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霸主-来自国际拳联的聘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走进武警体工队队长李青生的办公室,才发现这里的环境氛围和他的工作性质不相协调。一个习武出身的军人,一个部队体育工作队的领导,一个当过运动员、教练员的裁判,居然在一个书斋里办公,书柜里装的是书,桌上摆的是书,电脑里储存的还是书。笔者随手翻阅几本,有《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力量训练指南》、《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研究》。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阅读的书籍和资料,很多是英文版。他的英语是自学的,不但能通畅地阅读,而且能流利地对话。在他办公室的窗台上,摆着两件物品,一件是国际拳击联合会裁判委员会给他颁发的委员证书,另一件是亚洲拳击锦标赛组委会给他颁发的最佳裁判奖奖杯。在国内享受此两项殊荣的仅此李青生一人。

    军人一运动员一教练员一裁判员一国际拳联官员。李青生一路走来,走进人生理想的高地,回首望,他身后是一行艰辛而又坚实的足迹。

    1959年10月出生,祖籍山西,在青海长大,父亲是一名久经沙场的军人,离乡背井,转战南北,解放大西北后,在青海这块贫瘠而广袤的土地上扎了根。在李青生的记忆里,祖籍只是一个具体而又模糊的地理概念,他客居的青海才是生他养他的土地。

    生不逢时,李青生出生在那个令人不堪回首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兄妹6人,靠父亲一个人的收人养家糊口,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在贵德县当过县长,在玉树州当过州长,在青海省当过工业局长、电业局长,虽然身居高位,可家里的贫困状况并没有改变,在李青生童年的记忆里,吃过糠,咽过菜,他最大的渴望是能吃上一顿饱饭。

    “文革”期间,身居官位的父亲一夜之间成了“走资派”。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资派”的父亲被“打倒”了,子女们也因此成了“黑五类”。在那个非常时期,最难忍受的是精神的虐待,李青生最羡慕的那些出身工人家庭的孩子,他们可以当“红卫兵”,可以当“造反派”。

    小学毕业那年,李青生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放弃学业,进青海省乒乓球队。他作出这种选择处于两个动机,其一是由于父亲的影响在学校受人歧视,其二,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吃上饱饭。

    人的一生常常会有几次重要的选择,这种选择又常常决定着人生的命运。当年李青生作出的选择,动机是那样的简单,可这次的人生选择却使他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难而又辉煌的人生之路。

    1972年,李青生带着“荣国团式的梦想”走进青海省乒乓球队,从此开始了他的运动员生涯。他喜欢乒乓球,是因为他对乒吃球的认识和了解。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网球”。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但由于受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人便把网球移入室内,以餐桌为球答,书本为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1904年,上海文具店老板王道年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传入中国。

    中国乒乓球运动真正兴起是20世纪50年代末。1959年3月,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我国运动员荣国团破天荒为中国捧回男子单打金牌。那一年,李青生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

    荣国团的成功在国内迅速掀起一股“乒乓旋风”,体育界的有识之士发出呼吁:发展乒乓运动,从娃娃抓起。李青生就是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走进乒坛的。

    小球可以转动地球,小球可以风靡世界,小球可以强身健体,小球可以四海交友五洲传情……走进乒乓球队,李青生才知道乒乓球的神奇,与此同时,少年的他也有了那个“夸父追日”般的梦想。

    刻苦训练,虚心求教。在青海省乒乓球队,李青生是最年轻最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教练对他寄托着无限希望,他自己也有一个斑斓的梦想。

    天天严格训练,年年参加比赛,不尽如人意的是,青海队在全国比赛中从没取得过骄人的好成绩,原因何在?李青生困惑,教练员也困惑。一位运动学专家找到了问题存在的症结:西宁属于高原,高原缺氧,空气阻力小,球速快,不利于球技的发挥,很难打出好成绩。缺天时,少地利,李青生打了10年乒乓球,带着一个失落的梦离开乒坛。

    学业荒废了,运动成绩欠佳,今后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步入青年的李青生陷人人生的困惑。

    高考制度的恢复,给立志成才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实现理想的舞台。看着同龄人一批又一批地考上大学,李青生从茫然中资權:自己还年轻,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没有知识和文化,将来会一事无成。

    有了求知的欲望,李青生重新捡起丢了10年之久的课本,一边训练,一边自学,他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补回失去的时间,力争跨进大学的校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刻苦自学,1981年,李青生如愿以偿地考人武汉体育学院,实现了他的大学梦。武汉体院毕业后,他再攀高枝,又考人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深造。知识给李青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上海体院毕业后,青海乒乓球队解散,他被分配到青海警察学校担任军体教官。

    从运动员到教官,这是人生的一大跨越,也是新的生活的起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李青生很快成为优秀教官。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李青生和拳击结下了不解之缘。1984年,拳王阿里来华访问,在体院就读的李青生有幸和拳王过了一招。李青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

    说起这段往事,有一个背景需要交代:由于一次偶然的亡人事故,自1958年以后,“拳击”这个词已经被国人从体育词典里删除,既无比赛,又无教学。泱泱大国和拳击绝缘,对此,拳王阿里大惑不解,在和中国高层领导人一次谈话中,拳王阿里深表遗憾地说:世界拳联是世界最大的体育组织之一,如果没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参与将是这项活动的缺憾。那天,阿里来上海体育学院参观。当时上海体院在张立德教授的率领下成立了一支业余拳击队,李青生是其中的一员。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李青生有幸和拳王阿里讨教两招。至此,他更加热爱这一在国内尚未开展的体育项目。

    拳王阿里访华之后,在中国冰封了28年的拳击运动开始冰释,各项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李青生闻风而动,拜北拳王张立德(原中国拳击冠军)为师,率先练起了拳击。他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的拳击事业方兴未艾,他想成为中国拳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6年10月,“金城杯”18城市拳击比赛在兰州拉开战幕,李青生一举夺得71公斤级冠军。是年年底,上海体育学院举办首届拳击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李青生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取得结业证书。1987年,在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裁判培训班,请国际拳联执委拉什德先生前来授课,经过严格考试,李青生取得国际上级裁判资格。

    对于李青生来说,1988年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实现了自己的又一个梦想:穿上戎装,成为共和国的一名军人。

    自调人武警拳击队当教练那天起,李青生就暗暗发誓:打造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成绩,为武警部队增光添彩。

    1989年,为备战亚运会,李青生出任国家队教练。天降大任于斯人,他身上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在中国,拳击运动重新恢复满打满算不到3年,大赛经验不足,运动员不够成熟,第十届汉城亚运会,眼睁睁看着韩国运动员囊括了拳击项目的所有金牌。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是东道主,在家门口打比赛,面对中国十多亿观众,中国拳击队能否榜上有名?作为教练员,李青生压力最大、思考最多的就是这1点。

    中国乒乓球队,中国女子排球队,中国体操队,人才辈出,多次取得过辉煌的战绩,成为让世人仰慕的“中国龙”。中国的拳击队是否也能创造辉煌的战绩,横空出世,雄踞体坛。对此,李青生充满信心。

    厉兵秣马,卧薪尝胆,经过一年的备战,中国拳击队首次亮相亚运会,取得了一金五银一铜的好成绩。国人备受鼓舞,李青生也从此看到了中国拳击队希望的曙光,但也看到中国拳击项目刚刚起步,与世界强队相比差距较大的现实。要想缩小这一差距,任重而道远。

    亚运会载誉归来之后,李青生出任武警拳击队主教练。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武警拳击队打出了雄风,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声望。1988年—1991年期间,武警拳击队连续4年在全国比赛中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1993年、1997年、2001年(七、八、九届全运会),武警运动员连续三届取得全运会金牌:

    七运会陈涛夺取金牌,同时取得3铜和2个第五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前卫体协在全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八运会魏洪涛夺得54公斤级金牌,同时夺得2银2铜和1个第五名,在所有参赛队中奖牌总数和总分名列前茅。

    九运会张君龙再添一金,刘传葆、李顺利分别取得一枚铜牌。

    对上述光荣榜式的叙述,读者会感到枯燥-味,苟这每一块奖牌的取得都来之不易,都浸透着主教练李青生的心血。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武警体工队下设拳击队、散打队、男女跆拳道队,拳击队打出了成绩,打出了声望,可另外几支队伍一直处产尝?于低迷状态,不出成绩,不出人才。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院,为什么不能齐头并进?

    1998年,李青生升任训练办公室主任兼拳击队主教练,主抓训练和竞赛。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凝聚军心,整合队伍,建章立制,结合各队的实际情况,加强训练工作的研究,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法。

    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有了科学的训练方捧,体工队的全面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1998年,男女跆拳道队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5块金牌。武术散手运动员邢志杰在第13届亚运会上夺得金牌。武术套路队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连获4金。1999年,男女跆拳队再创辉煌,在全国锦标赛中再夺5金,武术运动员邱惠芳取得第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拳第一名。

    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了一流的教练,必定出一流的运动员,有辛勤的耕耘,必定有丰硕的收获。李青生身体力行,不但带领武警体工队取得了累累硕果,还多次出任国家拳击队教练,并带领国家队队员出国参加比赛。1990年2月,李青生带领国家拳击队出访保加利亚,载誉而归。1992年,他带领国家拳击队赴伊朗参加国际拳击邀请赛,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1998年,作为国家队主教练的李青生带队出席世界杯拳击赛,成绩是3银3铜,这是中国拳击队创下的历史最好成绩。

    2002年,李青生再次出任国家拳击队总教练。在他的精心指导下,邹市明取得了2003年世界拳击锦标赛的首枚银牌,在备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郎市明取得奥运会选拔赛亚洲赛区的银牌,中国拳击队6名队员打人奥运会。奥运会决赛中,郞市明一举夺得铜牌。2005年,郞市明再接再厉,夺得世界拳击锦标赛48公斤级冠军,为中国拳击在世界拳击锦标赛上填补了金牌“零”的空白。中国因此而产生了一个真正的世界拳王。

    李青生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先后撰写了十多万字的论文和教练心得。他的论文《海盗式创新打法》、《间歇训练法》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好评。

    当教练,李靑生带出了一流的队伍;当裁判,李青生荣获最佳裁判奖。多年来,李青生先后参加过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奥运会预选赛、东亚运动会等世界大赛的执裁工作,他执法公正准确,在拳坛享有盛誉,是目前我国拳击裁判中最高级别的八级裁判。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是弟子们对李青生要表达的心曲。在拳坛执教30年,李青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有的成了金牌得主,有的当了教练,有的开了武馆,有的成了大款,可他依然在拳坛默默地耕耘。他说,如果说体育事业是一棵参天大树,我愿做这棵大树的根须,深深地扎根在土中,给绿叶提供养分。

    然而,人们没有忘记这位默默的耕耘者,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武警部队先后给他记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4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提升他为武警体工队队长。

    2008奥运会进人倒计时,作为队长他正在运筹帷幄,为武警队制定了“两个力争”的目标:一是力争有人参加,二是力争取得好成绩,实现中国拳击队在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但愿他心想事成,人们在拭目以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