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每天激励孩子10分钟——用故事来激励孩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激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许多为人父母者可能都曾用过此法。孩子若生活于鼓励中,他就会充满信心。激励孩子就像给种子浇水、施肥,有效的激励能够促使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激励能扬起孩子生活的风帆,”美国教育学家雷思·赫奇告诉我们,“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需要来自父母和教师、朋友的激励。”当孩子面临一项任务,不知自己能否完成时,父母、教师如果激励他说“你能行”,他就会产生完成任务、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信。人总是在自信心的推动下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并鼓励自己不断努力,直至取得成功。然而,自信需要激励。心理学家认为,“激励犹如孩子成长的营养剂。”不难想象,一个生活中缺少激励的孩子,他的成长将会怎样。

    哈佛大学有三名教授曾做过一项试验:让60名智力、学习成绩相差无几的儿童去做一项困难的工作。他们把这些儿童分为三组,对第一组的儿童说:“你们非常聪明,凭你们的能力一定能完成这项工作。“在此后的一个星期里一直不断地激励鼓励他们;对第二组的儿童,专家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让他们自由地干下去;对第三组儿童,专家们经常给与批评,甚至训斥他们:“你们是否太笨了?这么简单的工作你们都难以完成,以后还想做什么大事呢?”

    一个礼拜后,第一组的20名儿童中有18名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而且通过这件事,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第二小组的20名儿童中有8人中途放弃了这项工作,只有6名完成了工作,但没有完成工作这件事,没有对他们产生多大的不良影响;然而第三组儿童的状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中的17人放弃了这项工作,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充满了悲观、失望、沮丧的情绪,在实验结束后的2-3周内,学习主动性都较差。

    这项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专家们的观点:孩子需要激励,激励可以使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促使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我们的家长常常为孩子身上的种种缺点和错误抱怨不已,也在苦苦寻求着各类“灵丹妙方”以求对症下药,其实,爱因斯坦早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孩子去行动。”

    短短一句话“有进步,继续努力!”或许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激励对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从古到今的中外教育家都有共识:《学记》中提出“强而弗抑”(鼓励而不要指责压抑);清代王筠指出“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德国普通教育之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心理学研究证明:激励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增强孩子的记忆力。既然如此,家长们为何不多一份慷慨,让激励之语始终伴随着孩子成长呢?孩子需要激励,如同种子需要阳光。让激励促进孩子不断进步吧。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激励孩子呢?

    我认为激励孩子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比如,有的家长总是一味地用“美言”来激励孩子,但孩子却是毫无“胃口“,“油盐“不进;有的家长喜欢以拔高目标的方式来激励孩子,结果却常常使孩子望尘莫及,心灰意冷;有的家长总是在充满火药味的氛围中激励孩子,最终往往闹得双方“反目“,形成一种难堪的僵局……

    在这里,我给各位家长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激励方法——每天给孩子讲一个催人奋进、鼓舞志气的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维克多·汉森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师级的教师和领袖人物总是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有效地表达他们观点,举例说明他们的论点。故事是一幅魅力无法抗拒的画面,能够实现心与心、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流。

    马克·汉森和他的好友杰克·坎菲尔搜集了近一百则能够鼓励、感动人的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汇编成了一本书——《心灵鸡汤》。该书一经出版,即风行于世:发行56个国家跨越40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5400万册,《纽约时报》排行榜蝉联7年,全美500家大企业公认最佳激励员工畅销书。

    两位全美知名的畅销书作家炖制的这浓香滚烫的“鸡汤”让全世界众多的人都能得以品尝。

    谁能抵御我们的总厨师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的心意,又有谁能抗拒这美丽故事的诱惑?

    我非常喜欢读《心灵鸡汤》,书中那些优美动人的故事,使我能更无条件地去爱人,更热情地生活,并更坚定地去追求我内心的梦想;支持我度过无数的挑战、挫折及失败,平抚我无数的困惑、痛苦和迷失;将成为我终生的好伙伴,在我生命的各个阶段为我提供源源不绝的智能及观察力;帮助我度过生命的每一刻,给我的心智、灵魂带来一缕安慰、轻松。不论是在旅途中、浴室里还是医院的候诊厅里,它都使我懂得如何珍惜生命,关怀他人……

    我一个喜欢读故事的人,也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平时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阅读,如果遇到我比较喜欢的故事,我就把它摘抄下来,讲给我的学生和孩子听,他们非常喜欢我讲的故事。在这一章里,我把最喜欢的几个故事奉献给家长们,希望家长们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为激励孩子,也为激励自己。

    老骆驼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凯旋归来。马和驴请老英雄去介绍经验。

    “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老骆驼说:“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达了目的地。”

    “就这些?没有了?“马和驴问。

    “没有了,就这些。”

    “唉!“马说,“我以为它能说出些惊人的话来,谁知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完了。”

    “一点也不精彩,令人失望!“驴也深有同感。

    感悟:成功的秘诀简单明了,关键看你能否运用到实践中去。成功,其实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

    从前有三个猎人,两个没带枪,一个不会打枪。他们碰到三只兔子,两只兔子中弹逃走了,一只没中弹倒下了。

    他们提起一只逃走的兔子朝前走,来到一幢没门没窗没顶也没有墙壁的屋子跟前,叫出房屋主人,问:“我们要煮一只逃走的兔子,能否借个锅?”

    “我有三个锅,两个打碎了,另一个掉了底。”主人说。

    “太好了!我正要借掉了底的那个锅。”三个猎人听了特别高兴!他们用掉了底的锅子,煮熟了逃走的兔子,美美地吃了个饱。

    感悟: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有很多可能的事会成为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却会成为可能。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对待一切人或事,相信凡事皆有可能。

    摩西奶奶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农妇,76岁时因关节炎放弃农活,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画画。她活了101岁,一生留下绘画作品600余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还画了40多幅。

    2001年3月15日,80岁的摩西奶奶在纽约华盛顿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举办画展。该展览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还陈列了一些来自其他国家有关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这张明信片是第一次公布于众,上面有摩西奶奶画的一座谷仓和她亲笔写的一段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的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摩西奶奶为什么要写这段话呢?原来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想从事写作,他从小就喜欢,可是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一家整容医院里忙活,这让他感到很别扭。马上就30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那份令人讨厌的职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行当。收到春水上行来自日本的信,摩西奶奶很感兴趣,因为过去的来信,都是恭维她或向她索要绘画作品的,只有这封信是谦虚地向她请教人生问题,虽然当时她已100岁了,还是立即回了信。

    为什么人们异常关注那张明信片呢?原来那张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目前日本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他的大作《失乐园》享誉海内外,渡边淳一先生被媒体誉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师。

    感悟:你心里想做什么,就大胆地去做吧!不要管自己的年龄有多大和现在的工作状况如何,因为你想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

    有一个衣衫褴褛、满身补丁的男孩,名叫查理,跑到建筑工地上,向一个衣着光鲜、叼着雪茄的男人诚恳地问道:“您能不能告诉我,我要怎样能使自己长大后变得像您一样有钱?”

    这男人就是工地的建筑商,他吐出一口烟雾,回答道:“小伙子,回去买件红外套,在工作中拼命地干。”

    看男孩一脸困惑的样子,他又吐了一口烟,接着说道:“你看到那边在脚手架上工作的人了吗?他们是不是看上去全都是一样?我根本不可能把这些工人的名字全都记住,也记不住他们的样子,但是”,他接着说,“能让一个老板记住员工靠的就是他的工作。你仔细看那边,有一个穿红外套的工人,他的脸也晒得红红的。我格外注意到了他,以为他似乎总是比别人更卖力,做得更带劲。每天早上,他都比大家来得早那么一点。因为他的那件红外套和他的工作表现,我一下子就能认出他来。我准备找一个负责工地上的监工,由于他给我留下的这些印象,我已经决定由他来担任。如果他表现出色,我还会把更重要的事交给他做。如果他努力,他会成为一个有钱人。小伙子,其实这也是我发达的过程,我卖力工作,成为我周围所有人中最好的。如果我和大家一样穿白衬衫,可能没有人注意到我了,所以我天天穿红色外套,同样倍加努力。不久老板就注意到了我,让我当他的副手。后来我努力存钱,自己成为了老板。”

    感悟: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你要想“成”,就要先用“功”:你要想摘取树上的果实,就必须先要给树浇水、施肥;你若想在工作上干出成绩,就必须先要付出心血和汗水。记住:最努力的人总是能够得到最好的。

    伦敦《泰晤士报》总裁莱斯乐夫在上大学时有一个好朋友杰克,杰克毕业后去了利物浦,找了个好工作,又娶了位好太太,生活得很好。

    有一次,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莱斯乐夫到利物浦出差,顺便去看杰克。杰克带莱斯乐夫到当地的一家五星级饭店去用餐。杰克不缺钱,但也没到可以随便去高档饭店的份。所以,莱斯乐夫对他说:“都是老同学了,随便找个地方吃点算了。”杰克看出了莱斯乐夫的意思,便说到:“我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到这地方来对你对我都有好处。”莱斯乐夫不解地问:“为什么?”杰克说:“你只有到这地方来,你才知道自己的包里钱少,你才知道什么是有钱人来的地方,你才会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如果你总去中等饭店,你就永远不会有这种想法,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这里的常客。”

    感悟:不满是向上的动力。一个人只有永不安于现状,才能取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1916年,位于犹他州的小镇弗纳尔非常渴望修建一座银行。这座银行将是小镇上的第一家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万事俱备,只差“砖”还没有着落。

    就在一切仿佛都进展得很顺利的时候,“障碍”出现了。这是一个致命的障碍,由于它,整个工程将毁于一旦: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每磅要2.5美元。这个昂贵的价格将断送这一切:不会有足够的砖,也不会有银行了。

    幸运的是,小镇里的一位商人开始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他想出了一个近乎愚蠢的主意——邮寄砖!

    结果是:包裹每磅1.05美元,比用火车运送便宜了一半的价格。事实上,不仅是价格便宜了一半,而且邮寄过来的砖和用火车运来的砖所用的是同一班列车!而就是这么一个货运和邮递之间的价格差异使情况完全不同了。

    几周之内,邮寄的包裹像洪水般涌入小镇。每个包裹7块砖,刚好可以不超重。这样,弗纳尔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这家银行全部是用邮寄过来的砖盖起来的。

    感悟:用孩子般的纯真问一两个看似傻乎乎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砖寄过来?”这种能力往往是找到全新角度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位事务繁忙的经理正准备去开会。当他从办公室出来时,被一个擦皮鞋的人拦住了,这个人说:“哎,先生,你的鞋有点儿脏了,干吗不让我给你擦擦呢?”这位经理说:“不行……我没时间。”在接下去走过的6条街道上,他每经过一条都会被一个擦皮鞋的拦住,而他的回答也是一样的:“不行……我没时间。”

    在第七条街道上,他又走过一个擦鞋的摊位,那个擦皮鞋的开始数数儿:“97,98,99,100。”接着,他说:“朋友,看起来你很忙,所以我得为打断你而道歉,但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许了个愿,要给第100个经过我鞋摊的人免费擦鞋,而你正是那第100个人。请允许我给你擦一擦鞋,也使我了了这份心愿。”这位经理于是就坐了下来,而这位擦皮鞋的开始认真而卖力地擦了起来。他用布沾鞋油,使劲儿擦,以至于一会儿就额头冒汗了。他把这位忙碌的经理的鞋擦得光洁如新。当经理准备离开的时候,说道:“你平常擦一次收多少钱?”擦皮鞋的人说:“5块钱,先生。”经理给了他十块钱,并且说:“祝你生日快乐。”擦皮鞋的人站在那儿等了几分钟,然后又开始数:“97,98,99,……”朋友们,这则故事很简明地说明我们必须要有创造性,必须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因为在很多时候,智慧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全部。要有创造性!

    感悟:要想成功,你必须找到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来克服你将遭遇的那些障碍,你必须具有创造性。

    美国作家梭罗1817年7月12日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俭朴的生活。他经过实践发现,他能以28.12美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美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2002年,美国梭罗博物馆曾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有近50万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这一结果出来之后,非常出乎主办者的预料,因为在主办者看来,梭罗在生前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而世界上竟有那么多的人认为他的生活并不糟糕。难道这些点击者的生活还不如当时的梭罗吗?显然不是,因为从点击者选择的国旗来看,他们大多来自西欧及北美。这些地方的人,即使是所谓的穷人,也远比当时的梭罗富裕。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羡慕起梭罗呢?为了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梭罗博物馆在网上首先访问了一位商人。商人答:我从小就喜欢印象派大师凡·高的绘画,我的愿望就是做一位画家,可是为了挣钱,我却成了一位画商,现在我天天都有一种走错路的感觉。梭罗不一样,他喜爱大自然,他就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大自然,他应该是幸福的。

    接着他们又访问了一位作家,作家说:我天生喜欢写作,现在我做了作家,我非常满意;梭罗也是这样,我想他的生活不会太糟糕。后来他们又访问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银行的经理、饭店的厨师以及牧师、学生和政府的职员。其中的一位是这样给博物馆留言的:别说梭罗的生活,就是凡·高的生活,也比我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们没有违背上帝的旨意,他们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都做着自己天性中该做的事,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却在为了过上某种更富裕的生活,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

    感悟:一种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是最好的生活。人生苦短,来去匆匆,我们要想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有意义地存活,就必须淡泊名利,忘却世俗,脚踏实地的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为喜欢而活着。

    一位女士在机场侯机室,她买了一杯咖啡和一小包甜饼,带着行李蹒跚走向一张桌子。当坐下看报时,她觉得有人在桌旁发出沙沙的声音。她从报纸后面看过去,大吃一惊。只见一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正在吃她的甜饼。她不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就靠过去也拿起一块甜饼。一分钟后传来更多的沙沙声,他吃起了第二块甜饼。吃到最后一块甜饼时,她已非常生气,但还是无法说什么。这时,那个年轻人拿起甜饼,一分为二。将一半推向她,自己吃下另一半,然后离去。

    不久,扩音器招呼大家准备机票,这时她仍然很生气。突然,她发现在自己的手提包里有一小包甜饼!原来她一直在吃着那个男人的甜饼,她真是无比尴尬。

    在这个尴尬发现之前,设想一下这位女士对于那位衣冠楚楚的年轻人的感想:“多么粗鲁、蛮横的年轻人呀。”想象一下她在此发现以后的感觉:“多么尴尬呀!这青年还与我分享最后一块甜饼,多么友善呀。”

    感悟:我们的思维方式经常是不准确的,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扭曲的。因此,我们不应急于作判断,给事物贴上标签,或者由此而对自己或他人形成固定的看法。由于观点的限制,我们很少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或获知所有事实。

    此外,我们还应胸怀宽广,乐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和新观点;当事实证明它们有错时,应当主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如果要改变我们的生活,关键是要改变思维方式,也就是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眼镜。改变了眼镜,其他一切自然会随之改变。

    两个老朋友在公园里散步,一个是州长,一个是亿万富翁。州长向老朋友抱怨说他被政务搅得心烦意乱,经常失眠,并慨叹当初要是他当作家的理想不被生活改变,该有多好。而亿万富翁则向老朋友诉说金钱使他失去了自由,并对当年一个人在海边看潮涨潮落、晚霞翻飞的惬意念念不忘。这时他们看到大哲学家罗而带着孙女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愉快场景,异口同声道:“他们真幸福!”于是,州长和亿万富翁走上前求教罗而:“幸福是如何获得的?”罗而看了看他们说:“做你喜欢做的事!”说完,又放起了他的风筝。

    感悟:你可能贫穷也可能富有,你可能平凡也可能伟大,你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而所有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换句话说,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勉强糊口,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草民,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所做的是你所喜欢的,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你就会体悟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不仅会使你走向成功,还会使你获得幸福。

    某个国家有一家降落伞制造工厂,其品质安全度多年一直保持在98%,但是仍然还有2%的不合格率,所以有可能会造成一些意外的伤亡事件。

    因为降落伞的品质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危,所以军方一直要求品质安全度必须达到100%。

    可是不管如何三令五申,甚至撤换厂长,其品质安全度仍旧在98%。

    新上任的总司令知道了这件事后,立即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制造工厂立刻停工,从厂长到普通员工,全体赶赴跳伞训练场,使用该厂生产的降落伞,在出厂之前,必须抽样由工厂的人轮流试跳。消息一出,工厂上下一片惶恐,等到试跳的时候,只见有的工人吓得满头大汗,有的两腿发软,最可笑的是厂长,居然尿了裤子。

    不久,降落伞的品质安全度立即从98%窜升到100%。

    感悟:凡事若想做好,最好的方法是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现代小说家安德森原来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一心想当文学家。在他36岁时,竟然下决心抛弃产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这在世人的眼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安德森后来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他本人也被誉为“法国现代文学之父”。在他的回忆录中,他对自己当初做出这一行为的过程这样描写道——我办公室有一扇门直通大街,走到门口有多少步?要是我走出门口,沿着铁路走去,消失在遥远的天边,会如何呢?我上哪里去呢?

    考验我的时刻到了。在我出去时,我的秘书正看着我,我也看着她,想着我存在意味着什么?同时又否定什么呢?我敢对她讲出自己的想法吗?显然我不能说实话,我从座位上站起来,对自己说:“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我飞转着脑筋,想找到一种说辞:“我亲爱的女士,说来很蠢,不过我已下了决心,再也不想操心这些购买和销售的事了。别人做可以,但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毒药。工厂就在这儿,你要就归你。我断定这厂子没多大意思。也许能赚钱,也许会赔钱,这些事与我无关,我现在就走了……永远不再回来。”

    我和女秘书仍然互相看着,也许我脸色发白,她的脸色也白起来,她问:“你病了?”

    这句话启发了我,我正需要一个理由,其实不是我要,而是别人要。这时我生出了一个狡猾的念头——装“精神病!”。也许我当时就是有点不正常,法国人见别人做了出格的事,就爱说:“精神病”。我离开现在的岗位,拔去刚刚扎下的一点根基,但是我觉得这片土壤已养不活我这棵想生长起来的大树。我想把自己清出这道门,但我真的迈出此门,别人还会想办法把我拉回来。

    我走近女秘书,直瞪着她的眼睛,笑着说:“我一直在长河里踏水,脚湿了。”我又笑了起来,轻轻走到门口。此时我心想是他们逼我发“精神病”,想到这儿,我高兴地回头说了最后一句糊涂话:“我这双脚又冷又湿,在水里踏得太久了,现在我要上旱地走走……”我沿着一条铁路走去,走过一座桥,出了镇,走出我生活里的那种日子。

    感悟:放弃一份长期以来你赖以生活的工作有多难,即使你对这份工作毫无兴趣;当你发现你要离开家人和朋友,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追寻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是多么为难。但是,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中很少有人会真正为自己考虑,他们喜欢追随别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不是让自己的创造力和内在智慧来主宰自己的生活,你实在无须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大多数人在步入坟墓时都会为那些他们没有做的事情而遗憾,如果你想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入社会的大合唱而不去唱你自己的歌。大众所需就是最高级的平庸,这个时代主要的危机就是敢于标新立异的人太少。听从内心的召唤,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