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途。然而,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却毫不掩饰自己本身的一些缺点,那么他们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违背了父母教子的“定理”——“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事实上,生活的每一瞬间,孩子都在接受教育。例如,父母怎样穿衣、怎样跟人说话、怎样表达高兴和悲伤、怎样对待朋友,甚至怎样笑、怎样读报等等,所有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从前,有一个叫老编的人非常疼爱7岁的儿子,却十分厌烦除了吃饭和抽烟外,什么事情也干不了的年迈老父亲。此时的老父亲,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很想把老父亲打发走,便对妻子说:“让老头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吧,在家呆着也是呆着。”
妻子觉得老头出去就活不了,所以表示反对。但是老编不顾妻子的反对,铁了心要赶走老父亲,妻子只好让步,说:“那就让他带上一条毯子走吧,也好遮挡点风雨。”老编满口答应,心里却想着只给父亲半条毯子。
正在这时,7岁的儿子从房间走出来,对老编说:“爸爸,你不必给爷爷一整条毯子,给他半条就行了。”老编立即表示同意:“还是儿子说得对。”不料儿子接着说道:“省下的那半条请你好好地收藏着,等我长大以后可以把它给你,让你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
这故事或许过于夸张,但是却向父母提出了警告:教育孩子要注意“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许现在孩子正踩着你的脚步前进。
言传和身教都是培养孩子的重要方法。相对于“言传”来说,“身教”具有更大的效果。人的童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楷模,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开始接触到的好坏、善恶,都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奠基石。当父母从自我做起时,自身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要比对孩子苦口婆心地说教十句、百句更有意义、更有说服力。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只有父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孩子才能够更加听父母的话。
爱心指导注意自己的言行
1如果孩子很爱花钱,说明父母平时的花费也很大,如果要让孩子变得节省,就要从自身做起,对自己的花销进行控制,并把这种言行传递给孩子,使孩子懂得如何计划自己的零用钱。
2在待人接物方面,父母应对来访的客人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进”、“请坐”、“请喝茶”、“谢谢”、“不远送”等,长期的耳濡目染,一定会使孩子善于交友,语言文明礼貌。
3父母应该从点滴小事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德。例如,吃饭时,父母可以用自己不剩饭、吃多少盛多少等行为,教育孩子要
爱惜粮食,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使之自觉地做到勤俭节约,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4父母如果喜欢看书阅报,子女也就会受到感染,父母还要有意识地阅读适合子女的课外读物,和子女一起读、一起看、一起学、一起探讨,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有助于提高子女的学习兴趣,培养勤学好问的优良学风。
用行动证明你的话
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对自己说过的话出尔反尔,反复无常,那么,孩子就无法听从你的话。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会有健全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和为人处事的本领,然而,面对这些重要的人生素养,
父母不仅要一次次地对孩子进行说教,更要用行动证明自己说过的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孩子所效仿。父母的行为可以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当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或不应做什么时,要先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合理,三思而后行。自己说过的话,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都应该在自己的行动中加以证明。以身作则,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让孩子听话。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他的儿子李燕成年后也在画坛脱颖而出,尤其在中国画方面,颇有造诣,这离不开他对儿子的模范式教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话。
李燕在开始学画画时,李苦禅便经常对他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能有画格;人无品格,必是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也相当不错,但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来祸端,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李苦禅说到做到,自己率先垂范。1937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企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捧场壮声威,考虑到李苦禅是大画家、知名人士,于是派人来请李苦禅“加盟”,他们声称:“只要您答应出山,自然少不了高官厚禄,并且后面还跟有挎匣子的跟班儿,比县长还要神气!”李苦禅不为其所动,断然拒绝。为了表示决心,他辞去公职,遂以卖画为生。父亲的高尚情操、正直品格,李燕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文革”结束后,有一天,有关部门通知李苦禅前往认领作品。
李苦禅叫来李燕,并再三叮嘱:“你跟着有关工作人员去认领被查抄的散乱物品,记住,这正是看人心的时候,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也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我们了。我们要认领错了,也一定要还给人家!”真让李苦禅说对了,在李燕领到的一批画中发现了一部分黄宾虹(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的未裱之作,并且上面有李可染的书款。
李燕遵照父亲的嘱托,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且马上通知了李可染,李可染见心爱之物失而复得,自然喜不胜收。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先生何不趁机跟那位李大师讨幅牛?”——李可染画牛在当时非常出名。但是李燕却摆摆手连连说道:“物归原主即可!物归原主即可!”
后来,李燕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影响之深。
案例中,正是父亲的言出必行感染着李燕,最终使李燕成为一代名人。空泛的说教如同孩子“耳边吹过一阵风”,一晃而过,没有实效。
马克思也说过:“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就把孩子天天关在房间里学习,而自己却从来不读书、不看报,每天一下班,就打扑克、玩麻将,认为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要知道:影响孩子成长的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监督,还有父母的言谈举止。“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父母真正行动起来,孩子才会把你当作他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却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行为的形成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就是一点一滴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不管大人怎么说,孩子总是认为大人做的才是最对的。如果你认为孩子年龄小,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对付,那就错了,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而且他会随时翻出来照着做。
当你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缺点时,也许很多都是从你的身上学来的,这时你要用实际行动向孩子证明这些毛病是可以改正的,让孩子懂得只有行动才能做好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当你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所说过的话时,孩子就会尊重你所说的话,听你的话。
爱心指导父母要成为行动的“巨人”
1对于想让孩子做的事,首先你要先给孩子做出榜样,然后再教孩子去做,如果孩子不这样做,那么你可以用引导的方式,教孩子这样做。例如,利用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怎样做,慢慢等孩子会做了,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凡事要多做少说,对于孩子的一些小毛病,父母可以慢慢教孩子改正,不要总用说教,批评孩子。例如,吃饭前不记得洗手,父母可以采用步骤法让孩子一步步跟着自己做,在自己的监督和示范下,慢慢纠正这一毛病。
3要想让孩子成为行动的“巨人”,首先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当向孩子承诺做某事时,你可以用小本子记录下来,然后认认真真地完成。当你兑现承诺后,孩子会从内心认可你,然后你再告诉他“孩子,你也跟着妈妈这样做!”这时他会很听话地做给你看。
4当孩子不想做而找借口推辞时,你一定要先从自身找毛病,想想自己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推托行为。如果有,那么要在孩子面前就这样的事进行自我批评,同时告诉孩子不可以用“借口”推托自己该做的事这个道理。
“无声的教育”最管用
无声的教育,就是在孩子未感知压力的环境和氛围中,用父母自身的言行感染孩子,使孩子接受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感到父母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们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要及时纠正。虽然教育孩子的手段各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降低孩子再犯错误的概率,使孩子不断地获得进步。不同的教育手段效果也不相同,因此在手段上要有所选择,一般情况下,无声教育对孩子的效果会更好,这样的教育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因而是在家庭教育中最有效的教育。
有一个忧心忡忡的母亲,找到心理咨询师告诉他,自己的两个儿子,每天回家就知道打游戏,从来不主动写作业,无论母亲多么严厉地说教都没有用。
当母亲讲述完后,心理咨询师问:“请问,您平时阅报看书吗?”母亲用疑问的表情看着咨询师:“不经常看。”接着,心理咨询师又问:“那当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您在做什么?”母亲回答:“有时在看电视,有时在厨房忙着做饭,有时在监督孩子学习。”咨询师点了点头,说:“您的心情我能了解,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在您督促两个孩子写作业时,您什么也不要做了,最好拿起报纸或书,安静地学习一会儿。”这位母亲疑惑地问:“为什么呢?”咨询师说:“您不妨想想看,您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连您都不学习,孩子会知道学习吗?”这位母亲略有体会地点了点头,咨询师接着说:“那好吧,就先这样,您回去试试看,再与我联系。”
这位母亲回到家,看见两个孩子正在打闹,不再像往常一样大声地训斥他们,而是按照心理咨询师所说的方法,从家里的书柜里拿了一本有关医学的书,认真地学习起来,有时还用笔记录着什么。
房间里一片安静,孩子们再也没有玩的兴趣了,于是也像母亲一样,拿出了自己功课,认真地做了起来。这时,妈妈并不知道,孩子已经开始学习了,当妈妈学习完医学书的第一章节时,才发现当她认真学习的时候,孩子也开始学习了。
就这样,妈妈再没有着急发火,也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用营造家庭学习氛围的方法,在“无声”中逐渐改掉了孩子们不爱写作业的毛病。
其实,孩子就是这样,当父母做什么时,他会模仿父母做什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只有“口头”教育这一种方式,有时,无言的教育也能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要是想让孩子好好学习,除了让他知道需要好好学习外,父母还要用行动做给他看,对他进行无声的教育,这样孩子才会听话。
无声的教育是需要以身示教的。当你教育孩子学习书法时,如果只是告诉他“横要平、竖要直、起笔落笔要回锋”的要领,那么孩子很可能一点也听不进去,因为他并不理解你要让他怎么做,所以这时你要自己将一张干净的宣纸平整地铺在桌上,然后压平、运笔,一语不发地将刚才所说的横、竖、点、撇、捺,按照要领一一展示给孩子看。当孩子逐渐被你的行为所感染后,他便会学着家长的样子,一笔一画地写起来。这样的教育也许会比那些说不完的大道理更有信服度。
家庭教育重在潜移默化,它有赖家长优良品德的影响,有赖家长循循善诱的引导过程,有赖家长教育艺术的启蒙。而这些,多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例如,房间里的地板被孩子掉落的零食弄脏了,妈妈拿起扫帚慢慢地扫了起来,没有斥责,没有命令。当孩子看见这一幕时,孩子会感到心里的愧疚,会主动加入打扫房间的行列中,并学会主动维持家中环境的清洁卫生。这些都是无声的教育,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也是最人文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在悄无声息中改变,会让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求更完美、精益求精。
爱心指导家长怎样做好无声的教育
1想要做好无声的教育,父母可以在家中显眼的地方设立一个小型的橱窗,专门陈列孩子的优秀作业、精美小制作等物品。当别人观赏这些作品露出赞赏的目光时,父母会发现孩子内心是喜悦的,同时这也能鼓舞孩子以后做得更好,因此要比简单的口头表扬要有效得多。
2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经常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例如,一同做家务、一同外出游玩、一起进餐等,不再碎语不休地埋怨孩子不去干这个,不会干那个,而是安排孩子去做什么,并和他一起做,这样孩子不但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而且会做得更认真、仔细。
3当父母有烦恼事时,可以对孩子讲,并告诉孩子,如果他有不开心的事时,也可以跟父母说。当孩子向父母倾诉他的心里话时,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不要轻易打断他的话语,不要妄加评论,多保持沉默,注意聆听的态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