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徐悲鸿-勤奋出天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卢伯衡(洛夫)

    悲鸿师从印度讲学归来,回到中央大学艺术系教学时,我正在艺术系学习,课余之际,常到徐先生住处磐溪请教。有一次我去时,正巧徐先生准备作画。我一面给他磨墨,看他画画,一面向他请教,我说:“徐先生,人们都说你画得好,是你有天才,画画一定要有天才吗?”徐先生说:“我认为我没有天才,我认为兴趣就是天才,勤奋出天才。一个人只要他热爱绘画,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经常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刻苦磨炼,就会有成果的,当然,成果的大小是看下功夫的大小而定的。”

    1944年11月中,我度过暑假回到学校,得知悲鸿师生病还在医院治疗,我急忙跑去医院看望。当时,他还躺在病床上,精神比较安稳。他问:“你回校多久了?假期画了多少画?”我说:“刚回来。我画了百多张画。”徐先生微笑着说:“要多下功夫,熟就能生巧。”在这样情景下,我内心十分激动,徐先生在病中对学生还这样关心,真是难得的良师啊!

    我后来还听廖静文先生说,徐先生收藏的古今名画在千件以上,徐悲鸿纪念馆收藏他的作品也在一千件以上。单就这两个数字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酷爱绘画和勤奋作画了。

    徐先生的教导和他的成就,对我鼓舞是很大的,我经常自问:徐先生对绘画十分酷爱,在经济方面勤俭节约,尽全力收藏古名画;他勤奋好学,年过半百,成就那样的大,还不倦地作画,每天工作往往在十小时以上,而自己呢,年纪这样轻,学习这样肤浅,如不加倍努力,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所以我时常注意勤奋,勤奋,每日白天黑夜抓紧时间学习。我在1946秋“中大”毕业后,坚持了我的专业。解放后参军进藏,同样坚持了我的专业。1957年工作内调,仍坚持我的专业。在十年动乱中,不怕任何冲击、干扰,还是坚持了我的专业,现在仍然继续地画画。这除了我酷爱绘画外,是和悲鸿师的教导有关系的。虽然,徐先生已逝世三十年了,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在脑海里,还时常若隐若现地浮动着“兴趣就是天才,勤奋出天才”的声音,激励着我去克服创作和学习上的重重难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