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的儿子,马背就是摇篮。小时候,青格乐常在马背上向远方张望,他希望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妈妈把他送到学校,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一定要好好上学,只有上了学,有了文化,才能走出大草原,才能看到外面的大世界。
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很远,一个来回有二十多里路,那路不叫路,准确地说是戈壁沙滩,一步一个沙窝,走起来很费劲。在沙滩上走路穿鞋是累赘,青格乐索性把鞋脱下来背在肩上,每天光着脚丫去上学。日日,月月,年年,青格乐在这戈壁上来来回回地“走”完了小学。上中学了,上学的路程又多了十多公里,青格乐起早贪黑地走,从来不觉得苦,越走脚力越大,越走身体越棒,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他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好成绩。体育老师看他是棵好苗子,决定对他重点栽培,教他练铅球,练铁饼,练摔跤。青格乐既听话又刻苦,既要学好文化课,又要完成体育老师布置的作业,两项都不耽误。没有训练器材,因陋就简,买不起杠铃,到废品站找来一截废铁轨替代。青格乐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摔跤,镇上每年举办“那达慕”,摔跤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蒙古族是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夺得摔跤冠军者自然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小小的青格乐多么想成为英雄啊!为了练摔跤,青格乐拿哥哥当陪练,哥儿俩常在家里摔它个天翻地覆。
上中学三年,青格乐接连拿了3次摔跤,每得一次冠军,就能得到一份奖品。在青格乐所得的奖品中,其中有一件是他梦寐以求的一自行车。
第一次骑自行车的感觉真好,车轮飞转,耳边生风,像人生了翅膀在飞翔。自行车不但给青格乐带来快乐,而且还给他带来自信。每次骑在自行车上,他总是在想,这是自己得的奖品,是人们给予“英雄”的馈赠。这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啊!
初中毕业后,青格乐带着满身的荣誉进了体校。体校在旗里,相当于县城。对于在蒙古包里长大的青格乐来说,“旗”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大世界,他第一次见大楼、商场、汽车还有电灯、电话。这不就是自己向往的人生追求吗?体校不但有大操场,训练房,而且有训练器材和专业教练。青格乐如鱼得水,刻苦训练,他心中目标明确:拿金牌,当冠军。
体校每年举行特招会,成绩好的同学有的去了部队,有的去了体院,有的去了北京,他羡慕那些被特招的同学,默默地积蓄力量,争取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飞越草原的梦想。
一年一度的自治区中学生体育运动会在呼市开幕。机会来了,特招人员云集赛场,金牌得主自然就成了特招对象。青格乐参赛的项目是铅球和铁饼,这两个项目的最好成绩一直是青格乐保持着,不出现意外,金牌不会丢失。青格乐满怀信心地走上赛场,令人沮丧的是,命运似乎在和人开玩笑,那天比赛失常,他痛失金牌。
特招无望,另外一条路就是参加高考了。青格乐文化课底子差,尽管做了最大努力,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特招无望,大学无门,总不能待在家里吃闲饭。高中毕业后,青格乐只身来到大连,加入打工族的行列。
打工的日子很艰难,每月600块钱收入,除了吃喝,所剩无几。
“青格乐,打工又苦,挣钱又少,既不能养家,又难以糊口,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你练了这么多年体育,也取得过好成绩,不能自生自灭啊。洎治区第九届运动会正在筹备,我希望你能报名参加。”在前途暗淡的日子里,教练指点迷津。青格乐风风火火赶回家,报名参加集训。“练过散打吗?”教练问。
“没有,只会摔跤。”青格乐如实回答。“先试训半个月,看看是不是这块料。”教练把他分到散打队。
这15天也许就是人生的转折点,青格乐知道该如何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第一次接触散打,进行的是超强度训练,吃苦算什么,只要能留下来打比赛就行。半个月过去了,教练对他的去留没表示态度,青格乐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一个月过去了,教练对他说,你不用回去了,就留在队里吧,衣服和生活用品队里给你发。青格乐庆幸自己找了一份免费的午餐,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全部落了地。
“要留下来,就要拿名次。”教练的话沉甸甸的,压得青格乐透不过气来。是压力,也是动力,青格乐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争取好名次,争取拿金牌。
那是一个冬天,既要进行抗寒训练,又要进行抗打训练,手脚被冻伤,鼻骨被打断,眉骨被打裂,血肉之躯啊!教练的训法近乎残酷。超大体能的训练,身体需要营养,每月只有几十元生活补助费,连每顿买个鸡蛋都不够。
一次,青格乐晕倒在训练场上,医生发现他是饿晕的,心疼地对他说,不能再这样拼命了,身体要紧。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经过艰苦卓绝地努力,青格乐以优异的比赛成绩如愿以偿进入自治区体工队,成为专业队员。
1999年,一年一度的全国锦标赛拉开帷幕,青格乐代表八一队参赛。这是全国最高水平的比赛,高手云集,强手如林,他心里没有底数。教练对他说,你是力量型选手,只要把你的拳发挥好了就行。
对手是兴奋型选手,比赛刚刚开锣,青格乐就吃了一记重拳,好厉害的一拳,那一拳正好打在眉心,眉骨被打破,满脸是血,满眼金花。这一拳打破了青格乐的自信,接下来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结果输了这场比赛。
“青格乐,你不是蒙古人!”战评会上,教练发火了,当众骂了他一句。这一句骂得太重了,比骂娘还重,深深地刺痛了青格乐的民族自尊心。
青格乐在自责,在自省,在自问。蒙古人,一个剽悼的民族,成吉思汗的后裔,征服天下,威猛无敌。自己的血性哪里去了?民族魂哪里去了?骂得好!青格乐暗下决心,不辱祖先,不辱使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蒙古人,打出精神,打出风采。
比赛,训练,训练,比赛,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教训中积累经验,历经磨炼,青格乐渐渐地成熟和丰满起来。
每四年一次的全国九运会迎面而来,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临阵前,教练没给他施加任何压力,淡淡地对他说:“要相信自己,放开了打,不要有任何包揪。”青格乐轻装上阵,一路过关,轻取90公斤级预赛金牌。
“要保持不败纪录,就要不停地超越自己,你是一个力量型选手,这远远不够,要练智能,练技术,力争成为力量型、智慧型、技术型三位一体的复合型选手。”教练指点迷津。
从预赛到复赛的四个月时间里,青格乐练力量,练智能,练技术,完成了艰难地自我跨越。
对于青格乐来说,2002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他摘取了全国冠军赛的金牌,更让他高兴的是,是年他应召入伍,穿上军装,实现了他一丰中最大的梦想。2003年,喜事再次降临,这一年,青格乐人了党,提了干,十分荣耀地成了全家第一个军人,第一名簽员。青格乐出息了!青格乐成名人了!青格乐上电视了!青格乐真的不愧是咱蒙古人!
在接踵而来的一片赞扬声中,青格乐最受鼓舞的是乡亲们那句“青格乐真的不愧是咱蒙古人”。
2004年6月,青格乐代表中国队参加“中国功夫对日本职业空手道对抗赛”。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比赛,虽然大家表面上像参加其他比赛一样,但内心深处的激动却远胜过别的比赛。
比赛一开场,奏响日本国歌,听那“君之代”的旋律,青格乐似乎听到了“鬼子进村”的呐喊,眼前浮现出万人坑的白骨,南京大屠杀的场景,这是国耻啊!如今“鬼子”又来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定要雪我国耻,扬我国威。青格乐在暗暗告诫自己:为了民族的荣誉,只能赢,不能输!
过去听说过空手道厉害,从来没有交过手。前四场比赛,日本队连连败北,最后一个上场的是青格乐,日本队使出绝招,请了“外援”。“外援”像一头被激怒的猛兽,—上场就表现出急于求成的狂躁,青格乐以静制动,避实就虚,轻松地打过前两场。第三场,对手脚步不稳,体力下降,漏洞百出。机会来了,青格乐用组合拳将对手逼到擂台边缘,一个漂亮地转体旋转,使出绝招“旋风腿”,将对于踢下擂台。这脚踢掉了日本空手道的神话,这一脚踢出了中国功夫的神奇。这一脚踢出了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2004年赛事连连,6月份打完中日对抗赛,9月份参加全国冠军赛,征尘未洗,10月份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邀请赛。
对于运动员来说,出国打比赛,国家荣誉高于一切。团结协作,奋力拼傅,为国争光,这是团队精神。肩负着为国争光的重任,青格乐一点也不轻松。为应战巴西队职业选手,教练作出决定,责令青格乐速降体重,打下一个级别的比赛。
人不是气球,一口气可以吹大,放一口气可以缩小。一夜之间,降5公斤体重,谈何容易!一整天不能吃饭,不许喝水,还要从身上挤出5公斤汗水,这岂止是受罪,而且是伤害。热能不足,体能下降,能打拼的只有敢打必胜的信心了。
那一场比赛打得很艰难,第三局青格乐将对手打倒,第四局对手眉骨打破,比赛结束后,青格乐和对手同时被送往医院,青格乐面部缝了5针,对手的胳膊被打成骨折。青格乐带着眼伤从澳大利亚回来,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缅甸参加在仰光举行的亚洲锦标赛。上场前,青格乐眼伤未愈,又患了重感冒,竞技状态欠佳,身体严重透支。伊朗对手人高马大,攻击力强,连连挫败对手,一直保持着不败纪录,是中国队夺冠的最大障碍。
一开场,对方攻势凌厉,连连出击,青格乐主动贴近,自感力量不足,看来硬拼不行,只能智取。不急不躁地打完前两局,第三局一开场,青格乐抓住一个机会,一记重拳将对手击倒,对手摇摇晃晃起来迎战,立足未稳,再次被击倒。裁判终止比赛,青格乐以“优势胜利”夺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收获的季节里,爱情鸟翩翩而至。说起青格乐的爱情故事,既不传奇,也不浪漫,他们是在火车上认识的,可以说是萍水相逢,也可以说是“一路情缘”。
那次,青格乐去外地打比赛,回来的路上,硬座车厢里严重超员,乘客沙丁鱼罐头般挤在密不透风的车厢里受着煎熬。青格乐身边站着一位姑娘,目光不时地在他军装上掠过。青格乐读懂了那目光,站起身给姑娘让了个座位。“谢谢兵哥。”姑娘坐下了,那目光里有多了一分感激。长途旅行,最难打发的是时间,因为有了好感,也为了打发时间,他们很真诚地聊了起来。从聊天中得知,姑娘叫丽娜,在北京工作,是一名医生。丽娜说,她喜欢军人,和军人在一起有安全感。丽娜问青格乐在部队从事什么工作。青格乐说是散打运动员。丽娜说不知道什么是散打。青格乐解释说,和打架差不多,整天的打,在国内打,出国打,一不留神,打了个世界冠军。
坐了一夜的火车,聊了一火车的话。分手时,丽娜成了“追星族”,请他签名留念,给他留了联系电话。
爱情的季节变幻莫测,他们的爱情是“速成型”的,从相识到相爱到结婚,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2003年春节,青格乐和丽娜领了结婚证,却没有时间举办婚礼。青格乐正在备战全运会,每天泡在训练场,他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在全运会拿回一块金牌,作为结婚礼物献给丽娜。
青格乐没有食言,在2005年的全运会上,青格乐一举夺得金牌。
载誉归来,青格乐在北京举办了一个迟到的婚礼,在《婚礼进行曲》的音乐声中,青格乐将那枚全运会金牌挂在了妻子的胸前。他对着前来参加婚礼的来宾说:这个来之不易的辉煌,有妻子的支持和鼓励,这金牌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