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艺文说荟-气质与风致——金宏达散文读后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于金宏达先生,相知已久,至今尚缘悭一面,常常引以为憾;不过,于其作品,却并不生疏,而且十分喜欢。我总觉得它很有韵味,就中尤以抒情、纪事类散文为然。

    散文的韵味犹如人的气质、风致,简单的几句话未必能说得清楚;文章也是如此,你让我具体指认哪些句子属于这类情况,不太容易办到,但是,诵读一过,细加玩味,便可以感觉到。韵味也好,风致也好,就作家来说,原是老到、成熟的表现。比如,老杜的七律,姜白石的词,阿拉伯的民歌,纳西族的洞经音乐,你随便一接触,就会感到风致翩然,韵味十足;一般的诗词与乐曲,是达不到的。

    宏达君的散文格调高古,韵味苍凉、苍劲、苍莽,有张力,用老百姓的话讲,很“劲道”,耐琢磨;语言优雅,口角波俏,不儇薄,不鄙俗。它的形成,固然与选取的题材、蕴涵的理趣有关,但主要的还是得之于襟抱、情怀,非历经沧桑、饱经世事,而且读书有得者不能致也。这一点很重要。黑格尔曾说,同一句格言从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口里说出与从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口里说出,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何以如此?因为格言在表述过程中,浸透了言说者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切身体验。晚明的柳敬亭说书,就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听起来别有风致,别有韵味。宏达君出生在1940年代中期,在同辈学人中,年龄不算很大,但他的阅历远胜过其他人。元好问不是说过吗?“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2012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