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族大融合的改革者孝文帝-孝文帝的文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拓跋宏是献文帝的长子,皇兴元年(公元467年)8月戊申(29日)生于平城紫宫。他的母亲李氏是汉族南郡王李惠的女儿。拓跋宏3岁被立为太子,李夫人同样也无法逃脱被处死的命运。对于拓跋宏出生时的情形,青史不惜笔墨,大加渲染:“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皇兴五年(471年)8月,献文帝宣布退位,原本想传位于叔叔的献文帝碍于文武百官的死谏,把皇位传予年仅4岁的长子拓跋宏。据说在这个庄严肃穆的时刻,拓跋宏独自在金銮殿上哭泣不已。献文帝问其故,小拓跋宏回答:“代亲之感,内切于心”,他是不忍心取代父亲的皇位啊!得子如此,献文帝感慨不已。

    在冯太后的调教之下,孝文帝文采十分出众。孝文帝驾崩之后的谥号为“孝”为“文”,孝文帝一生之中给予世人最深刻印象的,除了对于祖母的温和孝顺以外,就是其文采的斐然了。孝文帝的文字作品大约有百十来篇,他曾汇编成集,分赐臣下。太和十八年(494年),刘修道出镇平城,孝文帝亲自践行,命令文武百官为刘修道作诗,又以其文集一部赐之,曰:“时契胜残,事钟文业,虽则不学,欲罢不能。脱思一见,故以相示。虽无足味,聊复为笑耳”。

    历史上留存着孝文帝的两篇祭山川之文:

    《初学记》传六收孝文帝《祭河文》,赞颂黄河的汹涌澎湃,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以及滋润万物的功德:

    维太和十九年,皇帝告于河渎之灵:坤元涌溢,黄渎作珍,浩浩洪流,神裨阴沦。通源导物,含介藏鳞,启润万品,承育苍渂。惟圣作则,惟禹克遵,浮楫飞帆,洞厥百川。朕承百历,克纂乾文,腾鸾淮方,旋鷁河濆,龙聆御渎,凤鸟乘云。滼瀿棹舟,鹮鹮沂津,宴我皇游,光余夷滨。肇开水利,漕典载新,千舻桓桓,万艘斌斌。保我大仪,惟尔作神。

    《初学记》卷五也收录了《祭岱岳文》,极力描绘了泰山的巍峨雄壮:

    维太和十九年,敢昭告于泰山东岳之灵:造化氛氲,是生二仪,玄黄既辟,山川以离。四流含灵,五岳苞祇,并兼万象,出纳望羲。岱宗穹崇,梁甫盘崛,青邱崎屹,春阯郁律。肇正庶类,启光品物。上敷神工,下融灵秩,载协化文,四气以溢。百王镌成,莫不兹室。

    从这两篇祭奠山河之文可以看出,孝文帝的文学修养的确不同凡响。纵观北魏,除了一些乐府民歌被高度肯定以外,文坛一直寂寂,并无佳文。孝文帝能够为文如此,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孝文帝还有很多关于文学上的趣闻轶事见于经传。

    孝文帝的岳父冯熙曾在邙山建造了寺庙,委托贾元寿作碑。孝文帝游览佛寺,看见了碑文,赞不绝口。冯熙死后,孝文帝悲痛不已,亲自为他起草了墓志铭。冯熙之子冯诞被任命为司徒,孝文帝代他写了三让表。冯诞上任,孝文帝又替他草拟谢章。冯诞死后,他又亲自撰写碑文挽歌,“皆穷美尽哀”,极尽铺陈之美。

    孝文帝南征,曾宴饮群臣,酬酢赠答。酒酣之际,孝文帝想到国家尚未统一,不禁感慨万分,歌唱起来,声调悠扬悲凉:“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群臣纷纷续歌。彭城王拓跋勰歌曰:“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江外”;郑懿歌曰:“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刑峦歌曰:“舜舞干戚兮天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郑道昭歌曰:“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君臣们一唱一和,充满着对统一蓝图的憧憬与自信,孝文帝十分高兴,遂复歌曰:“遵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日道风明”。关于这次酬酢应答,被官员刑峦一一记录了下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