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形象——介绍自己最好的名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岁时的面孔是上天给你的,50岁时的面孔是你自己决定的。

    ——嘉柏丽尔·香奈儿(香奈儿品牌的创始人)

    用魅力去领导下属

    整理外表的目的在于让对方看出你是哪一种类型的人。

    ——原一平(被誉为日本推销之神)

    所谓领导者形象,主要是指领导者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它主要反映着领导者在行政过程中所形成的个性特征、行政风格、领导方法及工作作风。所谓领导者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形象和综合评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社会和行业中占据一定地位之后,不管自己否愿意,一些企业领导人不可避免地会以某种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或独特或平庸,或权威或江湖,或时尚或土气,总而言之,企业领导人一定会呈现出一个形象来,对企业经营而言,区别只是为企业形象加分抑或减分罢了。

    有位着名企业管理专家曾经把企业比作是一匹马,马的四条腿分别由影响企业发展的四个核心因素组成,这些因素分别是:领导力,执行力,团结向上的组织氛围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这些因素当中,领导力被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而要实现强有力的领导力,领导者自身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领导者不断认识自我,并且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提高自己在员工乃至于整个企业中的形象。以下就是对塑造领导者形象的几个具体的途径和方案。

    第一,学会尊重员工。在现代企业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大背景下,尊重员工就成为了企业领导者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尊重是相互的,领导尊重员工,员工反过来也会尊重领导,这种良性循环必然导致企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并且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着名的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中,也将尊重和被尊重看做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求,所以领导者要将尊重员工看作是提升自身形象,满足职工需求,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尊重员工方面,联想集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一点在“联想是我家”的企业文化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联想集团内部,每一位员工都会感受到来自其他成员和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尊重,都能体会到一种家的气息和氛围,因此每一位员工都将自身的利益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随时随地都会从企业的长远角度出发去处理公司的每一件事物,也正是由于这一切才使得联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所以说,尊重员工是领导者塑造和提高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充分信任下属。如果把尊重员工看作是内涵的话,那么信任则是这一内涵的外延。信任是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提高领导者自身形象的有效途径。在现代企业的领导实务当中,领导者要想取得领导活动的成功,必须做到对下属员工的充分信任。只有以信任为基础,才能保证管理活动的有效展开,也只有对员工有充分的信任,才能在员工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

    第三,多建议,少命令。身为领导,在对待下属时,不要以为他们是下属,就随意的命令。实际上,人人皆有自尊心,所以不妨建议代替命令,这样不但能避免伤害别人的自尊,而且能使其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在自己的心目中对领导产生了一种好感,正是这种好感很可能成为其后来为组织贡献的强大动力。建议和命令的最大区别就是被建议或命令者对对方的看法和心态截然不同。建议是建立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的交流方式,而命令则是建立在明显的上下级关系的基础上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如果领导者想在员工和下属的心里留下一个好的形象,就必须做到:多建议,少命令,使员工从内心里接受领导者的领导。当然,少命令绝不意味着领导者不可以采取命令的方式来实现起领导的权威,一般来讲,强制性的任务应多采用命令的方式,非强制性的任务则更多的采用建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领导者绝对权威和相对权威的统一,也才能使领导者恩威并施的形象在员工心目中的塑造和积淀。

    第四,广开言路,倾听员工的不同意见。员工寄希望于领导的,不只是领导者对自己个人生活的关心,还希望领导者能够广开言路,倾听和接纳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果领导者能善于听取员工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就能使员工从内心认为自己的领导者是一个虚心、平易近人、乐于纳柬的好领导,这样领导者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也就随之上升了。所以,领导者应当注意,在制订计划,部署工作时,不要只是领导单方面的发号施令,而应当让大家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在平时,要创造一些条件,开辟一些渠道,让大家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反之如果不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感到不被重视,从而使领导的形象在员工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当然,当你决定选择某个下属提出的意见时,必须切记不要伤害其他意见提出者的自尊心。否则,非但没有起到听取意见的效果,反而使自己的形象大损,得不偿失。

    第五,善待下属,揽心有术。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善待下属,就会使下属产生一种“知己者”的感觉,并且有为报答"知己者"而奋勇拼搏、努力工作的意向。如何才能善待下属呢?首先,要把成功归于下属。一个领导者要时刻牢记功劳都是下属的,没有他们的努力自己是不会成功的。只有把功劳让给了下属,并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领导者才会得到下属们的信任,这样自己的形象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若企图夺取下属的功劳,只会让自己“因小利而失义”,最终自己的形象得到巨大的贬低。其次,要重视下属。“疏远”是使员工工作意愿降低的最大原因,只有当员工认为自己得到最大重视以后,才会真正地去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水平。因此,领导者要想塑造良好的形象的话,还必须在善待下属上下一番工夫。

    第六,要敢于承担责任。领导者也不是圣人,也经常有犯错误的时候,比如决策制订的错误、职务安排的不妥当、任务分配的不合理,等等。这些最终都可能会导致领导工作的下降,并且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在面对这些错误的时候,领导者不能回避,更不应该将责任转嫁到下属的头上,而是应该主动的去承担,方便时还应向全体下属做公开的自我检讨。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员工看到领导者在错误面前的这种积极的态度的时候,看到的更多的是领导者的这种精神和表现,而忽略了领导者先前所犯的那些错误。所以说,领导者敢于承担责任,能够使领导者在不利的环境中更能获得员工的认同和赞美。

    领导形象设计技巧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

    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成功与否,犹如建筑一幢高楼大厦,需要有一个整体设计。领导者形象是领导者在人民群众面前公开树立的一面旗帜,尤为重要。领导者要强化自身的形象意识,在实事求是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出自己理想的形象目标。领导者形象设计不是主观任意的行为,而是要根据客观环境和事业发展要求,根据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根据自己岗位的层次、行业、具体职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结果。

    领导者个人形象的设计既要理想、优秀,又要切实可行;既要把握重点,又要注意全面。从领导观的校正,领导作风的选择,到知识结构的调整,甚至着装、言谈、仪态等都应该有所考虑。这样设计出来的领导者个人形象才能丰满鲜活,既有努力实现的价值,又有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领导者的个人形象,是领导者留给所在群体或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个体领导思想和领导行为的综合反映,可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来。由于领导者的阅历不同,出身各异,他所表现的个性形象也就不同。明确自己的个性形象,在自己的优势上下功夫,树立起突出的形象来,这对扩大影响力是很有作用的。领导者个性形象鲜明,不但是领导力量的客观表现,也是其魅力的核心部分。所以,领导者提高个性的培育意识,逐渐建立起具有自己特点的个性形象,十分必要。领导者个性形象的培养要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不可强求自己很难获得的特质。实际上,个性就是差别,差别就是创造。所以,起点要建立在自己的心理特点、生活环境和个人实践上。同时还要注重表现形式。

    成功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作风,形成鲜明的领导个性风格。有人迅速、果断,一往无前,办事干练利索;有人大刀阔斧,擅长于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开辟出新局面;有人以稳健的能力见长,稳扎稳打,干一件成一件。领导者应该有强化自己个性作风的意识,把自己的特点培育起来。突出的能力优势,就是要求领导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出不同于他人的贡献。比如处在职能岗位的领导应该擅长计划、实施与操作。我们提倡在岗位要求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具有自己特点的方向上,寻求优势、致力成功。

    下面,就介绍一下领导者在不同场合的形象设计技巧:

    第一,会议场合的领导者形象设计。需要注意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议主持人应衣着整洁,大方庄重,精神饱满,切忌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二是走上主席台应步伐稳健有力,行走的速度因会议的性质而定,一般地说,对快、热烈的会议,步频应较慢。三是入席后,如果是站立主持,应双腿并拢,腰背挺直。持稿时,右手持稿的底中部,左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双手持稿时,应与胸齐高。坐姿主持时,应身体挺直,双臂前伸。两手轻按于桌沿,主持过程中,切忌出现搔头、揉眼、拦腿等不雅动作。四是主持人言谈应口齿清楚,思维敏捷,简明扼要。五是主持人应根据会议性质调节会议气氛,或庄重,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六是主持人对会场上的熟人不能打招呼,更不能寒暄闲谈,会议开始前,或会议休息时间可点头、微笑致意。

    第二,发言或演讲时的领导者形象设计。一是正式发言者,应衣冠整齐,走上主席台应步态自然,刚劲有力,体现一种成竹在胸、自信自强的风度与气质。发言时应口齿清晰,讲究逻辑,简明扼要。如果是书面发言,要时常抬头扫视一下会场,不能低头读稿,旁若无人,发言完毕,应对听众的倾听表示谢意。二是自由发言则较随意,应注意,发言应讲究顺序和秩序,不能争抢发言;发言应简短,观点应明确;与他人有分歧,应以理服人,态度平和,听从主持人的指挥,不能只顾自己。三是如果有会议参加者对发言人提问,应礼貌作答,对不能回答的问题,应机智而礼貌地说明理由,对提问人的批评和意见应认真听取,即使提问者的批评是错误的,也不应失态。

    第三,领导者的媒体形象设计。在进入资讯极为发达的媒体时代后,人们发现,国家行政领域日益注重通过媒体系统、公共资讯来表达自己的公共形象。此时,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公众的视觉注意,因此,作为领导者应该十分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应该精心设计在媒体出现时候的个人形象。

    领导者培养形象不仅表现在工作中,在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也有着丰富的内容。且不说管理者努力搞好工作,作出成绩,从而培养其形象。在工作方法、方式上也有培养形象的可能。例如,高层管理者视察工作,在视察中与工人亲切交谈,就显得密切联系群众,平易近人。仅仅一次的亲切交谈是不够的,多次强化才能在公众心目中确立这种形象,当然,方式也可多样化一点,不一定要去进行亲切谈话,这是在工作中培养形象。

    事业活动中的形象展现是以工作、生活中形象的培养为基础的。在生活中嘻嘻哈哈、玩世不恭,在事业活动中却显得道貌岸然、一本正经,只能使熟知内情的人感到滑稽,即使是骗不知就里者也不可能永远成功,因为这种形象是做作出来的,往往在内里透着虚伪,只有在生活中、工作中的形象协调一致,其表现才能发自内心,真诚、自然。事业活动中,管理者展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形象的培养过程。

    品格是领导魅力的源泉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管理者缺乏正直的品格,那么,无论他多么有知识、有才华、有成就,也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他破坏了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破坏组织的精神,破坏工作成就。”由此可见,正直的品格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必备素质!德鲁克认为正直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绝对条件,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正直作为一种内在的品质和涵养,必须通过个人的内向修炼,通过持续的自我省察和反馈改进的方式获得改善。没有高尚的人格,便没有崇高的事业;没有高尚的人格,就没有幸福的人生。

    生活中,每个人都很注重自己的“人格魅力”,作为管理者更应如此。应不断地为自己的人格魅力添姿着色。作为管理者就要严于律己,从一点一滴做起。时时关心部下,将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涉及一些有关个人利益的小事不要计较得太多。对于总经理来说,没有什么会比赢得下属们的拥护和爱戴更为重要的了。每个管理者都应当明白:一旦拥有了人格魅力,在无形之中就等于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果你能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你自然地与他人建立合作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同时,你往往能做到更有效率地来协调人际关系,影响力也就会更大,也就更容易给对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了。

    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能够在成功的道路上畅通无阻。所以,培养你的人格魅力,使自己成为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你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这就叫“人格魅力资本”。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可能让你折服,你也可能会被一个妙语连珠的人所倾倒,你更可能对一个性情温和、充满宽容与友爱之心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构成一个人人格魅力的最核心因素往往不仅仅是天赋与才华,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一个人的个性。一谈到人格或者个性,往往会使很多人感到失望,因为他们认为个性或人格是天生就有的,是很难改变的东西,所以要通过个性的培养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虽然困难。但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问题,就不会认为这一切是不可改变的了。如果你朝着改变自我的方向上不懈努力,你将终究会成功的。

    如果我们能去改变已经形成的人格,就能够创造出新的个性。但大部分人的想法,主要是不想改变自己那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精力充沛、充满理想、信心十足的人,都想成为极富人格魅力的人。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在这个方面进行努力,因为人们常常好满足于现状,一遇到改善自我的新想法时,就会毫无意识地自我保护起来。很多人都想学习有人格魅力的个性、都想成为思想丰富的人,但他们又往往采用旧的习惯而不愿有所改变。这是因为已有的人格往往根深蒂固,积习难除。正如威廉·詹姆士所说:“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状况更好,却不想去实现。因为,他们被旧我束缚着。”

    生活中有很多人希望并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人,但他们不知道从何做起。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一点一点形成的。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由一个个细小的方面构成:怎样说话,怎样对待他人,在饮食、睡眠方面有哪些习惯,如何对待不同的意见,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在商业行为中习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否总是露出微笑等,这一切的综合就构成了你丰富的个性。既然你的个性是由若干个细小的方面决定的,那么如果要改变的话,也要从每个具体的方面开始。

    如果从明天开始,能使自己的说话方式变得更温和,使自己的饮食更有节制,使自己对别人更有热情,并且持之以恒,那么原来的个性就会逐渐地被消磨掉,而更具人格魅力的新个性就会形成。

    思想、行动、感情构成了人格的三大基石。所以若想要从具体的行为来改变你的个性,还要在思想、行动与感情方面进行努力:你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你人格的特征,不是由当时当地的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内在的思想创造出来的。能否改变自己,主要不是由于别人是否对你进行了批评,而是自己本身是否想改变自己。所以说是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行动,使你成为现在这种个性。仔细想想,是不是由自己的主观想象就会改变自己的人格呢?有的人为什么不受人欢迎呢?首先想法就不被人所接受。为什么有的人会人格魅力四射呢?首先是他的想法,其次才是其他条件的配合,使他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把自己变成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就要从自我的想法改起,只有这样,才会被人所接受,也就真正有了人格魅力。

    别人又怎样评价我们的人格魅力呢?他只有通过你的行动——你的说话方式、你的做事方式、你的脸部表情才能给他一个评判,才能使他们心中形成一个印象。行动是造就你人格魅力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改善自身。通过很多小的行动、通过人格的训练、通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与调整,就可以创造新的自我,使自己变得更富有人格魅力。

    什么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就是别人对你的看法,他们通过你的外在表现、行动与思想,对你产生了喜欢以至某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感情,所以人格魅力本身是一种感情。而别人对你的感情是与你对他们的感情高度相关的。如果你的感情特征是积极的、友善的、温和的、宽容的,那么你的人格魅力就会大增;反之你就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所以感情也影响了人格的很大部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