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将在7月4日开题,我有4个学生也要开题,于是我通过QQ和他们一一通话,讨论问题。现在的通信手段真好,不用花钱,就可以无限制地交流。现在网络教育发展比较快,通信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2015.7.1
牛津
2.为妻儿申请签证
这两天为妻儿在网上申请签证,一堆的资料需要翻译、整理、提交,我感觉自己又回到申请出国的那段艰难日子了。
早上一起床,我就和妻子通过微信联系,核对签证材料,再仔细地把它们整理一遍,然后把儿子和她的信息输入系统。一直忙碌到17点才吃“午饭”。吃完饭又接着填表,终于填完表,准备提交了,却发现进错系统了,没办法,前面的工作又得重新做一遍,一直到0点过半才完成签证申请。
今天比平时工作还忙碌紧张啊!可是为了孩子能增长见识,作为父亲,我应该给他争取这次出国的机会,况且这是牛津大学,世界著名大学,能让孩子来牛津看看,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我的诸多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5.7.2
牛津
3.草坪上的热闹
下午我从图书馆出来,去一家中国餐馆吃了一份炒面,并加一瓶青岛啤酒,突然有了在家的感觉。吃完饭,来到海丁顿(Headington)的一大片草坪上,这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有的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在打排球,有的人在与小孩玩儿,有的人在赛跑,有的人在两棵大树之间系一条绳子,练习走“钢丝”,锻炼平衡能力,有的人围成一团喝酒聊天,有情侣坐在长凳上亲昵,有少女躺在草地上,还有人坐在草地上看书、野餐……我从人群中穿过,找了一块人相对较少的地方坐下,打开一瓶Heineken啤酒,一边喝一边看着这异常热闹的场景,突然觉得非常孤独。人有时越是在热闹地方(如果融不进这种热闹氛围),内心就越感到孤独。
夕阳徐徐落下,草地上的人们似乎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可能今天是牛津夏天以来最热的一天了。牛津的夏天是从6月底开始的,气温一直不高,穿短袖都觉得太凉快,但今天很热。我喝完啤酒,向住所走去。路上,我的大脑里不时闪现刚才草坪上的画面。
蓝天白云绿草地,
独坐草坪赏风景。
自斟自饮解乡愁,
热闹之处有寂寞。
只怨时光流逝慢,
度日如年让人恼。
2015.7.3
牛津
4.牛津学子重视暑假实习
Mat是牛津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这学期课程结束得早,他就在伦敦找了一家公司去实习,还把他的房间租出去两个月。他的房间现在是来自南非的一名大学生在住,他叫Asha,是大二的学生,在牛津找了一家公司实习。Mat告诉我,在暑假,牛津60%的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老师很少让他们参与其研究课题。除了一部分快要毕业而不得不留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学生,文科的学生几乎都去实习了。所以他们找工作有很强的竞争力,因为从大学一年级暑假就开始锻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据我所知,国内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暑假都在家里休息,而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则做家教,或去公司打工赚学费。
2015.7.4
牛津
5.在牛津街上卖东北饺子的老王
下午去街上吃饭,赶上集市了,这种集市一般在星期三、星期四、星期六才有,每周三天。老王来牛津已经11年了,最早是在一家餐馆打工,等他拿到长久居住证之后,就把妻子和女儿接过来了。现在他的女儿都大学毕业了,在一家单位上班,老王和妻子则以卖饺子为生。他说,这边的钱好赚,一天能赚至少150英镑,星期三一天能赚200~300英镑,他摆摊的地方是要交税的,一天35英镑。老王的英语很不好,只能说牛肉、鸡肉和蔬菜等,对英镑的零钱他却非常熟悉。有时碰见中国人,他会多加一个饺子。他虽然住在牛津,但对老外不是很认同,经常私下叫人家“鬼子”。他说:“老外很可怜,他随便做几道中国菜,老外都非常喜欢。”另外,这边的鸡肉、牛肉相对便宜,因此生意很不错。他告诉我,他不想加入英国国籍,因为不想和国内的亲人断绝关系。虽然人在英国做生意并长久居住,但看得出来,他的心在中国。
2015.7.5
牛津
6.蕴含浓浓亲情的签证清单
兰州某研究所的李娟博士给我提供了一份签证资料。我参考了一下,熬夜为妻儿准备申请签证资料,虽然身体疲劳,但我心里感觉很幸福,毕竟他们可以来异乡看我。
2015.7.6
牛津
李娟博士整理的签证资料清单
孩子材料清单
1.预约函
2.主表(贴护照照片,并签字,签字格式见说明;打印2份,交1份,万一签字出错多的那份可用)
3.护照照片(带上备用,一般不提交)
4.护照(原件+首页复印件3份)
5.爸爸的支持信(打印并签字,签英文名,与信上落款打印的名字一致)
6.妈妈的邀请函+护照+签证页+警察局注册信(打印或复印件)
7.英国小学接收函(彩打)
8.妈妈在英租房合同
9.资金以及存款证明(妈妈CSC资助证明+爸爸和妈妈的存款证明)
10.国内学校在读证明(原件,建议复印留底)
11.肺结核筛查证明(不拍片,只开证明;原件,如方便可复印1份留底)
12.出生证(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13.户口本(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14.父母结婚证(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15.房产(妈妈房产证复印件+翻译件)
父母的材料:
1.预约函
2.主表(贴护照照片并签字,签字格式见说明;打印2份,交1份,万一签字出错多的那份可用)
3.护照照片(带上备用,一般不提交)
4.护照(原件+首页复印件)
5.工作收入及准假证明(英文原件,建议自己复印留底)
6.妈妈(或爸爸)的邀请函+护照+签证页+警察注册信
7.孩子护照页(打印或复印件)
8.妈妈在英国的租房合同
9.资金及存款证明(爸爸或妈妈的原件)
10.孩子的出生证(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11.全家户口本(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12.结婚证(原件+复印件+翻译件)
13.车产(复印件+翻译件)
签证申请主表签字样式:
签名:英文名+姓,如:TianYiNie。
日期:格式:日/月/年,如:16/1/2015。
翻译件上签字要求:
每一页翻译件上必须签如下内容:
This is a true and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theoriginal document.
翻译日期,格式:日/月/年,如:16/1/2015。
翻译者全名,签中文,与8级证复印件上的名字保持一致。
翻译者联系方式,如:电子邮箱,电话号码。
准备材料注意事项:
1.所有材料按清单编号顺序提交(交材料时工作人员可能会重新整理)。
2.记住自己提交的所有原件清单及数量,原件证明文件全部需要返还。
3.签证结果选择邮寄方式,比较省事且快,不要自取。
附:签证申请
27th, June, 2015
Dr.Zhanfeng Guo
Associate Professor,
College of Humanities &Social Development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No.22 Xinong Road, Yangling District,
Xianyang, Shaanxi, P.R.China.
Academic Visitor in Oxford University, UK
Tel:+44 07470325856
Email: guozhanfeng@nwsuaf.edu.cn
To Whom It May Concern:
Re: Application for Academic Visitor Dependant Visa: YANG, PING (Date of Birth: 8th, March 1979, China) and GUO, ZIYUE (Date of Birth: 17th December,2007, China)
I am writing to confirm that I wish to invite my wife YANG, PING (Passport No.: E44031877) and my lovely son GUO, ZIYUE (Passport No.: E44038400) to accompany me at Oxford University from 20th, July 2015 to 10th, Septemper,2015 (50 days in total). The purpose of their short visit is for a family reunion.Because I am doing some independent research as an academic visitor at Oxford University from 25th, Jan 2015 to 25th, Jan 2016. All the costs of my academic visit is covered by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Scholarship (CSC), which includes the returning international airfare and living expenses.
I greatly love my family and miss my wife and my son so much when I have been stayed at Oxford University during the past 5 months. When I work in the office, it's good.However, when I go back to my rented house, I felt lonely and sad because my wife and my little naughty son don't come with me. It's so happy time when I stay in China with my family. I only hope they can come to the U.K to accompany me during this summer holiday at Oxford University. I make sure they will go back to China after this very short family reunion. When I finish my independent research work at Oxford university on 25th, Jan 2016, I will also return to China and continue 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a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I am ready to accommodate and afford for their stay in the U.K for the 50 days.I and my wife have enough savings more than 100,000 RMB (10,000 GBP) available for their living costs in the UK.I have rented a family flat and my landlord Gary is very kind and I have already lived there nearly 6 months. Please find attached evidence of my tenancy agreement and my financial status.
I have enclosed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for your consideration as required:
·Copy of passport and the page with UK Visa
·Academic visitor invitation letter from Oxford University
·Financial support certificate from CSC
·Certificate of registration in Thames Valley Police
·Tenancy agreement
·Bank statement (the HSBC Bank)
Your favorable consideration regarding their visa applications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Should you require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on+44 07470325856.
Your faithfully
Zhanfeng Guo
7.生活感悟
我把自己强制放置于一个异文化的环境中,一方面体验异文化的生活情境,一方面考验自己的适应能力。在这样的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英语表达的地道用法。“Just gone”,一个穿着非常时髦的英伦老先生跟我说,公交车已经走了。我问他:“Just passed?”多简单啊!这就是英语世界的生活。我观察这些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并尝试和他们沟通。我尝试访谈接触的每一个英国人。这样做收获是非常多的。我们国内的访问学者,三四个人住在一起,那是很好,大家依然用汉语交流,体会不到那种在完全陌生化的环境中孤身一人应对的豪爽和快感,更感觉不到在听到那么多地道的英语表达后的那种兴奋,当然也体会不到孤独。但是,访学的目的就是了解异国文化和国外研究状况,包括学术和生活两大主题。若中国学者没有住在一起,我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周末搞一些活动,这是合适的。
2015.7.7
牛津
8.漫不经心的生意人
周一中午去吃饭,看见一家餐馆大门紧闭,门前立着一个牌子,上门写道:“周一不营业,周二到周天营业时间5:30~10:30”(Monday closed, Tuesday to Sunday, 5:30-10:30)。英国人做生意不像中国人那样卖命,他们的时间观念很强,16点一到,很多个体老板就关了店门。有一次,我去鞋店买鞋,正好是16:02,老板正要关门,他对我说明天来吧,我只好离开。国内在这种情况下,老板肯定会打开门让你进店买鞋,并且会很有耐心地让你试穿。发达国家的人对于经济似乎看淡了很多。一些小小理发店的老板都是开着宝马奔驰啊!
2015.7.8
牛津
9.放风筝的老人
下午从图书馆回来,在住所附近的草坪上看见一位老人准备放风筝,他和两个初中生整理风筝的拉线,风很大,他们试了几次都失败了。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衣兜里装着一台小型收音机。我原以为他是这两个小孩的爷爷。后来发现不是,其中一个小孩走过来跟我说,他是一个穷人,靠政府给他的一点福利养活自己。从老人放风筝的状态来看,他似乎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穷人,像小孩一样快乐地放着风筝。
2015.7.9
牛津
10.坐看叶绿又叶黄
坐看叶绿又叶黄,
花开花落又一秋,
都说牛津好风光,
岂知五月冷如冬。
2015.7.9
牛津
11.在英国看病比蜗牛还慢
餐桌上通常只能看到面包、咖啡加凉食,这种简单的饮食结构受到很多的吹捧,但我实在不敢恭维啊!这些食物只会导致胃酸过多。由于不习惯英国人粗放的饮食习惯,我最近常感到肠胃不适,于是,打算去检查一下。
今天早上,我去诊所和医生谈到医院检查的事情。医生说,没有多大问题,不用去。可能是英国的社区医院没有设备,社区医生只用肉眼检查了一下,就断定我可以不去医院检查,我感觉很不踏实。我再三要求,甚至跟她说:“不行,我就回国去检查看病。”她立即说:“那是没有必要的。”后来,她建议我做个血检,但这个血检也要预约,最快只能安排在7月20日的11∶20。天啊!做个抽血检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在我们国家,人们即便排队看普通医生,也能当天抽血,而且15~30分钟后就可以拿到结果。但这边预约抽血得到7月20日,也就是说我还需要等12天,而且12天后抽完血,我还要预约医生,要等7天才能看到验血结果。然后再约时间去见医生,估计需要26天。我实在受不了这个预约制度,英国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真是非常低,发达国家的医疗制度也不过如此,并非我们想的那样,其公民的福利是有代价的。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还没有预约上,人已经没了。”这种死板僵化的医疗体制,反而不如国内的医疗制度灵活多样。因此,来英国的人,一定要有好身体。我这个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是不适合来英国访学的。
2015.7.10
牛津
12.英国人盖房子“一台机器两个人”
英国人盖房子,一般是盖两层楼,2~3个人即可做完所有事情。他们都借助机器干活,因为劳动力没有那么多,不像在中国农村,盖栋房子会来很多人帮忙,差不多几天就盖好了。而在这边,盖栋房子大概需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他们好像全在耗时间。公路上修路的工人也是一样,一条在中国一周就能修好的路,在英国需要2~3个月,甚至很长时间后,也不一定能修好。人们工作时慢慢悠悠,就好像在打电话闲聊一样。这就是发达国家的工作节奏。交电话费,前面就1~2人排队,可是他们边交费边聊天,聊些和交费都没有关系的话题,工作人员也和他们一起聊,你得等他们聊完了,再去交费。英国人这种磨磨叽叽的做事方式有时真让我难以接受。
2015.7.11
牛津
13. 8个馒头4英镑
我实在吃不惯英国人的面包,抹点黄油,加点生菜,一顿饭就OK了。我今天去越南人开的商店买馒头,8个馒头4英镑。回到住所,在锅里热了一下,夹了点豆瓣酱,很享受地吃完了两个馒头。后来,我才发现馒头有点甜味,和我们国内的手工馒头一样。总之,我是做不到“在什么地吃什么饭”,可谓“本性难移”,在“什么地不吃什么饭”,尤其咖啡,我是不喝的。个别中国人,去一些咖啡店,找个有橱窗的位置,装作很高雅的样子,似乎要告诉路人:“我也如此高端啊!”
2015.7.12
牛津
14.路边樱桃无人摘
夏日英伦清凉风,
叶绿果红遍处有,
路边樱桃无人摘,
枝头小鸟笑嘻嘻。
2015.7.12
牛津
15.研究感悟
研究并非短平快,
切莫贪名去赶追。
老庄虽退犹为真,
宝剑何止磨十年?
2015.7.13
牛津
16.暑期来牛津“朝圣”的学生
这几天,牛津大学已经放假了,图书馆和学院都空荡荡的,学生都出去实习了。可是街上的人却越来越多,而且都是穿着相同短袖的学生,有中国、韩国、日本的,也有意大利、波兰、德国的。他们之中有中学生,也有小学生。我碰见一个意大利初中生参观团,带队老师告诉我,“利用暑期来牛津,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牛津文化,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还有帮助他们练习英语口语”。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明显能听出意大利口音,但是他们都很勇敢,与能见到的每个人交流,其中一个学生直接问我:“你从哪里来呢?”我回答:“中国。”她又问:“你在这里干什么呢?”我耐心地给了她答复。最后,她很高兴地跟我说:“和你聊天很开心!”除了这些“朝圣”的学生,还有大量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他们到处拍照留念,不愿错过牛津的一草一木。
2015.7.14
牛津
17.导师的作用
传道乃根本,授业置其次,解惑为最末,学品方为道,学术方为业,迷思乃是惑,若作大文章,必须知大道,大道虽无形,亦可悟得之,若要专攻术,切莫贪求之,术也能害己,人人无不惑,有惑需思之。导师者,必须知此三种研究之境界,合之以指导弟子,不能分而导之,否则有弊无利矣。
2015.7.15
牛津
18.周末咖啡店品茶
一台小桌一个人,
一杯清茶一本书,
无心读书看路人,
好似自己是主人。
2015.7.16
牛津
19.人生四十不惑
快40岁的人了,应该有判断力了。不能过于纠结一些事情,其实纠结一点用处都没有,要宽宏大量,泰然处之。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吧,不必过于担心,焦虑有何用处?都是教授了,不但要帮学生解惑,也应该为自己解惑吧!
2015.7.17
牛津
20.有意思的语言表达
Ash的加入,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乐趣。Ash是英国人,和我们住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波兰人,叫Kasia。有一次,我们一起讨论英语、汉语和波兰语中的一些语言表达,比如,形容最容易做的事情,波兰语是“go straight”,英语是“blow the ash”,汉语则是“不费吹灰之力”,英语和汉语的表达竟然一样。我们讨论得很热烈,还有中国的“九牛一毛”,英语是用“a hair of nine cows”来表达。其实,人类语言有时是相通的,只是表达的方式和习惯不同而已。
2015.7.18
牛津
21.在莫德林桥宣传基督教的两个波兰女人
在牛津,谁是英国人,谁不是英国人,从表面上我是分不清楚的。就像在西安,你能从表面上区别出甘肃人和陕西人吗?我在莫德林桥(Magdelan Brigde)遇见两个宣传基督教的波兰女人,她俩都讲英语,而且讲得都很流利,只是带有一点口音。她们每周三下午在莫德林桥宣传基督教精神。她们问我是中国人吗,我说是的。她们知道中国信“孔子教”(Confuscious,即儒教)。我告诉她们,大部分人都有信仰,但是没有宗教。她们跟我说,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使自己愉悦”。这个论点很有意思,与马克思的“宗教即鸦片”有点相似,但是出发点不同,一个赞同,一个批判;一个主动,一个被动。看来,宗教使得西方人已经不分国别地紧紧连在一起了。
2015.7.19
牛津
22.买个篮球锻炼身体
今天下午,我去市里买了一个篮球,花了5英镑。Ash这个实习大学生很高兴。我们去附近的篮球场地玩,这种感觉真不错,我似乎又回到了大学时代。我们正在练习攻和守,此时,路过场地的两个英国人想加入,跟我们一起玩。我们同意了他们加入,打了几个回合,他们竟然输了,我和Ash配合得不错。想不到的是,在我们打球的过程中,竟然有一些人在观看,我们就越发拼命了,结果回到住所,觉得全身酸痛,好久没有这么拼命了。不过,这种感觉很好,肉体疼痛,但精神愉悦。学习研究之余也要注意锻炼身体。
2015.7.20
牛津
23.英伦小鸟不吃“嗟来之食”
我们的餐厅后面是一片草坪,每天能看见许多小鸟在草地里找食吃,它们一边寻食,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周边的环境是否安全。有一次我把一片剩余的面包放在草坪里,等着小鸟去吃,结果不知它们是因为不喜欢吃面包,还是不够信任人类,总是绕过面包在草地上自己找食吃。鸟类也许也吸取了教训,“鸟为食亡”就是指鸟中了人类的圈套。这些小鸟特别聪明,它们只是吃动的虫子或自己从草地中寻找的“安全”食物。其实,人类应该向这些小鸟学习,自食其力,不为诱惑所动,就不会中别人的圈套和陷阱了,要自力更生,而不是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
2015.7.21
牛津
24.讨厌的“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
今天早上我一直给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NHS)系统的 Manor Surgery(马诺尔诊所)打电话,由于一直占线,没有办法就给 Private Hospital(私人医院,Manor Hospital)打电话。接线员说,Dr.Arm 在上班,可以11:20来就诊,但是先把银行卡告知(以便提前扣除预约金),因为Dr.Arm的诊断费是160英镑,至于能不能做扫描也由医生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况且这边也是要排队等候,即便能做检查也要到下周了。我一想,那有什么用,本来找私立医院就是图快,结果都差不多,还要花那么多钱,所以最后取消预约了。只有等20号的血检出结果了,最早27号才能见到医生。在英国看病能把人拖死。这种公费医疗害死人了,全英国人就这样耗在预约制度上。预约制度看似很好,其实,效率十分低下。为何一个血检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常规血检,在中国30分钟就可以出结果。真不知道所谓的发达国家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现代性?后来,一听“预约”一词,我就觉得恶心,实在厌恶这种低效率的制度。看来后半年,我要多运动,少干活,“偷点懒”,不让自己得病,否则看病实在太麻烦。后半年的任务就是看点书,锻炼身体,高兴地回国。
2015.7.22
牛津
25.好心没有好报
中午吃饭时,Kasa告诉我们,凌晨1:30,她出去跑步,一直跑到了火车站。她很自豪地说,她碰见许多醉汉,但是她一点儿都不害怕。我就对她说,牛津的治安虽然好,但是在深夜难免有一些坏人,而且她还是女性,是很危险的。但是,她觉得我说的没有什么道理,她受的教育是“女人和男人要一样勇敢”,而且她的父亲从小就给她灌输这种思想。不错,有的事情女人可以和男人比高下,但是她已经多少有点女权主义(feminist),她说我劝女人不要做这种危险的事情就说明我不喜欢女人比自己强大。我的忠告被误解,所以说,不同国家的人,由于从小所受文化教育不同,在观点上也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在中国,一个女子深夜跑步确实很危险,那是忠告。但是,这里不同,这是英国,这个女子是波兰人,她来英国已经多年,自以为是英国人了,而且有意接触英国人,想融入英国的社会环境中,岂不知,内外有别已经深深印在英国人的脑海里。后来见到她,我都不敢说话了。在英国,对别人的观点只需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例如“天呐”(Jesus)、“真神奇”(amazing)等这些无聊的话语就可以了,其他的什么忠告不用对他们说,因为文化的差异性,对忠告的理解也有差异。
2015.7.23
牛津
26.吐露真情
今天终于有人在“留学英伦”——访问学者的QQ群里谈到“孤寂”这个话题,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度过的,但是从来没有人这么说。一个朋友由于受不了访学的辛苦和孤寂,竟然跑回国了,但又被家人赶了回来,因此在群里发了一些表达孤独感的照片。当然,带孩子和老婆的访问学者除外,他们的日子是比较滋润的,有家人陪伴,从学院回来,有着可口的中国饭在等着他们,所以这些学者的生活是非常愉悦的,会觉得时间过得快。一个人的学者就比较难过,有一位女学者说,想孩子都想得失眠了,尤其是孩子2岁左右的妈妈。还有一位学者在群里说:“每天只能相伴自己的影子。”事实上,确实如此,访问学者不像学生,还可以住在宿舍里,能有一种归属感。访问学者来的时间不一样,因此住得七零八散,这估计也成为访问学者的一种心病,尤其是在周末。但只要回国,这种“病”就很快好了。出国真不如在家舒服,感觉真是受罪,而且还要发英文SSCI文章,这很折磨人的肉体和灵魂。
2015.7.24
牛津
27.在希斯罗机场接妻儿
昨天晚上,手机一直处于待机状况,以便随时与爱人、儿子保持联系。毕竟他们第一次出国,很多情况不是很熟悉。我们主要通过短信来沟通。我来英国已经半年了,的确有点想家人,因此,下午我打算早点坐X90从牛津汽车站去希斯罗机场。好激动!
2015.7.29
牛津
28.兴奋的儿子
在希斯罗机场看到他们母子二人顺利出关之后,我就在那里给他们拍照片。我们买完去牛津的大巴车票,坐上车时已经是22点了,车外一片黑色。儿子一直在问问题。他说:“北京首都机场大还是希斯罗机场大?”这个我可说不准。我们到牛津汽车站时已经是23:30,于是我们打车回住所,大约花了10英镑。我看到儿子的兴奋表情,心里很高兴。由于在飞机上睡了很长时间,他在凌晨4点就起床了,让我带他下楼去看风景,他一心想知道牛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上午11点,我们就去了牛津市,他一直问我牛津大学在什么地方,因为在他的概念中,大学应该都有一个大门。但牛津一座城就是一所大学,各个学院、系所分布其中。于是,我告诉他,那个博德利图书馆就是牛津大学的“大门”和标志。中午吃饭时,我们去了一家意大利披萨店,儿子说比国内的所谓的意大利披萨好吃很多,这是我们一家三口在牛津的第一顿午饭。有家人的陪伴,我感觉很幸福。
2015.7.30
牛津
29.与家人在公园的一天
早上,给儿子煮了麦片,做了一个汉堡,儿子觉得味道还不错。中午吃饭时,我给妻儿做了西葫芦面,儿子觉得味道很好。下午,我带他们去海丁顿一个公园,公园里有许多小孩在玩各种游戏。儿子用面包喂鸽子和松鼠,他和一只松鼠捉迷藏,玩得非常开心。我们在草地拍照,十分开心。一直玩了3个小时才回家。回到家,我准备了烤薯片,孩子吃得很高兴。有家人陪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很精神,不累。家人的到来打发了我的无聊,使得我的访学生活有了生机和活力。
2015.7.31
牛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