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裂变 遍地胡虏-公元九二四年(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郭崇韬见李存勖如此说,知道他是真心舍不得自己,便将早已准备好的二十五条治国方略呈献给了李存勖。李存勖一看,全都是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强兵修备等有利于天下安定、利国利民的实事,不禁连声夸赞道:“卿果然是治国贤才,朕没看错,朕的江山怎能少了卿呢?”自然全都照准,并让他加紧施行。

    郭崇韬内心终于安定了下来——有了李存勖的信重,他也就不用太顾忌伶宦的毁谤了。如此一来,朝廷之内他就可暂时放心了,不过,外藩之中却有一人,让他一直感到不安,此人就是幽州节度使——“再世杜预”符存审!

    符存审身为诸将之首,屡立大功,但未能得到攻克大梁的首功,因而心中一直感愤不已。他本来就有病,再加上负伤累累,为此,他的病势就更加严重了,屡屡上表奏请入朝觐见。郭崇韬起初不同意,后来终于答应了他。符存审这才拖着沉重的病体,千里迢迢地赶到了洛阳。

    符存审一见李存勖,当时就哭倒在了大殿之上,郭崇韬连忙把他搀起,也有些不能自已,泪水滚滚而出。李存勖也是百感交集,对他厚加抚慰,劝他安心养病。

    李存勖当晚特意设宴为符存审接风,符存审心存感激,强扶病体出席,但终究难撑太长时间,李存勖只好命人把他送回了驿馆。符存审走后,李存勖叹道:“与朕一起披荆斩棘的故人已经零落殆尽了,所存者唯有存审了。可惜他又衰疾如此,看来是不能再回幽州了。幽州乃国家北门,不知何人可替代存审?”说着话,抬头看见了李存贤,立时就想起了一件往事。

    李存勖初为晋王之时,论马上功夫,李存贤不是李存勖的对手;但若论摔跤,李存勖就稍逊于李存贤了。李存勖不服,就要求与李存贤徒手比试摔跤。李存贤无奈,只好答应,但碍于身份,李存贤总是不尽全力。李存勖当时就说道:“你若能胜了我,将来我就授你一座藩镇。”李存贤这才尽力,把李存勖摔倒在地。

    李存勖此时想让李存贤去镇守幽州,便问他愿不愿意。李存贤自然求之不得,满口答应了下来。次日,李存勖即正式颁诏,授李存贤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存贤临行之际,李存勖特意为他设宴饯行,并说道:“手搏之约,朕没有食言吧!”李存贤连连致谢。

    符存审知道后,心中怅然不悦,郁郁寡欢地离开了洛阳,回幽州而去。

    郭崇韬心中不忍,对李存勖道:“陛下授存贤为幽州节度使,将置审公于何地?审公功高盖世,现已疾病缠身,陛下应将他调回中原,以便延医治病。”李存勖大悟,当即颁旨:改授符存审为汴州宣武军节度使、诸道蕃汉马步总管。但是,诏书尚未到达幽州,符存审就病逝了,时年六十三岁。

    符存审之子符彦超、符彦饶、符彦卿、符彦能、符彦琳遵照遗命,将他的遗体葬在了太原。李存勖闻听噩耗,心中大震,诏命辍朝三日,追赠符存审为尚书令,以其长子符彦超为汾州刺史。

    符存审自小就在军中,深晓机略,预知机变;行军出师,法令严明;决策制胜,从无遗悔,因而百战百胜,从无败绩,素有“常胜将军”之誉,功勋、名望与周德威不相上下,为当世之良将。符存审经常告诫诸子道:“父亲出身贫寒,少年时即手提一剑离开乡里,四十多年来,四处征战,经常是九死一生,仅开骨取箭就有百余次之多,这才位极将相。”他将从自己身上取出的一百多个箭头交给诸子,让他们收藏起来,叮嘱道,“你等生于膏粱之家,当知你父起家是如此之不易,决不可奢侈挥霍……”

    此时,许多勋臣皆畏惧伶宦谗言,心不自安,纷纷自请解除兵权,就连张全义、李嗣源也要求解除自己的兵权。于是,李存勖便以年龄尚不满十七岁的皇子李继岌接替张全义掌判六军诸卫事,张全义则改封太尉,兼中书令、河阳节度使、河南尹。但是,李存勖没有答应李嗣源的请求,仍以其为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

    李存勖自从在大梁门口答应了伶官周匝的请求后,就想擢拔陈俊、储德源为刺史,但被郭崇韬给拦下了。郭崇韬谏道:“陛下之所以能取天下,全赖英豪忠勇之士奋勇苦战。现今大功刚成,对他们尚未封赏一人,就先以伶人为刺史,恐怕会让他们寒心的,若如此,天下之心也就失去了。”后来,李存勖又几次提起此事,都被郭崇韬给劝谏住了。

    此事就这样拖了下来,如今,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众伶人又在李存勖跟前提起此事。李存勖无奈,只好对郭崇韬道:“所谓君无戏言,既然朕已经许诺周匝了,迟早都是要兑现的。如今,朕都不好意思见此三人了。朕也知道郭公所言乃正理,但也好歹照顾一下朕的情面,屈意而为吧。”

    郭崇韬见李存勖如此说,也就不好再坚持了,只得以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

    此时,就连跟从李存勖出入百战的亲将,都有很多人没被擢升为刺史,因而,陈、储二人的任命诏书一公布,立时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慨与不满。

    王庆是第一个率军渡过黄河的亲军队长,也是第一个进入大梁城门的队长。进入大梁之后,他曾当面请求李存勖为他升官,李存勖也曾点头许诺过。过了几个月,王庆见没有动静,就又奏请李存勖兑现诺言,李存勖却一直未予理睬。此时,既然陈俊、储德源都升了刺史,也该轮到王庆了吧,但李存勖还是没有给他升职。如此一来,就连李嗣源都看不过去了,竟亲自求见李存勖,为王庆抱屈。

    李嗣源奏道:“王庆作战勇敢,又曾为陛下亲军队长,功劳颇多,理应擢拔。即便没有实职,找个虚名也行啊!”

    李存勖却道:“朕也知道王庆功劳不小,可是,不知为什么,朕一见到他,心中就不自在,朕又怎会赐给他官职呢?太宗有诗言道:‘待余心肯日,是汝命通时。’天子主宰天下生灵赏罚,圣明如太宗者尚且如此说,可见进退确实是人的命运。”

    李嗣源听罢,虽然如坠云雾,但也知道李存勖是决不会奖赏王庆的,心中很不以为然,但也不好再说什么。不过,让李嗣源想不通的是,对于朱友谦,李存勖却总是有求必应:先是朱友谦奏请掌管安邑、解县盐池,李存勖同意了,让他充制置两池榷盐使,晋爵西平王,还赐给他免死铁券;后来朱友谦又为其子朱令德、朱令锡求官,李存勖也以节度使相授,以朱令德为遂州节度使,以朱令锡为许州节度使,其他儿子只要自己能穿衣服的,也都授予了官职,以至于朱友谦之子,无论嫡庶,皆受封赏——朱友谦一家,一门三节度使、七个刺史,就连五个不满十岁的儿孙也被封为将校之职,恩宠之盛,可说是无人能比。

    李嗣源叹道:“看朱友谦一家之荣耀,恐怕这就是陛下所说的命运吧!”

    契丹屡屡进犯,李存勖便命各镇挑选精兵前往北方边境,以抵御契丹。潞州也接到了圣旨,潞州节度副使李继珂连忙挑选了三千精兵,准备发往涿州戍守,此事引起了潞州牙将杨立的注意。

    李继韬对杨立有恩,李继韬被杀之后,他就一直在寻找机会为李继韬报仇。此时,他见机会来了,便对准备发往涿州的三千士卒们言道:“我等在故使麾下二十多年,衣食丰足,在此之前,潞兵从未戍守过边境,现今朝廷却驱使我等到北边荒绝之处,显然是不想让我们再回潞州了。我等与其暴骨沙场,不如据城自守,事成则共享富贵,万一不成也可占山为王。”

    众军士本就不愿离开潞州,经杨立一鼓动,立时就群情激奋,齐声呐喊着冲向了子城东门,大肆焚掠。李继珂与监军张弘祚慌忙弃城而逃,杨立遂自称留后。

    李存勖闻讯大怒,当即下诏,命李嗣源为招讨使,元行钦为部署,帐前都指挥使张廷蕴为前锋,率军征讨潞州。

    张廷蕴接旨后,当即率前锋军直奔潞州。到达潞州时,天色已暗。此时,李嗣源、元行钦的大军正陆续前来,忙于安营扎寨,李嗣源、元行钦尚在途中。张廷蕴当晚突然摸到了潞州城下,自作主张地率领麾下百余人悄悄地翻过堑壕攀城而上,杀了守城之兵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就大开城门,延请诸军进入了潞州城。因此,等到第二天天亮李嗣源、元行钦到达城下时,潞州城已然被攻陷了。

    捷报报至洛阳,李存勖大喜,当即下诏以李嗣源为汴州宣武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总管,以元行钦为宋州归德节度使,以张廷蕴为申州刺史,并命元行钦将杨立及其亲党十余人押往洛阳,全都凌迟于镇国桥。

    杨立之乱平定后,潞州牙兵皆分配到从马直军中,郭威也在其中。郭威天性聪敏,喜好笔札,军旅之余就阅览兵书战策。郭威见密友李琼经常端坐读书,便问他所读何书。李琼道:“此乃《阃外春秋》,所记载的皆是些以正守国、以奇用兵的典故、史实,比较存亡治乱,记述贤愚成败,确实值得一读。”说罢,便将《阃外春秋》送给了郭威。自此之后,郭威便将此书随身携带,一有空闲便孜孜阅读。

    元行钦回到洛阳后,对李存勖建议道:“现今许多州城城池高深,心怀叵测之徒动不动就占据城池要挟朝廷,潞州就是个例子,陛下须得下诏,让各藩镇撤除城防。”李存勖深以为然,当即下诏,诸道全部降低城墙高度,撤除防城之备。

    次日,李存勖特意在内殿大宴群臣庆贺潞州平定,酒酣之际,李存勖大谈平生战阵之事,谈到兴头上,自然就说到元行钦,但总是看不到他,便问左右道:“绍荣怎么不在啊?”

    有司奏道:“奉旨宴请宰相,绍荣乃散官,按礼,宴上不能为其设位。”

    李存勖大为生气,当即离席而去,次日早朝,即拜元行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说元行钦封拜为宰相了。自此之后,李存勖就再也不召文臣进入内殿了,只有武臣,方在内殿宴请。对于元行钦,李存勖更是恩宠备至,经常与太后、皇后一同驾幸其府第。

    李存勖有一位爱姬,小名怜儿,不但长得美貌动人、楚楚可怜,而且为李存勖生了一个皇子,因而,皇后刘玉娘一直对她又妒又恨。恰在此时,元行钦的夫人去世了,刘玉娘当时就有了主意,特意命元行钦入宫宿卫。一日,李存勖问元行钦道:“爱卿丧妻之后,可曾再娶?如若未娶,朕可为你做媒。”

    李存勖话音刚落,刘玉娘趁机指着怜儿说道:“大家既然怜惜绍荣,何不将怜儿赐给他为妻呢?”李存勖大为尴尬,但当着元行钦的面又不好说不行,只好含糊其词地“嗯”了一声。刘玉娘心内暗喜,当时就催着元行钦赶快谢恩。元行钦谢恩起身,抬头看怜儿时,早已被皇后拉着上了轿,被人抬着快步出宫了。

    李存勖就像被人割去了心上肉一般,难受了好多天,既不吃饭,也不见人。

    不久,幽州传来噩耗,卢龙节度使李存贤病逝了!

    李存贤到幽州之后,契丹人多次来犯,城门之外,烽尘交警,一日数战。李存贤性格忠谨周慎,昼夜戒严,废寝忘食,以致忧劳成疾,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五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