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裂变 遍地胡虏-公元九三〇年(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董璋占领阆州后,率军直扑利州。不料,半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粮食也难以及时跟进,董璋无奈,只好又率军返回了阆州。孟知祥听说后,不禁大惊失色,对赵季良道:“董公既然已经攻占了阆中,就该乘势攻取利州。利州兵帅不懂军备,必会望风而遁。我军即可得其粮仓,占据漫天之险。如今,董公却呆在偏僻的阆州,放弃剑阁,如此绝非良策!”赵季良深以为然。

    于是,孟知祥遣使向董璋提出,西川愿意提供三千精兵,协助东川军守御剑门,董璋却推辞道:“董某在剑门已布有重兵,可以说固若金汤,有劳孟公牵挂了。”

    孟知祥知道董璋心有疑忌,也就不再坚持了。

    随后,董璋率东川兵连连出击,相继攻陷了征、合、巴、蓬、果五州。孟知祥又命原蜀国镇江节度使张武率水军东下,相继攻占了渝州、泸州,遣先锋将朱渥分兵攻取黔州、涪州。

    李仁罕率西川军抵达遂州后,遂州节度使夏鲁奇兵少,只好率军固守城池。孟知祥命都押牙高敬柔率资州民兵二万人,修筑长墙,想要困围遂州。夏鲁奇担心长墙修成后,遂州将不战而亡,只好遣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率军出战。不想,康文通刚一出城,就听到了阆州失陷的消息,竟率军投降了李仁罕。

    一时间,两川兵势大振!

    伐蜀

    石敬瑭率征川大军终于到达了散关,此时,王思同的前锋军已抵近剑门关了。剑门关本就是难以逾越的天险,董璋又在剑门关以北的永定关设有多处烽火台,只要朝廷军一露面,剑门关的七座东川兵寨、数千兵士就会将剑门防守得滴水不漏。正如董璋所说,朝廷军要想渡过剑门关,真正是比登天还难!

    王思同一筹莫展,只好召集王仁裕、阶州刺史王弘贽、泸州刺史冯晖与步军都指挥使赵在礼商议,众人商量了半天也没结果,都认为正面强攻不是办法,即便有百万大军也不够东川兵杀的,只有另觅他道,绕过剑门关。王思同命人向当地百姓打听,看看有没有道路能绕过剑门关。不久,一名亲军带了一位老者来到王思同帐中,老者说道:“听先辈们说,从人头山的后面可以绕到剑门关之南,不过,人头山很难翻越,只听说有药农曾经翻越过。”

    王思同大喜,当即将三千骑军留给了王仁裕、冯晖,他和王弘贽则率七千步军长途跋涉,直奔人头山。

    果如老者所言,人头山不但山势崎岖险峻,翻越起来极为艰难,而且深涧一个连着一个,稍不留意,就会坠入万丈深渊。王思同在药农的引导下,率军进入人头山后,一路之上,不时地听到坠崖的惨叫声,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唐军在将上千条性命扔在了深渊之中后,还是有五千多人翻过了人头山。

    翻过人头山后,王思同惊奇地发现,此时他们已经到了剑门关的南面,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到了剑门关守军的后面!王思同大喜若狂,连忙集合唐军,悄悄地行进到东川军阵后,突然发动攻击。东川兵万没想到他们身后竟有朝廷军队来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阵就被斩杀了三千多人,剩下的皆抱头鼠窜。都指挥使齐彦温逃得慢了些,被唐军活捉。剑门关遂被王思同占据,王仁裕、冯晖随后率骑军进入关内。

    王思同一面飞马告知石敬瑭,一面遣赵在礼率军攻袭剑州。

    剑州守将尚不知道剑门关已失,所以毫无防备,被赵在礼一阵急攻,只好弃城而逃。赵在礼占领剑州后,见朝廷大军迟迟未到,又听说两川军正赶来剑州,担心被围在孤城之中,只好将钱财粮草全部取走,焚烧掉所有房舍,又退回了剑门关。

    王思同闻听赵在礼退出了剑州,当时就要将赵在礼以军法处置,王仁裕劝道:“赵在礼乃圣上旧人,杀之无益,还是另遣人把剑州抢过来吧。”王思同连叹数声,只好遣王弘贽率军直奔剑州。

    朝廷这时才知道,孟知祥跟董璋一起反了,李嗣源大怒,下诏削夺了孟知祥的所有官爵。

    董璋闻听剑门关丢失,惊惧不已,连忙遣使者至成都告急。孟知祥一听剑门丢失,也是大惧,仰天叹道:“董公果然误我!”忙遣李肇率兵五千增援东川军,临行之际,孟知祥叮嘱李肇道,“你等需倍道兼行,只要占领了剑州,北军也就难有作为了。”

    孟知祥接着又遣使者前往遂州,令赵廷隐率一万军士会同李肇屯守剑州;随后,又遣原蜀国永平节度使李筠率兵四千赶往龙州,镇守要害。

    赵廷隐接到军令,当即率军北上。此时已到深冬季节,天气极为寒冷,士卒们听说朝廷大军占据了剑门关,皆异常恐惧,观望不前。身材矮小的赵廷隐流着眼泪对士卒们说道:“现今北军气势正盛,你等若不力战退敌,不但你等性命难保,你等的老婆孩子也将成为别人的了!”众军士这才又振作起来。

    董璋对孟知祥颇有歉意,也率东川兵自阆州北上,屯于木马寨。

    此时,两川之军分路北上,决意要守住剑州等要地。孟知祥暗自祈祷,希望各军能在朝廷军之前占据剑州。

    王思同攻占剑门关之时,西川牙内指挥使庞福诚、昭信指挥使谢锽正率数百名兵士在来苏村驻扎,一听说剑门关失守,二将马上就意识到了剑州的重要,庞福诚对谢锽道:“若让北军再得到剑州,两川就完了。”二将当即率领一千多人间道向剑州赶去。

    庞、谢二将率军刚刚进入剑州,王弘贽率领一万多朝廷军就抵近了剑州城。此时,已是日暮时分,王弘贽见剑州城头人影幢幢,知道剑州又被两川军占领了,不禁跺脚懊丧。此时,军士们经过长途跋涉,又饿又累,一时疲惫至极,只好依山扎营,想等到天亮后再攻城。

    庞福诚、谢锽站在剑州城头,远远望着唐军扎营,当时就明白了朝廷军的用意。二人商议道:“敌众我寡,若被朝廷军围困,天一亮,我等必会全军覆没,趁着现在天色昏暗,朝廷军心中不安又难以判断我军人数之时,尽快以奇计击退之。”于是,庞福诚率百余名兵士趁着夜色爬到北山之上,在朝廷军营后大声呐喊,击鼓鸣号;谢锽则率领其余兵士手持短兵向朝廷军急攻。朝廷军以为两川军前后夹击,相顾失色,当时就乱成了一团,王弘贽无奈,只得弃营而去,又退回了剑门关。

    孟知祥听说后,不禁大喜过望,对左右言道:“起初,我认为赵在礼既已占据剑州,必会坚守剑州,或者率军直扑梓州,董公必会放弃阆州南奔,我军将失去援助,只能解了遂州之围。若如此,我等内外受敌,两川必然震动,大势危矣,却没料到,赵在礼竟然焚毁剑州,运粮东归剑门,驻兵不进,如此,我大事可成了!”孟知祥随后又听说,董璋遣前陵州刺史王晖率兵三千协助李肇等屯兵于剑州南山。孟知祥掐指一算,此时,在剑州周围,已经部署了四万多川军!

    北线总算侥幸稳定了下来,孟知祥的南线,此时也是异乎寻常地顺利。虽然张武病逝于渝州,但是袁彦超、朱渥相继攻占了涪州、黔南、丰都等镇。

    王思同占领剑门关两个多月后,石敬瑭的大军才抵达剑门关。石敬瑭听罢王思同的介绍,瘦削而蜡黄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笑意,对诸将言道:“也好,如今两川精兵尽在剑州,我军正可与其决战,一战而定两川!”

    次日,朝廷军与两川军列阵相对。石敬瑭率六万大军屯于剑州北山;两川军则列有两座军阵:赵廷隐列阵于牙城后山,李肇、王晖列阵于河桥。战前,赵廷隐特意挑选了五百名弓箭手,埋伏于朝廷军的来路上,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朝廷军败退的准备。

    石敬瑭先令步兵攻击赵廷隐,两军刚一交锋,赵廷隐即举旗擂鼓,两川军大举出击,朝廷军则纷纷后退,不少兵士滚坠下山,伤亡百余人。

    石敬瑭见步兵无法突破,只好令骑兵冲击河桥。李肇的利箭强弩很快就组成了密集的箭网,朝廷骑军根本就无法前进。如此一来,两军又呈僵持之状。日落时分,石敬瑭担心两川军夜间来袭,自己又不熟悉地势,只好率军回撤。赵廷隐见状,趁机率军追击,朝廷军大恐,皆夺路逃窜,很快就进入了赵廷隐预先埋伏的弓箭兵的箭程,如飞蝗一般的箭雨霎时就罩住了惊恐万状的朝廷兵士,朝廷军纷纷中箭,死伤近千人。

    石敬瑭退回剑门后,就不敢再轻易南下了,每日里只是南望两川,无可奈何。

    石敬瑭伐蜀无功,却将责任推到粮草输送上。每有使者从军前回到朝廷,皆称道路艰险,粮草匮乏,大军很难继续南下。石敬瑭此话倒也是实情——朝廷大军在剑门关驻扎,粮草却要从关右输送,关右之人皆疲于转运。潼关以西,粮价本不太高,但经百姓肩扛背驮,运至利州,仅运费,就使粮价增加了十几倍。故而,常常有人带着钱物逃匿到山谷之中,沦为盗贼。

    李嗣源深为忧虑,只好召集众臣商议大军粮草转运之事,问道:“关西过度劳扰,却仍不能满足剑门大军的供应,不知谁可为朕操办此事?”众臣皆低头不语。李嗣源见状,看着安重诲的脸叹道,“实在不行,朕只好亲自去办理了。”

    安重诲知道,此时已不能不说话了,只好说道:“臣职掌军机密务,军威不振,是臣的过错,臣请求亲自前往督战,顺便督运粮草。”

    李嗣源等的就是他这句话,拍手道:“有安公亲往,大事必成!”当即下诏,命安重诲前往剑门督军。

    安重诲倒也雷厉风行,说走就走,当日就离开了洛阳,一路星夜疾驰赶往剑门,每日驰行竟有数百里之多!西部各藩镇听说后,无不惊惶震骇,连忙加紧办理转运,不分昼夜地将粮草运往利州,每天皆有不计其数的人畜坠毙在山谷之中!

    石敬瑭闻听安重诲已经离开京城,这才敢上表奏论,认为两川不可征伐,李嗣源这时也有了撤军的念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