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族大融合的改革者孝文帝-改革思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孝文帝的改革思想渊源于儒家的文化。他曾经一再表示,要参考和仿效“古式”、“旧典”,用文德代替武功,用儒家的“文”代替拓跋的“武”,从而寻求一条推动民族融合、社会进步的道路。以儒家为核心的思想立足于维护中央集权。

    孝文帝曾经多次在大臣们的面前表露出对南朝的欣羡与向往。他亲自接待南朝过来的使节,与他们交谈甚欢。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统一了北方以后,很多汉人参与政事。然而,汉人的参与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正统观念与统治者的一致。很多汉族官员都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江南汉族王朝的感情,而对鲜卑贵族的鄙陋不屑一顾。这对于北魏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当统治者对汉族人的正统观念完成了改造、消除了偏见,北魏的政权才能巩固与安稳,北魏才能名正言顺地统一南北,结束分裂对峙的局面。

    孝文帝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多次以天下之主的姿态祭拜中原地区的名山大川,祈祷上天助其完成一统大业。孝文帝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德天承运、天命所归的君皇,他一再亲自拜祭孔子、比干等一直被汉族视为文化正统的名人,借此表现自己对中原汉族传统精神的高度重视,甚至借此表明自己是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这种举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族百姓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消除了汉族士人的逆反心理。

    移风易俗实行汉化,为北魏的南征北战,实现“齐美于殷周”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七年(493年)经营新都洛阳,太和十九年(495年)正式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北魏洛阳城由宫城、内城、外郭三重城垣组成。宫城、内城基本上是在魏晋洛阳城旧址上重建的。宫城南北长1398米,东西宽660米,位于东汉北宫故地。除北墙不甚明确外,东南西三面宫城墙尚存,并有四座宫门。内城城垣至今无甚改变,根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北魏内城共有13座城门,布置精巧,极为壮观。而外城则是北魏迁都后新建的。北魏洛阳城汲取了鲜卑政权都城盛乐、平城的经验,又融会了中国封建传统思想的精髓,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北魏的洛阳城是一座富有创意的新型都城,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