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裂变 遍地胡虏-公元九二六年(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此时,康延孝率领后军驻扎在魏城,闻听皇上不委派自己去杀朱令德,却委派董璋,不禁大惊。当日,董璋率军耀武扬威地从康延孝军营前经过,别说拜谒康延孝了,竟连马都没有下。康延孝大怒,借着酒劲对诸将道:“国家南取大梁,西定巴蜀,皆是郭公之谋。当年,康某去逆效顺,与国家掎角以破大梁,则是朱公之功。现今,朱、郭皆被无罪灭族,回京之后,恐怕就轮到我了。”他这时已决定起事,故而不再自称“绍琛”,而是改称“康某”。

    随之,康延孝仰天而呼道:“冤哉!枉也!时乎?命乎?奈何?奈何?”

    康延孝所率之兵多为河中兵,闻听朱友谦被灭族,无不激愤。河中将焦武等闻听康延孝所言,也都放声大哭,齐集到军门前高声叫道:“西平王何罪?竟被满门杀戮!我等若回去,一样会被诛杀,我等决不可东返了!”

    此时,魏王李继岌已经抵达泥溪,见后军仍在三十里外,连忙遣人催康延孝速行。康延孝告诉来使:“请转告魏王,河中将士皆号哭不止,将要作乱。”

    康延孝随即率军西返,移檄成都,诈称奉诏命接替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蜀人不明真相,又心服康延孝之胆勇,故而纷纷响应,不到三日,竟会集了五万多兵卒。魏王李继岌大军到达利州后才听说此事,不禁大恐,又听说康延孝已遣人烧断了桔柏津浮桥,连忙任命任圜为副招讨使,率步骑七千,与都指挥使梁汉颙、监军李廷安一起追讨康延孝,并遣使者前往梓州,令董璋出兵征讨。董璋接到魏王之命后,当即率兵二万屯守绵州。

    任圜回军南下,先令别将何建崇攻击剑门关。何建崇经过一昼夜苦战,方才将剑门关攻下。

    康延孝在前往成都的路上,恰好遇见了朝廷使者崔延琛。崔延琛对康延孝道:“崔某奉诏召孟郎回京,绍琛公若缓兵等待,西蜀必为绍琛公所有。”康延孝信以为真,特意遣快马将崔延琛送往成都。

    令康延孝想不到的是,崔延琛一到成都,即将康延孝反叛来攻成都之事告诉了孟知祥。孟知祥大惊,一面令人挖掘城壕,树立栅栏,加固城防;一面遣李仁罕率步军四万,赵廷隐率骑军两千出城迎战康延孝。

    赵廷隐对麾下骑兵说道:“我军此次出师,不用三十天,必能破贼!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乃立功求赏的大好良机。少壮勇锐并愿意立功求富贵者,站到东面!老弱病残不愿死战者,站到西面!”结果,只有七百人站到了东面。赵廷隐就率领着这七百骑士直奔汉州,一鼓而将康延孝西寨攻破。

    当日,任圜、董璋会兵后也抵达了汉州城下,掌书记张砺献计道:“李绍琛用兵粗糙冒进,可将精兵埋伏于后,以羸弱之兵引诱其入伏。”任圜依计而行,命董璋率东川羸弱之兵先战而退。

    保命者

    正如张砺所料,康延孝认为任圜乃一介书生,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又见其兵羸弱不堪,一触即退,便全力追击,不想,追进了任圜的伏击圈。只听一阵鼓响,伏兵四面而起,叛军大败,被斩首六千多级。康延孝死命杀出重围,回到汉州后,就闭城不出了。

    汉州没有城堑,康延孝只好以树木做成围栅。任圜见状,便令军士纵火焚烧围栅。康延孝无奈,只好率军突围,与唐军大战于金雁桥。此时,属下军士皆知他是朝廷叛将,临战之时,纷纷倒戈投降。康延孝无奈,只好率领亲军杀开一条血路,直奔绵竹。不想,其亲军也纷纷弃他而去,等到抵达绵竹城下时,他身边只剩下了十来骑。董璋率军追来,康延孝走投无路,只好弃械投降。

    孟知祥亲至汉州犒赏诸军,与任圜、董璋等置酒高会。酒酣之际,任圜命人将康延孝的槛车推到宴席之中。孟知祥亲自斟了一大杯酒,举到康延孝嘴前,说道:“明公当初自梁朝脱身来归,平定汴州后,圣上即以明公节制陕州;伐蜀之时,圣上又以明公为前锋;明公克平两川,战功卓著,归朝之后,定当授爵册勋,执掌巨镇,谁能与明公相争呢?为何一念之差,步邓艾之后尘,自毁功勋而入此槛车呢?孟某深为明公痛惜!”说着,亲自喂康延孝饮酒。

    康延孝饮罢,叹道:“我何尝不知富贵已极,官职已足,然而,郭崇韬佐命元勋,辅成大业,兵不血刃,收获两川,功勋之大,谁能企及?谁能想到,他却被无罪灭族!像康某这样的人,又如何能保得住首领?不是康某心存异念,实在是康某不敢回朝廷啊!别说什么富贵了,康某此举,仅仅是为了保命!事已至此,也是天命,夫复何言?”说罢,含泪吟道:

    枷槛索围紧,虎长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

    一点聪明天,两朝孤苦身。

    何须虎贲骑,蜀道平如茵。

    勋爵莫所急,保命最要紧。

    孟知祥、任圜、董璋面面相觑,皆沉默不语。

    孟知祥深有所悟,回到成都不久,即将河中将陕虢都指挥使李肇、河中都指挥使侯弘实锁拿入狱。但是,没过多久,他又悄悄把二人给释放了,而且还任命李肇为牙内马步都指挥使,侯弘实为副使。

    此时,蜀中群盗犹未平息,孟知祥遴选廉吏治理州县,免除暴赋,招安搜集流散军卒、百姓,颁布宽大政令。随后,孟知祥又遣赵廷隐、张公铎率兵剿除群盗,境内渐渐安定了下来。

    赵在礼占据魏州后,邢州步兵直小校赵太率四百兵士趁机叛乱,自称邢州留后。李存勖接到军报,只得命霍彦威率兵征剿赵太。霍彦威奉诏,率五千步卒赶到邢州,一阵急攻,就破城进入了邢州,将赵太等人生擒。随即,又押着赵太直奔魏州,扎营于魏州城西北,令兵士牵着赵太等二十一人在城下游行示威,然后将他们统统斩首。

    不久,元行钦也率军抵达魏州城下,一面发兵攻其南门,一面遣人手持圣旨进入魏州城招抚乱军。

    赵在礼大惧,连忙送出大批酒肉,犒劳元行钦之军,并在城楼上对元行钦施礼言道:“将士们因思家太切,才擅自回来,相公若能可怜我等,请代为转奏圣上,只要能免我等一死,我等定将改过自新!”

    元行钦道:“你等皆有功于朝廷,此乃小过,天子必会赦免你等……”

    元行钦话还没有说完,身旁的监军史彦琼却手指着赵在礼大骂道:“该死的反贼,现在知道害怕了,城破之后,定将你等碎尸万段!”

    皇甫晖转头对众人道:“兄弟们听听,史彦琼的意思是皇上并未赦免我等啊!”众人闻言大怒,连声高骂,并从赵在礼手中夺过圣旨,当场撕成了碎片,抛撒到城下。自此之后,众人齐心协力,死守城池。元行钦连着攻了十多天,始终无法攻克,只好上奏朝廷,恳请尽快增兵。

    李存勖阅罢表章,直气得暴跳如雷,大怒道:“克城之日,定当鸡犬不留!”遂决定发大军征讨魏州,令元行钦暂时撤至澶州,等候大军到来。

    不久,诸道援兵一万多人相继抵达澶州。元行钦率军再度向魏州发起攻击。乱军此时已经明白,朝廷是绝不会赦免他们了,也就打消了投降的心思,铁了心坚守魏州。

    元行钦冲锋陷阵可说是所向无敌,但对于攻坚取城,却是一筹莫展,万余大军昼夜急攻了二十多天,魏州城依然是纹丝不动。

    正在这时,沧州又发生了叛乱,小校王景戡率军平定后,竟自称留后。河北不少州县见状,纷纷仿效,相继发生了变乱。李存勖知道,如果不能将魏州尽早平定,河北必将互相仿效,后果不堪设想,遂决定御驾亲征。但是,众宰相、枢密使等朝廷重臣皆言京师乃根本之地,车驾绝不可轻率离京。

    李存勖道:“朕又何尝不知?继岌之军尚远在西蜀,诸将之中,又有谁能替朕去平定魏州之乱呢?”

    李绍宏奏道:“陛下以谋臣猛将取得天下,眼下不过一州之乱就说无兵无将了,这是何故?总管李嗣源乃陛下宗臣,创业以来,一直跟随陛下艰难百战,其锋芒所指之处,能有何城不克?能有何贼不平?‘横冲将军’之名,早已威震夷夏!若陛下委其专征,邺城之寇,又何足为虑?”

    李存勖本来心宽量大,很少猜疑,但是,自从魏州称帝之后,疑心越来越重,诛杀郭崇韬、朱友谦之后,更是不敢再让大臣掌兵了,尤其是李嗣源!故而,虽然李绍宏如此推荐,他仍是顾虑重重,说道:“朕正要仰仗嗣源宿卫朝廷,众位爱卿,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可以为帅?”

    众宰相、枢密使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答道:“依臣等料之,非总管公不可!”

    张全义也劝道:“河朔乃多事之地,时日越长,其患越深,若依赖绍荣等人,不知何时才能成功,望陛下深思。”

    李存勖见朝廷内外都推荐李嗣源,这才下了起用李嗣源的决心,但他不用李嗣源的镇州兵,而是命李嗣源率领朝廷宿卫亲军去讨平魏州!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最为稳妥。

    李嗣源在镇州接到诏命后,星夜赶赴洛阳,然后率领从马直宿卫军向魏州进发,不过,临行之际李存勖又以宿卫朝廷的名义特意留下了郭门高一军,毕竟,他对郭门高也不太放心。

    李嗣源率军抵达魏州后,屯兵于魏州城西南。此时,元行钦率军一万扎营于魏州城正南。李嗣源连遣高行周、张虔钊等七人前往元行钦、霍彦威等军营,让各军与他相会。元行钦却怀疑李嗣源有诈,竟将使者扣留,传令各军紧闭寨门,不予理睬。因此,诸军之中,只有霍彦威率军与李嗣源会合。

    李嗣源与霍彦威会合之后,当即传下军令,次日天亮攻城。但是,他万没想到,当夜,从马直突然反了!

    从马直军校张破败率数百人杀掉都将、烧了营舍之后,就直奔李嗣源的中军大帐。李嗣源闻听骚乱,连忙率亲军迎战,但寡不敌众。乱兵见势,更为嚣张,加入到乱军队伍中的人也越来越多。

    李嗣源气恼至极,他身跨战马,越众而出,威声呵斥道:“你等究竟想干什么?”

    张破败答道:“将士们提着脑袋跟从皇上十几年南征北战,好不容易才夺得天下,皇上却背信弃义,任用奸谄小人,听信宦官、伶人,郭侍中何罪之有,竟遭灭族惨祸!魏州戍守的兵士回家,本是人之常情,皇上不但不加赦免,还说克城之后,将魏博之军全部活埋!前些日子,从马直只有王温等五个兵士酒醉闹事,皇上却要将我等全都杀了!我等本来并无反叛之心,只想保住性命。眼下,我等已经商议好了,欲与魏州城中联合,共同击退诸道之军,拥戴总管在河北为帝,至于皇上,我等也不难为他,就请他在河南为帝好了。恳请总管令公看在河北军民的分上,答应了我等。”说罢,已是声泪俱下。众军士闻言,皆跪倒在地,眼含热泪地高叫道:“令公就救救我等吧!”

    李嗣源闻言,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也含泪言道:“将军所言乃常情,不过,却非国家大义。为今之计,只有等攻下魏州,由嗣源亲自向陛下求情,赦免城中之军。若陛下不准,嗣源情愿以死相报。”

    乱军不答应,张破败恳求道:“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等既已反叛,皇上又怎会饶了我等?”

    李嗣源怒道:“你等既然不听我的,就只好任你等所为了,我自己回京师去。”

    乱兵闻言,纷纷起身拔出兵器,将李嗣源围了起来。张破败道:“总管莫怪,他们皆是虎狼之辈,不能辨别尊卑,再者说,令公回京师又能怎样呢?”

    安重诲、石敬瑭、霍彦威连忙拉了拉李嗣源的衣角。李嗣源明白,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好点了点头。众军见状,竟一拥而上,裹挟着李嗣源等人就向魏州城走去。

    皇甫晖在城上见有大队朝廷兵士前来,正要命军士射箭,张破败大声叫道:“我等乃从马直亲军,现已跟从总管令公造反了,请将军快将城门打开,我等合兵一处,共退朝廷之军。”

    皇甫晖有些不信,说道:“我又怎知真假?请放总管令公一人入城,以取信于我。”

    张破败怒道:“岂有此理!我等既已造反,哪里还有生路?总管入城,我等又该怎么办?”

    皇甫晖道:“你等且在城外稍候,待我问明情由,再接你等入城。”

    张破败想了想,就答应了皇甫晖。皇甫晖担心众军趁乱拥入,便亲率一千军出城迎接李嗣源。张破败果然有此想法,他见城门一开,当即拥着李嗣源、霍彦威向城门冲去。皇甫晖连声喝止,从马直军哪里肯听。皇甫晖大怒,拍马舞枪直奔张破败,一枪正中张破败咽喉。从马直军大惊,又见城中大队人马杀出,慌忙四散逃去,却撇下了李嗣源、霍彦威。

    赵在礼早就得到军报,连忙亲率众军校迎接李嗣源入城,泪流满面地谢罪道:“将士们有负令公,我等定当唯令公之命是从!”

    李嗣源诈言道:“要想成就大事,须得有兵才行啊!现今城外之兵全部流散,无所归依,不如让我等出城,为赵公召集这些兵士。”

    赵在礼毫不怀疑,竟真的将李嗣源、霍彦威送出了魏州城。李嗣源出城之后,当晚宿于魏县,果然有不少散兵闻讯来投。

    元行钦听到李嗣源进入魏州的消息后,当即率军离去。前直指挥使侯益闻听李嗣源已经造反,也悄悄地逃出了魏州,赶往洛阳。

    皇后计

    魏州的春夜仍有凉意,李嗣源独自在魏县县衙的庭院中来回踱步,不时地抬头仰望着天上的缺月,连声叹息。此次奉旨平乱,他自己竟糊里糊涂地成了“乱臣”。李存勖本就对他疑心重重,元行钦回到洛阳后,他更是百口难辩。他此时既不想回魏州做“叛臣”,更不敢回洛阳去“受死”,一时之间真不知如何是好,不禁仰天叹道:“老天啊,嗣源究竟做错了什么,非要让我到如此绝境!难道只能回镇州吗?”

    “万万不可!”李嗣源闻声回头,不知何时,安重诲、霍彦威、石敬瑭已站在了身后,显然他们也睡不着,说话的是安重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