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莱茵:访德随笔-6月17号大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一座城市都由一条条大街组成。每一条大街都有名字,而其名字的由来或者与一段历史有关,或者与一个人物有关,或者与一则典故有关。有人说,古老城市的每一条街道,都是一本厚重的书,街上的每一块砖瓦都是细节。在中国北京一个叫沙滩的地方,有一条五四大街,熟悉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因为这条街道与闻名中外的“五四”运动有关。那个时候的北京大学,就坐落在那条街上。至今,“五四”运动的红楼还在,并且已经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德国柏林市中心,也有一条以数字,或者说以日期命名的街道,这条街道叫6月17号大街。

    穿过柏林的勃兰登堡大门,有一条与菩提树下大街相通的街道,名叫6月17号大街。据陪同我们的翻译介绍,之所以取此名,也是因为发生在这条大街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二战后,德国被分为两个国家。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是分界的标志之一。两个国家,两种制度,但人民毕竟是同种同族,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1953年6月17号,东德数千名在大街上集会的群众,与前东德政府和原苏联驻军发生了流血冲突。西德人为了纪念这次运动,将其改名为6月17号大街。

    如果不是亲临其境,你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条大街其实是柏林市面上中心最美丽的街道之一。街道的两边绿树成阴,绿草如海,仿佛一条绿色的河流,人走在街上,就像徜徉在绿色的海洋中,感到眼界开阔,精神清爽,怎么也不敢相信轰轰隆隆的坦克车曾经从这里经过,也不敢相信寒光逼人的刺刀曾经在这里闪耀……其实,历史从来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种一个人的意志就可以掌控或者说驾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时代永远不会复返了;那种用大炮、刺刀改变历史的悲剧也永远不会重演了。想到这些,我们应当感到欣慰,同时也应当感谢那些为了世界和平奋不顾身的先驱们。

    沿着大街一路走去,还可以看到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一座座历史风云人物的高大雕像,以及一座座风景宜人的美丽花园。我看过这条大街的旅游介绍,说这条街道是德国古今博物馆。在这条大街上,有中世纪王子、公主的豪华宫殿,有近现代名人、大家的故居,有当代繁荣昌盛的商场……在这条大街上,最著名的建筑可能要数毕加索纪念馆。毕加索全神贯注地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他的笑容温和而慈祥。这不由让人想到,设计这个雕像的艺术家,一定是费尽了心思。他想通过毕加索温暖的微笑,让慈祥永远留在这条街道上。我们经过毕加索纪念馆时看到,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在纪念馆前毕加索的画像下合影。他们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很灿烂。我想,他们长大以后,即使还会听到或者看到关于6月17号大街来由,但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却一定是明媚的阳光。当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至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应当忘记历史。中国有句古语:“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还有句话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但是,历史毕竟是过去,它不应当也不应该成为影响当代的阻力,任何人也不应当或者说不能够把历史强加给下一代的沉重包揪。我猜想,德国人之所以把那条街道叫做6月17号大街,同时又把它打扮得花团锦簇,可能就是为了让那个阴暗的日子逐渐变得阳光。

    一位在德国居住很久,现在从事导游工作的中国老乡,带着我们从6月17号大街走了一段。他告诉我们,德国统一后,曾经有一些人关于6月17号大街的名字问题开展过讨论,至今意见尚未统一。不过,大多数柏林人,包括大多数德国人,对待这条大街的态度,就像对待当年二战的态度一样,承认错误,正确面对,汲取教训,从而更加珍惜和平,共建和谐社会。他还告诉我们,当年参加过6月17号风波的人们,每年这一天都要到这条大街上来,但不是寻找当年的痕迹,而是看一看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说,他们以及子孙万代需要的是鲜花盛开的街道。

    了解了6月17号大街的历史,你总会产生一些思考。历史的潮流不是强权和枪炮、刺刀能够挡住的。当初在这条大街上的各种心态的人们,如今走在鲜花和绿树中,迎着和谐的清风,会作何感想呢?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人类要生存,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和平、和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