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GE阅读-说说发财的事(上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闻章

    这一回专讲发财。在现在这个社会,谁不想发财呢?我想发财久矣,只是没有发起来,但我身边有好多朋友真的发了财,经常请吃饭,我也经常被请去吃,但是我却很少请客。有一次在席间,有个朋友说了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从来不请客,但是不管谁请客,他总跟着在一起吃。有天喝酒时大家作诗,无诗不许端杯,他便吟诵道:“我从不请人,人也别请我,但愿人请人,其中有个我。”我怀疑这是在影射我。

    有了钱就能很好地请客了,有了钱就是不请客也会被认为是不骄奢,有君子之风。

    是不是这样呢?因此我跟你说,我便是那个急着想发财的人,急着发了财之后潇洒起来的人。但是,我又遇到别样的情况,就是有的人真的发了财,但发财之后并不快乐,或者说比不发财之前还不快乐,曾发感慨道:穷得只剩下钱了。这一发现使这个人从富翁一下子变为穷汉。穷者,钱能治;有钱之后仍旧穷的人,怎么治?

    其实发财之后突然感觉到了穷,这本身即是一味药,知道钱乃外在之物,不是真富。这发现也真好,可以使我这没钱的人得到好大的安慰,也使我避免走有钱人所走过的弯路。这是从钱坑里爬出来的人,还有好多人,至今仍被钱所囚。钱是好东西,被钱所囚就不好了。被钱所囚就不仅不是富翁,也不仅不如穷汉,而是成为钱的奴隶了,等于是在服刑了。

    为什么要发财?

    这是句很傻的问话。虽然很傻,但毕竟也是一问。谁能很准确地回答这一问呢?

    为了好回答,我们先把发财圈定一下,圈到钱上来。这也是世俗的看法,以为有钱就是发财,有钱不算发财什么叫发财呢?有钱当然算发财,但发财却不仅仅在钱上。

    不过现在就说钱。

    有钱好不好?这得看问谁。若问百万富翁,他会笑笑。因为百万富翁已经对钱没有感觉。若问一穷汉,他会很诧异地看着你,以为你在讽刺他。因为在他这里,钱是必须,而不是问题。若问我老婆,我老婆会反问,你说好不好?因为总有人告诉她,别让人骗了呀,有人敲门时,先在猫眼里看看是谁。她那本来单纯的心渐渐变得复杂了。

    那次把这话问邻居,邻居说:这还用问么?没想到用这一问换来的还是一问。

    那天在储蓄所存钱,某保险公司帮助理财的一个人很积极地推销一种存钱方式,说这样可以多拿好多钱。好多人都在那儿办。没想到在一个老者那儿遭到拒绝。老者说:“我不。”推销员说:“为什么不呢?会分红的,钱会多出很多。”老者说:“越多越不。”好多人都诧异地看着他,以为他是公园里逃出来的大猩猩。老者说出理由:“我这钱,存在这儿,不图利息,为的是让你们给我看着。这点钱够我和老伴用,够用就行了,多了不好。”推销员说:“多了才好呢,多了有什么不好的?”老者说:“要是没钱,我要死的时候,儿女们还有可能顾得我。要是有钱,要是有很多钱,说不定快咽气的时候,儿女们还没等我死利索,就先打起来了。”他把好多人说得笑起来。

    还有一则故事,说一僧一道在街上走,僧指着一个院落说:这家很和睦,弟兄好几个从来没有吵过嘴。道于是从袖筒里拿出一块金子,隔着墙头扔到院子里,说:“信不信?一会儿就会吵起来!”

    钱,好多人认为很好的东西,却在这儿打了折扣。

    不过,一般来说,有钱还是好事。

    好比一棵植物,有肥有水,那会有多舒展。好比一座山,河缠树掩,那有多滋润。

    人有了钱,大概也如此,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舒展开,能够做好多的事情,能够给自己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能给好多人带来方便,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会给好多人带来利益。如果没钱,则你纵有再好的想法,也不能变成现实。变不成现实的想法只能给人带来苦恼,那这想法还不如没有。

    在这个意义上说,发财是好事。

    人在世上走一遭,来干什么?如果不来干什么?则人生就没了意义。干什么呢?

    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话说就是,要好好地活,好好地活就是做好多好多有意义的事。可是什么是人生意义呢?那天有人用这话问我,我也答不出。因此他很失望。看着他失望的样子,我明白了,人生意义有多种,但肯定不是失望。为什么说意义有多种,因为人的认识不一样,心胸宽窄不一样,个人情趣不一样,因此人生的意义也不一样。确切一点说,人生意义恰如人的脸面,一人一个,有可能相近但不会相同。正因为每个人各自抱着自己的人生意义去生活,才有了这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有了这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才有这万花筒般的社会形态。

    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另一层意思。这意思我一般不跟人说,因为说了马上就有人觉得没意思。本来觉得人生非常非常有意思、非常非常有趣味、非常非常有意义,经我一说,立时愣住。

    其实我不说这层意思大家都知道,虽说大家都知道,却总装作不知道。

    这个意思就是:不管你成就多大,财富多多,名头多高,荣耀多显,你觉得意义有多深,但人必得死。人一死,无论什么都带不走。这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人人逃不脱。

    对于一个强调人生意义的人来说,这是最致命的。

    让我们在这里稍作停留,想想这个事情。想你的金银财宝,想你的功名利禄,想你的灯红酒绿,想你的快活美好……突然之间,这些东西都不存在了,不是这些东西不存在了,是你不存在了。你这个活体不存在了,余下的东西还有意义吗?你可能说意义在你的儿女那里,可是你的儿女最终也会像你一样不复存在。一切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天大的意义,顿时化为天大的失落,如悬崖失足,碰不着的地方让你绝望,碰着的地方让你疼痛。正是这个东西让你原来的一切成为虚假,而这个东西不虚假。这也真可怕。正因为可怕,我们才往往装作看不见。你看不见它可以,但死神总能找到你。

    明白了这层意思之后,然后我们再来说发财的事。

    也许你不再觉得有意思,不再让我说了。虚幻已经知道,秧苗不能插在虚空。可是,你知道么,这一层撕破之后,里头还有一层。这一层好多人不知道。那么有人问,你知道吗?实话告诉你,我也不知道。虽然不知道,却有人告诉过我掀开这一层之后的大致情形。我以为好,能够救治虚妄,能够在原来一脚踏空的地方铺上五彩石,能够让你知道虚幻背后的真实,能够在真实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想。在这里你会发现真的财富,因而你才会成为真正的富翁。

    有一位僧人来到南京光宅寺,参礼慧忠禅师。慧忠禅师问:“你是做什么的?”僧人答:“我讲《金刚经》。”禅师问:“《金刚经》最初两字是什么?”答:“如是。”禅师问:“是什么?”僧无对。

    我们天天活在日子里,好像却没有去想日子该怎么过。因为你不去想这些,日子也不会落下你。即便你去想了,也不见得就有结果。就如这僧,天天讲《金刚经》,却经不住禅师一问。

    财与智

    见到一本杂志,精美而大气,刊名《财智》。我想,办这本刊物的人,定然是有财兼有智。若无财,办事难见大气。若无智,又怎能有财?

    于是想说说财与智。

    世人都想发财,不想发财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极少。为什么呢?因为财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方便。据说说相声的郭德纲没发迹之前,穷得只剩下了郭德纲。那天他饿坏了,心想着有一块钱才好,一块钱能买五个馒头。那时,五个馒头就等于郭德纲的一条命。还有我的一个朋友,他是书法家黄绮的学生,“文革”后期在大学里跟黄绮读书并学书法。黄绮病了住到医院,他去看望。师母为黄绮煮的鸡汤,让我这朋友趁热给黄绮送去。事不宜迟,我这朋友挤上公共汽车之后,才发现口袋里没钱。不能说没钱,是只有三分钱,离足额车票钱还差两分。这两分钱憋出他一身透汗。他不敢买票,也不敢逃票,就那么惶惶着心。他的这神态早被明察秋毫的售票员看在眼里。快到站时,售票员过来像审贼一样问他:“买票了吗?”他嗫嚅着,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真的有几分小偷样。他把钱掏出来,悉数交给售票员。售票员说:“还差两分!”我这位朋友在口袋里掏呀掏呀,除了几点碎纸屑之外,什么也没有。其实他早就知道差两分,若是不差这两分钱,他哪能这样委屈自己!结果呢,他像是被抓到的一个嫌犯,直接拉到终点站接受处罚。还用接受处罚吗?这件事正在狠狠地罚他:鸡汤凉了,饭时过了,老师还在医院躺着呢!他自己也早就狠狠地罚了自己:众目睽睽之下,他比狗盗鼠偷之辈还难堪!

    例子不用多举,没钱的时候谁都经历过。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有时却真的会被一分钱难倒。这大概就是人们都想着要发财的理由。

    想发财没有错,这好比丑汉也会想美女,或者说正是因为是丑汉才更想美女。但美女却有脾气,有时对你莞尔一笑,这时你就该知趣离开。若是还紧跟着,就有可能从旁边跳出几条硬汉,挡了你的路。那时美女再一笑,大概你就惨了。

    发财的事其实比丑汉追美女还可怕。有好多人想发财而赔掉了底,有好多人想发财而迷失了自己。有好多人想发财也真发了财,尔后发现不该发这个财,因此而痛悔不已。有好多人想发财但根本也没闹明白什么是财,以为是金条,抓到手之后才知是狗屎。

    因此有问题要问:一、什么人能够发财?二、什么样的财才能发?三、发了财之后该怎么办?

    谁来给出答案?

    一个僧人跟师父来讨佛法,师父说:“鼻竖眼横。”这个僧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另一个僧人也跟师父来讨佛法,师父说:“黄河九曲。”这个僧人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

    这里有一个现成的故事倒也有意思:儿子想跟父亲学偷窃。父亲说好吧,今晚就教你。这对父子在月黑之夜来到一户人家,来盗箱子里的东西。儿子在箱子里往外递,父亲在箱子外面接。突然门响,主人回来了!这老贼想也不想,啪的一声把箱子盖上,把锁锁上,然后翻窗逃走了。儿子在箱子里面这个恨呀,恨老爹太自私、太无情,也不管死活,把这么一个小贼雏锁在里面。儿子用尽伎俩终于逃回家,他愤愤地诘问父亲。父亲倒笑了,说:你毕业了。

    这故事虽不雅,但理却真。发财的事其实是比做小偷还难些。时机对吗?目标明吗?价值大吗?环境好吗?合伙人行吗?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在判断上出一点差错,都会殃及效果。到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才会轮到下面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但所有的答案都不在衣袋里。

    因此有企业的人不一定是企业家,但企业家肯定有企业。

    那天有一个人来问我,我想做这样一件事,你看行吗?我说不行。他说为什么不行?我说,不为什么。他就那么低着头走了,没有找到答案。其实不是事不行,也不是他不行,而是我不行。他来问不行的人,定然也难行。若是在他关上我的门之后,一咬牙,一瞪眼,一下子把事做成了,那时候,他或许会笑话我,或许不会,一切看他是不是成熟起来。

    修佛有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即是到彼岸的意思,六度即是说有六种修行的方法。虽有六度,而“五度如盲,智慧为眼目”。大智慧为般若。《宗镜录》这样说:“若布施无般若,唯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若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若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若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若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若万行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一切都须在般若的观照之下才有可能成功。苦修猛练,事倍功半。佛法如此,世法亦如此。

    因此可以这样说,有财者必有智。若无智,那财便成了无源之水。在邢台英谈村,有“一滴泉”,常滴不竭。泉虽小,而也在说理:有一分智,做一分事;有十分智,做十分事。比如老汉我的脚,只能穿41码、42码鞋,再大再小都不该我穿。因此我羡慕那大脚之人,穿得起船样的鞋,一路走下去,留下些“大人迹”。

    那么,有智者必有财吗?当然当然。不过,财不一定以钱的形式来表现。比如,你去问一条河:有水就能流到前面去吗?河不一定回答你,但河水流着。可是你要以同样的问题去问大海,大海怎么说呢?你以流向问题问大海,本身就错了。

    贫和富

    历史上发生的事太多太芜杂,记不住的太多。但有的事情一看到便忘不了,比如“易子而食”这件事。人饿到没办法,就想到吃孩子,但又不忍心吃自己的,于是换着吃。这事太残忍,残忍到不忍说。不说可以,但这事毕竟发生过,而且不是一例,而且也不只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可见人在极度状态下,会发生质变,变成非人。这样极端的例子不该说,还是说点轻松点的吧。说,一位老板开着宝马轿车缓缓行驶在铺满鲜花的红地毯上,车停下之后,有美女过来,把车门打开。这时彩虹在远山上出现。

    一只仙鹤沿着彩虹的边沿飞了过去,鹤背上骑着一个人,那人宽衣博带,一看就知道是那位“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古人。这老板重新把车门关上,掉转车头,沿着高速公路向着扬州方向驶去。

    请猜:骑鹤的人先到还是开车的人先到?

    言归正传,说贫和富。

    有一个词叫嫌贫爱富,为贬义。其实人的这个嫌贫,看是嫌谁。嫌别人贫,当然不好。但是嫌自己贫,却一定不坏,谁不想早一天富起来呢?人其实往往不是嫌别人贫,而是嫌别人富,看那么多人都富了,唯独自己还贫着,就着急上火。

    富起来的感觉真好。

    人本来是在差别中活着,就像春天里的桃花、杏花、梨花、菜花……姹紫嫣红,各有模样。花知道这些,所以各自开着各自的,默默无言。人却不行,人不是不愿意有差别,而是总愿意自己比别人强。就像王胡看不起阿Q,而阿Q其实更看不起王胡。其实他俩不知道,还有更多的人无论是王胡还是阿Q都看不起。而这更多的人又被赵太爷看不起。而赵太爷又被阿Q小瞧。

    人的差别是怎么来的呢?是心灵上的原因。外在看来,人都有四肢、五官、六腑、九窍,差异不大,但心灵上的差异可就大了。同样一颗心,有人能装得起大山大河,有的人却装不下一句话。我老家就有一个人,别人在背后骂了他一句,他受不了,拿着刀子去拼命。没等走到那家门口,一口气没上来,倒地而死。而有另外一个人,别人当着面骂他,他笑笑。人家问他为什么还笑。他说,他骂,是他心里不平,跟我有什么关系?

    前边这个人,心眼窄。后边这个人,心眼宽。

    人就在心的比量上而有差别。

    发财不发财,其实该在心量上说。

    心量窄的人,容不得别人发财。容不得别人发财的人,自己怎么能发得了财呢?

    听说在贫困山区有一家小药店,只卖几种药,还卖不出去,因此开了不多日子就关了门。周围的人不是不生病,而是没钱买药。只有大家都发了财,你在一个富有的环境里,才有财发。这也好比春天里,有一个开花的好气候,所有的花都开了,因此你也开。

    你因为有他,而更好看。他因为有你,而更自信。

    心量窄的人,自己纵然发了财,也太把财当回事,整天惦着,放在哪里都不放心。

    患得患失,或者把事情弄乱,或者把自己弄病,最后只能是这样的结果:一、人在,钱没了。二、钱在,人没了。三、人钱都在,舒心日子没了。

    心量宽的人,从他做事那一刻起,就想着好多人。他根本就不是为了自己而发财。

    发财不是目的,为大家做事才是目的。把事做好做大而让好多的人都有好日子过才是目的。他真的富了,却不以此为骄慢,而是更谦逊,更爱别人。不把财放在心上,为了别人随意取用,因而财会更多。你看山上的清水潭,永远不用,潭水也不多,潭水甚至会发污。天天汲取,潭水也不少,清亮甘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潭不自私。

    心量宽,肩膀也宽,愿意担得起天下所有人的苦难,这才是大富之人。

    因此看来,发财并不只是多赚钱,仅仅赚钱不一定算是发财,虽然发财跟赚钱有着密切的关联。

    发财是发什么呢?发的是心,心量越来越大。心量大,能容事,能容人,因而也能容钱。

    心量宽的人不一定有钱,但一定有快乐。心量宽的人不一定有钱,但一定肯帮人。

    有钱帮钱,没钱帮力气,没力气也会帮言,哪怕脸上的一朵微笑也愿意拿到大街上与人分享。而哭的时候却会躲到旮旯里,不让人看见。不是怕人,是怕带给人不愉快。

    能够给人的人才是真富有。

    总想着向人讨要的人,是贫人。你看贪官,总跟人要。这样的人在本质上等同于乞丐。心贫的人,是真贫,哪怕他守着金山。就因为他心眼小,只能容下自己。

    贫和富,说到这儿,该总结一句话了:贫和富不是钱多钱少,而是心灵上的一种状态。宽绰,就愿意与别人分享。狭窄,就只想着把自己那个包袱紧紧裹起来。

    我刚说了这句话,便看到香严智闲禅师那一段有关贫富的话:“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还有虚云老和尚的一段:“去年贫未是贫,大雄山上起白云。今年贫始是贫,殿堂剩下破沙盆。拈著东来失却西,惟有这个旧主人。去年富未是富,添得一条娘生裤。

    山中有个陈樵子,不知春秋多少数。遂竖拂子云:贫富贵贱,俭素奢华,都不出这里。”

    忽然明白,我说了半天,其实没说到意思上。自己的心量越是宽大,自家的东西才越不占地方。自己的一己之私的东西那是越少越好,一点点这么“贫”下去,“贫”到无,也就富到了家。就像虚空,就像大地,阔大无边,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的,却又没有一样不是自己的。

    贫和富,全在心灵里,如同乌云白云,全在虚空里。

    老本

    小的时候我们玩杏核儿,这东西现在的孩子都不玩了,不屑于玩。现在的孩子会觉得我们那时怪可怜,但我们照样玩得淋漓尽致:双方各把一枚或者几枚杏核儿添到苹果大的一个小坑里,划拳分出先后,手捏一个铜板抡圆了胳膊朝坑里猛力掼去,靠铜板的力把坑里的杏核儿冲出来。这样玩的结果,是本来一样多的杏核儿,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会儿他多了,一会儿我多了。有时会把对方赢得一干二净。输净了的不甘,就会这样跟对方商量:“借给我一个,只借一个,好吧?”这一个,就是本钱。没有了这一个,就没了玩的资本。这一个在这时候就变得非常重要。

    做生意需要本钱投入,就好比我爹种蒜,把一瓣种下去,这一瓣就是本钱。再加上水肥人工,构成成本。几个月之后,一瓣蒜变成一头蒜,无数瓣蒜变成无数头蒜,刨去水肥人工等费用,余下的就是赚头。如果管理不好,或者水土有问题,蒜苗枯萎了,拔下来看,连那一瓣蒜也烂却。水肥人工白搭不说,老本也赔了。这时我爹就慨叹,说不如种姜了。如果种姜,即使不赚,也永远够本。种姜也如种蒜,把一块母本埋到土里。

    种下之后,母本之上滋长新姜。不管长出多少新姜,那块老姜却不烂不失,仍旧鲜亮如初。纵然一块新姜也没长,那块老姜仍在。

    姜是个例。

    因此做生意的人,都讲究成本核算。财会就是干这个的。当年在生产队,我也做过两年会计,刚上任时,不懂得算账,老会计手把手教我。说这个大数减去这个小数,会有个余数,这余数就是我们要的。原来的数大,就亏了,现在的数大,就赚了。我问,就这么简单吗?他说,本就这么简单。

    本钱,是一个永远存在的数。本钱数小,就赚了,本钱数大,就赔了。

    因此没有不讲成本的企业家,讲成本的企业,一般说是不会赔的。

    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活到92岁。死后留下好多金钱,也留下好多故事。他在16岁那年借了200元钱开了爿小小的米店。巷深店小,生意冷清。谁也没想到他会火,偏偏他就火了。他是靠一份真心,把吃米者当爹当娘。一是将米里的沙子、秕糠等杂物细心拣干净;二是送米到门;三是送米时记下那家的米缸尺寸和吃完一次米大致的时间,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去;四是每次送米上门,不仅把米倒进米缸,若有剩米,会将剩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把剩米放到新米之上。

    这样做的结果是,王永庆想不火都不行。

    王永庆的本钱是借来的。但是还有一样本钱是他自己的,那便是他的真诚和细心。前一种本钱是有形的,后一种本钱是无形的。无形的本钱,就好比埋在土里的那块老姜,永远不坏不失。这块土不适宜,换一块土照样葱茏。若没有这无形的本钱,有多少有形的本钱也会赔干净。

    做生意需要本钱,需要赢利,做人更是。为人一世,也讲投入和产出,也讲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回报,赢得盆盈钵满才好:吃穿不缺,儿女不缺,钱财不缺,声誉不缺,身体不赖,心情不坏……从心所欲,而无障碍。这也真好。可是这也得有本钱。

    什么是本钱呢?钱财是,聪明是,力气是,言语是,好人缘是,四肢百骸都是。这些都舍得投入,再加上其他必要的条件,才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这些是本钱,但还不是老本。老本是什么呢?是做人的那颗心。

    做生意赢得第一桶金时,往往没有很多的资本可投,都是以小本开始,像幼芽那样,有一星星绿。谁也不知道长大后会是一丛蒿,还是一株松。其实是蒿是松,在胚胎里就有了分别。我们分辨不出来,是因为不懂,人不也说三岁看老?企业也是,从一开始,看他的经营方式,看他对顾客对员工的态度,就已经知道是蒿是松了。

    僧问本寂禅师:“古人说人人尽有,弟子我在尘蒙中,还有没有呢?”本寂禅师说:“你把手拿过来。”弟子把手递过去。禅师便掰着他的手说:“一二三四五,足数!”

    真好禅师,一下子就说着根本。成佛的本钱,人人本有,足额足数。关键看你怎么对待。

    做人比做佛简单,做佛都不缺,做人应该绰绰有余,别蚀了老本就行。

    什么是做人的老本?心是。什么心是,真诚的心是,朴实的心是,干净的心是,清静的心是,一句话,简单的心是。人问:做人要简单吗?我反问:做人不要简单吗?

    不说对别人该怎么怎么好,只说对别人像对自己一样。人对自己不简单吗?口对心,心对口,心口如一,知冷知热,知饱知饿,知苦知乐,知对知错,知道怎么疼自己,一个心眼就够了,连一个半心眼都用不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么疼自己就怎么疼别人就是了。

    当你以真诚对人时,定能赢得真诚的回报。不要说现在没赢来,早晚会赢来。当你以狡诈对人时,也定能惹来好些麻烦。不要说现在没惹来,早晚会惹来。不要心存侥幸,会计那里有清单。

    真诚对人,就肯定有朋友;真诚对事,就肯定有事业上的成功;真诚对天地,天地也会护佑你。真诚是埋到土里的那块老姜,纵暂时没收获,也永远不会亏本。这不会亏本的真诚一旦得了时机,就会有千百倍的真诚来回护,来拥簇。

    真诚是做人的最低成本,花费最少,赢利最多。

    如果你说一句谎话,为了使这一句谎话站住,就得用好多句谎话来圆它。谎话多了,难免有破绽。破绽一出,受损的是老本。说谎需要成本,甚至很高的成本。成本投入很多,回报却是负数。或者暂时不是负数,待尘埃落定之后,输掉老本的人就会像被拔光了毛的鸡那样难以见人。

    我朋友他们村有一个人就赔了老本,此人不过是一个小偷,与其他小偷不同的是,他毫无顾忌,谁家的东西都偷,他爹有一铜烟袋,一天也被他偷来。他违背了“盗亦有道”的理,因此人人嫌他。后来他死了。此人一生落下两个好。一个是刚生下来,众人一看,白白胖胖一个男婴,说:“好!”再是死后,听说他死了,众口一词说:“好!”前一个好是夸他,后一个好是赞上苍。

    谁能发财

    谁都想发财,没有谁不想发财。谁要说不想发财,有两种可能,一是已经发过财了,对发财这事没了感觉;二是想得都身心疲惫了,也没见有发财的事发生,对自己失望了。但这两种人都不能算是不想发财的,因此这话等于没说。

    既然都想发财,我便告诉你一个发财的秘密。多年来,你之所以没有发财,是没有得到这个秘密,一旦得到了这个秘密,你不想发财都不行。读到这里,我想很多人就要笑了,说,又来一个卖大力丸的。是,现在卖大力丸的的确不少,致富秘诀到处都有,就像电线杆上贴着的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小广告,肯定有人试过,但没见过谁被治好过。

    先不要怪卖大力丸的,说句不好听的话,那都是你招来的。若是都不想发财,会有人来告诉你发财的方么?那卖大力丸的也是想发财,他发的是想发财的人的财。这句话太绕口,改为这么说更顺畅些:你想发财,他便来发你的财。他卖给你一个致富妙方,谁致富了?他致富了。谁让他致富了?你,无数的你。无数的想发财的你,让一个同样想发财的人发了财。仔细想来,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若抱怨,就抱怨自己发财心太切,财迷心窍,让技高一筹的人给钻了空子。

    我告诉你的这个致富方法,绝对可靠。为什么可靠?因为我不要你的钱,你不用花钱买,也不搞抽奖什么的小把戏。那么我为什么呢?是不是有更深的陷阱在?

    前几天,我老伴到一个保健的地方去了,好多老头老太太都去。去了之后,由少男少女陪着,说柔软语,现微笑脸,不要钱,用仪器健身,好多种健身方式。去得次数多了,还有小奖品。我老伴就问,你们这是为的什么呀?人家就答了:只要大家身体健康,我们就高兴,我们什么都不要。我老伴还有与我老伴同等智商的人就非常高兴。

    说,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人,租了这么大的房子,买来这么好的仪器,雇了这么漂亮的年轻人,只是为了大家健康。过了没多久,没等人家说什么,我老伴就把一台仪器买回家来了,说可好呢,可舒服呢,两千多块,不贵,好几个人都买了。我想人家这生意就做得好,微笑着就把钱赚了。

    我这里也没仪器。我连微笑都不给你。因为我告诉你的方法,没在我这里,而在你那里。你说了,在我这里我能不知道吗?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你又怎么知道?是的,在你那里你也不一定知道,而我不一定不知道。你若是知道就不会想发财的事了。

    或者说,你就更知道怎么样发财了。我若是不知道,我就不会来告诉你了。

    《法华经》里有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个人醉在亲戚家,亲戚有事急着走,走前把一枚无价宝珠系在醉者的衣服里,这个人也不知道。后来这个人游荡到国外,吃喝为难,困顿不堪,求得一点东西就满足了。后来被亲戚看到了,亲友怪他,说你干吗这样,你衣服里不是有宝珠吗?你是个豪富你不知道吗?

    我们就是那穷汉,身上藏有宝珠而不知,天天却闹着要发财。

    因此我要告诉你找到自己的宝珠的方法。找到这颗宝珠,自然富比天下。

    有一件事要明白,《法华经》里的宝珠,比喻的是人人俱有的佛性,佛有佛性,我们也有佛性。我们不是跟佛要佛性,也不是佛给我们佛性,佛之所以是佛,就在于他发现了每个众生身上都有佛性,每个众生都能成佛,连佛都能成,还愁不能成富翁?

    我就是在这里找到了你发财的妙方。

    什么样的人能够发财呢?怎么发财呢?发什么样的财呢?我想这都是大家想知道的,我肯定都告诉你,但不会都在今天告诉你,那样于你发财并无大帮助。你得先沉下心来,让我分个次第,分个深浅。

    我先告诉你什么样的人发财吧。

    人人想发财,但不是人人都能够发财,这事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你看大街上开饭店的,有的人开一个火一个,有的人开一个赔一个。那火的,怎么干怎么火;那赔的,怎么干怎么赔。什么原因呢?当然有种种原因,比如地理位置是一个原因。可是,同样的地理位置,人家火着呢,你却赔了;或者说就是同一个地理位置,你干时赔,换了个人却火了。比如人的智商也是一个原因。可是精明的人未必就火,傻了吧唧的人未必不火。你说是经验使然吧,可是有的人,先前火过,后来却赔了。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有内在原因,有外在原因,有内在外在混合在一起的原因。不过,原因虽多,但都不是主因。今天我告诉你的就是这个主因,主因变了,结果才会跟着变。

    什么样的人能发财呢?

    我告诉你吧:模样俊的能。发财也如娶媳妇,模样是一个条件,且是个主要条件。

    我要是这样说,你得笑喷了饭。其实,我说的模样俊,不是指的脸面,而是指的心灵。

    就好比好鸟栖好树一样,财富这东西也喜欢好的心灵。好的心灵是什么样的呢?我不说你也知道。肮脏不是吧?狭隘不是吧?黯淡不是吧?明亮是,宽阔是,洁净是。

    有一句话这样说:“福大量大。”这句话反过来说也一样:“量大福大。”这个量指的心量。心量大的人,福气大,福气大的人,财富多。没有听说过一个福气大的人饿死了,福薄的人才会受苦厄。因此《心经》开篇即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一切有形的无形的东西,在我这里都没挂碍了,心量大不大?大到无可比拟。因此能度一切苦厄。为什么能度一切苦厄?因为苦厄没有地方安身。就好比太阳升起,阴影就退避一样。太阳升到最高,阴影就缩到最小。光明之处,没有阴影。阴影之所以存在,那是光明还没到达。

    为什么量大福就大?这句问语讲半天也难以讲清楚,只好举例子。比方说,你只有巴掌大的一块田,种什么呢?只能种一两朵蘑菇。多了不行,虽说有在花盆里种榕树的,但那榕树还是榕树吗?真正的榕树,独木成林,可以绵延数十里,花盆里能长开么?因此你想发财,财富是好东西,想发财没有错,就好比种榕树,种榕树没有错,但用一只花盆种榕树就错了。但是,世上有好多人,却是在用花盆种榕树,即使精心种,也很难成活。即使成活了,也很难长大。因此最多长成盆景,可能你觉得好看,但对榕树来讲,却并不舒服。因此盆景不会存活很长时间,有百年盆景吗?因此想发财的人,先要把心量打开。心量没有打开,却想着发财,定然很难。即使发,也发不大。发不大还好,若是发大了,就会出事。不是有好多的暴发户出事了么?报端上有好多例子,因为钱财招眼,被人抢了,甚至被人杀了。或者因为有钱,什么地方都去,什么东西都吃,结果染了病,钱还在,人没了。这就是俗话说的,担不住。为什么担不住?福气小。为什么福气小?心量窄。为什么心量窄?太自私。为什么太自私?没想明白。为什么没想明白?智慧不够。为什么智慧不够?心里好多的地方被龌龊的东西挤占了,智慧没地方放了。因此若想开智慧,就得把原来的那副心肠好好拾掇拾掇。至于怎么拾掇心肠,这是后面要说的。

    (作者靳文章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闻章”为笔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