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莱茵:访德随笔-柏林墙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站在柏林墙前,我对中国汉字的造字先生产生了一种仰慕之情。按照汉语字典解释,“墙”“是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而其作用在于“隔开内外”。闻名世界的中国古长城,以及中国一些古代都城如西安、南京的城墙,都是为了隔开内外而建的。柏林的柏林墙,当初也是为了隔开东西柏林而建造。

    世人皆知,二战后的德国被一分为二,首都柏林也被一分为二。“西柏林”是美、英、法等盟国的占领区,而“东柏林”则是苏联的占领区。一个柏林,就这样变成了东、西方冷战的“前沿阵地”。从一些当年的旧照片可以看到,警戒线两边,一边是苏联和东德军人,一边是盟军和西德的军警。

    东、西德不仅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差异。加之同胞之情、手足之情的驱使,东德和东柏林的市民向西柏林移民、偷渡的情况愈演愈烈。东柏林与西柏林之间,开始限制车辆通行和人员往来。起初,只是在双方的警戒线之间设立了一些铁丝网之类的障碍物。但这些障碍物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于是,东德政府于1961年8月13日开始修建柏林墙,最后“柏林墙”成为了一条完整无缺的边界。由于整个柏林城实际上都是在“东德”的境内,所以,柏林墙其实就是在社会主义的“东德”境内、围绕“西柏林”而修建起的一道围墙。当时,“两德”边境全长166公里,而“柏林墙”就长达107公里。“柏林墙”髙4米,墙顶上铸造有混凝土通道。在对峙紧张的时期,“柏林墙”的东侧一直受到严密的监视与控制。一旦发现有“越境”者靠近,死亡的枪口就会毫不犹豫而又毫不留情地射出子弹。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死亡地带”。这道森严壁垒的“柏林墙”,一共切断了“西柏林”的192条街道。就这样的一道墙,隔断了一个民族的血脉,隔断了一个完整的国家。也是这道墙,不知切断了多少家庭,多少亲情,让血肉相连的亲人们从此咫尺天涯。

    从1961年8月开始,“西柏林”的居民被禁止进入“东柏林”,边境的所有建筑,民居、商店、教堂……全部被推倒夷平。至此,东、西柏林间的地铁等交通全部中断,东、西柏林居民间的来往也全部中断,包括每日往返于东、西柏林间的六万上班族。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在经历了频繁的政治动荡后,迎来了瞬间到来的宁静,当年建起“柏林墙”的政府官员们辞职的辞职、改选的改选,曾经的思想压抑与严密控制一下子荡然无存了,那么“柏林墙”呢?是否也应该随之结束它的使命呢?这一天,在柏林墙的两侧聚满了东、西柏林的市民,但却面对这道粘满了鲜血的围墙不知所措。巡逻的军队还在吗?凶猛的警犬是不是已经绷直了缰绳?自动射击逃亡者的机枪是不是还在时刻准备着?没有人知道。在人们与“柏林墙”静默的对视中,不知是不是因为感受到了同胞们贲张的血脉、围墙两侧激昂的群情,终于,一个大胆的东德年轻人,向那禁区的空地迈出了第一步……无数的眼睛注视着这个勇敢的小伙子,他的每一步似乎都踏在了人们的心坎上。在千万双充满疑问、疑惑和疑虑的目光的注视下,他攀上了柏林墙……枪声没有响起,周围仍是那么安静,而小伙子的双脚已然踏上了“西柏林”的土地。顿时,“柏林墙”两侧沸腾了。分别了几十年的亲人们,终于含着热泪拥抱在了一起,德国人民的狂欢式的庆祝一直持续了几日几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柏林发生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以至于地铁、火车、汽车交通曾一度瘫痪。

    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德国人民最终迎来了德国的统一,迎来了“柏林墙”的倒塌。

    在柏林时,我们参观了原希特勒警察总部边的一段“柏林墙”。这段墙是用钢筋水泥做成的,只有薄薄的一层,但就这么薄薄的一道墙,不知道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多少的苦难,压在“柏林墙”上的这许多苦难,终于成为“柏林墙”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到两德统一后,柏林别出心裁地组织了来自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艺术家,在最终保留下的一段“柏林墙”上自由创作出了一幅幅图画,让“柏林墙”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涂鸦。这些图画中最著名的一幅叫做“兄弟之吻”,画面上画的是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原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在亲吻。尽管不知道画的作者想表现出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情,但我猜想这幅画的作者一定有其独出心裁的构思,也许很复杂,复杂得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正如东、西德分裂后又恢复统一的这几十年,东、西德人民之间难以尽言的种种感情一般,也许就是亲情与矛盾并存,血脉与裂痕俱在罢。

    “柏林墙”是人为造成的,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德国有人把它说成是德意志民族的耻辱,这也并不过分。一道“柏林墙”是一道深深的裂痕。尽管分裂只有几十年,而裂痕的弥补可能需要几个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仅在德国,即使世界上也有相当多的人谴责苏联和东德制造了“柏林墙”,然而,它另一侧不是还有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军队吗?他们对“柏林墙”就没有责任?他们难道不是荷枪实弹?他们难道不是壁垒森严?他们对德国的分裂没有责任?我不这样认为。冷战是双方的,对峙也是双方的,无论哪一方都有责任。

    在柏林墙前,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在沉思着。一群德国的大学生簇拥而来,他们正谈论着什么停在了“柏林墙”前,虽然我听不懂德语,但我相信,身为德意志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