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来的智慧-育婴阶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怎样给宝宝起名

    要给自己宝宝起个别致、新颖且富有意义的名字,的确是需要反复思量的。首先,要易写、易记,易读,尽量不用多音字;其次,要考虑到名字的特点和意义。另外,还要考虑给孩子起的名字,适宜孩子长大后别人称呼。下面提供几种给宝宝起名字的常用方法,供年轻的爸爸妈妈参考:

    (1)按宝宝的出生地起名,这样起名具有纪念意义。如出生在湖南,可取名为“湘生”。

    (2)如果您的宝宝出生在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或当年当月发生了值得纪念的大事。如在亚运会期间出生,可取名“亚运”。

    (3)将父母的姓氏拼合在一起起名。如王春(父姓名),李意(母姓名),可取名“春意”。

    (4)将成语或术语中有意义的两字拼合。如取“万古常青”中的两字,取名“常青”。

    (5)用姓氏去拼合某些字、词,使之成为固定词语。如姓“叶”,可取名“叶茂”。

    (6)依据自己的姓氏,从名句、术语中选取。如,“更喜”,选取自“更喜岷山千里雪”。

    (7)取谐音。如“吴瑕”,源自“玉无瑕疵”。

    (8)取典故。如“孟光”,出自东汉梁鸿与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

    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1)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

    (2)母乳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使婴儿不容易得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3)母乳中含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适合婴儿的生理需要。

    (4)母乳中含有维生素和多种消化酶,有利于婴儿消化。

    (5)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当,容易被婴儿吸收、储存,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6)母乳中含有抗体,可增加婴儿的抵抗力,使婴儿少生病。故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6个月内很少患病。出,(?)母乳干净、新鲜、不需消毒。

    (8)通过哺乳可观察婴儿的冷暖饥饱,还能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婴儿的能力发育。

    (9)母乳喂养可促进子宫的复归,有利于产后恶露的排出。

    哺乳期不应过长

    有些女性尤其史农村女性认为“金水银水不如妈妈的奶水,他们长期给孩子喂奶,有的幼儿已长到三、四岁还在妈妈怀里吃奶。母乳喂养婴儿确实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但这是有时间要求的,如果过期哺乳则会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母乳只能满足六个月口内的婴儿营养,12个月以后乳汁分泌量减少,而且也不再是“金水银水”,其营养价值已大大降低。比如初乳,产后5天以内的乳汁蛋白质高达10%。脂肪,矿物质也很丰富、到2~9个月乳汁。虽然蛋白质减少,但脂肪较多,到10个月以后的晚乳汁蛋白质含量仅为4%左右,脂肪、矿物质也进一步减少。

    与此同时,婴儿生长发育却很快,到9、10个月时,体重比出生时增加5公斤左右,随着身体的发育,孩子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大为增加,如果此时仍哺乳喂养则难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以钙为例,婴儿出生时每天需要400毫克,到6个月时增至600毫克,但母乳每天只能供给300毫克,孩子缺钙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到9、10月时应开始准备断奶,随着辅食增加,逐渐减少喂母乳次数,一般到1周岁就应该断奶了。

    如何给婴儿的奶具消毒

    奶具应放在一个通风、防蝇、防尘的小柜内,或放在中型铝锅及托盘内盖好。每次喂奶后,空奶瓶和奶头要立刻洗净,泡在水里。婴儿出生前,应将奶具准备好。奶瓶应选用抗热性强的优质玻璃制品。婴儿奶具需瓷漏斗一个、瓷口杯一个,筷子,一双勺和奶瓶刷各一个、煮奶铝锅一个、橡皮奶头数个,奶瓶两个,中型煮奶锅一个。这些每天应将奶瓶集中在锅里煮开消毒10分钟,取出放在干净的地方或只把锅内水倒出奶瓶仍放在锅内备用。奶头不要用水煮,可在喂奶前放在搪瓷杯内加开水烫后即能使用。不要用手指头接触孩子用嘴吸的部分,要用筷子挟起,用手拿奶头的底部。

    如何给婴儿增加辅助食品

    婴儿逐渐发育成长后,单纯食母乳是不够的。因此,必须逐渐增加辅助食品,辅助食品开始阶段要选用单纯、易消化的食品,逐步过渡到半软半硬的食品,不要用成人饭菜给婴儿作辅食。辅助食品,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多,使孩子逐步适应,由于孩子胃肠适应能力低,最好开始只用一种食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再增加等二种食品,且勿操之过急,过快。婴儿开始吃辅食后,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大便次数。如大便保持每日1~2次,消化尚好,说明辅食适当;若大便次数增加,且不消化,吃什么,排出什么,说明辅食不适宜,或食量过大。增加辅助食品可以使婴儿锻炼口咽部肌肉的咀嚼活动,促进牙齿的生长,提高消化功能。

    婴儿每日应喝多少牛奶

    婴儿胃的容量不足30毫升,因此,初生婴儿每次至多喂奶30毫升。但新生儿发育很快,到2周时,胃的容量可增至60毫升,3个月后可增至150毫升。通常喂奶量应比胃容量略小些,新生儿第一个月消化能力差,牛奶要加水稀释。出生后1~2周要加1/3的水,即牛奶“毫升加35毫升的水,第3~4周要加1/4的水,即80毫升的奶加20毫升的水,满月后的婴儿可吃全奶(奶中不再加水),可在2次喂奶间加喂水一次。每次喂奶量按月龄加一,即为应喂的数量,如婴儿3个月每次奶量是(3+1) 4两(200克),每天喂5次,总1 000克。如果婴儿胃口较大,可适当增加点米汤。

    婴儿怕热

    许多年轻的妈妈看到婴儿不大淌汗,就认为婴儿怕凉不怕热,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要给婴儿盖得严严的,穿得厚厚的。大家知道,在炎热的夏季发汗是散热的主要途径。皮肤上的汗腺是分泌和排泄汗液的器官。

    一个成年人全身密布着200~500万个汗腺,所分泌的汗液每毫升可带走0.585卡的热量,如炎热时大汗淋漓就可令人凉爽舒适。但是婴儿却很少出汗,这并不是说婴儿不怕热,而是发育尚不成熟的缘故。初生的孩子皮肤娇嫩滑腻,表皮角化层很薄,皮脂腺分泌旺盛,但汗腺的发育却很不完善,即使发育成熟的那一部分,其开口也常被上皮细胞所遮盖。即使3~4个月时也没有分泌汗液的完善功能。

    那些发育迟缓的孩子的汗腺功能,往往要到12个月时才得以完善。由于内热不能散出,加上外界高温,所以婴儿最怕热,如再穿得厚厚的,盖得严严的,孩子;就易患暑热症。此外,由于婴儿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发育不成熟,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力低,在受热时易引起“中风因此,在炎热夏季婴儿应多裸体,衣服宜宽大柔软、吸湿性强。

    不要矫治婴儿远视

    有些精心的妈妈发现自己的婴幼儿是远视眼后,忧心忡忡。他们有的多方咨询,有的急于配镜矫治。实际上,婴幼儿大部分是远视眼,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要明白这个道理,还要从正视眼何以是正视说起。眼睛看东西的原理和照相机一样,晶状体就相当镜头,视网膜相当于底片,看远物时晶状体凸度缩小,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象;看近物时,晶状体增大就能形成清晰图象。而晶状体的增大与缩小的变化要由睫状肌控制。睫状肌松弛时,晶状体凸度就小,反之则增大。

    正视眼看着5米以外的远物时,完全处于松弛状态就能看清,如果看近物时,睫状肌则必须收缩,而且物体距离越近,睫状肌就收缩越强。因而,正视眼看远物时,睫状肌就得到松弛休息。懂得这个道理后就知道,凡是看远距离物体时睫状肌需要收缩才能看清物体的眼睛就是远视眼。由于婴幼儿眼球发育不全,前后径比较短,看远物时睫状肌需要收缩使晶状体增大,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图象。因此婴幼儿远视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忧心忡忡。但如远视度数大,或远视又合并内斜视时,就需要配镜矫治了。

    孩子也会患性病

    许多人认为,性病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婴幼儿没有性生活,因而是不会染上性病的。性病确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统计资料表明,95%以上的性病是由不洁性行为传播的。但还有5%的性病是不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在这部分人中,婴幼儿占很大比重。婴幼儿染及性病的途径,首先是父母尤其是母亲。

    例如孕妇是梅毒病患者,其新生儿约有15~28%出现先天性梅毒病。这是因为在妊娠期间,母亲血液中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从而引起流产、早产,出生后则呈营养不良、老人容貌、肝睥肿大、鼻骨塌陷,成为终身残废。此外,母亲还可通过分娩、亲吻、咀嚼食物喂婴儿以及生活用具等途径将梅毒,琳病、尖锐湿疣等性病传染给婴幼儿。

    因此,凡被性病患者污染过的浴池,游泳池、床褥,食品,生活用品、玩具等,是传染源。所以父母尤其是性病多发区的父母,不要带婴幼儿到不洁的游泳池游泳、洗浴、也不要在不洁的旅店住宿。由于性病菌毒对柱状上皮与移行上皮有特殊的亲合力,易感染病人的泌尿生殖部位,因而婴幼儿特别是女性宜早穿合裆裤。有性病症兆应及早诊治。至于性病患者生育,应在性病彻底治愈后才能考虑。

    禁戒怀抱婴儿打针

    在给婴儿打针时,许多年轻的妈妈总是把婴儿紧紧抱在怀中。她们认为,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痛苦,减短孩子的哭泣时间。打针是小儿患病时一种常用的给药方法。在进行操作时,不仅妈妈,而且有些治疗人员也认为把婴儿抱在怀中可减少孩子的痛苦,减少哭泣的时间:但近期研究发现,这种传统的方式不仅不会减轻孩子的痛苦,反而会加重其痛苦,使哭泣的机会增多,哭泣的时间延长。

    对此,国外一家妇幼保健研究中心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把准备接受肌注的婴儿分为两组,一组由母亲抱在怀中,另一组俯卧在床上做为对照。然后由同一位治疗人员,采用同号针头注射同样品种和数量的药物。结果表明,对照组的婴儿有的根本没有哭,即使哭泣时间也短,程度也较轻。他们还发现,哭泣的婴儿回到母亲怀中后,容易接受母亲的安慰。

    对这种情况的解释是这样的,婴儿在母亲怀中注射时,孩子毫无心理准备,而且孩子认为这种痛苦来自母亲,他们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于是更加痛苦,哭泣起来难以抚慰。如果婴儿注射时离开母亲,此时他们心理上已有应变准备,而且认为这种痛苦来自外界。此时母亲再安抚时,他们就有遇难回归之感,心理上容易接受。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给婴儿打针时不要将婴儿抱在怀中,而应让患儿俯卧或侧卧在床上,母亲躲在一边观察宝宝面部反应,遇有脸色苍白等情况及早提醒医生,这样既能减轻宝宝痛苦又能保证安全。

    不要捏鼻给孩子灌药

    婴幼儿在服药时尤其是服用异味药物时,往往有抗拒情绪。于是有些年轻的父母便通力合作,捏着孩子鼻子强行灌药。这种给药方式是十分危险的,搞的不好会危及孩子生命。大家知道,咽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必经之路,咽部的下端前方接喉经气管通往肺部,向下通往胃肠道。

    喉是由肌肉及筋膜将软骨接合成管状的器官,其前上部有一叶状软骨名为“会厌软骨”,人在正常吞咽时,神经系统支配一系列反射活动,使会咽软骨盖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由于婴幼儿保护功能尚差,如捏鼻强行灌药,孩子就会哭闹反抗,使咽部反射机能紊乱,会咽软骨不能遮住气管入口,而使药物进入气管,引起肺病,甚至因窒息而出现生命危险。

    正确的喂药方式是将小孩抱起,取其半卧位用小匙将药液自口角慢慢灌入,使药达到舌根部后即可咽下。对拒不服药的可强制喂药,方法用拇指及食指紧按两颊,使上下颌分开将匙留在上下牙之间,直到把药咽下为止。动作要快,防止吐药和呛咳。千万不能捏着鼻子灌药,也不要恐吓、打骂孩子。

    炎热夏季光和尚也有害

    在炎热的夏季,许多年轻的妈妈把婴幼儿的头发剃光。他们认为这样可使宝宝凉快,防止生痱子头发是头皮与外界接触的部分,具有保护大脑和隔热,散热的作用。由于人体的热量有一半以上是头部散发的,所以人们把头发比作暖气的散热片,可见其散热作用之重要。如果把婴幼儿剃成光和尚,就等于将所有的散热片拆除,热量就难以散发出来。再加上夏季高温,孩子极易中暑。

    严重的是无遮盖的头部会直接受强烈阳光暴晒或辐射,头部皮肤和颅骨就会把太阳的辐射热阻留,使头部局部温度上升,孩子的大脑温度可达40℃以上,而引起脑水肿、脑膜损害,出现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

    此外,由于婴幼儿头面部皮肤娇嫩,在阳光下极易晒伤。,特别是头面部长痣的婴幼儿,如被强烈阳光暴晒后,会有黑色素瘤发病的危险。因此,、在炎热夏季不要把孩子的头发剃光,并避免暴晒头部,出门上街应戴白帽或打遮阳伞。

    春秋不要面罩尼龙纱巾

    在春秋季节,许多年轻的妈妈要在婴幼儿面部罩一块尼龙纱巾。据说这是为了防止风沙和保护皮肤。我们知道,大脑是人的指挥中枢,它的运转需要耗用大量的血液和氧气。

    据测定,虽然人脑重量只占体重的1/50,成人头颅也只占其身长的1/8,但却需要人体血液的1/5。如果把人脑全部血管联结起来,其长度可达L20公里。大脑血管的重要功用之一就是供给充足的氧气。氧气是大脑须臾不能缺少的物质,如果大脑缺氧一分半钟就会昏倒,缺氧五分钟大脑皮质细胞就会死亡。

    对于婴幼儿来说氧气则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成年人脑重只占体重1/50,脑组织的耗氧量只占人体耗氧量的20%,而婴儿脑重却占体重1/9,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是一次性完成的,人的一生就只有出生时那些数目的神经细胞,如在婴儿发育阶段受到损害,原有脑细胞还会减少。

    因而供给婴儿新鲜氧气非常重要。但如在婴幼儿脸上罩上尼龙纱巾后便会妨碍氧气供应。纱巾虽然薄而透明,通气性却很差,罩上后就与“大气候”隔离形成一个~“小气候”;这样孩子呼出的二氧化碳难以外排,新鲜氧气供给不足,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了“小监狱’,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害的。

    禁戒摇晃婴儿取乐

    许多年轻的父母喜欢摇晃婴儿,有的是为了使婴儿尽快入睡,有的是为了不让婴儿哭闹,更有的为了逗乐孩子,把他们高举过头,用力摇晃,甚至抛向空中掉下来再接住。轻轻地摇晃婴儿,可使其内耳前庭受到刺激,产生平衡感觉有益于睡眠,有益于发育,这就是人们自古以来把婴儿放在摇篮的原因,但如果用力摇晃婴儿则容易造成脑组织损伤而出现烦躁,昏睡,惊厥,抽搐,视网膜出血等症状。

    有时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往往被忽视。受害者多是一周岁内的婴儿,两岁以上的幼儿较少。为什么摇晃婴儿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呢?这是因为婴儿、头部比较大,加上他们颈部肌肉不发达且较嫩弱,当用力摇动时,支撑不了头部的重量。同时,婴儿的脑髓和颅骨并没有紧贴在一起,两者之间存有一定空隙,脑髓组织如同嫩豆腐一样脆弱,且脑髓各部分之间也只靠微细的血管和神经束维系着。当用力摇晃婴儿时,各部脑髓之间,脑与颅骨之间就会互相撞击,震荡而引起损伤。

    国外有家医院对20名受到强烈摇晃的婴儿研究发现,其中有1/2的婴儿脑部受到损伤,且年龄越小受害越重。研究人员还发现,有些儿童智力发育较差,学习成绩不佳,与他们在婴儿时期被摇受损伤有关系,只是家长没有察觉而已、所以,父母不要用力摇晃婴儿,如婴儿被摇后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早请医生诊治。

    婴儿并非先坐后爬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先让婴儿学会坐,然后再学会爬。因为他们相信“七坐八爬”的传统说法。按照传统的说法是先让婴儿学坐,再让婴儿学爬。但研究证明,婴儿先爬后坐对他们的身心发育更为有利。首先,爬是婴儿独自向前移动的最早形式,也是婴儿的一种全身锻炼活动。爬行主要靠四肢的支撑,相对来说婴儿的四肢是比较发达的,这就给他们爬行打下了基础。

    婴儿在学爬过程中,可使腰、背、胸、腹和四肢得到锻炼,促进其骨骼生长发育,为,日后站立、行走打好基础。婴儿在爬行时头部抬起,对中枢神经产生良好刺激,可加快神经系统发育。婴儿学爬以后,扩大了活动范围和生活空间,增加了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对世界的认识能力,有利于智力发育。

    特别是当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抓到所喜欢的玩具时,不仅使其,b情愉快,还可以培养其进取心和求知欲。此外,孩子学会爬以后,可以自由地改变身体的位置、方向和姿势,也可使其生活多样化,并带来相应的乐趣。

    相反,那些只会呆坐不会爬的孩子,由于久坐不动,接触新鲜事物少,反应迟钝、情绪也易烦躁。由于婴儿骨质软,过多过早练坐,会使脊柱变形、胸部受压,不利于骨骼及内脏发育。观察发现,爬得早,爬得多的婴儿比同龄不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情绪愉快,充满活力,求知欲也高。

    训练婴儿学爬时可及早练习俯卧,父母帮其把双手放在前面趴着,时间长短及次数逐步增加,经过多次训练后头就会逐步抬起来,婴儿学爬时,起初往往在原地打转,或向后退,这时父母可用手掌轻轻握推婴儿脚底,或轻推婴儿臀部,助他一臂之力。经过几次训练后,婴儿就能自己爬行了。

    分娩之后能吃味精吗

    一般而言,成人食用味精是有益无害的。因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在肝脏中的氨酸钠在转氨酶的代谢作用下,转化成氨基酸,而婴儿,特别是不足十二周的婴儿,以母乳喂养为主,如果母亲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食用过量的味精,这样大量的谷氨酸钠就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对婴儿发育不利。这是因为它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生成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氨酸锌而随尿排出,导致婴儿缺锌。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婴幼儿不仅出现味觉差,厌食等症,而且可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性晚熟等。因此,分娩三个月内,母亲和婴幼儿的食用菜肴都不宜加入过量味精。

    给婴儿照像能用闪光灯吗,

    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喜欢给自己的宝宝拍个“满月照”或“百日纪念照”什么的。由于大多在室内拍照,往往需要使用闪光灯。其实,给半岁前的婴儿拍照不宜使用闪光灯。这是因为:婴儿的眼球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嫩弱,非常怕强光刺激。如果用闪光灯对准婴儿拍照,闪光灯在闪光的一刹那,强烈的光束会损害婴儿的眼睛,即使是五十分之一秒的电子闪光灯,也会损伤婴儿的视网膜。闪光距离越近,伤害越大。因此,给婴儿拍照时最好利用自然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