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在歌唱-歌舞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云南石屏县与小龙女的故乡棚租村隔一座山梁,山这边是峨山县,翻过山梁是石屏县。石屏县一个名叫波温忠的生意人,出生于云南楚雄市双柏县,到石屏结婚生子,做生意挣了钱,对本地民间歌舞情有独钟,想投资成立演出队,用土生土长的云南民间歌舞,开辟文化保护和商业利用的双重前景。波温忠也是一个行动者,想到就做,四处招兵买马,来到峨山县,听了小龙女纯正的表演,就把她招去做演员。

    小龙女会唱的本民间歌曲不多,去到石屏,才接受系统训练和专门学习。为了保持民间歌舞的原汁原味,波温忠的歌舞团里不准播放现代歌曲,也不准人唱,小龙女每天接触的都是本地民歌,日子一长,小龙女唱出山水草木的温存,感受到踏实的依靠和体贴,喜欢上那些歌了。

    石屏县的私营民族歌舞表演队规模不小,全团一百多人,集中住宿,集中排练和学习。有人学跳舞,有人学唱歌,小龙女学唱歌。以前不爱学,现在喜欢,才知道复杂。彝族的标准歌曲,是用彝文记谱,小龙女要把原汁原味的本地民歌学好,先要学彝文。她的父亲是名声远扬的彝族民歌艺人,懂彝文,就被石屏县的波温忠请去,为团里的演员上课,教彝文和民歌。

    父亲作为教师,在小龙女工作的民间艺术歌舞团授课,小龙女做女儿多少年,第一次正式成为父亲的学生。

    原生态彝族民歌,用彝文才能把曲调记准,小龙女会说彝语,学彝文较快,记不住读音和意义,就用汉文标注。她说的22个平音,33个中音,55个高音等,我未能全部领会,只知道她勤学苦练,成为受人称赞的民歌手,可以登台演出。

    她的叙说引出了我的回忆,认识小龙女前,我去石屏县走访,欣赏过一台本地民族歌舞表演,那台演出叫《花腰放歌》。我和来自中国几省的作家坐在一个宽大的露天场子上,看过台上的演员纵情狂舞,听过穿云破雾的花腰彝歌声。

    小龙女告诉我,那个石屏县私人民族歌舞表演艺术团,排练出的最大一台节目,就是《花腰放歌》。

    我看过的正是那台歌舞节目。那是一场很有规模的演出,从舞台布置、灯光设计到音响设备,再到服装、表演和节目组合,很正式和隆重。

    小龙女在那里接受训练,收获不会小。

    她确实收获不小,在石屏县的民族歌舞艺术团里,她学彝文和民歌,还学彝族舞蹈和耍龙。花腰彝接受汉族耍龙习俗,却按自己的理解,做出发挥改造。汉族是男人耍龙,花腰彝不管那么多,男人耍龙,女人也耍龙,把耍龙当作人人参与的娱乐。小龙女每天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学习各种花腰彝艺术样式,祖辈的记忆渐渐复活,唱出的歌声越来越纯正。

    2005年,峨山县文化局组织全县的原生态民歌演唱比赛,回家休息的小龙女闻讯报名,登台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云南民歌手获全国比赛金牌,原生态概念四处流传,民间艺术的价值和尊严正引起注意。峨山县歌舞团顺应历史,开发本地文化资源,重视原生态民歌,找到小龙女的父亲,透露出招小龙女进歌舞团的想法。

    小龙女的父亲心潮起伏,自己一生学艺,会唱会弹会跳,以此为荣,却藏在深山人未识。眼看年华远去,浑身才华无人继承,难免孤独。现在,县领导登门拜访,要招女儿进歌舞团,他很高兴,打电话给女儿,小龙女半信半疑,更高兴。

    2006年春节,小龙女回家过年,再没有返回石屏县。那年,县里四处打听,找来十多个原生态民间年轻歌手,一一考试,最后招收了小龙女和另一位男演员,现在那位男演员另有选择,正式留在歌舞团里的民间原生态歌手,只有小龙女。

    故乡的县政府歌舞团比石屏县的私人商业演出团轻松和自由,却更专业,也更严格。小龙女进歌舞团后,每天用心学习本地民歌,还要练功和学舞蹈。歌舞团禁止她学现代歌曲,只安排声乐演员钱俊宏教她练气。峨山本地民歌复杂缠绵,很多曲调音高惊人,气息也拖得很长,用现代声乐技术中的生理气息运用方法,可以从理论上探求民歌演唱的奥秘。

    进歌舞团一年多,小龙女以原生态歌手身份,参加各种演出,县上的重要节庆,都有她登台亮相,县庆和彝族传统火把节演出,也有小龙女现场表演助兴。

    我问她,现在感觉怎么样?歌舞团的生活习惯吗?演唱水平提高了多少?

    小龙女果然聪明,狡猾地回答道,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努力,声乐,我现在也比较喜欢了,能在歌舞团里学唱本地的民族歌,我很高兴,领导也关心,我很幸运,会再努力,进步有多少,就不知道了。

    小龙女在县歌舞团迎来自己的18岁,团里的同事和领导很高兴,专门为她庆祝生日,有人说,18岁成人啦,要好好好一下,摆18桌请客。把小龙女吓一跳。吓一跳不是因为请不起18桌,人家不会要她请18桌,歌舞团职工人数少,也摆不了18桌,吓一跳是发现自己长大了,从少女变成了大姑娘。

    从少不更事的15岁初中毕业起,三年时光随风而逝,她的初中同学,少数升上高中,刚考取大学。考取大学的人,对小龙女也很羡慕。人家被题海呛得半死,早自习晚自习,背这样背那样,头晕眼花,还要上高考战场拼杀。好容易换来一纸录取通知,未来还是空洞,小龙女已经成为歌舞团正式演员,若干次登台,一展歌喉,名字被县城的父老乡亲记住。

    我问,以后怎么办?有什么打算?

    小龙女说,没什么打算啊,以后还远呢,不是很清楚。原生态这种东西,我觉得毕竟是这回事,有一天会慢慢淡掉。我还是要多学点东西,凭自己的声音条件,在声乐方面学好,舞蹈也学一下,上面来了老师,教跳舞,我也跟着学,彝族的舞蹈,那些基本动作,我也要学会。

    小龙女很诚实,民歌的原生态前景,她不清楚,就照直说,换别的人,可能讲大话。大话不解决问题,中国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成长,比小龙女高明的专家,也不是很清楚。

    只有一个事实很清楚,这份文化,正受到珍惜。

    有这个前提,就可以松口气。

    我问,在县城上班,会想家吗?经常回家吗?

    小龙女笑起来,她说,我弟弟在县城读书,经常跑来找我,要零用钱呢,他来了,我们就一起玩。

    家里还有什么人?

    家里有妈妈,还有奶奶。

    你父亲呢?也能经常见到他吗?

    我爸爸出来了,在一个度假村,教人家表演民族歌舞,我也经常去找他。

    我能见到他吗?我问。

    小龙女说,见得到啊,那个地方很近,在县城边上。

    我问,听说你爸爸和妈妈,年轻时候爱跳乐,他们两个对歌时打赌,你妈输了,就嫁给你爸爸,有这回事吗?

    小龙女说,是的,就是这回事。

    我从歌舞团的声乐演员小钱口中,听说过小龙女父母的爱情故事,当着小龙女的面,奇异的传闻得到证实,我很高兴,决定拜访小龙女的父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