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冰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这是个脆弱的年代,人人都有为打翻牛奶而哭泣的时候。我很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话,他说,如果你因为失去了月亮而哭泣,那你同时会失去漫天的星星。也就是说,上帝为人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你能不能看到那扇窗在哪里,这需要大智慧。
——于丹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破甑不顾”的故事:东汉人孟敏,字叔达,钜鹿(今属河北省)人。他在太原时,有一次在街上买了一个甑(当时普通人家用来煮饭的一种陶器),在拿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砸破了。他一点也没有流露出惊恐之状和惋惜之意,连头也不回,泰然而去。这时刚好过来一人,名叫郭泰,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见孟敏“破甑不顾”,觉得这人颇不平凡,就赶上去,礼貌地把他叫住问道:“好好一个饭甑,这样砸破了,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孟敏答道:“反正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英国有一句类似的谚语:“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意即中文的覆水难收,其寓意也不外乎是在告诉人们不要为那些无法挽回的即定事实大伤脑筋、后悔不迭、痛不欲生……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为曾经失去的机会,或者曾经的失足耿耿于怀,每当失意的时候,人们就会感慨或抱怨,“如果当初我不那样做就好了”,“如果当初我那样选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这摆明了是跟自己过不去,摆明了是在自寻烦恼,因为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根本由不得我们做主,很多错误其实都是上帝的错。再者,即便真的是我们自己犯的错又如何?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可能,就不要打翻牛奶。万一打翻了牛奶,就彻底忘掉它。
美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讲述,他的事业刚刚起步时,曾经试着在密苏里州开办过一个成人教育班,成功后,他又迅速地在全国开设了许多分部,由于他缺乏经验,又不懂财务管理,结果数个月过去后,他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回报。虽说侥幸没赔什么钱,但卡耐基还是很苦恼。他不断地抱怨自己,无法走出这种不良状态。后来,卡耐基偶遇他的老师乔治·约翰逊,老师得知卡耐基的遭遇后,劝解他说:“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不可能重新装回到瓶中,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训,然后忘掉这些不愉快。”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卡耐基的苦恼顿时不翼而飞,人也变得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中。
牛奶打翻了,的确是件很不幸的事,但天底下没有永远不幸的人,当你遇到不幸或遭遇不愉快时,你可以试着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或者你的不幸还蕴藏着上帝对你的奖赏。
据《夷坚志》记载,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都城临安(今杭州市)城中最繁华的街市不慎失火,当时正值天干物燥,更糟糕的是还有不大不小的风。不多时,火势迅速蔓延,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被汪洋火海所吞没,顷刻间房倒屋塌,化为一片废墟。大火无情,将无数人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人们或是哭天抢地,或是忙着灭火抢救财产。惟独一位姓裴的富商,眼看着他的几间当铺和珠宝店即将化为乌有,他不仅没让伙计和奴仆们冲进火海,舍命地抢救珠宝财物,反倒不慌不忙地指挥大家迅速撤离,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让人大惑不解。背地里,裴老板却不动声色地将众人派往长江沿岸,平价大量采购木材、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当这些材料堆积如山的时候,他又像个没事人似的,整天喝酒饮茶,好像一场大火根本与他无关。大火整整烧了数十天才被彻底扑灭,昔日车水马龙的临安大半个城池都被烧毁,到处断壁残垣,狼籍一片。不几日,朝廷颁下安民布告,并下旨重建临安城,所有经营建筑材料的商人一概免税。一时间,临安城内开始大兴土木,建筑用材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扬,裴老板转手之间获利数倍,远远超过了火灾中焚毁的资财。
这个故事有力地证实了什么叫作“危机就是危险中的机遇”。不过,客观地说,类似的例子历史上恐怕也只有这么一例。人生有太多的无奈,远非努力和智慧可改变。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让人不堪回首的一幕。但过去既然总让人痛苦,我们又为何还要对它念念不忘?如果不想继续折磨自己,你必须自己走出阴影,站到阳光中来,多向前看,绝不回头。
我们曾经在前面的章节中引用过《诺亚方舟》的典故,不妨再回顾一遍: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亚当活了930岁,他和夏娃的子女无数,逐渐遍布整个大地。但自从他们的长子该隐诛杀了亲弟弟之后,人类便拉开了罪恶的序幕。上帝看到这些非常后悔,决定发动洪水毁掉人类。但他有个虔诚的信徒——诺亚,上帝想让他活下来,便让他准备一条方舟,并把世上所有的生物都放一对在方舟内,嘱咐他2月17日那一天驾舟逃生,并一再告诫他逃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回头看村庄。谁知在逃跑途中,诺亚的妻子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立即化作石像。诺亚和三个儿子、儿媳跑进了方舟。一声巨响之后,所有的海洋泉源都裂开了,大水四处泛滥,淹没了一切……
之所以再次复述这个故事,就是要借助它告诫各位:不管过去有多痛苦,或者有多美好,都已成为历史。我们没有能力把它们统统忘记,但我们同样没有能力改变那些即定的伤悲。既然已经幸运地逃离到了今时今日,就不要再回头看了。否则的话,我们的生活注定要变成一座僵硬的石像。
英国前首相乔治就深谙此道。他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次,他和朋友在府邸中散步,他们每过一道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
朋友不解:“你有必要把他们都关上吗?”
“哦,当然有,”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这是我必须做的事。你知道吗?当你关上门的时候,也就把过去的一切都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大步向前。”
“关好身后的门,把过去留在后面”,多么经典!过去难免悲伤,我们的行囊中也难免背负一些懊恼和失意,但总是为那些逝去的年华流连伤感,总是计较那些既定的伤悲,我们除了错失当下,痛失未来之外,又能有什么好处?泰戈尔说过:“当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时,群星也正在悄然失去!”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
多少年以来,我的座右铭一直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到了现在,自己已经九十多岁了,离人生的尽头,不会太远了。我在这时候,根据座右铭的精神,处之泰然,随遇而安。我认为,这是惟一正确的态度。
——季羡林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当想起《杞人忧天》的寓言,很多人不由得哑然失笑:世上还有这么傻的人。其实,傻的远不止他一个,生活中自寻烦恼、患得患失的现代杞人,绝对不在少数,甚至包括你我。我们虽然不傻到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但是我们却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担心:有一天得了大病怎么办?将来失业了怎么办?突然遭遇了厄运怎么办?俗话说:境由心生,一个人心里顾虑太多,就会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甚至寝食不安。到最后被自己搞得心烦意乱不说,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学家指出,生活中有一大部分人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尤其是那些具有文学及艺术气质的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活在一个自我创立的世界里,他们也都在内心憧憬着有一天世界会变成他们心目中的美好的明天,但现实生活就摆在眼前,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未来固然有希望,但也绝非一帆风顺。由此他们心中总是缭绕着一团莫名其妙的哀愁,总是为明天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如意忧心忡忡。其实昨日如流水不可留,明日又是冥冥中注定的,绝非人力所能左右。只有认真地活在当下,积极地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之美,你才有可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虽不完满但却快乐的世界。
少林寺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中的落叶。这可是个苦差事,尤其是秋冬之际,寺中每天都是落叶满地,小和尚每天早晨都要用去很多时间扫地,这让他烦恼不已。
一个老和尚告诉他:“明天打扫之前,你先用力摇树,把落叶通通摇下来,这样后天就不用扫了。”小和尚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第二天专门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以为真能把两天的落叶一次扫净。
第三天早晨,兴冲冲的小和尚傻了眼——院子里依然满地落叶。这时,老和尚走了过来,笑着对他说:“傻孩子,你现在明白了吧,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很多事情,就如同明天的落叶一样,是无法提前发生的,也是无法预料的,更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只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们总是像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习惯于为一些未确定的事情而烦恼、而努力、而徒劳。这些烦恼,都是我们心里的假设。表现在国人身上,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对子女的生活、学习考虑太多,太周全。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首屈一指。几乎从孩子出生起,父母们便整天为孩子的一生计划、操心。小的时候,担心孩子吃得太少、太差,穿得太少,太差,个子太矮、身体太瘦、学习太差,甚至皮肤不好;晚上睡觉,总担心孩子没盖好被子,即使盖好了,又担心孩子睡相不好,受了风寒,患上感冒,等等。孩子大一点了,又要为他的升学担心,怕他考不上好学校,当然也担心自己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他们既想让孩子学习好,又怕孩子被繁重的学业累坏了身子,影响身心健康。等到孩子上了大学,又担心孩子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男女朋友。好不容易有了工作,也有了伴侣,又担心孩子的住房、工资、婚姻、事业、前途。到孩子都有了孩子,又开始担心孙子孙女。即使自己无能为力了,也放不下那份心……种种不好的设想,让人辗转反侧,愁肠百结。
其二,是患得患失的心理。
有些人习惯于把一些得失看得很重,甚至高于一切,因此总是表现得斤斤计较。放弃吧,总觉着自己吃了亏,心有不甘;接着追求吧,又怕最后得不偿失。整天为利益头疼不已,生活好比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然而,就像小和尚无法摇下明天的落叶一样,为那些尚未发生、甚至发生了我们也无能为力的事情而烦恼,除了徒增烦恼之外,又有什么益处?
与其如此,还不如放下执着和烦恼,饮几杯生活的淡酒,试着去接受生活的不完满,认真地过好当下的生活。这种“得过且过”、糊涂处世的做法看似是消极的人生,其实却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虽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很多事情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严重。很多事情,都有回旋的余地,都存在着变数。而习惯于为未来忧虑、烦恼的人,想到的往往是那些不好的可能、不好的变化。退一万步讲,即便明天注定要悲伤,我们也没有必要提前为悲伤埋单。
另一方面,为未来忧虑的人看似是未雨绸缪,但实际上却是不自信的表现。有时候,我们也会为未来预先安排,但安排归安排,变化往往要比计划快。西方有句话叫做“责任与今天是我们的,结局与未来却属于上帝”,一语道破了生活的无奈和乐观豁达心态的必要性。所以,当你再为未来而闷闷不乐的时候,不妨想想先哲们“难得糊涂”的轶事。当你学会了适应,抱定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糊涂心态,即使未来的生活再复杂、再多变,也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而已。
反之,如果执着于那些尚未发生的烦恼,并为其疲于奔命,总是抱定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救世主心态,无疑会让我们心神俱疲,抛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说,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却丢失了原本可以把握的现在,未来的美好又用什么去保证呢?还是哲人说的好:“因为没有拥有现在,所以连未来也都失去了!”
总之,今天的舴艋舟载不动明天的许多愁,忧虑的心灵也解不开明天的千千结,不管我们多么担心烦恼和麻烦,烦恼终究会不期而至。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过好当下,用今天的快乐去希冀明天的更加美好。
你的窗外今天就盛开着玫瑰
如果老是想自己会成为什么,变得怎么样,他就不是活在当下了,而是把自己凭空想象在一个未来不可知但却如梦一般的世界里。这个梦的世界虽然美丽,但它一吹就散,一碰就破。人如果老是希望待在一个梦里,不仅会精神恍惚、神不守舍,而且会紧张、神经质、疲劳且健忘。这种人是不实际的幻想者,能说故事,但头脑不清。
——叶舟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吗?也许你还记得这样一句话:“这里的规矩是,明天可以吃果酱,昨天可以吃果酱,就是今天不准吃果酱。”这究竟是怎样一条规矩呢?简单来说,就是永远都不准吃果酱,因为人永远都只能活在今天,而不是可以吃果酱的昨天和明天。
有人说,人生不过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其实,人生不过一天。因为昨天已经过去,我们没法让它重来;明天还未到来,我们也没法让它提前。我们可以把握的只有今天。今天把握不好,就会成为痛苦的昨天。今天把握不好,未来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既不要让昨天的记忆蒙蔽今天的眼睛,也不要活在对未来摸不着边际的希冀中,我们要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
来看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张老板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兢兢业业,日忙夜忙,好不容易攒了几万块钱。这天吃饭,妻子忽然提议说很想去旅游,去北京看看长城,去山东登登泰山,去海南潜潜水,去大草原骑骑马……张老板非常赞同,但考虑到手里这点钱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在消遣上,便说:“不如再过些日子,等我们赚了大钱,我们再好好出去玩一趟,不光要看长城、兵马俑,还要去巴黎看艾菲尔铁塔,去埃及看金字塔。”后来,妻子又屡次提旅游的事,张老板每次都好言安慰,说等条件再好一些、时间再充裕一些,一定陪妻子去。就这样,他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直到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生命。其实他留下的钱早够周游世界的了,可是他却连长城都没看到过。
王阿姨是某市的普通市民,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把儿子送进了贵族学校,自己却没穿过一件好衣服,没吃过一餐像样的好饭,没好好地休息过一天。别人劝她不要这样亏待自己,她总说等儿子长大毕业有出息了自己就有福享了。但等儿子毕业后,她又说等儿子找到了工作了自己再好好休息不迟。儿子有了工作,她又说等儿子成了家……等到一切就绪,她终于可以安心享受的时候,她已经老眼昏花、腰弯背驼,连下楼活动一下都难,很多东西都无法享受了。
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中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我们都喜欢梦想远方某个神奇的玫瑰园,却不知道我们的窗外今天就绽放着娇艳的玫瑰。”上面两个故事中的张老板和王阿姨就是如此,他们都在梦想着神奇的玫瑰园,结果玫瑰园没有盼到,却白白错过了盛开在他们窗外的玫瑰。
我们并不是在劝世人及时行乐,更不是让人抛弃昨天,放弃明天,我们只是奉劝世人立足当下,活在当下。我们回不到过去,也去不了未来,哪怕是一秒钟都不行,我们只能活在这一瞬间。
事实上,也只有活在当下,活好当下,我们才有明天和未来可言。把今天做得尽善尽美,就是迎接未来的最好方式。
1871年春天,有一位年轻人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句话,这句话对他的前途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当时他还只是蒙特瑞尔综合医院的一个普通学生,他的脑子里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忧虑:如果通不过期末考试怎么办?如果作业做错了怎么办?如果学医不成日后去哪里创业?靠什么生活?等等。但自从看到那句话后,他所有的忧虑一扫而空,他快乐地过着每一天,并且成为了当时最有名的医学家。他一手创建了世界知名的约翰斯霍金斯医学院,成了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客座教授,还被英王册封为爵士。他就是威廉·奥斯勒。他在1871年春天所看到的那句话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观望遥远、模糊的未来,而是做好今天的事情。
威廉·奥斯勒曾经屡次到各大学为学生们作演讲,很多同学都曾经追问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威廉·奥斯勒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他在一次演讲中解释道:
“几个月前,我曾经乘坐一艘巨轮横渡大西洋。一天,我看见船长站在舵室里,按下一个按钮,轮船立即发出一阵机械运转的声音,船的几个部分立刻彼此隔绝开来——分成了几个完全封闭防水的隔水舱。”
“你们每个人的身体组织都要比那艘轮船精美得多,”奥斯勒说,“你们要走的航程也遥远得多,我要劝诫各位的是,你们也要学会怎样控制一切,生活在一个“只有今天的密封舱”里,这才是确保航行安全的最好方法。你们要进入自己心灵的舵室,好好地使用那些隔离舱。你们要先按下一个按钮,把已经逝去的昨天隔断;然后按下另一个按钮,把尚未来临的明天也隔断。这样就保险了——你们有的只是今天,没有那些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和把正常人逼疯的明天。把它们紧紧地关在门外,一切就在今天。”
综上,昨天是无法捕捉的时光精灵,明天是没有尽头的时间隧道,今天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好好把握好今天,才能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美好人生,才能享受盛开在我们窗外的玫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