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苑诗情》诗集即将结集出版,我非常高兴。记得古人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就是说诗歌可以感发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可以揭示事物本质,提高辨别、认识能力;可以凝聚人心,激励人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可以针砭时弊,弘扬社会正气。
我市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文化价值,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杨万里等历代著名诗人曾在我市范围内留下了无数名篇,晋代陶渊明、谢灵运,唐代刘慎虚、郑谷,宋代扬无咎,元代揭傒斯和清代舒梦兰等一批本土诗人在这块热土上亦有许多诗词佳作先后问世,特别是当代我市的诗歌佳作迭出,诗歌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群众性文化创作活动蓬勃开展,靖安县还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诗词之乡”。这次市教育局、市文联和宜春诗社将“校苑诗情”诗歌大奖赛参选作品辑录成集,就是诗歌进校园成果的展现。
《校苑诗情》中的诗词多为教师和学生所作,他们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教师无私奉献、倾心育人的朴素真情,学生勤奋学习、不忘师恩的自然情感,且文字质朴,用意纯然,风格清新,生动地再现了师生在教与学、传与承中的心灵互动,为教育事业谱写了一曲心灵的韵歌。
在校园开展诗歌教育创作活动,是提升教师能力、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对于我们推进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希望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们要在更加注重中小学课堂教育的同时,有选择性、有重点地适度开展诗歌进校园活动,让诗歌这朵艺术奇葩在素质教育中绽放得更加璀璨。
是为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