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GE阅读-六个人生节点的阳光解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福洛肯

    有这样一句话:你期望自己做什么人,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被冯小刚导演称为中国电影票房保障的葛优,从小就想演戏,但长得实在与众人心目中的影星有不同,故此,没几个人看好他,电影学院一类的主考官们也不看好他。但他坚决看好自己,坚持认为自己就行。结果呢?行了!

    当然也难免有人会质疑,假设你天天期待自己成为圣人,就真的能够成为孔夫子吗?这倒也是,不过我们应该这样考虑:即使天天想着成为圣人的,固然不见得可以真的成为圣人,至少成为黑社会的几率不高。反之,天天想着成为黑帮老大的人,纵然他拥有牛顿一样的天赋,也一定成不了科学家的。

    本文选择六个事关人生明暗的关键词语,作点阳光解读。所谓阳光解读,即以积极的心态、积极的预期、积极的选择,去阐释这些原本也可以反其道而读之的生存节点。

    一、自知之明的阳光解读

    自知之明是一句古语。老子《道德经》中即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样的见解。

    更广为人知的则是先秦时期齐国名相邹忌的一段故事。邹忌形象不错,自以为很美,但人人都说城北徐公是美男子。他心存侥幸问妻子,妻子说他美;问妾,妾也说他美;问前来求其帮助的人,那人又说他美。他高兴,以为自己乃齐国第一美男。后来真的见到徐公,才知道,人家那才是美丽“超男”呢!后人反思往事,概括为人贵有自知之明。

    由此判断,所谓自知之明,主要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其意若曰,人固贵有自知之明,人又难有自知之明。处在那些特别强调自我修养乃至自我改造的年代,自知之明差不多就成了自知其悲,自知其劣,自知其秽,至少要知道你自己是谁,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但我对此很不认同,尤其不认同夹着尾巴做人。全世界多少民族都不用夹着尾巴做人,偏偏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子孙要夹着尾巴做人,这不公平。难道我们没有进化好怎的——人家个个没有尾巴,唯独我们长个尾巴,还要羞羞答答地把它夹起来才好。

    真的自知之明,阳光解读下的自知之明,首先不是瞪着两眼去搜寻自己的短处,而是信心满满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长处。任何一个人,比如一个大学生,连自己的长处都不知道,那是很可悲的。不要说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小学生,都应该知道自己的长处。“我知道我的长处,故我应该向着那个方向发展。”

    青年朋友们: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能珍视自己的长处,是一件很值得尊重的事情;能证明自己的长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能放大自己的长处,则是一件很浪漫很有情趣的事情。

    那么,短处呢?短处和长处比,无论如何,总是处于次要的位置。不适当地强调这次要的,甚至用它压抑那主要的,纵然不是特别的错误,也一定是特别的笨拙,假使还不至于说它是特别的愚蠢的话。

    而且很多短处,天生如此,根本无法克服。一个人个子矮小,你有什么办法?天生五音不全,又有什么办法?一个人脾气急躁,他生性如此,你非让他变成慢性子,干脆让他消失得了。否则,他痛苦呢!

    事实上,世界上一些非常成功的人士,并非没有明显的短处,而是能避开这短处,专扬其长处。拿破仑个子矮小,如果让他做跳高冠军,他一定没希望;就是一心把他培养成日本大相扑手,也必定是一个很绝望的过程。但个子矮小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名伟大的统帅。

    爱因斯坦的成就,世人皆知。但他并非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数学成绩也很平平。

    硬让他成为费马,怕是不行。一定让他成为陈景润,怕也不行。但这没有影响他研究相对论。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经商去了。有人说,如果非让他把书一直读下去,那么,世界上多了一个博士,却少了一位IT业的天才。但我要补充一句,即使真的有人有这权利与能力让盖茨先生一直学习下去,也一定没有人有同样的权利与能力担保他可以获得博士学位的。

    自知之明的阳光解读,即学会和习惯找出自己的优点,并把它最大化。从而使热爱文学的曹雪芹成为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使思考苹果如何只向地面坠落而不向天空飞去的牛顿成为发现物理学三大定律的牛顿。

    二、因材施教的阳光解读

    因材施教是孔夫子的伟大教育理想,遗憾的是,这理想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办法真正全面落实。

    那么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真正落实呢?本人才疏学浅,不能回答。但我相信,真的到了那一天,一定是我们人类应该特别加以庆祝的最盛大的节日。

    在目前的情况下,为着走近与亲密“因材施教”,或许最应该做的是以下三点:第一,让能学什么的,去学什么。

    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与心理类型原本差异巨大,有的适合向工科发展,有的适合向文科发展,有的适合做将军,有的适合做战士。你不要对着一切战士宣扬“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殊不知,很多人根本不能成为好士兵的却完全可以成为好统帅,如韩信与曾国藩。也有人肯定能成为好士兵,却一定不能成为好将军,甚至根本不能成为领兵者,比如白求恩与张思德。钱钟书语言天赋极高,但数学不行,你非让他做科学家,他老人家没前途了。其实不止钱钟书,华罗庚自学成才,学的是数学。数学其实应该是最不适宜自学的科目之一,但华先生天赋在此,您不让他在数学的康庄大道上发展,而一定苦口婆心劝人家学文科做诗人,那不是毁坏天才吗?

    义务教育其实也是如此。虽然义务教育不可以偏废学科,但设计者其实是充分考虑到受学者的天赋差异的。否则,为什么规定60分及格而不规定95分及格呢?109分制,少40分都能及格,就是看到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别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第二,让爱学什么的,就去学什么。

    这里表明的是尊重求学者的主观意愿,尊重他们的心理感受。

    偏我们一些好心的同胞,不明此理,而是口口声声教育我们说:千万不能光听孩子的,孩子知道什么?她或者他,因为不曾成年,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学什么。这立论其实荒谬。正像说一个人不知道饱或饿、热或冷一样,他本人不明白,你老人家偏生明白,您不是上帝,怎么能有这般超人的智慧?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说对了,人家就是不同意,怎么办?

    还应该照当事人的意愿办。好比一位超级帅哥没有看上西施小姐,偏偏爱上无盐姑娘,你身为家长,硬是不同意,那不成了祝英台的恶父了吗?或者,人家许仙既爱白蛇姑娘,白蛇姑娘又爱许仙,你非不同意,说是人妖不能通婚,这不符合婚姻法,非给人家拆散不可,那不又成了法海和尚了。一位哲人说得好,和尚家家的,不好生去诵经,非管人家婚事,若非嫉妒就是变态。

    因为他喜欢,故而他投入,遇到困难与险阻,也会有责任心。即使未曾选到最佳,折回头来,也未必不是一段人生财富。

    第三,擅长学什么的,就去学什么。

    只要是群体生活,必有优势者。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发现其优势,珍爱其优势。

    我以为,人生天地之间,没有比一位做教师的看到自己学生的天才更为高兴的事了。否则,就不足以为师。而最伟大的教师正是能够发现学生的天才并把这天才优化的教师。最起码,他应该竭尽全力,为这天才的光大提供最大的可能与方便。

    欧洲理性主义时代的大数学家、大哲学家笛卡尔,生性怕冷,又特别爱睡早觉。别人上课去了,他不起床。不起床可以吗?他的校长说:可以。因为他是一位数学天才。

    天才不受拘束,就给他可以尽情享受早觉快乐的权利。这一点,在我们国内的任何一所大学恐怕都是很难做到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管理者并不曾真的去关爱学生,包括关爱他们的潜在天才,关爱他们的青春情感,关爱他们的美好身心。

    有人说,世间一切事物中,最恐怖的事情之一就是错位,而最合理最有效最美好的方式就是不错位,让擅长短跑的做博尔特,让擅长跨栏的做刘翔,让擅长研究经济学的做茅于轼。

    三、人际交往的阳光解读

    据前贤研究,西方文化属于特别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类型,印度文化属于特别重视人与灵魂关系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则属于特别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类型。

    我们最重视人际关系,然而,无论就历史还是就当下的状况看,也是人际关系最复杂的地方之一。因为它复杂,才弄出那么多的潜规则,也造成如此可怕的高成本,从而耗费掉了如此多而无谓的精力、智力、体力与财力。

    别的不说,以“六大文学名著”为例,作为文学,其人物关系各具精彩,然而,没有一种可以为现代人做榜样的。《三国演义》的人际关系太诡异了,学谁都有可能畸形。

    《金瓶梅》的人际关系太不干净,学谁都可能染上一身恶臭。《儒林外史》的人际关系太虚伪了,不是读书人本身的虚伪,而是读书人为体制所异化的虚伪,所谓“人已不人”。《西游记》的人际关系太无意义了,堪称意义消解的古典样本。周星驰的大话系列未选别书,首选《西游记》大约与此有关。它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寻找意义,则做圣僧真的不如做妖精,哪怕是做白骨精,也比做唐三藏好上一辈子。《红楼梦》的人际关系已经复杂到了这等地步:以贾元春的尊荣华贵,加上林黛玉的冰清玉洁,加上薛宝钗的圆通周到,加上贾探春的爽利智慧,再加上王熙凤的泼辣霸气与浑不吝,都没有侥幸成功的希望。唯《水浒传》的人际关系似乎单纯些,坏人只是一个奸,好人只是一个义,然而,又太过江湖气与流氓气了。至如李逵、武松、石秀一类的英雄好汉,万万不可招惹他们,就是做旁观者,都不可以的。否则,很有被人家捎带手间便给一大砍刀或一大板斧的危险。

    现代文明系列中的人际关系,需要阳光解读,其内在性表达式,一要简单,二要快乐,三要学会发现。

    简单,即人际关系不过人际关系而已。别来那么多潜规则,也别来那么多算计或者计算,别来那么多繁文缛节,当然也别来那么多隐秘台词。

    简单是快乐的基础。至少像美国人那样,让我们传统中国人一看,差不多就是没心没肺。然而,没心没肺的美国人,没有影响效率,没有影响交际,也没有影响幸福。

    我认为,哪怕真的傻些也比聪明到狡黠、狡猾与狡诈的人际关系更可爱些。

    快乐则应该成为现代人际关系的主调。我们读《红楼梦》,知道它带给书中人物的快乐不多,痛苦不少。纵然有些快乐,也是权势者的肆意之“乐”,或者受压抑者的被人之乐,或者巨石之下委屈青草的侥幸不死之“乐”。这不是真乐,不能冠之以快乐的美名。在物质文明与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快乐将成为主旋律。我乐,故我在;或者,我在,故我乐。否则,人生意义与价值之类便会丢失或者打折。

    还要学会发现。这里说的发现,属于积极发现,积极发现才阳光。不是左看一眼是阴暗,右看一眼还是阴暗,左看右看,全是阴暗。结果,不免人人皆为小人,唯有自己才是君子。这个就病态了,不阳光了。

    积极发现,首先是发现人际关系中那些特别值得珍视的内容,那些特别值得回忆的内容,那些特别有益于快乐与幸福的内容。在一定程度的范围内,快乐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快乐也是人找的,幸福又是人找的。这样的发现者,我们便称之为阳光性格,而他们自身,也就成为人际关系中的明媚阳光。

    那么,丑陋的怎么办?丑恶的怎么办?怎么办?阳光不怕霉烂,有丑陋,有丑恶,便去照射它们,让它们也见见阳光。

    四、管理哲学的阳光解读

    管理成为一门科学,久矣。就是没有成为科学之前,也有很光彩的历史。可以说,有人群就有管理,所区别者,自觉与不自觉,成功与不成功而已。

    管理有积极管理与消极管理之别。其关键临界点,在于管理者优先关注哪一头。

    是优先关注好的那一头,还是优先关注差的那一头。任何一个组织,都永远具有先进与后进两种成分。聪明的管理者,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先进的这一头。实在唯有先进的这一头,可以成为那组织那事业的主导性力量。

    一支军队,总有能战斗的部分与不太能战斗的部分。杰出的统帅,在于可以最优与最大化那先进的成分。刘邦不能没有汉三杰——萧何、张良、韩信,汉武帝不可以没有卫青与霍去病,亚历山大不可以没有赫斐斯申与洛塔,艾森豪威尔也不可以没有布雷德利与巴顿。幸运的是他们拥有了他们,可贵的是,他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华与才干。否则,韩信不过是一个执戟郎,巴顿也不过是一个不听话的师长罢了。反之,如果把精力总是放在消极的一点,今天找问题,明天找问题,后天还是找问题,看见孙悟空就说他“毛”,看见猪八戒就说他“懒”,看见沙和尚又说他“憨”,看见白龙马都嫌他他不是越野吉普,那就不用去西天取经了。一个眼中全是消极的人,总有一天,会让消极压垮你。

    管理者不但要善于积极管理,从而带领自己的团队步步前行,而且要学会和习惯快乐管理,从而给自己的团队,带来兴奋与兴致。我的一位前辈学者告诉我,现在一些优秀的电脑设计工业,提倡的是这样的工作方式,你爱玩,你就玩,而且你玩得越高兴,管理者越满意。因为兴奋的大脑出智慧,快乐的大脑出聪明。因为你快乐,灵感才乐意拜访你,奇思妙想也乐意和你做朋友。

    让部下不高兴的管理者一定不是聪明的管理者,因为他习惯昏暗,不懂阳光。

    管理者应该成为链接与拼图的高手。唐太宗说,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凡人必有其长,亦必有其短,管理艺术的真谛在于:第一,扬其长,避其短;第二,使长长链接,益增其长。第三,使长短互补,化短为长,甚至使短短相接,让它们负负得正。如果说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音符,那么,杰出的管理者就是把这些音符化为美妙乐章的人。而音符本身,是没有优劣良莠之别的。

    总而言之,令人奋发的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令人快乐的管理才是艺术的管理;令人忘却管理者存在的管理才是极品管理。

    这样的管理,人人可以享受阳光。

    那么,就不看问题,就不要纪律了……非也。实际上,面对消极与过失,不需要智慧也不需要艺术,只要一套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就足够了。好比NBA的主教练,是不会关心那些原本属于球员生活的日常琐事的。那就太累了,本末倒置了。比如中国的足球,连球员几点熄灯都管,管的结果呢?我都不好意思说。

    五、爱乡爱土的阳光解读

    如果将乡土、种族、信仰,依其重要性与优先性做出选择,中国人、西方人与日本人的选择结果显然是不一致的。日本人是种族第一,信仰第二,乡土第三;西方人是信仰第一,种族第二,乡土第三;我们中国人则是乡土第一,种族第二,信仰第三。也有人说我们中国是最热衷于提倡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度。爱国没有错,美国人一样爱国,日本人同样爱国。不但爱国,而且还要居于斯乡爱斯乡,居于其业爱其业。一个河北人,不爱河北,你想咋的?一个IT工人,不爱电脑技术,你又想咋的?

    然而,爱与爱也有区别。爱固然未必是有条件的,肯定不是盲目的,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通儿狂爱,甚至不惜弄成民族主义,不惜弄成军国主义,那就荒谬了。真正理性的爱,阳光的爱,是能找出所爱者的长处与优势,并且发扬光大它。

    比如一个瑞士人,那国家的优势在于钟表业,那就是他们的长处与优势;比如荷兰人,那国家最负盛名的是鲜花业,那又是他们的优势与长处。

    我国的吉林省,与荷兰大小相似,产业方向也相似,如果有一天,吉林省的农业也能和荷兰一个样,不但享誉世界,而且产业世界,那么,身为吉林人,一定会感到加倍的荣光。

    实际上,无论何乡何土,只要它曾经存在过的,一定有着或者曾经有过传统的优势,没有优势,何以生存?只要是依然存在着的,必定有其现实优势或潜在优势。阳光解读,就是要把这些传统的、现实的、潜在的以及可能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它们集结叠加,通有通聚,以化作更有效的优势结构。

    要知道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地球无处不爱人。它的每一点空间都无比可爱,不同区域的人们,所当做的就是珍惜这可爱,感恩这可爱,发展这可爱,涵养这可爱,让这些可爱经长历久,沐浴阳光。

    然而,可惊可怪、可忧可怖的是,现在的污染是多么严重,以至使多少美的都变成一去难返的历史记忆。这个正是阳光解读的最大负面表现。

    当然,爱乡爱土也包括做一个最好的你。每一个人都与他的乡土成为互在互动的有机结构体。爱乡爱土绝不可以成为压抑个性、牺牲物权的借口,唯有伟大的未来才能彰显伟大的过去,唯有杰出的儿女才能彰显同样杰出的温乡故土。

    六、构建文明的阳光解读

    如果说,自然界是一个客观性存在,文明则是一种构建性结果。我现在的问题是:构建或建构文明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也可以看做一个结构,套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办法,画一个阶梯示意图:

    最下面的乃是最基础的,也是初级性质的。

    文明建构当然首先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安全。我们这一代人幼年时,常常接受革命与吃饭关系的教育,说“吃饭是为了革命,革命不是为了吃饭”。二者的轻重关系似乎不言而喻。现在看来,有些可笑了。革命的目的固然不仅仅是为了吃饭,然而,如果人人生活得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的美妙,那革命做什么呢?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一要生存,二要发展。”没有生存——存在的前提都没了,一切美好,皆成梦幻。

    实际上,生活才是全部文明的主体与常态。革命不是常态,变革也不是常态,一个充满变数的国家,显然还没有达到常态的水准。

    然而,发展是重要的。我们中国人的百年教训中,最痛心疾首的一条,即落后就要挨打。别人迅猛发展,你老人家硬不发展,其结果是连生存都出现危机。但我们现在知道或者还在知道着,发展也有良性与恶性之别。良性发展是协调性发展,其结构方式是呈平衡态式的;恶性发展则以牺牲环境与幸福为代价,穿祖宗衣,吃子孙饭。

    比发展更重要的是公民的幸福与快乐。幸福应该是客观的,或者说应该是有客观标准的。比如中国大陆人生活究竟如何?社会发展指数如何?幸福指数如何?都需要用具体的国际公认的指标体系来证明。快乐则更注重主观感受与体验。但并非没有标准,没有标准的快乐,很可能是虚伪的快乐。虽然快乐不能完全用数字来表达。

    幸福与快乐,不仅是物质的,尤其是精神的。例如,要快乐,就该有自由,没有自由的快乐是奴隶或者奴才的快乐;要快乐,就该有格调,没有格调的快乐是原始的或者蒙昧的快乐;有快乐,就该有审美,没有审美的快乐是粗俗的或者丑陋的快乐。

    只有温饱,没有幸福,那不是高品质的生活;只有物质满足,没有精神满足,同样不是高品质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我们不能满意。

    然而,还有人的才能全面涌流与人的全息性生长。人的才能的全面涌流,是马克思的伟大理想。但真的到达那一步,还有遥远的距离。我们虔心自问或他问:我们中国人的才能全面涌流了吗?他们美国人的才能全面涌流了吗?都没有!别说全面涌流,如果13亿中国人的潜在才能多涌流出10%,一定是一种巨大的无法形容的能量。

    不要说10%,就是1%,也一定会产生很了不起的结果。

    而我们现在最迫切、最需要、最不容耽搁与损失的,乃是教育。让中小学生的潜在才能得以比较好、比较全面、比较有特色地开发,让大学生的才能与才华得到充分的或比较充分的展示与实现,让一切有教育需要的人能够得到教育的机会。例如所谓三农问题,存在久矣,我在某本书上说过,解决三农问题要点在于农村的城镇化、农业的企业化、农民的职业化。其中关键一点,是农民的职业化学习与培训。中国的真正崛起,教育是第一道门,这个门做得不好时,真真上负祖先,下愧子孙。

    2009年11月3日动笔次日上午11时25分初稿12月5日誊录于上(作者系北方工业大学素质教育与现代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福洛肯”为笔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