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画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统一文字,废止原来六国各自通行的互有差异的古文,把在秦国文字基础上制定的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在此同时,社会上流行隶书,使文字的书写简便易行。由于统一了文字和简化了书写,克服了书写与传播的障碍,书籍大量增加。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博士淳于越称道古代分封制的优点并建议秦始皇效法古制。秦始皇遂让众臣商讨,丞相李斯提出由于时代的变迁不能因袭古代的制度和措施,认为那些读过古书的人,往往对皇帝的决定持不同意见,借古非今,有损人主的威信。因此他建议将史官所藏不属于秦国所记的历史书籍都要烧掉;《诗》、《书》、百家语百家语是指诸子百家的著作。除博士官收藏者外,私人所藏一律都要交地方官烧掉;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过去的事例非议当前政治的,杀全族;焚书令到达30天后,不依照命令烧书的,将其脸上刺上字并罚筑长城劳役四年。只有医药、卜筮(shì)和种、树种、树是指农业和林业。的书籍不在禁毁之列。另外,对私人讲学进行限制,提出如果有人想研习法令者,必须以官吏为师。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下令全国焚书。焚书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发现有人议论他。他认为这是恶意诽谤,严加追查,把以侯生和卢生为首的儒生与方士460人全部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显然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一项严厉的措施,极大地影响了文化的发展,是对中国文化的践踏与摧残,对于古代藏书事业来说,则是一次空前的浩劫。
秦始皇、李斯等人以为,只要下一道命令,就可以把他们认为应该烧掉的书全部烧掉,事实并非如此。焚书令颁布后,不少人进行抵制,他们把书籍藏匿起来,或藏于山中,或埋于地下,或把书砌于墙壁之中。据史书记载,最著名的藏匿书籍的事有二起:一起是济南一个叫伏生的秦代博士,把手头的《尚书》藏在墙壁中。汉文帝时伏生已经90岁了,他把藏在墙壁内的《尚书》取了出来,发现书简已损失了大半,只剩下28篇,就用汉朝通行的文字抄出,这部《尚书》与后来发现的藏在孔子宅壁中的《尚书》不同,故称今文《尚书》。另一起就是孔子的九世孙孔鲋(约前264~前208)将《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书密藏于孔子宅壁中。到了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为扩充王宫,拆孔子住宅时,发现了这批藏书。由于这批书都是用秦以前的大篆写的,被称为古文《尚书》。
秦始皇焚书令下达不过三年多,即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农历十月,刘邦进入咸阳,他的很多将领纷纷搜寻财物,唯有萧何收取了秦丞相府和御史府掌管的户籍、地理等图籍与档案,而将其他文献和书籍暂时封存。同年农历十二月,项羽率军攻入关中,纵火焚烧咸阳秦宫,大火三月不熄,使秦代皇家大量藏书化为灰烬。秦始皇与项羽在六年的时间里先后放了两把火,把中华民族远古至秦的大量典籍付之一炬,造成了文化史上永远不可弥补的损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