述他的见识。开阔眼界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这也是我邀请他们暑假来牛津旅游的原因。

    2015.8.19

    牛津

    17.邻居老人给我们送花和巧克力

    下午,我们在厨房做饭,邻居一对老年夫妇给我儿子送来巧克力和一束鲜花,并且告诉我,他们是我们的邻居,一位叫 Paul,另外一位叫Sima。他们老两口非常热情,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可以告诉他们,他们很乐意为我们提供帮助。我感到很高兴,在海丁顿住了快6个月,邻居从未和我长时间说过话,而搬到肯宁顿之后,竟然能遇到这么好的一对英伦夫妻,不仅不排斥我们一家人,而且还对我儿子十分包容,我儿子每天都会大喊大叫,自然会吵到邻居。我也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于是上楼拿了一个兵马俑模型作为礼物送给这对慈祥的老人,也希望能在后面的5个月里与他们和谐相处,相互帮助。

    2015.8.21

    牛津

    18.妻儿为我包饺子

    早上,我去市里办点事情。妻子知道他们4天后就要回国了,就买了牛肉、大葱、生姜、鸡蛋、面粉等在家包饺子。妻子包了100多个饺子,有牛肉和鸡蛋两种馅,她用塑料袋一包一包装起来,每包30个,放在冷藏柜里,让我不想吃英国饭的时候,就煮中国饺子吃。我儿子也参与了包饺子,为妈妈帮了忙。他们来英国陪伴我,我很感谢他们,使我在牛津度过了一个月丰富多彩的暑假。我心底不希望他们回国,希望他们能多陪我一些时日,可是,儿子月底报名,妻子也要上班,也就只能让他们准备回去了。昨天我们还去城里给亲朋好友及同事买了小礼品。妻儿回国的时间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快。

    2015.8.22

    牛津

    19.法国学生入住一楼

    在妈妈、妹妹的陪同下,Aima带着行李,入住一楼。上午11点,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和周老师都出门欢迎。Aima的妈妈很高兴,两位中国学者都非常热情,帮她拿行李。后来,Aima告诉我,她在辽宁学习过一年,所以能说一点中文。她还用中文问我儿子的名字。显然,她多少知道一点有关中国人的热情。她是作为交换生来牛津的,因此居住的时间应该不会很长。我想,就法国文化可以和她多交流一些。她们收拾好行李,就要去伦敦住。在离开之前,Aima专门跑到二楼跟我和周老师告辞,我们友好地与她暂时告别。

    2015.8.23

    牛津

    20.带妻儿登圣玛丽教堂高塔

    雨中,我们来到市中心,三个人,一共7英镑,我们爬到圣玛丽教堂的高塔上,俯瞰整个牛津城,拉德克里夫阅览室建筑群以及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皇后学院、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莫德林学院(Magdelan College)等尽收眼底。此处是欣赏整个牛津城的好位置,我已经是第三次登上塔,而且我所看到的春、夏、冬的景色都不一样。我也希望秋天能再登一回。这样也算目睹了牛津四季的轮回与美景。我给儿子详细讲解我们游玩的每个地方,让他也体会登高望远的感觉。

    2015.8.24

    牛津

    21.参观布莱尼姆宫殿

    今天距离妻儿回国仅剩两天,我问儿子想不想去布莱尼姆宫殿(Blenheim Palace)。他说想去,我就带着妻儿坐S3去了位于伍德斯多克(Woodstock)的布莱尼姆宫。这个庄园方圆2700英亩,园中的建筑、雕塑、湖面与丛林、山丘很自然地融为一体。

    牛津城附近的浪漫花园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胜景点,就是由天才园艺师布朗建造的布莱尼姆宫。它是英国国王为奖赏于1704年打败法国和巴伐比亚侵略军的马德罗第一位公爵约翰·丘吉尔而于1705~1722年建造的公爵府。它吸取了来自各方面的灵感,成为以后王室建筑物的典范,也是18世纪王室建筑物中最壮观、最漂亮的一个。

    布莱尼姆宫的门票分两种,如果只参观花园,一家三口共需36英镑;如果参观宫殿和花园,一家三口需60英镑。这庄园属于丘吉尔家族,现在还有其家族的人住在里面,所以很多地方是不能进入的,开放的只是一部分。庄园大门口有个保安查票,进出房子参观还得出示门票。大门进去左手边是私人区域,右手边的白色房子里有商店、餐厅和厕所,再往里面走穿过一个门,就到了一个大广场。它象征着最高的荣誉。这一座远离首都的“王爷府”是对国王没有威胁的“王府”。

    后来,我带儿子去参观了牛津郡博物馆(Oxfordshire Musume),这个博物馆收集了很多伍德斯多克的传统特色产品,如手套的最古老的制作工具和工艺流程、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以及当地特色的鸟标本和蝴蝶等标本。另外,这里还收集了很多当地名人曾经的私人藏品。在英国,很多镇都有自己的博物馆,记录镇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来这些博物馆参观的人很多。我和儿子仔细欣赏博物馆的每一件物品,真觉得英国人在保护传统记忆方面做得很好,不仅在国家层次上,例如大英博物馆,而且在郡、镇、社区等层次上,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展示不同特色的传统记忆。

    2015.8.25

    牛津

    22.送妻儿回国

    自从妻儿来牛津之后,我感觉自己很有胃口,而且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陪他们去不同的地方。这个暑假真的是过得非常轻松和愉快,往年在国内,也只能是带着学生实习和调研,而今年却完全没有了这些任务,全身心地陪妻儿在英国玩。儿子坐在去伦敦希斯罗机场的汽车上,非常清楚地记得我们一起去游玩的地方。他不断地对每个熟悉的地方说再见。一个月的时间似乎太短,我还没有感觉就过去了,而自己一个人待一个月就觉得很长。我们在机场托运好行李,就在科斯塔(Costa)喝了点下午茶,这时,儿子对我说,“用妈妈的手机给你拍个照片吧,如果我想你了,就可以看照片”。我意识到儿子慢慢地长大了,也慢慢懂得亲情,懂得和亲人分别的心情了。儿子在进入安检之后,不断地挥着小手,向我道别。我自己回到中心车站坐上回牛津的大巴,心里感觉空荡荡的。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心情无比难过,倍感孤独。这时,才猛然意识到亲情的宝贵。有家人陪伴的地方就有家的感觉,有家人的陪伴就是幸福。这一个月,每当我从学院或市中心回到住所,看到妻儿在做饭时,总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尽管这个“家”不是真正的家。幸福其实很普通,很实在,就体现在常常被人忽视的微不足道的行为上,这并非权力、金钱和名誉能够带来的。既然妻儿回国都有事情做,我也应该回归到学术研究上来,充分利用在牛津大学的最后148天。回国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我更应该好好研究导师所做的印度乡镇跟踪研究,争取能有较大的收获。与家人一起在牛津度过的这个难忘的暑假成为我牛津访学过程中最美好的回忆。

    2015.8.27

    牛津

    23.夜半门外脚步声

    我从机场回到新住所,知道今天应该不会有人在,因为有三个房子空着,一个住户也外出开会了。我也没有发觉有人进来,于是就洗洗漱漱准备睡觉了。妻儿刚走,我非常想念他们,越想越睡不着。大约凌晨2点我才朦朦胧胧地睡着了。4点左右,我突然听到门外有脚步声,我不敢说话,只是悄悄起床,透过门缝盯着那个走动的脚步,看看他究竟要干什么。当时,我心里十分害怕,还以为是小偷进来偷东西。最后,这个脚步去了洗澡间洗澡,我就不是很紧张了,小偷一般不会跑来洗澡,我判断大概是新住户。房东也不会通知我什么时候有人入住,这种不确定性太可怕了。后来,我见到了这位神秘人物,她是一位女士,来自波兰,在牛津做清洁工作,由于13岁的孩子在家发生了点意外,她下周就要回国,在这里只是临时住几天。因为没有回家的路费,她在等别人的顺风车。她说,在牛津工作的波兰人很多,他们相互帮忙,形成了一个波兰移民小社会。她叫Ema,是一位善良勤劳的波兰母亲,她非常节俭,这几天从未见她到去厨房做饭,也许是经济拮据,或是为了省钱,我不得而知。

    2015.8.27

    牛津

    24.偶然走进贝利奥尔学院

    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是牛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之一,这里培养出了多位英国首相和政界其他重要人物。据说,该学院约有75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最著名的专业是政治经济学。贝利奥尔学院占地面积很大,草坪和花园修整得很整齐。教学楼、教堂都很古老,但是质朴典雅。食堂的餐桌似乎有点被岁月侵蚀的光滑,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放置蜡烛的器皿和很多餐具,餐厅的墙壁上挂满该学院的名人头像,让学生瞻仰。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学院,却是培养重要政治人物的摇篮,这一点很难让人想象。

    2015.8.28

    牛津

    25.中国超市门前的招聘广告

    去中国超市购物,发现超市门上贴有几则招聘广告,觉得很有意思,便抄下来。

    Luxury Retail

    Chinese speaking sales Assistant

    £17000~20000

    Does the thrill of a sale and excellent customer service excited you?

    Are you passionate about customer service and luxury fashion?

    Speak Mandarin or Cantonese?

    If so my client is looking for you

    Your duties include dealing with customers on a one to one basis, in a friendly and polite manner. Meeting customer's needs and building up relationships. Using your initiative to upsell product, increasing sales by maximising every customer. Opportunity whislt maintaining the very best personal service. Replenishing stock and merchandising within the store to ensure it is neat and tidy all times.

    Please contact Anna Lai 01869247799

    LUNG WAH CHONG

    诚聘全职或兼职送货司机

    1.持有效驾驶执照

    2.可靠,有责任心及守时

    3.灵活工作时间

    有意请电01865790703索取申请表

    Full time/Part time Delivery Drive Required

    1.Have valid clean driving licence.

    2.Reliable, responsible and punctual

    3.Flexible working hours

    Please contact 0186790703 for an application form. Head office

    Lung Wah House

    广告商很聪明,知道来这个超市买东西的中国人很多,就在这里贴上招聘广告。

    2015.8.30

    牛津

    26.重新回到原来孤独的生活

    妻儿回国后,英国的银行日(Bank Holiday)开始了,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在周末也不开了,我没有地方去,就在家里改文章。下午5点左右,我带了篮球去操场,一个人练习投篮。草地上许多英国家长和孩子在嬉戏,我又想起前段时间和妻儿在草地上开心玩耍的场景。但由于孩子开学,他们不得不回国。我只能一个人开始原来的孤独生活,并让自己尽快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人在孤独时,最大的好处是能清楚地思考问题。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当前我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整理好情绪,继续奋斗,从而不虚牛津之行。

    2015.8.30

    牛津

    27.重游弗利桥

    这几天,牛津总是沉浸在阴雨之中,让人的心情也略显低沉。这几天又正逢银行日,很多人都选择了出外旅游。因此,就连市中心也是人气不旺。我下午在家里待不住,于是来到市里,直奔弗利桥(Folly Bridge)。细雨中的泰晤士河显得更为神秘,静谧地流淌着。桥头的酒吧——桥头(the Head of River)里人很多,我找了一个视野开阔的位置,坐下喝了一杯啤酒,慢慢地欣赏泰晤士的美景。桥头人来人往,我仿佛置身于牛津之外来看牛津,一种非常惬意的感觉涌上心头。其实,一个人很孤独的时候,是最能看风景的时候,也是感触最深的时候。家人刚走,我多少有点失落,于是把孤独的自己置身于喧闹的都市,用这种方式排遣内心的孤寂。周末对每位访问学者而言都是有点难过,毕竟不能与家人团聚,分享幸福时光。还好,明天就可以去图书馆了,那里才是自己感到充实的地方,在那种环境中,也就很容易投入学习。坚持就是成功,但愿坚强和勇敢充盈在我心中。我常想,自己能有幸来牛津已经非常满足了,何况妻儿也同我一起游玩牛津,正如泰国的那位农民所说:“生活本应该简单,为何你过得如此之难?”其实,选择学术之路就是选择一条孤寂的道路,而且这漫漫征程荆棘丛生,需要我有决心、勇气应对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2015.8.30

    牛津

    28.一封“迟到”了2个月的牛津教授的邮件

    6月21日,完成《中国农村社会发展》(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这篇英文文章之后,我就想找一位牛津的教授或对社会工作有研究的专家帮我提提建议,后来找到了Ann教授,她去过中国,而且在社会工作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于是我写信给她,一直等了2个月,以为她不会理睬了,结果在8月21日收到她的邮件。她在邮件中说,这段时间她在写一本书,所以闭关谢绝别人打扰。她问我能否于9月7日在她办公室见面,我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期待着能见到这位著名的教授,即使她对文章没有什么建议,就仅仅和我聊聊我的研究,我也知足了。访问学者除了和导师紧密交流之外,更要扩大交往圈子,向自己相关领域或者感兴趣领域的著名专家请教,这也是访问学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后边的4个多月,我要尽可能多和一些教授接触,多听听他们的观点,这对研究者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也许不经意的一次谈话,就能带来学术研究的灵感。

    2015.8.30

    牛津

    29.英国大学毕业生Alex成为我的室友

    Alex是英国人,今年毕业于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他学的是地理专业,目前在牛津一家公司工作。今天下午在父母的陪同下,他将行李搬进我们的住处。Alex非常腼腆,有时说话脸上都会泛红。据房东说,他看房都是在父母的陪同下过来的。今天他父母开车送他来,车上拉满了行李,并帮他把房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他说,他可能在这里住3个月,过渡一下,等他对牛津熟悉后,便会计划搬到市中心,最近房源比较紧张,市里不好租房。人们都说,西方的父母在孩子18岁以后就不怎么管他们了,其实并非所有的西方孩子都很独立,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教育,也与孩子的性格等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总体而言,西方孩子的独立性高于中国孩子,中国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

    2015.8.31

    牛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