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听证会上胜利了,但在其他方面,休斯却连连遭遇挫折。其中之一就是影片《血仇》的拍摄。而这个挫败还是与休斯行踪飘忽的行事风格有极大的关系。电影筹划好之后,休斯却从未露面。导演、演员和工作人员经常会在早上集合,以听候休斯的安排,可是往往一直等到天黑休斯也不曾露面,见不到休斯,大伙儿只好回家。这种无法正常开工的状态使得拍摄工作自1946年起一直进行到1948年尚未完成。
被选为这部影片男主角的杜仑自从进了剧组,还从来没有和休斯正式谈过话,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蔑视,因此工作情绪十分低落。而巧合的是,一天晚上杜仑竟在一家夜总会的洗手间里巧遇休斯,对杜仑而言,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于是杜仑走到休斯跟前说:“休斯先生,我一直想当面感谢您,因为您给了我这个工作机会。同时我也想找您谈谈,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事情还等着您来处理……”
“你是谁?有什么事?”休斯满脸狐疑地问。
“我是乔治·杜仑,你的男主角呀!”
“什么男主角?”休斯仍然不解其意地问道。
“我是《血仇》中的男主角。”杜仑用尽了最后的勇气回答。
“噢,我知道你是谁了。”
就这样,这位男影星终于得到了宝贵的20分钟的谈话机会。休斯不断地鼓励他,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公司有信心,对这部电影有信心,最重要的是要对他有信心。最后,休斯对他说:“我马上要换导演了……这部影片将来一定会大获成功的。”
不过在给予了男主角诸多鼓励之后,这部片子的杀青仍遥遥无期。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1948年中休斯经历了很多。这一年中他在各方面的情况都很不理想,好像事业遭遇了瓶颈。环球航空公司在上一年中亏损了800万美元,而且情况未见好转,还在继续亏损之中。不仅如此,公司还对外拖欠了一笔4000万美元的债务,一直未能偿还。幸好休斯工具公司的净值已经升到了2亿美元,美国空军也另外向他订购了一架XF-11型飞机,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也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就在这个时期,休斯准备为环球航空公司购置洛克希德的12架星座式客机,并已经计划向重建金融企业公司借1000万美元。同时,他还准备购入他的朋友弗洛伊德·欧德姆的RKO公司,包括摄影棚以及所属的发行院线。
欧德姆的公司所拍摄的影片大部分都是中级的动作片。1947年,公司损失了200万美元,欧德姆便有意把他持有的股票售出,如今休斯想要,他正求之不得。经过一番洽谈后,休斯以882万美元的总价买下了他的股权。而扣除捐税后,休斯的实际支出只有500万美元,却得到了位于洛杉矶的一块好地、2000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和124家电影院的演出权。这笔买卖做得还是很合算的,连一向对休斯那财大气粗的气势所不满的财务顾问都很赞成这次的交易。
不久,休斯想要的1000万美元贷款也顺利地取得了,得意之余,休斯还特意拍了一份电报给他的死对头布里斯托说:“兹提供一份周薪300美元的工作给阁下,由于你的演技很老练,所以你的薪水是一般演员的一倍。”
休斯买下了RKO公司以后,立刻找了一位负责人来管理这个公司,但这位很有才气的负责人与休斯很不投机,并且看不惯他的作风,因此他刚上任后不久就因为和休斯闹意见而离开了。接着,后一任的负责人也没做多久就辞职了。不得已,休斯只好指派他的一个亲信来接掌这个公司,但他的这个亲信在电影领域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同时,休斯自己也忙着赶拍《血仇》和准备成立一个新的电子公司,根本无暇来照顾这个公司。因此新接手的RKO公司所拍摄过的影片一共才只有两部,一部是《血仇》,另一部是名为《只要钱》的喜剧片,但都很不成功。
求贤若渴
休斯重视人才,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工程技术人员,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全部都唯贤是举。虽然表面上休斯对公司管理等各项事务从不上心,但实际上,他会花心思和时间长期考察其中的一些人,发现才干超群和诚实可靠的,他往往会委以重任,并视为亲信。他的这种对待人才的态度无形之中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智囊团。
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在设计和试制H-1型、D-2型、高空侦察机和水上飞机时,从休斯工具公司调拨了大量的资金,尽管这些新式飞机都已经试飞成功,除了水上飞机之外,其他三种飞机性能都非常良好,并且具有最先进的设计,但是这几型飞机都没有正式投入生产,休斯工具公司的分公司可以说从未赢利过,更像是休斯从事个人爱好的“实验工厂”。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休斯飞机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少,很多员工都无所事事,很多人才也没有用武之地,而公司一直无法赢利,也使很多有能力的人想要另谋他就。
负责公司业务的欧第克见到了这种情形,觉得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是时候认真考虑休斯飞机制造公司的前途问题了。他率领公司的主管人员联名要求休斯出面处理公司目前的状况,是否要扩展其他业务。于是,休斯与他的智囊团反复商量,对当前美国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最终,他们决定再另外成立一个电子工业部门。他们一致对电子工业的前景十分看好,觉得投资电子工业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就。休斯也积极地为未来的电子工业部门觅取人才,但这类人才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可是极其稀有的。
休斯听说有位已经退休的空军将领哈罗·乔治精通电子技术,同时还得知这位乔治先生在个人经济上出了点问题,正面临困顿的局面。这真是天赐良机,休斯要在第一时间里和他取得联系。不料,他寄去的信件都被对方丢进了纸篓里。得不到回音的休斯只好寻找机会在公共场合中结识他。
一天晚上,乔治先生来到他经常光顾的一家夜总会,这时一位侍者将一瓶酒很恭敬地送到他的面前,瓶子上面系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希望你会喜欢它,霍华德赠。”
乔治很惊奇地问这位招待说:“霍华德是谁?”
“就是坐在那边的霍华德·休斯先生。”顺着侍者的指引,乔治看见休斯正坐在一个角落里,向他挥手。
乔治当即没好气儿地让侍者把那瓶酒退还给休斯。在他的心目中,休斯不过是个每天只晓得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他的事业也是靠父辈的产业和投机倒把壮大的,这种爱出风头的、肤浅的富家子根本不配与他结识。不仅如此,乔治对休斯的飞机制造公司也很不屑,更不愿在那种简易的“实验工厂”工作,因此他毫不顾及休斯的体面,坚决地否定了休斯的要求。
可是,乔治此后更加得不到安宁。休斯的电话接踵而至,甚至打到他的家里。在电话中,休斯要求乔治到洛杉矶和他谈一谈,乔治推说要照顾家人,休斯立刻对他说:“您可带着家人一同到洛杉矶来,一切费用均由我负责。”乔治实在拗不过他,只好带着家人到洛杉矶和休斯会面。他想,与其跟这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纠缠个没完,不如去洛杉矶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好彻底跟他做个了断。
当乔治带着家人住入洛杉矶休斯指定的旅馆以后,发现休斯并不在那里,但却留下了口信要他在那里等着,使得这位将军进退两难,在那家旅馆中苦等了好几天。直到有一天晚上,休斯才驾着他的老爷车抵达了旅馆,正式和乔治见面。两人见面后,寒暄了几句,休斯就拉着乔治在市区里转来转去。后来,在一家僻静的小酒吧门前,休斯才把车停下来。他俩坐在离其他顾客较远的餐桌旁开始交谈。休斯详细介绍了他的计划和打算,可是乔治自始至终都以各种借口推辞。休斯在跟对方协商问题的时候,不管对方是大企业的董事长,还是自己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的态度一成不变,总是很有耐性,从不烦躁。他一方面不厌其烦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认真倾听对方的看法,然后从中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利弊,尽量使双方都满意。他一直认为谈判就是妥协,妥协就需要忍让,合作就是要建立在双方都能满意的基础上。
就这样,休斯在洛杉矶跟乔治洽谈了好几次,最终双方总算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乔治勉为其难地同意出任霍华德·休斯创办的电子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他们签订一份长达5年的合约,年薪5万美元,分公司的一切业务交由乔治全权负责。
乔治不仅自己精通电子工业技术,而且结识和领导过美国不少优秀的电子技术专家。乔治刚一接任电子工业部门总经理这个职位后,就立刻聘请了几位优秀的管理者和技术专家。由于这一部门的人员有不少是知名人士,因此分公司成立后不久,美国政府就交给了他们两项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如何使战斗机上的驾驶员在看不清对方目标的情况下仍能开火并击中目标,第二个任务是研制空中飞弹的电导系统和空中搜索雷达。到了1948年底,他们竟说服美国政府从奇异公司的手中争取到了一份雷达研究的全盘计划。
由于电子工业部门的急速成长使分公司需要更大的研究场地和更多的人员。他们把这个意见转达给休斯。不久,休斯又投资了370万美元建造了一个研究所,并且雇用了1000名员工。
休斯虽然拥有上亿的财富,并且花钱大手大脚,但在很多小事情上,他却吝惜得要命。他在公司里从来不设立自己的私人办公室。他经常使用公司外面的公用电话,却偏偏忘记携带零钱,找人借钱打电话成为家常便饭,而且借完从来不还。乔治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为此头痛不已。
一次乔治驾着车送休斯返回工厂时经过了一排电话亭,休斯忽然说要打电话,并向他借了一枚硬币。可是,休斯走到电话亭后,想了想就又走回来了,他对乔治说:“我可以到警卫室去打,那里的电话不必花钱。”而他向乔治借的那一枚硬币也没有还给乔治,直到后来乔治开口朝他索要,他才尴尬地把钱还了。
还有一次,休斯又向乔治借钱打电话,乔治随便给了他一枚5美分的硬币,休斯接过钱后十分不悦地说:“现在电话费已经涨到10美分了,这5美分能做什么?不如再借我5美分如何?”无奈之下,乔治只好又扔给他一枚硬币。事后,乔治每每想起这件事,总禁不住想笑。
在新研究室建造期间,乔治也被休斯搞得不胜其烦。休斯不但要求他把施工的一切细节向自己报告,而且连办公室的颜色、员工宿舍内家具用品式样及其摆放位置也要干预。此外,休斯对于这一部门的财务收入方面也询问得特别详细,事无巨细,甚至连卖冷饮和糖果小贩的全天收入与工作情况也要亲自过问。休斯的细致已经到了挑剔的地步,害得身为总经理的乔治不得不屈尊贿赂周薪只有40美元的勤杂工,并关照他说:“如果休斯问起你,请你告诉他我已经调查过了。”
其实乔治已经把这个部门整顿得井然有序了,员工与员工之间也密切合作,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到了1951年底,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售出的电子组件已经高达6700万美元,一年半以后,更增加到了两亿美元。休斯在认清当时局面的情况下,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大胆决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成功地创建了一家新兴电子企业。这不仅给他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救活了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和环球航空公司,同时也减轻了休斯工具公司的沉重负担。
备受争议的怪才
休斯是个对金钱着迷的人,在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他与其他富翁一样,对财富是贪得无厌的。但他对财富的追求并不是为了享受奢靡的物质生活,他是个精神至上的人,他的精神生活完全寄托在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上,而财富是他事业的保障。他宁肯把数千万的巨资投入设计和试制新式飞机、刷新世界飞行纪录、研制开发电子高科技产品和拍摄电影,也不愿在吃喝玩乐方面耗费金钱。从外表和穿着打扮来看,这位亿万富豪跟他公司里的普通员工没有多大的差别。在他的心目中,豪车和华服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即使穿着带褶皱的衬衫和沾有泥巴的球鞋,他也能坦坦然然地坐在高级餐厅里用餐。
休斯对洋房、飞机、游艇随意招之即来的财势和性情也使他成为众多好莱坞女星青睐的对象。而休斯对大多数富家子弟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感兴趣,他并不沉湎女色。虽说如此,但休斯还是制造了很多的绯闻和艳史,这些本来应该是媒体的最好题材,但休斯不齿借此炒作自己,于是他运用金钱买通传媒,以至于真正在报上登载出来的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消息。这也令一些想借与休斯的暧昧关系出名的女星很不受用。而对于自己喜爱的事业,休斯也不喜欢炫耀。有一次,休斯为了阻止一份杂志登载有关他在1938年环球飞行的新闻,竟命令他的律师一次收购了40多万份杂志。
休斯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保密,最主要的是因为他的害羞单纯的性格。由于过分地追求自我、追求简单的生活,休斯逐渐地与现实社会疏远了。虽然人们对休斯的真实坦诚与不喜做作很钦佩,但令人无法回避的是,这位天才真是位怪人,日常生活中他的行为举止常令众人无法理解,确切地说,休斯有明显的强迫症倾向。而这种症状在他20多岁时便已见征兆,有人说休斯在吃他最喜欢的豆子的时候对豆子的大小非常介意,要用一个特殊的叉子把豆子按大小排序后再吃。
休斯对员工有很强的操纵欲,在他雇用的人之中,最幸运的要算是理发师艾迪了。艾迪不但很幸运地被录用了,而且还可以在不受休斯操控干扰的情况下为他理发。当然,他也不是一被雇用就能享受到如此待遇的。有一次,当艾迪用电剃刀修剪休斯颈部的头发时,休斯坚持要艾迪按照他授意的手法去拿电剃刀,艾迪告诉他说那样剃会割伤他的,休斯硬是不信,依旧坚持让艾迪照他的意思做。结果,果然割破了一大块皮,吃了苦头的休斯自此再也不对理发师发表意见了。
可是休斯的秘书却没理发师那般幸运了。给休斯当秘书真是一件苦差事,因为休斯不喜欢用速记员,所有但凡他所传达的消息都是靠他的两位秘书小姐同时为他记录下来的。当他需要秘书们为他记录时,他会先绅士地替她们调好打字机,然后一字一句地慢慢讲出来,他一边讲一边还会停下来检查秘书们的工作质量,看看她们有没有打漏了他所说的字句,因为他不允许有丝毫的错误。如果打错了一个字,那么整整一页都必须当场撕下来烧毁,不准留下一点痕迹,就算已经打完最后一个字也不能例外。打字小姐不能化妆,更不能擦指甲油。同时他要求打字的时候,小姐们必须双手要戴上外科手术用的薄手套。有一次,他曾从午夜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期间一直重复地说着同样的两句话。
此外,他的秘书和艾迪一样必须整天待命,不可以任意离开岗位。秘书小姐们的午餐也是送到里面来吃的,因为休斯说任何人都不准出去用餐。休斯自己雇了一位专用厨师,每天24小时随时为他服务,休斯可以随时传唤一杯咖啡或是七道大菜。休斯的一位仆人曾经这样抱怨过:“侍候休斯根本不是一件工作,而是一种生活。”
休斯很不喜欢被别人注意他在做什么。他时常去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然而又从不赌博,他只是喜欢在那里逗留,他可以在享受周到服务的同时,又不被人注意。由于他早年从事的飞行冒险使他身体一直不好,那次差点丧命的飞行事故使他的脸部受到重创。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脸部开始变形,虽然在外人看来他还是风度翩翩,但他自己却越来越羞于见人。这还不是最坏的,由于那次事故,他的肺部受伤严重,这导致他对细菌抵抗力差并十分恐惧。有一天,休斯住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饭店里,忽然要求饭店马上去为他购买半打粉红色的毯子来。等到毯子送来时,休斯又立即命人把它们全部挂在窗户上,理由是“要阻止细菌的侵入”。
当休斯事业的重心逐渐由休斯敦转移到了加州时,他的财务大臣诺亚·迪崔克为他在洛杉矶设立了第一个办公室。因为休斯设在加州的那家电子企业每年有两亿美元的生意,诺亚·迪崔克总是突然地来到加州。当时乔治有一个想法——把电子工业的买卖对象逐渐转移到民生及工业用途上,而不必拘泥于军事上的用途,但这个建议没有得到诺亚·迪崔克和休斯的认可。接着诺亚·迪崔克又查问乔治账簿上短缺50万美元的原因,这使得乔治十分恼火,两个人的裂痕逐渐加深,终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休斯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1952年6月,乔治送了一份备忘录给休斯,里面诉说诺亚·迪崔克企图控制公司电子工业部门部分行政权,希望休斯能够立即出面解决。但是这个备忘并没有起到预期的反应,竟似石沉大海一般。不久,乔治的第二份备忘录又接踵而至,里面申述了公司的业务已经受阻,可能会影响对国家军备的生产进度。这一次他们总算见到了休斯,可是休斯对待他们就像对待两个正在吵架的孩子一样,只是互相安抚,并没有要真正解决问题的意思。双方就这样互不相让,闹到最后,休斯也生气了,怒斥他们这种行为,然后独自一人气冲冲地飞回了拉斯维加斯。休斯扔下了这个摊子独自离去,使得这件事更加恶化。不久,乔治手下的两位博士同时向公司递交了辞呈,乔治也向休斯下了最后通牒,他要成立一个五人委员会,除这五人外,其他人不允许干涉公司的任何事务。
乔治的这个建议立刻遭到休斯的反对,他对乔治说:“你竟想取消我本人对公司的统治权?那倒不如让我先把这里一把火烧掉算了!”
乔治见调解不成,只有离开,公司中的大批员工也相继离职,这使得美国军方也开始对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失去了信心。
休斯独断的经营方式导致其他事业也一蹶不振。RKO公司在1949年一年内就损失了420万美元。虽然他雇用了两位杰出的导演,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发挥出这二人的特长。公司里一切命令都由休斯传达给一位退休的演员,再由这位演员向大家发布;如果有人想向休斯反映什么事情,也要先告诉这位演员,再由他传给休斯。这种管理办法自然无法提升办事效率。到了1950年RKO又亏损了580万美元。同时,休斯所拍摄的《喷射机飞行员》也遭到好莱坞电影人的嘲笑,他们评论说这部片子简直糟透了,休斯却偏说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为了维护自己的作品,他还先发制人地控告起了影片《红河》,只因《红河》中有一句对白:“找出你的枪来!”是抄袭了他的《不法之徒》中的对白。他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早已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同时也使他自己蒙受了更大的损失。在他收购了RKO公司5年后,这个公司总共损失了2000万美元。一桩十分划算的买卖被休斯经营成这样,这使他成了好莱坞的笑柄。
由于休斯使RKO公司蒙受了很大的损失,RKO公司其他股票持有人向法院告了休斯一状,要求休斯赔偿他们3000万美元的损失。开庭当天,大家却找不到休斯。这种日子他又能跑去哪里呢?原来,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连续看了三天三夜的电影。
曾经有一位由休斯每年花费两万美元请来专门为他装设特殊电话线路的技师去过休斯的住处。这位技师形容休斯住的地方空房很多,既没有书本也没有档案,衣柜里只有几件便服,他从未看见过休斯拿过纸和笔记录过什么……可是,他似乎又什么都记得。这位技师惊叹道:“他真是一位奇才!”
在休斯所属的机构中,最不赚钱的就是RKO了。事实上,RKO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制片部,另一个是戏院部。1950年的时候,休斯在RKO公司制片部和戏院部各持有26%的股权,后来他以450万的价格把戏院部的股权卖了出去,再以近2349万的价格买进了制片部门的全部股权。为此,他还特意向银行借贷了2500万美元。这次休斯是以每股高于市价的价格买进的,理由是为了想摆脱那些吵闹不休的股东。这时候休斯的电影事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不但RKO经营不善,就连最听他话的女星也对拍摄时的服装要求提出了抗议。为了解决RKO的问题,休斯找来了一位无线电台和电视台的负责人,在和他商谈了三天三夜之后,休斯终于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把他自己在RKO全部的股权和影片版权卖给了对方。可是,几个月以后,休斯又以1200万美元向对方买回了《喷射机飞行员》和《征服者》两部影片的版权,这使得对方在短短的半年内平白无故地赚进了一大笔美金和RKO公司的摄影棚与院线系统。
另外,在飞机公司的改造方面,休斯也困难重重。他聘任了威廉·乔顿担任总经理,以替代离职的乔治,并组建了一个三人委员会。这三人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休斯本人、乔顿和一名律师,他们掌理着公司的业务。休斯还重金雇用了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可是,乔顿上任后6个月就离开了公司。
与此同时,休斯又设法将他的飞机公司以及附属的电子工业部门和休斯工具公司脱离关系,并于1955年在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设立了霍华德·休斯医药学院,并以该学院的名义成立了一个托管委员会来代替自己管理飞机公司。
因为医药学院是一项教育事业,休斯不必缴纳捐税,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他逃税的一种手段。但他也因此而不能干预飞机工厂的一切事务了。年近50岁的休斯接连放弃了电影和飞行这两个他最心爱的事业。不知这是不是休斯即将退休的先兆。
虽然如此,奔忙了半生的休斯仍然无法断然割舍自己建立的事业。他用大笔大笔注定无法收回利润的投资来慰藉力不从心的自己。一直到1956年,他都还和他的御用女星继续签约,并给她1000美元的周薪,而他拍摄的《不法之徒》仍在各电影院中继续上映,已经耗费了5000万美金的飞船项目仍在继续研究改进中。别人说他自负,说金钱对他来说微不足道,那么为了继续做曾经的那个自己,对于一些明知道不会有结果的工作,他还是继续地支撑下去。只要这些事情还在进行,昔日的情景还能再现,休斯就不会觉得自己已被逝去的光阴所抛弃。
为了贯彻对环球航空公司的理想,势必增购星座式客机,改装机内设备和训练优秀美丽的空中小姐。休斯曾多次设法订购这种流线型的客机,购置飞机的数目和交货日期也屡次斟酌,后来却因为他的竞争对手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全是喷气式飞机,速度也比星座式来得快而作罢。
最后,休斯决定投资3亿美元,购买63架康伟中型喷气式客机,据休斯说,这种每架400万美元的客机是很适合在美国国内作客运用途的。可是,当他向休斯工具公司董事会提出要求拨款时,却遭到诺亚·迪崔克的强烈反对。
诺亚·迪崔克一直是休斯最得力的帮手,休斯想要做的任何事情只要交给他就一定能办得到,甚至有人说休斯的王国实际上是诺亚·迪崔克为他建立起来的。可是,这一回诺亚·迪崔克为什么会坚决地反对休斯呢?诺亚·迪崔克认为休斯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拿不出这笔巨款,还得设法去筹借,这样做将会动摇休斯事业的基础。于是诺亚·迪崔克据理力争,要求休斯改变初衷。但是,休斯并不理会,诺亚·迪崔克只好辞职,离开了这个由他经营了30余年的休斯工具公司。
就在诺亚·迪崔克快要离开休斯公司时,休斯已经和康伟飞机公司的业务经理齐夫雷接上了头,他不眠不休地和齐夫雷讨论定制飞机的事情,察看飞机内部设计蓝图,要求一切都要按照他的意思做好,不久,他们俩终于达成了建造“康威880”型客机的制造原则。这个“康威880”的名称是指这种喷气式客机是休斯和齐夫雷两个人一共讨论了880次而得来的。事后,康伟公司的业务经理对休斯在航空机械上的丰富经验和想象力以及他追求完美的事业心赞不绝口。
远离尘嚣
休斯年过半百,仍然过着单身汉的生活。他的大半辈子都是在休斯敦和洛杉矶这两大城市度过的,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十分熟悉。在两座城市里,他都兴建了自己富丽堂皇的宅邸,却极少在那里居住。他的几间卧室、书房、客厅的大门长期是锁着的,只留几名仆人看守,打扫房屋庭院。过了50岁,休斯对繁华喧嚣的大城市生活越来越感到厌烦。每年他都要到美国与加拿大接壤的边境山村或者内华达西部沙漠绿洲的私人别墅去隐居一段时期。内华达的西部沙漠地带气候变化无常,有时狂风大作,扬沙满天,地面一片迷雾,人、车辆都仿佛成了灰色的魅影,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移动。不知是对神秘的沙漠风光的向往,还是为了寻求一片宁静,休斯在内华达西部沙漠的棕榈泉绿洲上建有一栋私人别墅,并偶尔会来这里静心地休养。
1957年1月,刚度过52岁生日的休斯忽然提出要与好莱坞女明星琼·彼得斯结婚。二人初次相识是在10年前。当时琼·彼得斯应邀观看休斯驾驶高空侦察机第一次试飞,不幸飞机出现了意外,休斯受伤严重。休斯住院期间琼·彼得斯经常去医院看望和照料他。休斯痊愈后一直与琼·彼得斯交往密切,两个人也逐渐产生了感情。但由于二人都忙于各自的事业,关系逐渐疏远了。期间,琼·彼得斯还经历过一场失败的婚姻。
休斯突然宣布结婚的消息着实令众人吃了一惊,没想到过了30年单身生活后他会再度步入婚姻。而对于休斯来说,这次婚姻很大程度是为了抵制外界对他的揣测和恶意攻击。当时有人策划阴谋,以休斯的病历和所谓的失踪大做文章,宣称霍华德·休斯已经精神失常,无法经营他的公司,要求法院作出裁决,禁止休斯经营他的产业。休斯生怕法院作出判决后,环球航空公司的股权就落入阴谋者之手,如果他有妻子的话,根据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代管产权。这样,他与琼·彼得斯的婚姻就可以令阴谋者的计划破灭。
婚后,休斯带着琼·彼得斯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去了内华达。他们的行踪除了理发师艾迪外,没有一个人知道,而理发师艾迪对休斯隐居后的情况记忆十分深刻:
有时候,休斯的太太,也就是我经常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的琼·彼得斯,会坐在长沙发上抬起头来告诉我,要把丈夫的头发剪短一点,但是休斯却经常不太理会,他老是忙东忙西的。那时候的休斯看起来很苍老,他留着很长的胡子,模样有一点怪,像圣经中的先知摩西。我大约每隔4个月就要为他理一次发。由于那次的飞机失事,他的嘴唇一直到下巴处有一条长长的疤痕,我想他大概是为了掩盖这道疤痕才开始留胡子的吧。我经常替他把胡子修成画家的那种样子,但他却宁可留着浓密的大胡子。
休斯在洛杉矶度过1958年的圣诞节、同时也是自己53岁的生日以后,便跟外界断绝了往来,从此销声匿迹了。除了跟他最亲近的几个人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他的下落。这更增加了他的神秘色彩。
为了安排影片《喷射机驾驶员》的演出,休斯又露了一次面。可是,各界对这部电影的反响却令他十分泄气。这部影片票房不好,影评人也用了很多尖刻的词汇责难它。然而,对于正需要钱用的休斯来说,这部电影的问世也算是聊胜于无。
当时,休斯住的旅馆中也经常有漂亮的女郎来看他,她们无不怀揣着借此一夜成名的梦想。她们知道,休斯很喜欢捧明星,也的确有很多明星成功地借着休斯大红大紫。但此时的休斯却已是今非昔比。实际上,自隐居以后,休斯很多年没有在媒体中露过面,唯一的一次是在波音707飞机中。当时,休斯一面驾着飞机在加州上空飞行,一面回答记者的问题。但是这位记者答应休斯不会将谈话的内容透露出去,而这位记者也很有职业操守,因此,他们两个人到底谈了些什么至今也无从知晓。事后,那位记者只说了一句话:“休斯是绝对不容许别人低估他的!”打那以后,休斯就再也没有接见过任何记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