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霸主-一只黄鹂鸣翠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黄鹂,这名字好听,诗情画意的。名字是爸爸给起的。爸爸是乡村教师,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文化人,文化人给孩子起名自然就多了点儿文化色彩。

    女儿出生在一个春天,多么美好的季节啊,更美好的是春天送给他一个花一样可爱的女儿。

    农家人给女孩儿起名字,没有太多的讲究,多是英啊、花啊、梅啊之类的,名字是个记号,什么俗不俗的,喊常了也就习惯了。

    文化人就不同了,孩子是自己最得意的一部作品,给孩子起名时,总是在引经据典,总是想给孩子起个既有文化内涵又与众不同的名字。

    那天,爸爸正在备课,眼前突然间跳出杜甫那首写给春天的脍炙人口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一只可爱的小鸟,她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像一个美丽的天使,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就叫黄鹂吧。这就是黄鹂名字的来历。黄鹂不但名字取得好听,人也长得漂亮。一般练武的人,皮肤粗糙,脸色黝黑,身体粗壮。黄鹂则不同,她站在你面前,像一株含苞欲放的出水芙蓉,皮肤细嫩,面若桃花,身材姣好,不说出她的职业,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花季少女,已经是驰骋擂台取得过优异成绩的英雄花了。她先后20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并代表国家队参加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女子跆拳道锦标赛,1998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分别取得世界跆拳道锦标赛47公斤级亚军,亚运会47公斤级第三名,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打破我国跆拳道在世界上奖牌“零”的纪录,为祖国和武警部队赢得了荣誉。

    黄鹂给笔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文静、谦虚、有礼貌。我们初次见面时,她彬彬有礼地来了个90度的深鞠躬,分别时,她很自然地重复了见面时的礼节。“以礼始,以礼终。”这是跆拳道的教义。“黄鹂,听说你在这个项目取得过优异成绩,在国际比赛中实现了中国伙“零”的突破,你练几年了?”笔者问。

    “我练了3年。”黄鹂回答。

    “国内的观众对这项体育运动还不太熟悉,你能简要地介绍一下跆拳道吗?”笔者向她提问。

    “好啊。”黄鹂介绍说:“跆拳道,简单地说,就是不用任何武器,赤手空拳与对手格斗并保护自身的武术套路。”

    “你这样介绍有点太专业了,能说得再通俗、再详细一点吗?”

    “说得再详细一点,跆拳道是一种防身术,是一种通过猛烈地精神和肉体的对抗,锻炼手、脚和身体的各个部位相互协调的技法,既是一种防身术,又是一种健身法”。

    “能介绍一下跆拳道的历史和发展吗?”

    “跆拳道古称花郎道,起源于古朝鲜的民间武艺,始于公元688年,距今已经一千多年历史了。花郎道是一种组织形式,将年轻人组织到一起练武,其宗旨和道义是: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临阵,身成仁,以此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体魄,培养和造就人英勇顽强的精神。”

    “中华武术同样历史悠久,门派繁多,和跆拳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跆拳道和中国的武术和散打类似,但有区别。跆拳道的特点一: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关节武器化。其二:内外兼修,方法独特,以功验水平。其三:跆拳道的功用是修身养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跆拳道看似凶猛,其实很文明,礼仪很多,上场前要深鞠躬,比赛结束后还要一个深鞠躬,这种礼仪体现跆拳道的道义: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以鞠躬的形式表达。”

    通过和黄鹂简短的交谈,我深深地佩服这位年轻姑娘藏而不露的内功,她不但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对跆拳道有了这么深刻地理解,她真的是人“道”了。

    黄鹂的家乡是河南兰考,家乡的名声很大,这里当年出现过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一一焦裕禄。是焦裕禄让人们知道了兰考,是兰考让人们熟悉了焦裕禄。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焦裕禄还是焦裕禄,兰考还是兰考,这里依然很穷,依然是全国的贫困县和国家扶贫的重点县,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的人民。黄,鹂就出生在这块缺少绿色和希望的土地上。

    黄鹂出生在农村,姐弟3个,她是老大,老二是妹妹,老三是弟弟。农村重男轻女,小弟是“超生”的,受了重罚,弟弟的出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虽然小弟是个“不受社会欢迎的‘人’”,可在家里,他却是至高无上的“小皇帝”,爹妈格外地宠着他,大人孩子都要让着他,吃的穿的先要满足他。黄鹂觉得爹妈偏心眼,从小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就要发泄,她经常和々弟打架,每次打架,无论她是有理和无理,回家后总是要挨上一顿打。

    河南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兰考有“武术之乡”的美誉,这一带大人小孩对武术情有独钟。黄鹂生性好动,上小学时特别喜欢体育课,跳高、跳远、踢球、跑步,一点不比男孩差。

    1992年,电影《少林寺》热映,随之,中华大地骤然刮起了一股“少林”旋风。令人神往的少林,神话般的传奇故事,让这个戴红领巾的少年迷恋上了武术,她每天放学后不回家,悄悄地跟同村的一位长者习武。一个女孩子家,整天舞棍弄棒的,成何体统!父母亲发现她“不务正业”,对她严加看管,不许她再去练武。

    小学毕业了,由于黄鹂一心想着习武,不愿意再去读书了。失学后,黄鹂成了妈妈的好帮手,她帮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和妹妹,农忙时,她下地干农活,农闲时,她一个人望天兴叹。

    黄鹂啊黄鹂,你不是一只会飞的小鸟吗?你的翅膀呢?你真的要在这只鸟笼里囚死吗?在那段毫无色彩的日子里,黄鹂时常这样哀叹自己的命运。

    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她人生的命运。

    那天,同村的一位大哥哥从少林寺回家探牵,听说他从少林来,拜过高师,见过世面,又练过一身好功夫,村里人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他,听他讲少林的传奇轶事,看他练就的少林功夫。黄鹂对他崇拜有加。

    “大哥哥,女孩子能练武吗?你能带我去吗?”黄鹂瞪着一双渴望的大眼睛问。

    “少林寺有个塔沟武术学校,既能练武,还能上学,有不少是女孩子,不但有中国人,外国人也来这里求学。你还小,首先要征求家长的同意才行。”

    黄鹂带着满心的欢喜征求爹妈的意见,爹妈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们有他们的想法。第一,孩子还太小,不能一个人出去闯世界。第二,她毕竟是一个女孩子,女孩子就要安分守己,长大了嫁个人家过日子。

    得不到爹妈的同意,起初黄鹂又哭又闹,后来她不吃不喝。看到女儿那痛不欲生的样子,爹妈随了她的心。

    11岁那年,黄鹂背着简单的行李走出家门,和另外两个女伴一起去了少林寺。第一次出家门,望着父母亲那双流泪的眼,她却没哭,暗暗地告诫自己:走出这个家门,不混个人样儿就再也不回来!

    少林塔沟武术学校坐落在天下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东约一公里处,这里山高林密,庙宇轩敞,晨钟暮鼓,烟雾缭绕,既是旅游胜地,又是人们仰慕的圣山。

    坐了两天的汽车,黄鹂带着一身的疲惫来到了这个她梦想的圣地。

    学校门口挂着一副醒目的招牌一一天下第一武馆。另一个醒目的招牌是学校简介:嵩山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由全国著名拳师刘宝山先生1978年创建,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职员工1000多人,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训练场57万平方米,是一所集文化和专业课为一体的综合性民办学校。武术课开设套路、散打、拳审、跆拳道、国际摔跤专业。文化课开设幼儿班、小学、初一、高中、大专班、电脑班等专业。建校20多年来,在校学员参加国内外大型赛梦400多场次,共获得奖牌3900多枚,其中金牌1700多枚,产生国际级比赛冠军101人,国家级比赛冠军230人。

    看了学校的校址、学校的简介,黄鹂真的觉得自己长出了翅膀,一次人生的远航将从这里开始。

    融人集体生活中的黄鹂虽然还是一个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她显得成熟了许多。黄鹂在家是老大,既要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在家里干活多,挨打也多,受得委屈多了心胸也变得开阔了。在班级里,她像照顾弟弟妹妹一样照顾同学,像干家务一样无怨无悔地打水扫地,同学们喜欢她,班主任老师也喜欢她。

    女子跆拳道班的学员年龄都很小,人校前大多是爹妈的掌上明珠,身上大多带着与生俱来的娇气。

    “既然要来练武,就不能怕吃苦。吃不了苦的就回家!”专业课的教练很凶,这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听话的,怕吃苦的,少不了挨体罚。被骂哭的有,被打怕的有,吃不了苦逃跑回家的也有。黄鹂就是与众不同,她从没觉得苦,认为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天堂。黄鹂勇于吃苦,善于待人,人校半年,被推举当了班长。

    班长,一班之长,除了自己要完成好学业,续素带领全班共同进步。对于黄鹂来说,这肩上无疑又多了一份重担。她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带出了;校的先进班集体,并在校运会上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学校的表扬和奖励。

    每逢佳节倍思亲,1995年春节就要到了,黄鹂的思乡情绪一天浓似一天。离开家快两年了,说不想家是假话,是另外一种崇高的追求排解了她的乡情和乡恋。想家的时候悄悄地趴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一场,擦干眼泪又跑到训练场。

    超强的训练,过度的疲劳,黄鹂常常感到头晕,经校医诊断,她得的是贫血病。教练关心她的身体,批准她回家过年并恢复一下身体。

    那天,黄鹂收拾完行囊来给教练辞行。教练突然叫住她。“黄鹂,先把行李放回宿舍去,然后跑步到训练场。”不是已经答应我回家了吗,怎么突然间变卦了?尽管黄鹂心里不悦,可对教练的话不能不从。

    黄鹂跑步来到训练场,见看台上坐着一排军人,她不知道他们来这里干什么,正一门心思地想回家,心情不畅,脸上毫无表情。

    “黄鹂,振奋起精神来,一定要打好,打不好就不让你回家!”上场前,教练突然严厉地对她说。

    黄鹂压根儿没有想到,这是一次决定她人生命运的一场比赛,台下的军人是武警体工队的领导和教练,他们是前来选拔队员的。

    机会难得啊!教练原来以为她已经离校回家,为她失去这个机会而感到惋惜,突然见她前来辞行,喜出望外,特别给她安排了这场“不近人情”的比赛。

    教练的苦心没有白费。比赛结束了,黄鹂被叫到教练办公室,第一次直面军人,她感到局促不安。“黄鹂,今年多大了?”军人教练问。“13岁。”

    “练了几年了?”

    “两年还不到。”

    “练武苦不苦?”

    “不苦。”

    “长大了想干什么?”

    “当冠军。”

    “好样的。”军人教练给了她一个真诚的赞许。

    “想不想当兵?”

    “想。”黄鹂不假思索地回答。

    “跟我们当兵去好吗?”

    “什么时候去当兵?”

    “今天就跟我们走。”

    “去哪里?”

    “去北京。”

    “当兵干什么?”

    “练武术。”

    去北京!去当兵!去练武术!黄鹂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腾云驾雾般飘飘然起来。

    黄鹂打电话给家里,一是为了把这个喜讯告诉爹妈,二是顺便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赶巧爹妈不在家,舅舅为她做主,希望她珍惜这个难得的好机会。

    命运就是这样,一个瞬间,一个偶然的事件就能够改变。黄鹂背起了收拾好的行囊,没有回家过年,而是跟着那个军人教练去了北京。

    北京,首都,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到了北妥,要去天安门广场,去长城,去故宫……坐了一路的火车,黄鹂兴奋了一路。

    走出北京火车站,黄鹂突然感到眼睛不够用了,北京的大楼真高,北京的汽车真多,北京的人真多,她摇下车窗,尽情地饱览北京风光。

    汽车一路向北,渐渐地把城市抛在了身后,呈现在眼前的不再是繁华的街道,而是她司空见惯的农田和农舍。汽车在坎坷不平的沙石路上颠簸着,黄鹂的心渐渐地变得苍凉起来。这哪里是北京啊,比农村还农村。那一刻,她有一种被拐骗的感觉。他们是穿军装的人,是可以信赖的人,怎么会骗人呢?黄鹂在想。

    走进体工队大门,黄鹂突然眼睛一亮:整洁的营院,绿树环抱;现代化的训练馆,气派非凡;宽大的操场,绿草茵茵。队员们正在绿茵操场上训练,院子里充满着生机活力。

    发迷彩训练服那天,教练认真地说:“你们是试训队员,还不是正式军人,试训期三个月,训练成绩好的留下当兵,训练成绩差的走人。凭着那股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凭着心中那个执著的追求,黄鹂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试训关,如愿以偿地穿上军装,十分荣耀地成了武警体工队跆拳道运动员。”

    跆拳道是国内刚刚兴起的体育项目,由于它既能强身健体,又有实战性和观赏性,很快在亚洲国家兴盛起来,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并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黄鹂在少林武校学的是散手,虽然手脚都练过,有扎实的基本功,但与跆拳道项目要求有很大差距。跆拳道和散手最大的区别在于,散手重在用拳,而跆拳道重在用腿。要求运动员具备勇敢、迅猛、果断、灵活的气质。面对这个新的项目和自身的差距,黄鹂不但没有气馁,没有退却,而是更加坚定信念,决心不辜负教练的期望,早日为武聱部队的体育事业,为祖国的体育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运动员的训练是艰苦的。在平时的训练中,黄鹂除了按时完成教练下达的训练任务外,主动地给自己加大训练量,技术上、动作上坚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个动作直练到自己满意为止。技术上不懂的地方,课后主动向教练和老队员请教。融会贯通后再加班加点自习。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每天训练结束后,黄鹂坚持写训练日记。

    运动员的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宿舍一训练场一饭堂,这三点一线,是运动员们全部的生活空间。白天沙袋为伴,晚上寂寞相伴,泪水、汗水和血水一起流淌。教练的话黄鹂深深地记在心里:要想取得超人申贞绩,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为了缩短与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为了早日走上领奖台,黄鹂严格自觉地要求自己,人队以束,没介请过天事假和病假,没有休息过曰,没有逛过一次超市,没有让教练督促过一次,从没有因家事和私事分心,全身心地投人到艰苦的训练。

    一位教练员说过,在和平时期,流血、流汗、流泪最多的是运动员。在大强度的训练和实战中,黄鹂的膝关节多次受伤,回宿舍爬不了楼,睡觉爬不上床,衣服由队友帮助脱。腰背扭伤是常有的事,每当此时,请队医按摩一会儿,忍着疼痛又上训练场。踢沙袋用力过猛,脚面子肿得老高,穿不上鞋子,每天只能穿拖鞋进饭堂。感冒发高烧39度,浑身无力,硬撑着病体走进训练馆,直到晕倒在地……

    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黄鹂的战术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由过去一个无名小卒成为队里的主力队员,多次代表公安和武警部队参加国内体育大赛,榜上有名。两次入选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和世界大赛,取得了好成绩。

    在武警跆拳道队练了一年,黄鹂走上了拳坛。1995年,一年一度的全国锦标赛拉开战幕,出征的队员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黄鹂榜上有名。那年她14岁。第一次参加实战,黄鹂既兴奋又紧张。初生牛犊不怕虎,黄鹂第一场比赛遇到的是上届冠军。“打败冠军,自己才能成为冠军。”上场前,黄鹂这样想。那是一场艰苦的比赛,黄鹂不畏强手,敢打敢拼,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她最终败下阵来。这么小小的年纪,居然打得这么勇猛,是一块可造之材!比赛结束后,黄鹂的出色表现令教练和裁判员刮目相看。就是因了这次出色的表现,黄鹂被选调到国家集训队,备战“97世界锦标赛”。

    在国家集训队,参训的队员大多是全国的冠亚军,黄鹂,也有“两个第一”:一是最小的队员,二是没有成绩的队员。年龄小不是劣势,没有成绩可以创造成绩。黄鹂有充沛的精力,一边虚心地向老队员们请教,一边加班加点训练,训练成绩快速提升。

    1997年4月,“香港回归杯邀请赛”在香港回归前夕举行,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比赛,它的政治意义远远地超过了比赛本身的意义。国人关注,世人关注。出征前,队员们在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前宣誓:为国争光,为香港回归添彩。那次比赛,黄鹂不负众望地夺得了一枚金牌,当五星红旗飘扬在维多利亚体育馆时,全场掌声雷动,为她喝彩。那是黄鹂第一次走上领奖台,在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那个瞬间,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备战世界锦标赛的封闭训练在天津紧锣密鼓地进行,训练很艰苦,超大体能的训练几乎是在向生理极限挑战。当时,跆拳道在中国刚刚起步,在世界比赛中从来没有过名次,这一次能不能实现零的突破,集训队的领导和教练员们忧心忡忡。

    中秋节那天,没放假,和往常一样训练。就在那天,黄鹂不留神出了训练事故,右脚大拇指撕裂,送医院去缝了7针。正是训练最关键的时刻,黄鹂不能参训了,队领导感到遗憾,征求教练意见要换人,教练没有同意,他了解黄鹂,争取给她这次难得的机会。

    教练的赏识让黄鹂格外感动,她带着脚伤走进训练馆,右脚不能走路用一只脚蹦着走,到了训练馆,咬着牙一阵猛踢,先把受伤的脚踢木了,踢木了就不疼了。在封闭集训的八个多月里,黄鹂没有出过大门,没有离开过训练馆。练长跑,练对抗,练耐力,练摔打,每天训练十多个小时,超强度的训练加之盛夏酷暑,常常练得眼冒金花,晕倒在地。黄鹂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闯过一道道难关,逐步走向成熟。

    1997年12月6日,第六届世界女子跆拳道锦标赛如期举行。来自8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运动员云集香港,争夺12个级别的金牌。

    走上赛场那天,正值黄鹂15岁生日。这是多么难忘的一个生日啊,没有生日蛋糕,没有生日祝福,身边没有亲人,为了降体重,不能吃饭,不能喝水,在难以忍受的痛苦中每天打比赛。

    那次比赛打得很艰难,黄鹂先后打了六场共18局。第一场对肯尼亚队,对手是黑人运动员,打到第三局,对手急于求成,犯规被罚下。第二场对尼泊尔队,轻松过关。第三场对墨西哥队,第四场对泰国代表队,第五场对美国代表队,面对强手,黄鹂从不怯阵,经过艰难地拼搏,一路打到决赛。

    决赛对韩国队,对手是奥运会冠军。这是本次大赛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场,体育馆内座无虚席。

    一个是世界冠军,一个是无名之辈,一个是首次登上国际赛台的新手,一个是比赛经验丰富的老将。人们在拭目以待,看这块金牌花落谁家。

    比赛一开始,双方比分一直咬得很紧,交替上升。对手拳脚凌厉,黄鹂毫不示弱。赛场上的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局的最后10秒,双方3:3平。黄鹂,加油!黄鹂,加油!

    热情的香港观众举着国旗为她呐喊,领队、教练在看台上默默地为她加油,为她祝福。坚持到终场,不出意外,就是胜利。

    最后3秒钟了,对手出人意料地得了一点,这致命的一点,让黄鹂痛失金牌。

    打了一天比赛,体力消耗已尽,站在领奖台上,黄鹂的嘴上还在流血。当韩国国歌在比赛大厅骤然响起的那一刻,黄鹂心里很难过。

    在集训队,每星期一要升国旗,唱国歌,培养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意识。此时此刻,同样是站在领奖台上,看到升起的不是五星红旗,听到的不是那熟悉的国歌,黄鹂的心在隐隐作痛。

    “第一次参加重大国际赛事,为中国队争得银牌,实现了中国队零的突破,了不起。”这是一种议论。

    “裁判偏跆,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也是一种议论。赞扬也好,惋惜也好,黄鹂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从客观上找原因,而在主观上找差距。如果自己在终场前将对手打倒,那将是一块不争的金牌。

    1998年10月,黄鹂代表国家队出征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再次夺得47公斤级铜牌,为中国队再次争得荣誉。

    2004年4月,黄鹂在亚洲跆拳道锦标赛中获铜牌。1996年一2003年,黄鹂先后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6枚。

    一只小小的黄鹂,已羽翼丰满,正振翅奋飞,在搏基风雨中,她将飞得更高、更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