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男孩富养女孩100招-自尊、自爱、自强——优秀女孩必备的品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女孩不是胆小懦弱的,女孩也可以很坚强。之所以有很多女孩没有主见,都是在后天的教育环境中形成的。家长要教女孩学会自尊、自爱、自强,这些是优秀女孩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避免女孩受到伤害的秘笈。拥有了这些品质,女孩的精神才是富足的,心态才是积极的,人生才是快乐的。

    女孩爱自己,成就快乐一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风平浪静的,因此,要及早教会女孩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外来的伤害。自爱,不是自私,只有自爱的女孩才会快乐,才能少受伤害。

    女孩天性是温柔的,内心是慈善的,因此女孩很容易受到外来的伤害。家长要及早教会女孩学会自爱,学会保护自己,这样在女孩踏入社会时才有充分的能力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从而保持快乐的心态。

    卢贝8岁了,在学校里她很在意同学对她的评价,因此她积极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但她却并没有因此感受到快乐,相反,她常常陷入迷惘中。

    在一次考试时,坐在卢贝前面的一位同学向她借橡皮。虽然卢贝只有一块橡皮,但她还是借给了对方。但是这位同学用完橡皮之后竟忘记还给她,由于卢贝胆子很小,在考试时不敢说话,所以她也没敢向对方要回橡皮。结果这次考试她答得乱七八糟,成绩也很糟糕。

    看到平时一向成绩不错的女儿突然考这么差,妈妈便询问其中的原因。卢贝委屈地说:“都怪我当时没有橡皮。”妈妈奇怪地问:“你不是有橡皮吗?”这时,卢贝才把考试时同学跟她借橡皮的事情告诉了妈妈。

    妈妈听完女儿的讲述后,细心地跟她说:“能够热心地帮助别人,说明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但是你没有想到,把橡皮借给同学之后,你再用橡皮怎么办呢,这会不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但如果我不借,同学会说我小气的。”女儿很为难地说。“妈妈并不是要你不借东西,只是想告诉你,同学的评论虽然重要,但是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更重要。”……小卢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很多女孩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她们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正如卢贝一样,虽然她乐于助人,却伤害到了自身的利益。这就是错误的行为,这种做法家长就不应该夸奖,相反,还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虽然不能教导孩子自私,但是也不能因为帮助他人而不顾及自身的正当利益。如果女孩对他人的帮助是以牺牲自身利益为前提的,那么这就是一种“虚荣”的表现,是非常不可取的。小小的借橡皮事件可以看出卢贝的错误心态,如果她一直都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长大后就会在满足别人的需求中失去“自我”。

    教女孩学会自爱非常重要,这将关系到女孩一生的幸福、快乐。如果一个女孩不懂得自爱,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正当的利益,只知道从别人的评价中得到自我满足,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正如现在一些失去“自我”的家庭主妇,为了孩子、老公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理想,每天忙碌在家庭生活当中。时间久了,老公厌烦了她的平庸,孩子也会嫌弃母亲没有气质。由此可见,一个高贵的女性是懂得自爱的,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家长如果不想女儿失去“自我”,在女儿小的时候就要告诉她:要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要学会爱自己。

    很多家长都要求女孩要服从、温顺乖巧。这种教育方式打造出的很多“乖乖女”,其实就是没有主见的盲目服从。

    有一天,女儿周娜从学校回来抱怨道:“妈妈,我实在不想做副班长了。因为班长似乎很喜欢召集班干部扯八卦新闻。这很无聊,而且很耽误时间。”

    那时学生们的功课都很紧,一般孩子都会有开夜车的现象,甚至到了晚上11点多都完不成作业。因此,做班干部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功课。但是这个班干部又是老师指定的。周娜担心不做副班长会得罪老师,害怕老师对她有不好的看法,因此她希望听听妈妈的意见。

    娜娜的妈妈想了想,告诉她:“这件事你得自己拿主意。因为你是学生,首先应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作业,这是身为学生最重要的职责。虽然班级活动也很重要,但是如果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况且班级活动如果真的无聊的话,就没必要担任这个职位。你考虑一下吧!”周娜想了想,觉得妈妈说得有理。于是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委婉地辞去了副班长的职务。

    后来,周娜考入大学后,又遇到了类似的事情。那时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大学生辩论赛,辩论是周娜的强项,因此很多系里的同学都找到她,希望她能参加。为此,她也考虑了很久。她本来想找妈妈商量此事,但是想到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拿主意,所以周娜放弃了这次辩论赛。在妈妈询问她原因时,她说:“虽然我也很想参加,但是我觉得用这些准备辩论的时间去补习功课更有益,这场辩论赛对我今后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

    妈妈很欣赏女儿的主见,因为她懂得了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更为重要的是,她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面对岔路口,女儿学会了如何避免受到伤害。

    对于他人的一味盲从,的确使不少女性失去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要知道,常常放弃自己正当利益的女孩,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男孩很有主见地对他人说“不”,但也许并不习惯女孩子也很有主见地对他人说“不”。这大概也是社会在妨碍女孩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拒绝他人是对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这种做法就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因为这是女孩自爱、有主见的表现。身为家长应当多鼓励和支持女孩的这种行为,这将有助于铺就女孩快乐的一生。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应当告诉她们:不要无原则地奉献自己的正当利益,不要总是埋没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声音,要学会对故意侵犯你的人说“不”,要学会爱自己。父母应该给女孩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体谅他人是你的美德,但你一定要学会爱自己。

    自尊自爱的女孩易赢得别人的尊重

    只有懂得自尊自爱的女孩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那么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你呢?因此,从小教育女孩养成自尊自爱的品质,才会打造出女孩高贵的气质。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去苏联访问,他在莫斯科的街头散步时遇到了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很喜欢这个女孩,于是陪着这个小女孩玩了很久。在分手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

    小女孩却并不理会萧伯纳,反而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苏联女孩安妮娜一起玩了。”

    萧伯纳听到小女孩的话非常吃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诚恳地向这位名叫安妮娜的小女孩道歉。每当萧伯纳回想起这件事时都会感慨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小女孩安妮娜的表现赢得了萧伯纳的尊重,也教育了萧伯纳对人要谦虚,要持有尊重的态度。

    自尊自爱是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也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自尊自爱是一种对自我的关注和肯定,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更是成功之始。自尊自爱要求女孩肯定自己,认同自己,告诉自己“我能行”。自尊自爱也能让女孩发现自己,完善自己,面对骄人的成绩,在鲜花和赞美声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迷失方向。自尊自爱更能让女孩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努力奋斗,不断前进。同时,也会让女孩散发出高贵的气质,成为一位心灵富足的女性。只有尊重自己,爱护自己,才能尊重别人,爱护他人,同时别人才能尊重你。自尊自爱是女孩必不可少的品格。

    女孩通常具备两大特征:第一,女孩是容易受伤的。第二,女孩是容易妥协和软弱的。女孩的这些特征都是因为女孩不自信造成的。做父母的要教育女孩从小对自己充满信心,帮助女孩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不要因为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告诉她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高尚而值得尊重的。

    有一次电影明星洛依德的车子出了点问题,他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了他。这位女工熟练的技巧和美丽动人的容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这位明星。

    他很奇怪这个女孩的表现,因为整个巴黎都知道他是谁,但是这个女孩在看到他之后,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异和兴奋。

    “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

    她的手脚很麻利,很快就把车修好了。“您可以开走了,先生。”女工朝他甜美地笑道。这位明星却对她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

    “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

    “那么,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

    “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就这样他们上路了,车子行驶得很好。

    “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女孩说道。

    “怎么,您不想再陪一陪我吗,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您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看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为何这样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而是没有像一些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是明星了,来修车,我也会一样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

    这位姑娘的话让他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很浅薄、虚妄。“小姐,谢谢!您使我想到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价值,好,现在让我送您回去。”

    只有从小给予女孩精神上的富足,她才不会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迷失方向。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要让她精神上贫穷。只有教育女孩懂得自尊自爱,她长大之后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能更好地立足于世界。

    很多女孩都会幻想,渴望别人能够“怜香惜玉”,可是世人并不都是如此。与其祈求别人来珍惜自己,不如自己来宠爱自己。一个女孩,要让自己的“美态”长盛不衰,必须要懂得自尊自爱。作为父母,无法给孩子天使的翅膀,但一定要给孩子女神的尊严。从小告诉女孩:不要等待别人的怜悯,要学会自尊自爱,失去了自尊自爱的品质就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胆小、懦弱不是女孩的代名词

    女孩并不是天生胆小、懦弱的,她们之所以会胆小、懦弱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胆小懦弱的女生给人以小鸟依人的感觉,让人们以为女孩总是无助的,或是无法自立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众多成功女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要让自己的女孩不再胆小、懦弱,就需要家长从心里认同女孩的能力,鼓励女孩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在许多人看来,女孩天生是胆小的。她们怕黑,不敢单独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害怕地上爬来爬去的毛毛虫;不敢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正因为如此,人们都觉得女孩生来就是胆小、懦弱的,于是小女孩受到小男孩的欺负便成了常事。

    陈丽娟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别人眼中她是个非常胆小的女生。有一次,妈妈带着娟娟去社区的小广场玩耍,突然从旁边跑来一个2岁大的小男孩。男孩的眼睛一直盯着娟娟手里的小皮球,而且还一脸好奇的样子。娟娟看到对方的神情,不自觉地把球放身后藏了起来,然后壮着胆子喊道:“你不许抢我的小皮球!”

    这招似乎被小男孩看破了,他好像知道娟娟的胆小,于是冲上来就要抢娟娟的小皮球,娟娟立刻吓得大哭起来。妈妈连忙阻止了小男孩的行为,并对他说:“你怎么可以抢人家的东西呢?”然后,妈妈又对娟娟说,“小弟弟比你还小呢,你为什么要怕他?来和小弟弟握个手,大家做个好朋友。”

    小男孩冲着娟娟做了一个鬼脸就跑掉了。从那以后,他只要看到娟娟经过,就会跑过来打她一下,或者把娟娟手里的东西抢走。而娟娟每次看到这个小男孩也会不自觉地躲得远远的。有一次娟娟和爸爸在车库里玩,她看到那个小男孩朝这边走来,马上对爸爸说:“爸爸,快把车库的门关上,那个小‘哥哥’要打我。”

    娟娟竟然把这个小男孩升级为“哥哥”的角色,这是许多女孩家长都感到头痛的事。由于女孩胆小,常常会受那些“坏男生”的欺负,家长又不好插手小孩子之间的事情,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让胆小的女儿保护好自己。对于这个问题,娟娟的爸爸解决得非常好。

    回到家里,爸爸询问了娟娟为何如此惧怕他的原因,娟娟委屈地说:“因为他总抢我东西,还老打我。”“如果你照爸爸的话做,小弟弟就不会再欺负你了。下次小弟弟再抢你的东西时,你就大声地对他说‘不许欺负我’,然后把东西抢回来。”

    第二天,爸爸陪着娟娟出门,远远地看到了这个小男孩走了过来。爸爸对娟娟使了个眼色,然后躲了起来。小男孩看到娟娟手里的玩具熊,就冲上来抢。娟娟按照爸爸的说法,鼓足了勇气大声说:“你不许抢我的东西!”然后用力把玩具熊夺了回来。小男孩因为没有站稳便摔倒在地上,看到娟娟变得如此“勇敢”,他居然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原来他只是一个“纸老虎”,娟娟从此再也不怕这个小男孩了。

    很多困难都是这样的,当孩子拿出勇气面对时,就会发现对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因为她们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总是逃避问题、逃避困难,渐渐地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家长此时应该鼓励女孩:勇敢起来,躲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面对那些“侵略者”,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不受别人的欺负。

    女孩的胆小懦弱,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当女孩表现不乖巧时,父母多会这样吓唬女孩:“你再不乖,狼外婆就来了。”年幼的女孩并没有掌握太多的科学知识,所以很容易就被家长的戏言吓倒,并且产生深深的恐惧。因此,女孩的胆小懦弱和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对生活充满恐惧的女孩,很难有勇气去面对“侵略者”。在受到欺负时,恐惧就像一个巨大的阴影吞噬着女孩幼小的心灵。

    家长的溺爱也容易让女孩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不要动,小心烫着你!”“想吃苹果?妈妈给你削,刀子会伤到手!”在父母过分的保护下,这种消极的信息会暗示女孩:外界的事物是不安全的。在父母的溺爱中,女孩一方面会变得娇纵,不可一世,另一方面则因为很多事情没有体验过,所以会有恐惧心理。这样的女孩在面对“侵略”、面对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躲避。

    如何打造一个性格健康、活泼开朗的女孩呢?父母首先应当认识到,女孩并不是天生胆小的。父母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教育孩子勇敢面对困难,不惧怕困难。

    第一,鼓励女孩说出自己的内心需要。

    李玲是一个6岁大的小女孩,平时胆子很小,不敢说话。有一次爸爸带着李玲去逛商场,要离开时,李玲却拽住爸爸的衣角说道:“爸爸,再玩一会儿吧。”她一边说眼睛一边盯着柜台里的一个洋娃娃。爸爸看出了李玲的心思,但是他假装不知道,故意对李玲说:“好,再玩10分钟。”

    1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李玲终于忍不住了,用很小的声音说:“爸爸,我……想买一样……东西。”“买什么?说话不要吞吞吐吐的,想要什么说出来!”

    “我想买一个洋娃娃!”李玲终于鼓起勇气大声说了出来。于是,她得到了一个洋娃娃。

    做父母的应该灌输给女孩这样一种思想:谦让是一种美德,但是争取却是一种能力。面对自己无法预测的结果要积极地争取,消极地回避是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

    在女孩希望得到某种机会或者某样东西时,在女孩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在女孩面对各种压力时……争取并不一定能够获得,但是放弃却意味着失去。因此,家长一定要教会女孩积极努力地去争取,大胆地说出内心的想法。

    第二,“宠”出女孩的勇气。

    其实,每个小孩都会惧怕怪异的声音,男孩同样如此。这就说明男生和女生一样胆小,只是男孩内心中存在更多对抗懦弱的因子,比如冒险和攻击等,而女孩则没有这些特征。但这并不是说女孩就会因此更容易失去自信,变得胆小懦弱。事实上,女孩的自信是可以“宠”出来的。

    郑菊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女孩。当别人询问她为何“如此优秀,如此自信”时,她回答说:“因为父母都特别宠爱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女孩。”

    在郑菊学习画画时,虽然画得乱七八糟,但是父母却并不在乎,而是夸奖她具有绘画天赋。当她想要做一名主持人时,父母第一反应就是:“你准备去央视,还是凤凰卫视呢?”在父母的“宠爱”中,郑菊找到了自信,并且在一家知名的媒体单位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她一直是一个自信、阳光、开朗的女孩。

    当女孩缺乏自信时,即使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对手也不敢挑战,而把自己放在失败者的位置,这样当然不会成功。但是,女孩并不是胆小懦弱的代名词,女孩同样可以做得很出色。女孩也许表面是柔弱的,但是内心却蕴藏着钢铁般的意志。

    女孩不哭,眼泪不能征服世界

    有人说“女孩是水做的”,因此女孩最爱流泪。女孩是善良的、温柔的,但是眼泪并不代表懦弱。同时,父母也要教育女孩:眼泪并不能征服世界,哭泣不能解决问题。

    法拉奇是意大利著名的女记者,在邓小平文选里仅有两篇记者访问的记录,其中一篇就是法拉奇的访问录。法拉奇的成功与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她说,是父亲苛刻的教育使她能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挑战,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法拉奇7岁时,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被父亲责打。法拉奇蹲在墙角伤心地哭了起来。爸爸却走过来对她说:“孩子,如果爸爸打的是对的,哭是什么意思?哭是表示委屈,你应该去研究为什么挨打,以后如何不再被打。如果爸爸打的是错的,哭是什么意思?哭是表示不敢辩解,那你就告诉爸爸打错了,免得以后再被错打。”父亲教育法拉奇不要哭泣,让她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哭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法拉奇理解了父亲的话,收起了眼泪,而且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哭过。据法拉奇后来回忆:她7岁时发生的这件事情对她影响很大,使她明白了,哭是一种无奈,哭是一种无助,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她把这件事收录在她个人的传记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要毫无意义地哭泣。

    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强。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越早经历挫折和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才越多,他们才不会在面对困难时,只会躲在一边抹眼泪,做出完全没有主见的消极行为。

    在珍妮刚刚学会走路后不久,有一次她不小心摔倒了,珍妮哭了。妈妈安慰她说:“珍妮不哭,要坚强。”后来珍妮上学了,她在学校里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珍妮哭了,同学们安慰她:“珍妮不要哭,要坚强。”再后来,珍妮考中学时,一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她竟然考得一塌糊涂,珍妮哭了,老师安慰她:“你不应该哭,要学会坚强起来。”虽然在珍妮每次遇到挫折坎坷,泪流满面时,总会有亲人、朋友、老师安慰她“不哭”,要坚强。但是她并没有坚强起来。

    上初中后,有一次珍妮因为在学校补习功课,因此回家时已经很晚了。但是珍妮的爸爸妈妈恰巧晚上加班,无法接她回家。虽然珍妮的家离学校并不算远,但是对于从小娇惯的珍妮来说却是一段漫长而又可怕的路程——珍妮从小就怕黑。

    途中要经过一片树林,然后再穿过一片麦田就可以看到珍妮的家了。但是这一路都是狭窄的小道,风一吹,树林里传出沙沙的响声,还有小动物的鸣叫都让珍妮恐惧不已。她害怕极了,大声地哭泣着,却没有人来帮助她,她第一次感觉到了无助。珍妮意识到此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只有勇敢地走完这段路,没有别的选择。于是,珍妮擦干了眼泪,鼓起勇气跑过了这片树林,然后又飞快地穿过了麦田。很快,她看到了前方的灯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珍妮想,原来没有什么可怕的。看着这片夜空,听着动物的鸣叫,此刻,珍妮反而感觉到夜景是如此的美丽。

    人人都有面对挫折、无助的时候,此刻能够救助自己的只有自己,父母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因为父母即使能够暂时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却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及早树立孩子独立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念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给女孩一定的挫折,让她独自去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才能够让女孩不再惧怕困难,变得更加坚强,不再因为遇到困难而无助,只知道哭泣。同时,父母要时刻教育孩子:哭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与其哭泣,还不如勇敢地面对问题,静下心来解决问题。

    女孩应该学会积极地面对生活

    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成败。”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如何对待我们。因此,拥有积极的心态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乐观开朗的女孩才更有吸引力,更能感动别人,散发出淑女的风范和气质。从小培养女孩积极的心态将会帮助孩子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径。

    快乐积极的心态是成功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只有帮孩子树立积极的心态才能让他成为一个快乐的强者。

    有两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公园里玩耍。当美丽的蝴蝶在草丛中翩翩飞舞时,好奇的女孩奔跑着追赶蝴蝶,但是她们没有注意到前方的小土丘,都摔倒在地上。

    其中一位妈妈见状赶紧跑了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我的宝贝,摔疼了吧?”孩子听到妈妈的关心,立刻“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妈妈,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孩子的母亲则站在一旁,对自己的孩子淡淡地说:“没关系的,自己站起来。”于是这个孩子若无其事地从地上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奔跑着去玩耍了。

    同样是摔跤,同样是女孩,前一个孩子显得如此脆弱娇气,而另一个孩子则表现得坚强、勇敢,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显然和两位妈妈的表现有关。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已经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摔跤是很疼的。这就给孩子增加了疼痛的感觉,同时也把一种消极的心态传达给孩子,让她加重了挫折感和疼痛感。而另外一位妈妈则用平静、淡然的态度暗示孩子:摔跤没什么了不起,要勇敢地面对。这不仅是积极的心理暗示,而且也鼓励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困难,不畏惧挫折,间接地教育了孩子学会自己战胜困难。

    娇气的孩子成不了大事,娇生惯养的孩子遭人鄙弃。对女孩来说,没有主见只知道消极回避将非常不利于她日后的成长,这种消极的心态更容易让女孩受到伤害。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地成长,父母也不可能时时呵护自己的孩子。与其如此,还不如教会孩子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这不仅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孩子开启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

    2004年的冬天非常寒冷,廉越妈妈的心却比这个冬天还要寒冷。因为,自己的女儿廉越被确诊为糖尿病住进了省城医院。人们都不敢相信,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竟会患上糖尿病。

    当廉越问妈妈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时,妈妈强装笑脸敷衍她说:“孩子,你没生病,我们只是来做检查。”但是女儿却坚持要知道真相,“妈妈,你告诉我,我知道自己一定得了重病,你要是不说我的心里会更难受。请你相信我,我一定会坚强的!”

    妈妈想了很久才告诉女儿她的病情,但让妈妈想不到的是,廉越得知真相后反而一脸轻松地安慰妈妈:“妈妈,不就是糖尿病嘛!没什么,我一定会战胜它!”

    虽然治疗的日子非常艰难,除了每天要注射4次胰岛素,还要每隔2小时就采一次指尖的血,但是廉越却顽强地忍耐着,不哭不喊,还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廉越的请求下,妈妈给她带来了教科书。通过自己的努力,廉越把因为住院落下的功课都补上了,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廉越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但是家里的生活却因此变得拮据起来。有的同学因此嘲笑廉越:“看你的书包都破成这样了还在用,你就是你们家的拖车尾。”但是廉越并没有因此而悲观,她说:“书包旧了不算什么,学习不好才是对不起父母,才是真正的拖车尾。”

    廉越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从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积极刻苦地学习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文学作品多次在杂志和校报上发表,她的美术作品更是在多次大赛中获奖。廉越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她的前途一片光明。

    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少年时代的苦难会是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事实上,并不是苦难成就了孩子的一生,而是在苦难中磨炼出的积极心态成就了孩子。只要有积极的心态,任何困难都会被克服,任何挫折都不会压倒孩子。积极的心态使女孩变得更开朗、更活泼、更美丽、更动人,促使孩子走向成功。

    你的孩子快乐吗?是否拥有乐观的心态?快乐虽然是孩子的天性,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压力和环境而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快乐,面对困难也会表现出退缩和犹豫。此时,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是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但是有些家长却对此持有怀疑的态度:孩子的乐观还需要培养吗?每个孩子看起来不都是嘻嘻哈哈,快乐得不得了吗?乐观虽然看似是孩子天生的本质,但是仍然受到后天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态,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时代在发展,新的一代在巨大的压力下仍然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对女孩来说,她们所要面对的挫折和困难将会更多。只有拥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在挫折中永不言败,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因此,从小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将会给予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快乐。

    要想让孩子树立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首先,家长要让孩子认同她自己,并让她拥有自信心;同时协助孩子面对挫折及挑战,提升孩子的挫折容忍度,让孩子学会适当地抒发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越挫越勇。在面临生命低谷的时候,她才能够安然地走出来。

    别让女孩爱上虚荣

    女孩之所以要富养就是要让她们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让她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许物质上给予她们的并不是最好的,但她们的精神却是富足的,这是女孩一生的宝贵财富。如果女孩爱上了虚荣,就会变得低俗、势利,从而失去淑女的高贵和优雅。因此,家长在教育女孩时一定要避免让她爱上虚荣。

    网络上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她在垃圾车上像一朵红玫瑰》的文章,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评论。

    “清晨7点20分,一辆垃圾车慢慢向前移动,车上坐着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骑车的女人正向前倾着背,小心翼翼地踩着车。女孩表情非常恬静,身在垃圾堆中,丝毫没有鄙弃、恶心之感,就这么怡然自得地坐在车上,像一朵红玫瑰。”

    据了解,文章中的这位母亲是在2007年年初和丈夫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宁海打工的。目前这位母亲在当地做保洁员,大女儿上小学4年级,照片中是他们的小女儿,今年8岁。母亲每天凌晨4点起床打扫小区卫生,然后就匆匆赶回家叫两个女儿起床、照顾她们吃早饭。大女儿从小学2年级到4年级,小女儿从幼儿园到学前班,整整两年时间,夫妻俩都是用垃圾车接送她们上下学。

    后来夫妻俩忙不过来,就让大女儿自己坐公交车上学,母亲则每天骑10分钟的车送小女儿去学校,然后再回来打扫卫生。两个女儿放学后,夫妻俩则各自用垃圾车把她们接回来。虽然他们的工作让人觉得低贱,但是他们却一直鼓励女儿好好读书,给予她们精神上的财富和激励。

    “我经常对女儿讲,做人要知足,虽然你父母没有能力开车送你们上学,但起码还能让你们有书可读,有些孩子甚至连学都没的上。”这位母亲说道,“正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两个女儿都特别懂事,从没有一句怨言。大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在班上总是前几名。”有时候,女儿的同学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们。为此,母亲也问过女儿会不会觉得委屈,但是两个女儿都说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好好读书。懂事的女儿让母亲感到非常欣慰。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给予孩子最优越的条件,生怕孩子受委屈。渐渐地,孩子养成了势利和虚荣的毛病,而且在无形中丧失了自立能力,不知道感恩和尊重他人。这样的孩子将来无疑是社会的畸形儿,是父母的负累。尤其女孩较之男孩有着更强烈的虚荣心理,如果她们一旦产生虚荣心,她们就很可能会自甘堕落地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这也违背了富养女儿的涵义。要打造一名合格的淑女,就需要从小灌输给她们独立、自主、自尊、自强、自爱的思想,让她们远离虚荣,这样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相比文章中的这两个女儿,很多网友为之汗颜。他们都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当,以至于让孩子染上了虚荣心。所谓虚荣心就是扭曲了的自尊心,虚荣心带给女性的痛苦要比男性大得多。通常虚荣的女孩会表现出强烈的虚荣感,但是内心则是心虚的表现。她们表面的虚荣和内心的空虚不停地进行着斗争,因此内心非常痛苦,完全谈不上幸福感。所以,为了孩子的幸福,家长从小就要灌输给孩子正确的思想,让孩子远离虚荣。

    有一个家境贫困的女孩刚刚踏入社会,看到周围人都打扮得非常时尚,心里异常羡慕。为了追求时髦,她不惜借钱购买高档服装,还向朋友借项链、戒指戴上炫耀自己。当赢得了周围人的羡慕和夸奖时,她内心无比幸福,但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秘密”,她宣称这些东西都是父母给她买的。直到有一天她的门口堵满了前来要债的人,周围人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从此,大家再也不敢接近这个女孩了,她为此陷入了苦恼之中。

    虚荣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它会吞噬一个正常人的心态,让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虚荣会让人沉陷其中无法自拔,同时也会让人感到自卑,丢失同情心和爱心。让虚荣心占据内心的女孩是可悲的女孩。无数事实证明,正常的社交关系都因为虚荣而丧失了。虚荣也会引导孩子走向犯罪,走向性格的阴暗面。

    如今有太多的女孩因为虚荣而变得庸俗不堪,她们身上已经失去了淑女风范,她们的眼里只有势利和贪婪。有些女孩与男孩初次见面就相约在商场门口;有些女孩则不断向追求者强调自己喜欢什么,不断诉说别人的男朋友是多么慷慨大方;有些女孩则因为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蛮横不讲理……这种种的现象无不表现出女孩内心的虚荣,她们的需求始终停留在物质上,内心永远也得不到快乐。这样的女孩又如何让人喜欢呢?

    要打造出高贵的淑女,家长们就应当从自身做起。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的虚荣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如果父母都贪图虚荣,从小教育她要嫁入豪门,那么女孩爱财就很自然了。父母还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自己要求孩子做的,实际上自己从没有落实过。家长如果只想培养出高贵的淑女,却没有为之付出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空想。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让女孩爱上虚荣。

    让女孩变得强大起来

    女孩非但不柔弱,而且还很坚强。自古以来有不少伟大的女性用自己的事例告诉世人,女性一样可以让人刮目相看。女孩要自立,女孩要学会自强不息,一心依赖他人只会成为他人的累赘,同时也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了别人。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学会自尊、自强,这样才是爱孩子的表现。

    2004年9月6日,南北湖中心小学602班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班长竞选活动。当一个名叫张文欣的女孩讲演了自己的竞选稿后,教室里响起了长久的掌声。最终,班主任宣布张文欣以全票的优势当选为班长,这个从不哭泣的女孩眼睛湿润了。

    张文欣是不幸的女孩。5岁那年,她看到同村的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就问妈妈自己什么时候也可以上学。每问一次,妈妈就哭一次。妈妈知道,对于一个患脑瘫的孩子来说,上学就是一个梦。经过家里的努力,8岁那年,她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学校,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活。因为行动不便,她上下学要靠父母接送,也不能参加课外活动。而最困难的就是写作业,因为她的手臂略有畸形,每写几个小字就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她凭借不服输的精神挺了过来。

    因为体质弱,文欣经常感冒,却从不耽误上学。在小学3年级时,她知道了张海迪的故事,并暗暗向张海迪学习。上下学也不再用父母接送,再后来她又包揽了家务。在困难的磨砺下,张文欣显得比同龄孩子成熟得多。每当遇到困难时,父母也会开导她,并激励她重新燃起激情。就这样,张文欣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了病魔,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张文欣很快乐,因为再也没有困难可以压倒她,她相信自己的人生必定是辉煌的。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父母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的依赖性太强,凡事都依靠父母;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没有志气,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有些父母则抱怨孩子经不起一点困难和挫折……但是孩子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

    第一,怀疑孩子的能力。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总是对孩子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孩子不行。

    第二,对孩子否定、责备得太多,对孩子正面肯定则太少。这样就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渐渐地失去自信。

    第三,包办、代替的事情太多,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这样就让孩子的自主性受到束缚。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弱,又何谈自立、自强。

    知心姐姐卢勤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中这样写道:“成功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我能行’是成功者的态度,‘我不行’是失败者的态度。人改变了态度……由‘我不行’变为‘我能行’,就会获得成功的感觉,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是的,当一个女孩缺乏自信时,即使面对比她弱小的对手也会怯懦,这样的女孩不敢面对困难,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退缩,又谈何成功呢?因此,要让女孩学会自强、自立、自尊就要先给予女孩自信,让女孩拥有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教育研究表明,孩子缺乏勇气与教育环境有直接关系。例如,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会使孩子变得弱小、胆小;另外,家长的胆怯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使孩子缺乏勇气。因此,从小灌输给孩子不怕困难的勇气,有利于培养出自立、自强的孩子。

    当孩子不小心受伤时,家长不要为此大惊小怪,一方面及时处理伤口,一方面平静地安抚孩子,让孩子不要紧张,鼓励孩子要勇敢,不怕困难,家长的态度对孩子起着很大的作用,由此,孩子也变得坚强起来。

    坚强的女孩是成熟的、稳重的、优雅的、值得信赖的。坚强的女孩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中培养出来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